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8月21日离开丽江,8月29日到达拉萨,历时九天,完成了滇藏线的行程并撰写完成了《走遍藏区之滇藏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br> 今天开始向大家介绍新藏线,沿着G219线一路向西。在日喀则,拜谒有四世至十世班禅大师真身佛塔的扎什伦布寺;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遥望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叩拜世界最高寺庙——绒布寺;在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玛旁雍措边远眺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的神山——冈仁波齐,如果时间和体力充足,还可以绕着冈仁波齐转山;在扎达县欣赏完扎达土林后,去古格王朝遗址追寻一夜消失的王朝;在天上阿里品美食看美景,到班公湖宣誓主权。那就跟着我的足迹来探访新藏线沿途的神秘吧。<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font-size: 20px; text-align: center;">08.30~31 走进拉萨</b></h1><div><br> 按照行程安排,在拉萨游玩两天。虽然我这是第三次来拉萨了,但要说好好玩一下拉萨还没做到,第一次去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第二次就去了大昭寺,这次计划去布达拉宫、大昭寺和罗布林卡。还按上次的做法,用了一个上午在大昭寺里扫街,扑捉一些虔诚的信徒转经时的各种表情。 </div> 八廓街转经的人们 八廓街转经的人们<div> </div><div> 扫完街后,就到了网红打卡的甜茶店喝了两壶甜茶就回到酒店休息了。晚饭后又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来拍夜景,欣赏晚上布达拉宫广场的灯光秀。经过了一系列的安检,进入夜幕中的布达拉宫,感觉比白天来要热闹的多,人流如织,灯光伴随着音乐忽明忽暗,喷泉里的水也调皮里随着音乐的阴阳顿挫而高低跳跃。在欣赏了布达拉宫的灯光秀和音乐喷泉后,又环游了一圈广场,随手拍出了几张布达拉宫的夜景照片,夜幕下的布达拉宫更显得宏伟、庄严和神圣。<br></div>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div><br></div><div> 按计划提前在网上预约了布达拉宫的参观票,由于是疫情期间,参观的人数没有超过额定人数,所以还是比较好预约的。<br> 关于布达拉宫,在第二次进藏的游记里由于没有安排去游览,所以对它也没有进行过多的介绍。既然这次是继2003年后第二次进布达拉宫,那就把布达拉宫的情况在这里给予介绍。如果你有幸读到了这篇游记,你也就了解了布达拉宫。就是没有人读到,作为一种记忆,我也应该把她的今世来生做一个了解。<br></div><div>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四十年代松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一座融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她座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中心、北京路的西段的玛布山(也称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6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1961年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90年代,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是西藏自治区内最完整最宏伟的一座古建筑。“布达拉”是普陀罗(普陀)的译音,意即菩萨住的宫殿,相传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成此宫,今尚存法王修法洞和观音佛堂两处早期建筑。现有建筑群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开始兴建,并经过历代达赖不断扩建而成。1959年前,布达拉宫是五世达赖之后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从七世纪起,先后共有九个赞普 (藏王)和十位达赖在这里居住过。布达拉宫由红山南麓奠基,缘山而上,依势迭砌,从平地直达山顶,几乎占了整座玛布山(红山)。布达拉宫高117米,东西长360米,外观13层,实为9层,面积约12万平方米,殿宇巍峨,金顶辉煌,共有佛堂、经堂、灵塔殿、习经室15000多间(按西藏建筑计算办法以柱计算)。整个建筑系石木结构。用块块方石垒砌,高大宽敞的殿堂墙上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壁画,室内陈设有几十万个用金、银、铜、玉和檀香木等雕铸的大小佛像,造型生动。集中体现了藏族人民高度的建筑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布达拉宫宫顶宫城占地41公顷,包括四大部分:红山之上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其中红宫为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也是须弥佛土和宇宙中心的象征;白宫合抱于红宫外侧,是历代达赖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和僧官学校等,达赖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又称日光殿;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方圆3公里,中为湖,湖中小岛上 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其中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站在红山脚下,可以看 到布达拉宫的整体布局,由下到上分别是“雪”、白宫和红宫,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通过建筑布局艺术的对比、夸张和渲染,表现了佛法的神威,令人在千年之下,仍望之而生对天国佛境的凛遵之感……<br></div><br> 庄严、宏伟的布达拉宫<div><br></div><div> 参观布达拉宫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要是加上允许拍照的地方打打卡拍拍照那时间就不好说了,毕竟人多都想要拍照留念。