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男,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山水画一代宗师。也是书法家,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div><br></div> <div><br></div> 黄宾虹曾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解放后任全国第二届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被称为“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 ;1955年3月25日病逝于浙江杭州。<div><br></div> <div><br></div>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画家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br><br> <div><br></div> 黄宾虹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卒于1955年。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div><br></div> <div><br></div> 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div><br></div> <div><br></div> 黄宾虹绘画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br><br> <div><br></div> 六十岁以后,黄宾虹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江上风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1928年黄宾虹首游桂、粤,画了大量写生作品。<div><br></div> <div><br></div> 69~70岁,黄宾虹有巴蜀之游。这是他绘画上产生飞跃的契机。其最大的收获,是从真山水中证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证悟发生在两次浪漫的游历途中:“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br><br> <div> “青城坐雨”是在1933年的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从此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余幅: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要找到“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div><div><br></div> <div><br></div> 七十岁后,黄宾虹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十分挺拔。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br><br> <div><br></div> 黄宾虹曾说过学习传统应遵循的步骤:“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黄宾虹所说的宋画,除了北宋的大家外,往往合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诸家在内。<br><br> <div><br></div> 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思以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br><br> <div><br></div> 南归杭州后,黄宾虹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div><br></div> <h1><div><br></div> <b> 黄宾虹知名画作:《富春江图轴》《峨眉龙门峡》《松雪诗意图》《花卉四屏条》《设色山水图》等。</b><div><br></div></h1> <h1><div><br></div><b> 黄宾虹的著作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古画微》《画学编》《金石书画编》《画法要旨》等,与邓实合辑《美术丛书》并有辑本《黄宾虹画语录》。</b><div><br></div></h1> <div><br></div>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黄宾虹是一位重要的画家。其黑、密、厚、重的画风、浑厚华滋的笔墨中,蕴涵着厚德载物的美学取向。几十年来,黄宾虹的绘画一直受到美术界的关注,并逐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坛。<div><br></div> <div><br></div><div>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的含量不多,审美感太苍凉,在广州日报格调艺术沙龙嘉德讲堂上,艺术评论家梅墨生讲述“黄宾虹画作的鉴与赏”时如此感叹。他的老师曾亲眼见到黄宾虹把自己的画从桌案上拿出来送给来访的人,却被来访的人拒绝,说“你的画黑乎乎的,我看不懂”,黄宾虹非常尴尬,只能把画收回去。<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 黄宾虹的作品鉴定难也是影响其市场流通的主要原因。梅墨生通过研究发现,黄宾虹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没有落款,比如遵照他的遗嘱捐给浙江博物馆的作品中,大多都没有落款。对此梅墨生解释为,那是因为在黄宾虹的一生中都在对自己的艺术进行探索和实验。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说,他没有把这些“试验品”作为展现自己艺术成就的“完成品”,而是“半成品”。<br></div><div><br></div> <div><br></div> 不过,从黄宾虹77岁开始,他的每幅作品都有落款。而在他最晚年创作的实验性作品也同样没有年款,原因是他最后没能完成作品。“从他77岁到85岁,这七八年是黄宾虹艺术上真正的成熟时期,而他最好的作品是85岁到90岁之间。”梅墨生如此评价黄宾虹的作品。<div><br></div> <div><br></div> 书法对黄宾虹来说,有着独特的实际意义,是其笔墨和画法的“源头活水”。<div><br></div> <div><br></div> 黄宾虹对书法之于文人写意绘画的基础性强调和实践操作,几乎伴随其一生。黄宾虹积极主动地将书法原理运用于绘画,并取得如此高的现实效果。可以说,黄宾虹的绘画是建立在书法基础之上的楼阁,它的稳固和高度关乎书法。<br><br> <div><br></div> 中国山水画三百年来,黄宾虹一人而已。三百年后,黄宾虹的地位会更高。(李可染 评)<div><br><br></div> <div><br></div> 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绝妙,其实他的花卉更妙,妙在自自在在。(潘天寿 评)<br><br> <div><br></div> 黄宾虹的作品,山水画非常厚重,有独到之处,用浓密的墨色表现自然的滋润和苍浑,笔墨的层次很丰富,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高峰。(靳尚谊 评) <div><br></div> <br> 黄宾虹生前的作品及艺术理念很难被大众真正接受和理解,但他并没因此放弃,或选择极力迎合大众。他曾说“五十年后会有人懂我”,从这句话多少看出一丝无奈,但也看到他的自信,他坚信自己的作品具有学术价值,也终将会被历史认可。(王进玉 评)<div><br></div> <div><br></div>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绘画史上,黄宾虹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家。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中国传统文化承传、演变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给后人留下了超凡脱俗、意象万千的山水画艺术,开创了蕴含深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浑厚华滋”的现代审美境界。<div><br></div> <div><br></div> 黄宾虹对于传统的深刻反思,独到的审美感受,对笔墨形式的再造以及中国画“内美”之审美境界的展开,均对后来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由此也确立了其近现代画家的地位。<div><br></div> <div><br></div> 黄宾虹认为画在意不在貌,主张追求“内美”,认为国画最高境界就是“有笔墨”。笔墨上,以重墨细笔勾画树木茅屋,再用墨层逐渐积累,由轻而重,直至浓墨打点。<div><br></div> <div><br></div> 黄宾虹,名懋质,又名元吉,后易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原籍徽州歙县潭渡村,1865年乙丑1月27日(农历乙丑年正月初一)诞生于浙江金华府城西铁岭头的一户商人家庭。<div><br></div> <div><br></div> 黄宾虹的父亲黄定华在金华经营布店多年,生意日见起色,基本上把家安在了金华。而母亲方氏,则是地道的金华人,娘家就在赫赫有名的酒坊巷。<div><br></div> <div><br></div> 年幼的黄宾虹常和表兄弟们在酒坊巷边上的星君楼上嬉耍玩闹。一家人先后在金华铁岭头、兴让坊、三元坊等处居住。<div><br></div> <div><br></div> 民国丁戊间,易字宾虹,以字行。因生于正月子时,未立春,循旧俗,自我纪年均增一岁。<div><br></div> <div><br></div> 六岁时,黄宾虹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div><br></div> <div><br></div> 1907年后居上海三十年。前二十年,主要在报社、书局任职,从事新闻与美术编辑工作;后转做教育工作,先后任上海各艺术学校的教授。<div><br></div> <div><br></div> 1937 年,黄宾虹由上海迁居北平,被聘为故宫古物鉴定委员。兼任国画研究院导师,及北平艺专教授。<br><br> <br> 1948 年返杭州,任国立杭州艺专教授。晚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被聘为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因病未赴)。1955 年3月25日因病去世。<div><br></div> <div><br></div> 《山川卧游卷》,1952年,黄宾虹,纸本设色,纵41厘米,横305厘米,私人收藏。<div><br></div> <h1></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黄宾虹《新安江纪游卷》</b></h1><h1><br></h1><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该手卷尺寸大小为21cm×550cm。卷首题有:宾虹老人江村图卷。辛未春(1991年)它山张仃。 卷尾为谢稚柳跋语:宾虹先生江村图,为其新安江纪游之作,疎散淡远,老笔纵横,繁简疎密,惜墨如金,盖尤以意境胜也。庚午(1990年)春暮海上灯下观,因题。壮暮翁稚柳。</span><br></h1><h1><div><br></div></h1>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网络资料汇编</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扬州静力编辑制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2·7</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