腊八节 节日由来——北宋七宝五味粥

CYC

<p class="ql-block">真正意义上具有佛教色彩的腊八节是从宋朝的时候才盛行的。在宋代人的眼中,“腊日节”和“腊八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节日,所以是分别来过的。他们把“腊日”叫做“君王腊”。在腊月,人们制作、腌制猪、羊肉或者其他的一些腊肥、法鱼之类的食品。这些腊味,有的一直放到夏天还不变质。而“腊八”在宋朝只是一个佛教的节日,与前代的腊日是不同的。直到明朝的时候,还有些人没把“腊日”和“腊八”区分开,但是显然在宋朝的时候,腊日节已经趋于衰落,民间渐渐兴起的则是具有浓郁饮食特色的腊八节和腊八粥。此后,热热的腊八粥就煮出了浓浓的腊八节,煮出了寒冷腊八节里浓浓的热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此,“腊八粥”的发展就替代了“腊八节”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粥,虽不像山珍海味那样珍贵,却是人们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古代许多文献都提到了粥,并对粥的养生作用作了详尽的记述;历代文人也写了许多咏粥的诗篇。唐李商隐在《饧粥诗》中说,“粥香肠白杏花天,省对流鸳生绮延”;明张方贤还写下了《煮粥诗》,“煮饭何如煮粥强,好与儿女熟商量……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p> <p class="ql-block">粥,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粥,又是腊八节的应时食品。腊八因粥而出名,粥因腊八而兴盛。但是,粥是什么时候与腊八节紧密联系起来的呢?北宋的“七宝五味粥”,就是最早见诸文献的腊八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宝”为佛家专用名词,佛教将供奉佛和菩萨的宝物,称“七宝”。但“七宝”的内容在诸多佛典中说法不。综合《无量寿经》、《法华经》、《般若经》、《大智度论》等佛典,佛家七宝主要有“金、赤金、银、琉璃、玻璃、砗碟( chequ )、玛瑙、珍珠、玫瑰、琥珀、珊瑚”等物。七宝作为宝物,可以娱目,可表敬意,但不能果腹。五味为“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调料,如果一起下人粥锅,想来谁也无法咽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说过:“十二月初八日,各寺院以及普通的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等煮熬成粥,这叫做‘腊八粥’。”原来,用胡桃、松子、乳覃(蘑菇)、柿、栗,再加上粟米和豆类,就是所谓的“七宝五味粥”了,“七宝五味粥”就是今天“腊八粥”或“八宝粥”的祖先。南宋陆游有诗句“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表明佛寺馈赠佛粥的习俗,在南宋时期已经非常普遍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曹宏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