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水墨丹霞

宇爷厦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提到甘肃的丹霞地貌,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张掖七彩丹霞。在今年6月“甘南之行”途中,听说在兰州附近有一处与张掖七彩丹霞相媲美的水墨丹霞,景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杏花村,距离兰州市13公里,距离兰州中川国际机场30公里,是国内距离城市主城区最近的丹霞地貌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具有不可复制和人工雕饰的原始本真之美,其美在形态,在结构,在色彩,在意境,在无穷变幻,堪称丹霞地貌景观中的精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为此行能揭开水墨丹霞神秘的面纱,立即重新修改行程、订酒店、改航班、一切都为能亲眼目睹其芳容而努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返回兰州第二天一早,乘上包车直达景区门口,值班的保安见是兰州本地车牌便打开员工通道闸栏,误以为是本单位车辆。司机搖下车窗问了一句,“售票处怎么走”?保安才弄明白我们是游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大门入口处,一位工作人员要我们出示(指外地人)到这里景区,要提供三天两检核酸阴性报告,让我们哭闹不得。试想甘南之行每两天检测一次,若没有绿码能一路返回兰州吗?看着三三两两游客从我们身后经过,尽管费尽口舌反复解释,拿出一路N次检测阴性报告,较真的小伙子就不放行,搞得大家游性大减,在我们据理力争努力下,最后惊动到景区领导,才算解决,差点与水墨丹霞擦肩而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购完票在景区入口处,一张导览图详细地介绍目前水墨丹霞开放的景点。进景区我们必须乘景交车到达你想去的站点,然后根据各自的喜好,安排游览景点的时间,然后再乘车前往下一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景交车很快便坐满了游客,除了我们,大部份是兰州本地人,因为周未来度假。大约经过不到十分钟车程便到达第一个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地质博物馆,我们了解到,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地域壮阔,起伏多变,地质奇观密集。这里以红山湾地貌为主,兼有丹霞崖壁、孤峰、幽谷、一线天、风动石等奇特景观,是地质历史的天然记录本,是西北干旱区不可多得的原生态、高品位的风景造型地貌,堪称丹霞地貌景观中的精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馆内我们还了解到水墨丹霞的由来,以及有关地质地貌的基本知识。因为是第一站,提供个性游的景点不多,乘景交车的游客基本没变,继续乘车前往下一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据介绍由于天气和日照的差异,这里阳坡和阴坡分别形成不同的景观风貌,自西向东阳坡主导色调为橘红色,自东向西的阴坡主色调为深绿色,两种地貌交相映错,奇景迤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很快我们来到第二站丹顶揽胜。下车后先走一段上坡路,来到一平台,平台有些工程还处于扫尾阶段,工人正忙着清理路旁一些堆积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据介绍丹顶揽胜观景平台海拔1959米,是整个景区的最高点。我们顺着栈道拾级而上,到达最高观景平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可俯瞰景区内绵延分布的彩色丘陵,似与天际线融为一体,胜似彩虹垂天。 彩丘、崖壁,幽谷、崖麓尽收眼底,连绵起伏的山峦宛如绯红色的大海波涛,色彩斑斓的丘陵如同大海中忽隐忽现的岛礁,甚为壮观,令人心旷神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而站在观景平台的另一侧,单体地质奇观更是数不胜数,山峰、崖壁所形成的如秋山图、彩虹海、丹霞映日、彩虹垂天、白练、长廊……各种景象的“雄、奇、险、幽、峻”的资源特质,犹如一幅幅山水泼墨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丹顶揽胜返回接驳点有两条路,一条原路沿上山栈道返回,另一条正在修建,但基本可行,大部份游客选择路线短,正修的下山路。当我们沿原路边拍边走前往接驳点途中,正好见一部景交车马上就要出发,四人异口同声“等一下”,为我们争取了机会。