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姑娘队

青檀

<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枣庄市有个十分出名的“铁姑娘队”,和她同时出名的还有“愚公渠”。这“铁姑娘队”和“愚公渠”都出自当时的齐村区张庄乡榆树腰村 ( 今属山亭区凫城镇 )。</p><p class="ql-block">榆树腰村当时是个贫困的小山村,祖祖辈辈就是一个缺水村,人畜用水要翻一座山,来回上下坡要走4公里山路,缺水的难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榆树腰人。</p><p class="ql-block">1970年,张庄公社响应上级号召,决定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各大队书记到河南林县参观学习,榆树腰大队党支部书记丛友华也在其中。回来后,丛友华三次召集社员开会,号召大伙儿学习“红旗渠精神”,并通过与山后山亭公社小岩头村联系,凿山引水。</p><p class="ql-block">引水的路径有了,打山洞的活叫谁来干呢?丛友华十分为难。要男劳动力干?可是集体的地要种,因为队里土地瘠薄,种不好产量上不去。让村里的妇女干?又怕她们干不了。</p><p class="ql-block">有一天,丛友华试着找到大队妇联主任王修云说:“村里准备把打山洞的任务交给你们妇女。”王修云问:“那男劳力干什么去?”“男劳力全部抽去整修大寨田。”丛友华说道。王修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迟疑了一会说:“我们能干吗?”丛友华引导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嘛!河南省林县红旗渠有很多女同志,男同志能干的事情,她们也一样能干。”王修云理解了书记的意思:榆树腰不但缺水,而且还缺地,为了让男劳力学大寨整修更多的大寨田,造福子孙后代,王修云接下了这项任务,那年她35岁。</p><p class="ql-block">王修云</p><p class="ql-block">王修云的娘家在山亭公社岩头村,经人介绍嫁到了榆树腰村。嫁到榆树腰后,她才知道了缺水吃的痛苦。王修云在村里精选了13位已婚妇女和10位姑娘,成立了“铁姑娘队”,队长是韩荣云。她们带着工具信心百倍地来到工地。可姐妹们面对眼前坚硬的石头却不知从哪里下手,有的姐妹当时就愁哭了。王修云一看,这样不行。说干就干,她奋力挥起了第一镐。打钎子、放炮,她们不会,就请队里的老石匠来教,会了就用。就这样,她们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向前挺进。病了,坚持不离开工地;手磨破了,包扎完继续干。</p><p class="ql-block">王修云进工地时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她是姐妹们的班长,在带领大家干在前的同时,还要经常开会,没白没黑,没有一点时间照顾女儿,都是大女儿看着小女儿,饥一顿饱一顿。王修云一提起女儿来,就觉得对不起她们。王修云在施工中,样样工作身先士卒,处处把累活、危险活留给自己。打石头、抡大锤很容易受伤,轻者破皮伤,重者打在头上性命难保。可王修云总是抢着干。就这样,她赢得了大家的拥护。</p><p class="ql-block">有村妇联主任王修云和“铁姑娘队”队长韩荣云的带头,在榆树腰村“愚公渠”引水工程中,24名铁姑娘齐心协力,团结互助,战天斗地,无私奉献,表现出了中国妇女的坚韧不拔和坚强意志。王修云、韩荣云、董顶英就是她们中的杰出代表,她们为了让榆树腰人能喝上清水,奉献出了青春和热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的榆树腰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瓜果飘香,农业丰收,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村民们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但是,人们都没有忘记那“重整山河”的年代,“铁姑娘队”的精神依然在村民中间传颂。