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河庄依岗傍水,从前四面都是河,进岀村子必须得过河,因此而取名叫河庄。过去再旱的天,河庄照样河水当当流。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造就了河庄富庶的先天有利条件。几百年来河庄人以农为主,林牧副渔商为辅,大力发展桑杈,是过去禹州颇有名气的富裕村庄。</p> <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全村住户分布主要有东西两条大街、栅子门巷和寨围子及周围。东西两条大街犹如两条平行线,中间相隔约三百米左右,人们俗称北面的街为北“迈儿”(这个字外面一个门字框,里面一个外字,电脑上打不出来,读作“迈儿"),南面的街叫南“迈儿”;南街西半部分因为有好几家做油坊生意的,所以人们又习惯称南西半条街为油坊“迈儿”。早年,油坊“迈儿”西头路南面建有一座不大的牛王庙,牛王庙左侧栽有一棵老松树,树龄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据传是油坊“迈儿”张家老辈人从密县带来的。虽历经四百多年却仍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到解放以后,这棵松树树高已达十三四米,树身两个大人勉强能合抱住,枝稍覆盖周围二十多米。</p> 老松树东面约十四五米左右有一口吃水井,水质十分甘甜好喝,油坊“迈儿”半条街的住户,还有北“迈儿”西头一部分住户都来这口井挑水吃。早年河庄油坊“迈儿”西头建有一座关公庙,据传烧香许愿很灵验,因此很有名气,不少外地人也前来烧香许愿。这座关公庙离这棵松树不远,有到关公庙烧香还愿的善男信女们夏天烧香还愿罢了,也常常到老松树下面纳凉,消暑降温。随即喝上一碗现从井里打上来的井拔凉水,又甘甜又解渴,透心的舒服!由于老松树枝繁叶茂,夏天遮日避署,冬天挡霜御寒,油坊“迈儿”的人们每到早中晚吃饭时许多人就聚集在老松树下,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饭市儿”,大伙儿在老松树下边吃边聊,谈古论今。前三皇后五帝,农副商学事,枕边花新闻,张家长李家短,开心的,快乐的,忧愁的,痛苦的,五花八门,胡吹乱喷。这个上一句刚说着头,那个下一句就扯到了脚,东一榔头西一斧子,反正说话又不报税。有时因为一句话或芝麻大点的事挣得脸红脖子粗,有时大伙儿因为别人家的忧心事也跟着唉生叹气,说书人掉泪替古人担忧。吃罢饭有的就势用桶打上井水,大伙把碗一刷,省了回家刷碗这回事。一到夏天中午歇晌,晚上乘凉,老松树下就是最好的去处地方,也是最热闹的场所。大人小孩,甚至拖家带口,十几二十几个人拎苇席拿布单,来到老松树底下,用笤帚或扫帚把地一扫,铺席抻单地下一躺,中午歇到下午四五点;晚上有的一觉睡到大天亮,十分得劲惬意! 过去农闲时说书的多,但凡有外面来说书的到河庄,好管事的就领到油坊“迈儿”,在老松树下摆个桌子,放上凳子,晚上众人就围拢在老松树下,听说书的唱上两嗓,说上几段,解解闲闷,饱饱耳福。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农村生活单调,没有电影电视,唱大戏又不多,听说书是农村人最常见最快乐的主要娱乐活动,赶上好的说书人,一说就是十天半个月。没君子不养艺人,说书的也好打发,或几家轮流管饭,或村里每家兑些粮食、粮票或零钱,等说书的走时带走。老松树下曾留下了油坊“迈儿”乃至河庄的许多故事。 <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河庄人口的增多,这棵老松树周围被划成了宅基地。房子连房子,墙角碰墙角,原来松树周围的空旷地方被挤占了,空间越来越小,知道“油坊迈儿”的人越来越少了,尤其是分田单干农村生产队取消后,过去老松树下的“饭市儿”没有了,那口十分甘甜的井水也干涸了,最后井也被填了,松树周围垃圾多起来,老松树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到了2010年,这棵老松树突然变成了“金银松”。出现了少见的一棵树三种颜色的怪现象。上面枝稍有绿变黄又逐渐变白,中间的松树枝的叶子成了金色,而树下面却还是青枝绿叶。有人说:松树戴白帽,不久要死掉。果然,到了2012年,这棵已有四百多年树龄的老松树就真死掉了。真是可惜!有人说这么又大又旺盛的松树死掉是因为周围新划宅基地的人家,家家都在自己院内种有杨树,杨树根把松树抪死的。其实这么郁郁葱葱的大松树死掉有多种原因,杨树根密抪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就是新盖的房子和路离老松树太近,松树的根许多被斩断,又不断遭到碾压,松树周围越碾压越实,老松树常年得不到水土滋润,严重缺乏养分,最后才枯死的。后来干枯的松树树干直挺挺地朝天立在那里,许多人看到这种情况,常常唉声叹气唏嘘不已,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是味。再后来,这棵枯死的老松树也被人卖掉了,老松树永远的成为了历史。</p>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倪嵩甫 倪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