<br> 从布达拉宫出来后近距离地拍了其全景照片后,就直奔罗布林卡。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和少数达官贵人游乐休息消夏理政的地方,也称“夏宫”。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人造园林,也是整个西藏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罗布林卡由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等几组宫殿建筑组成,每组建筑又分为宫区、宫前区和林区三个主要部分,有房374间。以格桑颇章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第二重围墙内南院的东南部。以措吉颇章(湖心亭)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格桑颇章西北约120米处,是罗布林卡中最美的景区。以金色颇章为主体的建筑群,位于罗布林卡西部。各组建筑均以木、石为主要材料建成,规划整齐,具有明显的藏式建筑风格。主要殿堂内的墙壁上均绘有精美的壁画。此外,罗布林卡内还珍藏有大量的文物和典籍。<br></div> 格桑颇章 金色颇章 达旦明久颇章 新宫墙<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01 拉萨~羊湖~江孜~日喀则</b></h1><br><br> 早餐后离开拉萨,正式踏上上新藏线,开启了新的征程。虽然前两次也都到过羊湖和日喀则,但那都是打卡式的,在拉萨周边的景点,并不算真正的走上新藏线。这次的目标是新藏线西藏境内的最西端,距新疆的叶城县咫尺之遥了。<br> 去日喀则必经羊卓雍错。羊卓雍措(YamdrokTso),有的人简称羊湖(并非藏北的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主要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中段在浪卡子县与贡嘎县之间,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其湖面平静,一片翠蓝,仿佛如山南高原上的蓝宝石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措面积675km²,湖面海拔4,441米。<br> 注意:羊湖与羊卓雍措有区别,搜索羊湖就进入羊卓雍措。其实,羊湖在西藏地图上标明的只有阿里地区北部靠近新疆的羊湖,有羊湖盆地。有的人简称羊卓雍措为羊湖,并非官方称呼,不能取代。<br></div> 羊卓雍错一角 羊卓雍错一角<div><br></div><div> 午饭后我们一路向西,沿途风景秀丽,不时停车驻足拍摄。先经过了江孜县的卡若拉冰川。卡若拉冰川背靠西藏四大高峰之一的乃钦康桑峰(7191米)南坡,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公里。冰川前缘由于基岩山丘起伏,促使冰舌前缘缓慢移动的冰层顶部发生张裂。冰雪沿冰层张裂消融,形成壮丽多姿的冰塔林。在冰塔林上由于雪尘相间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异褶曲,犹如能工巧匠精心细雕的花纹图案。在冰舌前缘的基岩冰蚀台地上可见数条长达10余米、宽10-20厘米、深8-10厘米的楔型刮痕平行分布,这是其它冰川罕见的迹象,形如“创床”的导轨。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虽然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但冰川上半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br></div> 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div><br></div><div> 通过卡若拉冰川后,就到了乃钦康桑雪山。<br></div> 乃钦康桑雪山<div><br></div><div> 行驶了大约四十公里就到了满拉水库观景台。满拉水库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龙马乡境内年楚河上游,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建设项目。挡水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长287米,坝高76.3米,坝顶宽10米,有“西藏第一坝”之称,距县城28公里,距日喀则城113公里。 <br></div> 满拉水库一角<div><br></div><div> 在江孜县城有一座古堡叫江孜古堡(江孜宗堡):位于西藏江孜县城里,也叫江孜宗山古堡,因古堡所在的石山叫宗山,“宗”,在过去的西藏是行政单位。现有江孜宗山抗英遗址。附近有著名的白居寺。<br>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位于江孜县宗山上,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藏爱国主义军民抗击英国侵略军遗址,总建筑面积7064平方米。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东西长360米,南北宽约80米,建筑依山而建,高低措落,建筑包括炮台、碉堡和城墙,共有大小房屋193间;其中孜结拉康殿位于宗山抗英遗址顶部,总面积878.36平方米。