</p><p class="ql-block">“铁姑娘”之一董顶英,当年20岁。她立下誓言:打不通山洞不结婚。董顶英是地地道道的榆树腰人,从小饱尝缺水的痛苦。为了引水工程,她积极加入“铁姑娘队”。</p><p class="ql-block">董顶英</p><p class="ql-block">刚到工地的时候,董顶英大锤抡不起来,还经常碰伤扶钎子的人。扶钎子她也扶不牢,又不会拉板车,再加上她个子比较高,山洞又矮,根本不能直着腰,她只能跪在地上干,有时累得偷偷掉眼泪。可当她看到其他姐妹都在没白没黑、加班加点地拼命干时,生性要强的她不甘落后,咬紧了牙关拼命干。时间长了,她慢慢地学会了抡大锤、扶钎子、在黑黑的山洞里拉一板车的石块,习惯了每天一身泥、一身水的劳动,更习惯了偶尔不注意受点小伤。</p><p class="ql-block">转眼间,董顶英在山洞里干了两年,和她一起干的姑娘们一个个的都出嫁了,又有新的成员加入挖山洞的队伍。已经订婚的董顶英却多次推迟婚期。姐妹们开玩笑地说:“董顶英,你这么大了,婚期别推了。这山洞一时也打不通,估计等山洞打通你也嫁不出去了。”董顶英却说:“姐妹们放心,这山洞不通,俺就不结婚,俺一定要把水引过来再出嫁。”</p><p class="ql-block">“铁姑娘队”中还有一位姐妹叫丛仁英,也是20岁,整天挖山不止。为了打山洞,婆家来催嫁,她也没有离开工地去成亲。直到1978年,山洞打通了,她们也都到了二十七八岁的年龄才结婚。</p><p class="ql-block">随着姑娘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苦干,工程渐渐延伸,挖开的山洞越来越深,引水渠打通的希望越来越近,姑娘们也越来越有干劲。每每挖洞有新进展时,大家一起欢呼跳跃,相互鼓励,相互关心。</p><p class="ql-block">“铁姑娘队”队员们在一起</p><p class="ql-block">“铁姑娘队”队长韩荣云,娘家在山前文王峪村 ( 今属山亭区凫城镇 ),经人介绍嫁到了榆树腰村,从做新媳妇起就加入了村里的担水大军。就是因为缺水,榆树腰人遭受了邻村人的歧视,有人编了顺口溜:“小伙相亲你别挑,有女不嫁榆树腰”“榆树腰吃水难,洗菜水烧汤也不嫌”。听到这些话,韩荣云心里非常难过,后悔自己嫁到了榆树腰。但是,这又是自己必须面对的现实。为了争这口气,韩荣云甘愿当这个多吃苦多受累的“铁姑娘队”队长,带领姐妹们上山开渠。一天,韩荣云的大女儿背着二女儿到村头玩,当来到灌满雨水的大水塘时,大女儿看到里面漂浮着一个球,不知水深浅的大女儿放下妹妹,跳进汪里就去拿球。谁知,由于水深,大女儿进去后就在水里不停地挣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岸上的小伙伴全然没有了办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村里的一名妇女经过这里,急忙将手里的木棍伸向水里的大女儿,大女儿抓住木棍上了岸,才幸免于难。韩荣云知道后,抱着两个女儿难过地大哭了一场。</p><p class="ql-block">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榆树腰“铁姑娘队”冬战严寒,夏战酷暑,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通风和照明极差的艰苦条件下,靠着双手、铁锨、镢头、钢钎、铁锤、炸药和地排车,投工8万多个,苦战了整整7年零5个月,打通了1500米的山洞,终于在1978年7月引水进村。通水那天,姐妹们看着流淌着的泉水,相拥着哭了。从今往后,全村人吃水不再难了。因为姑娘们7年多坚持不懈地开山凿洞,这条水渠也被称为“愚公渠”。在引水渠通水半个月后,那个许下诺言“打不通水渠不结婚”的铁姑娘董顶英结婚了。</p><p class="ql-block">“铁姑娘队”队员和她们当年修建的蓄水池</p><p class="ql-block">“铁姑娘队”中还有王友荣、刘传花、郭祥荣等。如今,她们均已年过花甲,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铁姑娘队”队员当年修建的愚公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