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这段时间内人体腠理疏松、阳气最盛,经络气血流通最旺,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为温煦经络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br> “三伏贴”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冬病夏治”、“治未病”为指导,顺应四时特性而变通应用的一种内病外治法。即在农历“三伏”期间,选用具有辛散温通作用的中草药进行调配,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使药物作用由体表到经络,由经络入脏腑,从而达到以热治寒,鼓舞阳气,调整阴阳的目的,可减少慢性疾病的冬季发病频率。 <font color="#333333">今年三伏时间为:</font><br><font color="#ed2308"> 头伏:7月18日至7月29日</font><br><font color="#ed2308"> 中伏:8月1日至8月12日</font><br><font color="#ed2308"> 末伏:8月15日至8月26日</font><br>三伏期间,中医科将开展“三伏贴”治疗。<br>活动地址:三亚市解放路558号—三亚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三亚医院)门诊楼七层国医堂。<br>活动时间:<font color="#ed2308">周一至周五工作日上午8时至12时,下午15时至 18时。</font><br>就诊方式:通过现场或微信挂号“中医科”专科号,经医师辩证后开单贴敷。<br>咨询电话:<font color="#ed2308">0898-88021063。</font><br><br><b> 三伏贴适应症</b><br><br>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咳嗽等;2、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虚寒性胃病、虚寒腹泻等;3、妇科疾病:虚寒型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附件炎等;4、儿科疾病:虚寒所致反复感冒、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腹泻、厌食等;5、亚健康调理:各种体虚,脾胃不和,受凉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等。<br><b><br> 三伏贴注意事项</b><br><br>1、贴敷后皮肤均有热感,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若出现贴敷部位瘙痒、灼热等感觉时,请随时将药物自行除去,避免灼伤皮肤。一般3周岁及以下婴幼儿不建议贴敷,4-10周岁贴30分钟,10-16周岁贴40分钟,16岁以上人群贴2小时为宜,但不宜超过4小时。2、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应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皮肤反应的处理:皮肤红肿者,可涂烫伤软膏,伴有瘙痒者,建议外用炉甘石洗剂,服用扑尔敏、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3、贴敷当时不能进食冷饮,贴敷当天忌过量运动、大量出汗。贴敷2日内忌食海鲜和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去除膏药后可洗热水澡,不可用冷水冲洗。如起水泡皮肤破溃,则不可沾水。4、以下情况不提倡进行贴敷:发烧、咯血、孕妇、3岁以内幼儿、严重皮肤病、糖尿病、结核病患者等。<br><div><br></div><div>(图文/中医科 编辑/陈开艺 审核/蔡元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