江孜宗山抗英遗址上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纪念地,较完整地保存了封建农奴制时代宗政府的原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61年3月4日,江孜宗山抗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 江孜古堡 江孜宗山抗英遗址<div><br></div><div> 江孜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适合各种植物生长。<br></div> 江孜小盆地的麦浪滚滚<div><br></div><div> 旁晚到了日喀则市。日喀则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南北地势较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日喀则的藏文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境内定日县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桑珠孜宗堡和江孜古堡都是曾经的政教中心。有扎什伦布寺、白居寺、萨迦寺等一批著名寺庙。有亚东口岸、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br> 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明朝正统十二年,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巴兴建,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加以扩建。寺中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诵经,殿中有释迦牟尼像,两边有根敦朱巴与四世班禅立像。大殿两侧为弥勒殿与度母殿。寺的西侧有大弥勒殿,高30米,甚宏伟;扎什伦布寺可与达赖的布达拉宫相媲美。它与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7年8月,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div><div> 从四世班禅起,历代班禅大师成为扎什伦布寺当然的法台,他们在任期内,都对寺院进行过修葺和扩建。建于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和机构有印经院、时轮扎仓、甲纳拉康(亦称汉佛堂)、强巴佛殿(未来佛殿)、伏魔大佛塔和佛殿、经堂、僧舍多座。自四世至九世班禅大师圆寂后,都曾建灵塔保存肉身,并建供放灵塔的金顶祀殿。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精美的建筑大部被毁。1984年,国家拨款重建。在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的主持下,四世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和祀殿历时四年竣工,定名为班禅东陵札什南捷(吉祥胜利之意)。<br> 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周长3000多米。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座北地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扎什伦布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大弥勒殿位于寺院西侧,殿高30米,供奉1914年由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弥勒坐像。<br></div><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02 日喀则~定日县</b></h1><br> 早上六点多起来就直奔扎什伦布寺,我们入住的宾馆离扎什伦布寺不到两站的距离,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到了扎什伦布寺,太阳还没有出来,但围着寺院转经廊转经的人以及在扎什伦布寺门前广场上磕头的、煨桑的人们熙熙攘攘、来来往往。不管他们做什么,但对佛主的虔诚心是一样的,也使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如果你不亲临其境是没有这种感受的。不过和全国一样,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少不了广场舞。等到寺院正式开门接纳游客进入时,我购票后进入了这座神圣的殿堂。<br></div> 面向扎什伦布寺磕长头的信徒 面向扎什伦布寺磕长头的信徒 背着磕长头的信徒,这边是晨练的广场舞爱好者 说起煨桑,我在滇藏篇里有所介绍。为了文章的完整性,我觉得有必要再做一次介绍。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或者院子中央,或者在屋顶依山处),每逢藏历新年,大年初一,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后来的人只是在已经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柏枝、桑面(青稞面)等物,顺便献酒洒浆,添嘛呢箭杆。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也会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祷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在藏区,随处可见煨桑的场面,不单单局限于新年或大年初一等。在甘南的拉卜楞寺和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的前面都有煨桑的专有桑炉和买松柏的经营者。