当我坐上最后一排仅剩这一空位时,庆幸我们来的早,不如来的巧。途中与隔座的两位小美女聊天时得知,她们与我们同来自福建,其中一位还是厦门老乡,此次乘公差,利用周日休息,游览一下水墨丹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司机载着我们很快便来到一个叫丝路霞光观景平台,指着前方告诉大家,下车后可以顺着栈道往下走,看完景点,不走回头路再往前,到下个接驳点上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提到丝路霞光,不用多说一看名字就能让人想到这样故事的:古老的华夏文明,波涛奔涌的黄河,铃声悠扬的驼队,色彩斑斓的霞光,无不演绎着神奇和不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丝路霞光观景平台海拔1861米,这里层理交错,连绵的山峰呈现出红、黄、橙、绿、褐、白、灰等多种色彩,色彩斑斓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据说每当太阳夕落,天边绚烂的晚霞给群山披上五彩霓裳,呈现出“一轮红日天边挂,满眼霞光照碧峰”的景色。这里便成了景区内最佳拍摄日落的地方,故以丝路霞光命名。可惜当时为正午,骄阳当空,哪里去找“霞光照碧峰”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这里沿栈道往下,便是另一个叫丝路雄鹰的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站在拍照的位置,据说就能看到丝路雄鹰了。可能是我与其无缘,只能凭想象,一只雄鹰振翅欲飞,去往天空中翱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顺着前方右侧栈道一直往前,来到“雄鹰探海,双翼齐飞”的丝路雄鹰观景平台。这里海拔1841米,是景区内第一个近距离俯瞰丹霞地貌的观景点。此处丹霞崖壁壮观雄浑,红山湾地貌色彩斑斓,犹如跌落人间的彩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爬上观景平台二层,从高处俯瞰全貌,从这里再往下可深入彩色山岚,近观微型石林之妙,欣赏南北两侧地质差异奇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休息片刻,我们观察到丝路霞光、丝路雄鹰、与我们要去的接驳点正好呈三角形,当我们走到站点时,也许是饭点,很久不见车辆,好不容易见远方来了一车,挥手示意叫停车,女司机冲着我们解释说,这是包车,(看来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见车上仅一对男女,男的对司机说“不要废话”。再等了一会终于盼来一部,经过时不但不停车,呼啸而过时竞让我们再等一辆,气得我们拿起手机准备打投诉电话,很快后面来了一辆车接上我们,“义愤填膺”的四人,将怒火都发在那位倒霉的司机身上,喋喋不休没完没了,直到送达九色丹青景点时,才住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景交车始发站,我们曾请教过工作人员,九色丹青是水墨丹霞众多观景台中,出类拔萃的景观之一,是最值得停留游览的观景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平台的造型好似一把琵琶横铺在丹霞崖壁之间,远远望去,浑然天成。当我们步入景区,色彩纷呈的千岩万壑扑面而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波浪顺着山势起伏,从山顶倾泻而下,顿时让这山势活了起来。这就是九色丹青带给我当时的感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面对如此美景,刚才一些不愉快遭遇,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的周围不知来了多少拨游客,九色丹青不知又送走了多少人,我们始终沉浸在美色的山景中,拍完了全景拍录像,拍完集体,再拍个人,不停地拍!拍!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这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奔跑上观景平台开始,叽叽喳喳的声音便打破了静美的九色丹青,在几位老师的策划呵护下,小朋友先是振振有词高喊口号,接下来,摆出各种姿势拍照。据其中一位老师介绍说,这群小朋友是学画画的,带他们出来与大自然接触,特别是色彩斑斓的九色丹青,一定能让这些小朋友在画画方面有所帮助。得知老师们的良苦用心,我们也希望这些孩子不负众望,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人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离开观景平台,只见接驳点停靠着一辆车,走进一看司机,正是载我们过来的那位小伙子,也许是我们刚才在车上的那顿抱怨,他反映到有关领导,为缓和之间的关系,景区作出了这样的安排,如此一来,这辆车便成了我们的“临时专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小伙子熟练且平稳地开着车,我坐在司机旁,前方视野开阔,随着车行,这里的丹霞地貌充满着神奇、神秘的气息,尤其是那色彩,更是让人浮想联翩。