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盛夏,收到当年我在军区政治部机关任处长时的前辈兼老战友、时任组织部副师职研究员的朱炳初同志寄来的新作《晚霞拾零》一书。该书由时代出版社出版发行,洋洋54万字,硬壳精装,蔚为壮观,堪称这位年已85岁高龄老兄老友的盛事之作。<br> 手不释卷,一口气浏览全书,发现了一个颇有些吃惊的现象:《晚霞拾零》中的绝大多数篇章,均标注为“刊载于《我的卧虎湾》微信公众号平台和《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网络媒体”。要知道,《我的卧虎湾》是我昔日炮兵旅老部下、退伍士兵傅群雄任主编的一个微信公众号,而《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是《我的卧虎湾》加盟的国家级主流网络媒体。也就是说,朱炳初同志的这部新作,是在“卧虎湾”这片热土上结出的硕果,是实现这位高龄老人“文化养老”理想的平台,进一步说,朱炳初就是“卧虎湾”里的“不老松”。<br> 说起“卧虎湾”,还与朱炳初同志的军旅生涯有一定的联系呢!他1954年考入重庆炮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28军84师炮兵团任职,当时部队驻防在福建,“文革”时期部队移防到山西。“卧虎湾”就是28军部队在山西大同曾经驻防过的营房地址。虽然朱炳初同志后来一直在军区政治部机关工作,但对28军老部队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原所在的63军炮兵旅接防撤销后的28军部队进驻卧虎湾,这就有了与福建籍士兵傅群雄参军入伍相识的缘分。傅群雄退伍回乡后对网络媒体发生兴趣,从2015年起就以老部队驻地的名义办起了《我的卧虎湾》微信公众号,我作为他在部队的直接首长,一直乐此不疲参与其中,现在这个公众号已经是在军内外有些影响的新媒体阵营中的一员了,关注率已远远超过后来出现的微信公众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炳初同志的青年时代</h3> 著名军旅作家陈惠方热情为朱炳初《晚霞拾零》一书作序,他介绍说,朱老的文章“激情洋溢,思维激越,内容丰富,正能量满满。书中的‘往昔回眸’,深怀情感,催人泪下;‘现实思考’,内容颇丰,激情荡漾;‘时代感怀’,思想鲜活,感悟深刻;‘佳作评论’,意味深长,神采飞扬;‘抗疫纪实’,心存忧患,情怀充沛……这些作品出自一位耄耋老兵之手,对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苦心孤诣的追索,令我钦佩不已!”陈惠芳老师还评价说:“他的认真是出了名的,事事认真、一贯认真,认真出业绩,认真出文集,认真出精神,认真创造可贵的人生价值。其实,一个人,不管能力大小,机遇多少,只要勤勤恳恳办事,认认真真付出,就能绘就精彩的人生。朱老就是一个范例。”<br> 在《晚霞拾零》一书里,我读到了朱炳初同志的“情”和“爱”。他对学生时代与自己通过信的志愿军叔叔的无限思念,他对炮击金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老战友深深的怀恋,他对身残志坚、竭诚奉献的军休所党总支书记的感激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特别是书中他用较多的篇幅记述了与同为军人的妻子郑仁芳相濡以沫的婚姻经历,通过阅读使我看到在久病的妻子床前,朱老心甘情愿地服侍十多年时间,端屎端尿,有时要用手帮助抠大便,翻身洗澡,梳头整衣,无微不至,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爱情赞歌。读到了他活到老、学到老、有为到老的高尚品质。《暮年读书正当时》《关于追求的断想》《目标铺就成功之路》《春天的脚步》《青春随想》《赠书会友共奋勉》,通过这一篇篇充满激情的文章,可以触摸到“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那颗心,找到一位高龄老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力量源泉。我感到,一位85岁高龄的人还能像过去在职时那样关心时事,笔耕不辍,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积极向上的追求,断然是做不到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赠书上的签名</h3> <p class="ql-block"> 让我感到惊奇的还有,朱炳初同志还对我的拙作《一位乡村教师的命运交响》专门写了评论,也在《我的卧虎湾》微信公众号刊载,并在《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发表。他热情洋溢地赋诗曰:“成才不忘师恩/立言树碑传承/玉杰经历坎坷/品德崇高感人/马达学生情深/牢记初心奋进/命运交响不凡/生花妙笔将军/拜读获益匪浅/实现中华复兴。”字里行间,都是对我这样称得上后辈的业余文学爱好者的爱护和提携,读后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朱炳初同志在《晚霞拾零》一书后记中写道:“人生追求无止境,奋力前行永不停;希望激奋心潮涌,老树发芽又一春。”他表示,“只要身体还行,就会终身学习,动手动脑,一直写下去,这就叫文化养老,生命不息,笔耕不止,拥抱希望,坚持追求!”好一个“文化养老”,我看行!人,只要有这样的精气神,就一定会拥有无怨无悔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我的卧虎湾》微信公众号,历来不单纯追求阅读量。有朱炳初同志这样的“铁杆”读者、作者,足矣!</p><p class="ql-block"> 祝愿卧虎湾里的“不老松”,健康长寿,青春永驻!</p><p class="ql-block"> 2022.7.9于北京知行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