<br> 排队煨桑的人们和卖桑者<div><br></div><div> 2003年6月,我来过一次日喀则,也匆匆忙忙参观了扎什伦布寺,但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所以这次一定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完整地把寺院能去能看的地方都要走到看到。原本计划两个小时的参观,等出来一看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时分了。<br> 午饭后出发,在翻越嘉措拉山后到达新定日县城,购买好珠峰门票以及环保费后,经过鲁鲁边检站办理好边境登记手续后前往世界的巅峰“珠峰”大本营,一点左右我们就到了珠峰保护区大门口。那天乌云密布,云层低的抻手就能斯下一朵乌云来。<br></div> <div> 虽然大家都知道珠穆朗玛峰,包括我也是,在孩提的时候就知道世界屋脊是青藏高原,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且当时记忆中的高度是8848.12米。但对于真正走近珠穆朗玛峰,了解珠穆朗玛峰还是第一次,所以在这里我就要对珠穆朗玛峰做一个系统的介绍,其一是让我桌上了解她,如果你有看到这份游记,那也应该对给你一个普及吧。<br></div><div> 珠穆朗玛峰(英语:Mount Qomolangma,藏语:ཇོ་མོ་གླང་མ་,尼泊尔语:सगरमाथा),简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是中国、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北部境内,是中国和世界最高峰,也是中国跨越四个县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的中心所在。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母象”的意思,整体意思为“大地之母”。一直以来珠峰的高度都没有给出一个官方的而且是由中国和尼泊尔共同认可的高度,2020年12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848.86米。<br> 珠穆朗玛峰(Mount Qomolangma)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千米,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层峦叠嶂,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包括非独立山峰),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516米,世界第四高峰),南面5.3公里处的38号峰(海拔7591米),东南面19.5公里处的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4.2公里处的章子峰(海拔7543米),西面4.4公里处的努子峰(海拔7861米),西面8公里处的普莫里峰(海拔7161米)。在这些高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极高山峰与珠峰遥遥相望:东南面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6米,尼泊尔和印度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52米的格重康峰、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因此,珠峰周围群峰来朝、峰头汹涌,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场面。<br></div> 珠穆朗玛峰及她的伙伴们 通往大本营的盘山路 通往大本营的盘山路<div><br></div><div> 汽车行驶了4个多小时,我们开始翻越乌奎拉山,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不亚于怒江的七十二拐。到了山顶观景台,由于天气原因能见度也很低,根本看不到远山的珠峰。在山顶有很多藏族小姑娘、小伙子在介绍山下扎西乡的住宿旅馆饭店(下山唯一能提供住宿吃饭的地方了),我们也就预订了一家。在盘山道上盘旋了一两个小时后下到了扎西宗乡。找到了预订的那家藏族家庭旅馆,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了,旅馆条件非常简陋。店家非常热情,给我们提供了甜茶和面条,价格还是比较公道的。<br></div> 藏族同胞做的面条也是很地道的<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03 珠峰大本营</b></h1><br> 一大早我们就开车到了观光车转运站,在上午八点半左右我们到了珠峰大本营。<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 珠峰大本营是指观看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生活地带,中国境内有两个,西坡大本营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扎西宗乡,海拔5200米,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国家AAAAA级旅游区。“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位于珠峰大本营西侧的一个小山坡上,与珠峰大本营标志牌直线距离为100米左右。这是我国首次在珠峰大本营建立珠峰复测高程纪念碑。2019年1月,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珠峰大本营无限期关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br> 东坡大本营在定日县曲当乡的嘎玛沟地带。<br> 当我们心情激动地来到划定的观景线附近时,令人沮丧的是珠峰被厚厚的云层遮挡的严严实实,根本看不到她的真面目。我们决定当天不下山了,看不到珠峰不回头。我们联系了绒布寺对面的客栈,房间除了床外就什么也没有了,唯一能让人欣慰的是配备有电褥子,否则都不知道晚上该怎么过了。住下后就安心等待奇迹出现了。