那些随处可见的红、黄、橙、绿、白、青灰、等多种鲜艳的色彩,把无数山沟、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路旁美景在手机的录像功能中,不知不觉被留在了画框内,成为我今后随时随地、想看就看的永久纪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丹霞栈道指示牌往前,有两条路供选择,一条沿桟道一路向上,长约2500米的距离,登上最高处。而另一条靠山边,道路较平坦,而且只要付100元人民币,便可以租一辆4人坐的电瓶车,大约游玩一小时,不喜欢登山可选择租车游。两位租车行的小伙子在我们身旁,不断地鼓噪推销生意,我差点被他们的游说打动,后来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下,只好随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对于缓行的栈道,尽管不断向上,但还是阻挡不住我们前行的步伐。虽然几位都是六十大几的老人,途中并没有吃力的感觉。不久便爬到半山的凉亭,他们三人留在这里休息、拍照、聊天。而我决定继续向前,向山顶最高处冲刺。卸下行囊,补足水份,开始我的登顶挑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丹霞栈道西起沙韵驼铃,东到景区最高点丹顶揽胜观景平台,全长2550m,栈道依山就势,起伏蜿蜒,犹如盘踞于丹霞崖壁上的巨龙,十分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离开凉亭,沿栈道拾级而上,走完一段栈道,我总会抬头仰望,感觉距离山顶应该越来越近。没有任何游人作为前行的目标,也找不到什么理由去动搖登顶的决心。每到一转弯处,我都会停下来观察一下山体的变化,远眺、近观、横望、无不充满诗意美,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时不忘用手机拍几张照。有时也会停下,回望一下刚刚走过的路,想想亲人们一定站在休息凉亭处为我加油。我鼓足勇气继续前行,就这样走走、停停,竟然不知不觉来到了山顶。极目望去,还真是山外有山、整个视野辽阔无际,丹霞地貌秀美风光尽收眼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我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掘劲,登上山顶时,身旁的标示牌,显示1314步。(不知是否暗喻一生一世到此一游)。从此处往下俯瞰,的确“一览众山小”,栈道继续往前,只见前面一块铁皮挡板将前行通道堵死,“前方施工,游客止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山顶有一突出平台,正是观景的最佳位置,丹霞山峰、丹霞崖壁,光彩似波,美景如云。斑斓的色调顺山势起伏,富有韵律感和层次感,犹如一幅幅山水泼墨画。看着眼前一种近乎神奇的存在,用一颗安静的心去细细品味,慢慢感悟。整个山顶仅我一人,想留个影,只好自拍,照出的大头照难看极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离开丹霞栈道,在一岔路口上了一群来自内蒙的游客,整辆景交车滿载驶向最后一站,沙井部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车后不远便是沙井部落文化广场,据说是以当地出土的沙井文化古墓遗址为文化线索,结合现有的鹰岩崖壁景观和山谷平地,以出土“鹰”首杖的“鹰”为图腾元素,规划“鹰岩祭天”活动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广场周边的崖壁上,摩崖石刻艺术地展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盛况,可以让人穿越时空,回味沙井文化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几乎所有下车的游客,都在沙井部落短暂停留后,前往停车场乘大巴返回景区入口。我坐在车上,回忆起水墨丹霞的各处画面,这些由多姿多彩的石岩,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艺术造型,让人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我记起在第一站,地质博物馆内 介绍的景区九最:景区面积最大、地貌种类最全、形成时间最古老、发现时间最晚、保存最完好、离城市最近、原住居民最少、文化积淀最深、名人经过最多,我想添上一最:当日游客最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