老天眷顾我们的执着,在下午七点多,珠峰慢慢拨开乌云露出了她的真面目,让人兴奋不已。<br></div> 云雾中的珠穆朗玛峰 蓝天下的珠穆朗玛峰 <h3> 夕阳下的珠穆朗玛峰</h3> 云雾缭绕的珠穆朗玛峰 <div><br></div><div> 中午时分去了绒布寺。她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巴松乡南面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沟东西侧的“卓玛”(度母)山顶,距县驻地九十公里,海拔5154米,地势高峻寒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所以景观绝妙。绒布寺,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是属西藏宁玛派寺庙,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 绒布寺始建于1899年,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位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距珠峰峰顶约20公理。寺院分新旧两处,旧寺位于新寺以南3公里处,靠近珠穆朗玛峰,尚存莲花生大师当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莲花生手足印的石头和石塔等。新寺建成于1902年,绒布寺一度规模较大,曾有十几座属寺,有的还在尼泊尔境内,后因历史原因被毁。现今主寺下面有八个附属小寺,包括一个尼姑庵。由于绒布寺距珠峰顶约20公里,所以这里已成为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从这儿向南眺望,是观赏拍摄珠峰的绝佳地点。围绕绒布寺有一条转经道。1983年寺庙经历了大规模的修建,这里的壁画值得仔细观赏。<br></div> 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04 珠峰大本营 ~希夏邦马峰~萨嘎</b></h1><br><br> 根据天气预报,今天天气良好,可以拍到珠峰日出。大家早早就来到了最佳拍摄点等候日出,一边等待一边祈祷苍天开眼。天亮了,太阳光慢慢打在了珠峰上面,我们如愿拍到了晨曦下的珠穆朗玛峰,不枉我们在凛冽的寒风苦苦等待。<br></div> <div> 朝阳下的珠穆朗玛峰<br></div><div><br></div><div> 拍完日出,回到旅馆收拾好行李,观光车已经拉来了第一批观光客,这也意味着我们就有了下山的车了。下了观光车,坐上我们的车向下一个目标前进。<br> 经过了漫长的盘山路,我们又到了乌奎拉山观景台。今天的运气超好,一眼望去珠峰以及其他峰都尽收眼底。天气好了心情自然也就好了,心情好拍摄的意愿相应高涨起来了。架起了手机拍延时,三脚架支起了相机,各种角度的拍。<br> 从乌奎拉山盘下山后,前往萨嘎,这里我们开始了西藏的西藏之行,这里的高原空旷无垠,只有原始和自然,在这海拔有相当高度的地方,天地更近,在这艰苦的环境中,人与人的心更贴近,沿途我们经过希夏邦马峰、岗彭庆峰和佩古措,到达萨嘎县城入住。<br></div> 乌奎拉山观景台眺望群山之中的珠峰和她的伙伴们<br><div><br></div><div> 下午17多点到了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马峰,在世界14座8000米级高峰中排名第14位。它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东南方距珠穆朗玛峰约120公里,是一座完全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也是喜马拉雅山脉的著名高峰之一。希夏邦马峰,藏语是“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之意。它由三个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组成,在主峰西北200米和400米处,分别有8008米7966米的两个峰尖。<br></div> 希夏邦马峰 希夏邦马峰下的牦牛 第一次近距离拍摄野驴<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05 萨嘎~帕羊~普兰县塔钦村</b></h1><br> 早餐后就出发,过了帕羊不远看到了一个有着沙漠、草原、牛羊、湖泊和雪山的地方,真想不到在这雪域高原上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 一点左右,我们驶出了日喀则市萨嘎县,进入了阿里地区普兰县。<br></div> <div><br></div><div> 看到一篇文章是这样赞美阿里的,掂手而来如下:<br> 阿里,世界最初的模样;阿里,西藏以西的西藏;阿里,神秘之中的神秘;阿里,遥远之外的遥远;没去过西藏,怎么能说到过最美地方;没去过阿里,怎么能说到过西藏;阿里,只有勇敢者才敢挑战的天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领悟到天地间这旷世之美,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地球的第三极”,这里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让很多人望而止步。这里是万山之祖,百川之源;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这里有面对浩瀚天穹的苍茫大地,有映照洁白神山的蔚蓝圣湖,有翱翔的雄鹰和奔跑的羚羊,更有默默伫立的远古文明。如果这人世间有天堂,阿里应该是天堂的中心。这里有触手可及的天空与洁白无瑕的云朵,仿佛踮起脚尖,就能触碰蓝天。当你走进这片土地,就像洗去了一身的疲惫与烦恼,心中只剩下虔诚与敬畏。当你穿越这里,越野车奔驰在阿里广袤的土地上,面对千里茫茫的雪山,人变得越来越渺小,心却变得越来越宽广。你会发现,你比这里的雄鹰与羚羊还要自由。<br></div><div> 阿里才是西藏的“毒药”,美的让人心疼,美的让人无法自拔,雪山的伟岸,湖水的柔情,任何文字都无法形容这雄壮的美,面对阿里,面对这浩瀚苍穹,一切的语言都显得苍白,行走在世界屋脊的洪荒之美中,用心去贴近,人生最大的局限,不是距离,不是条件,而是那颗勇于挑战,说走就走的心,当你的心打开时,远方从此就不再遥远,爱旅行的人,总是收获的,精神上是富足的,心无界,行无疆,我们一直向远方! <br> 远行,对有些人来讲只有漫漫长路,尘烟迢迢,脚步凌乱,满腹狐疑;但对有的人却是满目尽景,万千气象,信步天地,快意自然。只有那些能坦然面对疲惫孤独、恐怖迷惘并战胜痛苦,虽经历坎坷无数,却依然阳光灿烂地行走在路上的人,才会享受到远方的无限风光及醉人畅快,才能领略那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div><div> 进入阿里后,人烟稀少,野生动物也逐渐多起来了,原来在青藏线上看到几只羚羊、野驴就满心欢喜。但现在看见成群结队的各种野生动物也习以为常了。<br></div> <div><br></div><div> 四点左右,我们到了玛旁雍措。玛旁雍措(Lake Manasarovar)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城东35公里、岗仁波齐峰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玛旁雍措”--“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藏语里“玛旁”就是不败,无不胜的意思。玛旁雍措最早名为“玛垂”,或“玛垂措”,是雍仲本教中广财龙王的名字。据说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是胜乐大尊赐与人间的甘露,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她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印度教所有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她是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她是这个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印度教说它是湿婆神的住所。<br></div> 玛旁雍措湖边的藏族女摄影家<div><br></div><div> 在玛旁雍措西北方向五六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冈仁波齐。冈仁波齐山与玛旁雍措一起,号称世界的中心,是藏传佛教(印度教、苯教)和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海拔只有6656米,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她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由于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br> 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br></div> 冈仁波齐 玛旁雍措湖边远眺冈仁波齐山 冈仁波齐神山脚下<br> 在玛旁雍措湖边遥望着冈仁波齐神山祈祷朝拜的信徒<div><br></div><div> 纳木那尼峰(下图),海拔7694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与海拔6638米的神山冈仁波齐峰遥遥相对。纳木那尼峰方圆约200平方公里,主要有6条山脊。山脊线上有数十座6000米以上的山头,高低错落。纳木那尼峰,藏民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西面的山脊呈扇状由北向南排列,东面唯一的山脊被侵蚀成刃脊,十分陡峭,形成了高差近2000米的峭壁。相比而言,西面的坡度则较为和缓,峡谷间倾泻着五条巨大的冰川,冰面上布满了冰裂缝和冰陡崖。<br></div> <div><br></div><div> 拍完了玛旁雍措和冈仁波齐后,我们就在塔钦村住下,准备第二天随着转山的人群也来一次转山。<br> 塔钦,意为“大经旗”,原来也叫大金、塔青,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巴嘎乡,是冈仁波齐神山脚下的一个较为杂乱而又极为热闹的小村庄,转山的大本营,可提供各种档次的住宿和餐饮,但费用较贵条件一般。<br> 有趣的是,塔钦虽然距离神山最近,在这里却看不到神山,村子北面有一道山脊挡住了神山。但塔钦却是转山的起点也是终点,每年都会有很多信徒从这里出发,朝着心中的信仰而去。<br> 我们入住后马上开车翻越村子北面的山脊,想近距离拍拍神山在夕阳下的雄姿,汽车在崎岖的山中上颠簸了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一座寺庙附近,已经不能再往前走了。停下车后找到最佳拍摄位置,抬头仰望着雄伟、庄严、神秘的神山,那种无比的崇敬油然而生。天快黑了,虽然没有阳光但我们还是在神山的脚下拍到了神山,也是非常开心的。</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06 塔钦~门士~扎达县</b></h1><br> 原计划今天要在冈仁波齐呆一天去转山,绕神山转一圈七十多公里,需要三天的时间,况且里面没有吃住等提供生活必需品,吃的用的都要自己背进去或雇人,所以大家也就取消了转山的计划,而是直接奔扎达县了。 转山的人们<br><div><br></div><div> 说起转山,这里就要介绍一下了。转山是指对着有灵性的大山反复绕走的仪式,是朝拜山神最虔诚的方式。藏族人相信,遭遇苦难的人借此能得到身心的洗礼与净化。朝圣能洗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世界。因此,总有数不尽的人,以独有的磕长头的方式俯仰于天地之间,向心中的圣地前进。在众多圣地里面,冈仁波齐最为神圣。因为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佛教信徒和普通游客去往冈仁波齐转山。他们或徒步旅行,或磕长头前进,以自认为最虔诚的方式丈量着脚下的土地,为的是心中神圣的向往与愿望。信徒们用步行或磕长头的形式绕神山一圈,通常会持续1-3天。而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去冈仁波齐转山的可能会是一次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但是最终收获的灵魂上的安宁,会让你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br></div><div> 另据说信徒们之所以如此虔诚是因为他们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只有两个办法可以免除,其一修成活佛,这很困难,另外的办法就是转山。他们相信绕神山转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轮回中免遭堕入无间地狱,甚至脱离六道轮回来世成佛。如果在转山中死去,被认为是一种造化。因此转山朝圣者总是年年不断。<br> 据说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108圈便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千百年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在通往神山的一条条道路上,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令人感慨的永动流。神山已深深地寓于西藏的宗教历史文化之中,她神奇诱人,是人与神、人与自然结合的精神之山、文化之山、信仰之山。<br></div><div> 这时可能有人要问,这么辛苦,值得吗?有一位游客是这样说的:当你在蔚蓝的天空下,仰望那闪耀着晶莹光辉的神圣雪峰,跟随千百年来无数转山者的足迹从神山的脚下走过,历经高海拔地区缺氧、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嘴唇干裂、皮肤晒伤等等艰辛,完成转山以后,心中那种幸福的满足感是无法形容的。我们相信,完成神圣的冈仁波齐徒步转山旅行以后,您会爱上西藏这片雪域高原。<br> 早晨起了个大早,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拍到阳光下的冈仁波齐和纳木那尼峰。<br> 虽然天气不错,但我们运气不好,神山躲在一片白云后面,也许被转山的人群打扰的累了,想好好休息休息吧,那我们也就不等她醒来了。山脚下的塔钦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示出现代化的气息。<br> 东方不亮西方亮,没有拍到神山,我们拍到了神峰纳木那尼峰。<br></div> 塔钦村,神山就躲在朵朵白云的后面 日照纳木那尼峰<div><br></div><div> 告别冈仁波齐后,我们在219国道上向西北方向又走了约140公里才转入705县道。这段路上,除了门士乡外,就见不到房屋与人了。人迹罕至,见到野生动物的机会就比较多了,几次停车拍照。见到最多的是野驴,还有苍鹰、藏羚羊等。感觉海拔越来越高了,一看才知道正在翻越阿伊拉日居山。<br></div> 人生最高度<div><br></div><div> 阿伊拉日居山是扎达县与噶尔县的界山,也是象泉河(朗钦藏布)与狮泉河森格藏布)的分水岭。龙嘎拉达坂又是一个垭口,翻过这个垭口就开始下山了。我们在下车拍照稍作休息。这里海拔高度5403.2米。刷新了我人生一路走来的最高度了。<br> 一路下山,路边的地形地貌也逐步发生了变化。直觉告诉我我们到了扎达土林了。关于扎达土林,这里也要做一个介绍。<br> 札达土林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是札达县最著名的地貌风光区。札达土林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是以托林镇为中心的大片地区,分布高度是海拔3750―4450米,其面积约888平方公里,札达土林分布的总面积约为246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土林是远古受造山运动影响,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并逐渐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的特殊地貌。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汽车行进其间,就像是绕着众多巨人的脚掌打圈。札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沿着县道705在山谷间穿梭,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这一切全是大自然的杰作。这里土林之壮观,形态之奇特,面积之宽广,不得不折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才是创作摄影大片神奇地域,扎达土林大气之中还透着秀气及一丝灵气,好像天生就是与人世相结合似的。任何一座土丘,任何一群土山,任何一片土林,都可以让旅者有所思索。在神秘的历史背后,依稀中感觉到这土林就像是在再现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一样。就这样我们在浓浓密密的土林伴随着,浩浩荡荡行进了几十公里。<br>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缓缓向下,我们一边欣赏一边拍摄,为这天斧神工的自然壮举惊叹不已。我在想,如果这些景观放在交通便利的内地任一个地区,它的人气指数不亚于内地的一些景点。我也去了很多类似于这种地貌的景点,比如新疆的魔鬼城、张掖的冰沟丹霞、柴达木盆地的丹霞地貌等等。<br></div> 千奇百怪的札达土林 千奇百怪的札达土林 千奇百怪的札达土林 千奇百怪的札达土林 <div> 千奇百怪的札达土林<br></div><div> </div><div> 美景是拍不够的,但行程还是要必须走的。下午三点多我们就到了扎达县城。入住宾馆后,我们马不停蹄地又赶往位于札达县城以西约18公里处的古格王朝遗址。</div><div> 古格王国是在公元十世纪前后在阿里建立起来的,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的文明史,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整个遗址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洞窟300余处、佛塔(高10余米)3座、寺庙4座、殿堂2间及地下暗道2条,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它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div>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古格王朝遗址。 <div><br></div> <div><br></div> 我们到了古格王朝遗址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景区也不再接待游客了,我们只好在外面拍了拍乌云密布下的遗址整体建筑。<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07 扎达县~狮泉河</b></h1><br> 不到天亮就起床了,早餐后我们又赶往古格王朝遗址。先拍了晨曦下的遗址,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如此的巍峨、雄伟,易守难攻。</div> 朝阳下的城堡遗址 朝阳下的城堡遗址 残垣断壁的城堡 供奉佛主的佛堂 居高临下看残垣断壁的城堡 通往地下暗室的通道 从地下暗室可以看到远处的土林,既能采光还能通风,外面是悬崖 <div><br></div><div> 我们从远到近、从下到上、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把个古格王朝遗址尽情地拍了个够,看了个全。王朝城堡的宏伟壮观体现了近一千年以前吐蕃人的智慧,体会到了遗址三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从残垣断壁看出遗址饱受战火的洗礼。我们还通过暗道下到了城堡为了躲避战乱而开凿的地道和暗室。<br>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时分,我们返回扎达县城吃了午饭,按原路返回219国道后,目标阿里首府所在地狮泉河镇。<br> 一路风景一路看,随处可见的野生动物已经不稀奇了。我们在路边看到一群羚羊,不知道是人畜和睦相处了还是无人区就很少见到人,牠们是不知道害怕,还是不知道躲藏,反正视我们不存在。我们也借机好好近距离地拍了个够。</div> <div> 近距离拍摄羚羊藏</div> 不到五点我们就到了阿里地区首府狮泉河镇。 我在这<div><br></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08 狮泉河~班公湖~狮泉河</b></h1><br> 到阿里了,到狮泉河了。到了阿里不能不去班公湖。由于当时中印边境冲突就在班公湖,所以能不能去班公湖是我们非常担心的。从西安出发,我们就一直在打听,有的说封锁了有的说可以去。我们到了阿里才证实可以去班公湖,多年的愿望今天就要实现了,确实有点小激动。<br> 西藏有大大小小数不尽的湖泊(也叫措或错),有大的有小的,有淡的有咸的,俗称错上加错。我们也看了很多湖,按说对湖已经看疲劳了吧。但班公湖不一样,但不是一个普通的湖,她在我心中的关注度要比其他任何一个湖都重要。下面就把班公湖做一介绍。<br> 班公湖(拉达克语:Pangong Tso),又称措木昂拉仁波(藏文:མཚོ་མོ་ངང་ལྷ་རིང་པོ།;威利:mtsho mo ngang lha ring po;THL:Tsomo Nganglha Ringpo),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呈东西走向,全湖面积为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为413平方公里,约占68.5%;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为191平方公里,约占31.5%。东淡西咸,东西狭长约为150公里,100公里在我国境内,50公里在印占克什米尔境内。南北平均宽度仅为4公里,是一条典型的河道型湖泊。平均海拔4400米,最大水深为41米,平均水深5米。<br></div><div> 湖中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岛上约有各种鸟类20多种,数量最多时可达数万只,主要的鸟类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凤头鸭、赤麻鸭等,其中属斑头雁和棕头鸥数量最多。班公湖还是一个鱼类世界。湖中有大量水生植物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鱼类品种有10余种之多。有西藏弓鱼、高原裸裂究鱼、长体裸体鲤鱼、裂腹鱼、细尾高原鳅等。其中尤以鲤科的裂腹鱼、亚科的鱼类为最多。湖中有西藏特有的裂腹鱼、裸裂尻鱼等,尤以不生鳞片著名。<br> 狮泉河距班公湖140公里,沿着国道209线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不知道是由于中印班公湖冲突的原因还是疫情的影响,景区里除了有游船可以载人到湖里一游外,任何旅游服务都停止了,包括售门票,连停车费都没有人收了。当然吃喝就更不用提了,好在我们事先在当地人的指导下购买了一些食物。<br>到了班公湖,到了向往的班公湖,愿望实现了,真是激动万分。当然唯一能表达这种感情的就是用相机来记录了。先在观景台上拍摄,然后买了船票到湖中游览了大约半个小时。上岸后就在湖边开始了我们的野餐。<br></div> 游客中心的标识<br> 路边的标识(经常看到的是这个) 谁说水清则无鱼<br> 鱼的天敌 班公湖一角<br> 班公湖畔的野餐,虽然还没有到新疆,但从食物来看已经离新疆不远了。<div> 拍完了吃饱喝足了,我们又沿着湖边顺着国道219继续向前走了二十多公里,直到湖和国道分岔了,我们才掉头回来。<br>我们在这边心情的游玩,离我们一百公里以外的中印边界,我们的边防战士正在和印军对峙,危险随时都会发生(后来国家追认的烈士和英雄就是在这个地方和印军冲突的时候牺牲的)。我朝着湖的另一边望去,虽然一望无际,但我脑海里闪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在高原缺氧、干燥、紫外线强的无人区巡逻放哨,随时打击侵略者,心中向他们送去了崇敬和祝福。<br> 在不舍中离开了班公湖,返回了狮泉河。至此,走遍西藏之新藏线就此收笔。<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