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甘肃“敦煌石窟”景区。——谢 文 逸

蓝天白云

<p class="ql-block">The world-famous Dunhuang Grottoes in Gansu. -Xie Wenyi</p> <p class="ql-block">  世界著名的甘肃“敦煌石窟”景区。(2018年8月,川、甘、青三省、州自驾大环游游记之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由于几天的奔波游玩比较疲惫,我们在敦煌市的一家酒店一觉睡到了大天亮。太阳光己经照到了床上,今天又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p><p class="ql-block"> 我们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餐,开车前往了郊外不远处的“敦煌石窟”风景区(仅1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p> <p class="ql-block">  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认定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地。</p> <p class="ql-block">  关于“莫高窟”名称的来历,一种说法是以前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石窟”规模巨大,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了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的售票处购好票后,随着人流进入了景区。</p> <p class="ql-block">  景区内,有一块“1650”的石雕石碑,那是代表当时的“莫高窟”的年龄。即“莫高窟”当时己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  己经1650岁“高龄”的“敦煌莫高窟”,与“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作为敦煌地区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之一,“莫高窟”无疑是王冠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莫高窟”,首先印入眼帘是“莫高窟”风景区标志的“九层楼”建筑群。“九层楼”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里边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p> <p class="ql-block">  “九层楼”前后经历了几次重建,一直到了民国时期才改建成了九层。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土红色飞檐的雄伟建筑,又是后来1986年由“敦煌研究院”重新加固维修的。</p> <p class="ql-block">  “九层楼”是依山而建的高耸的飞檐建筑,是这个洞窟里的最高建筑,也是“莫高窟”的第96窟,人们习惯上称它为“大佛殿”,也叫“北大像”。其中的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p> <p class="ql-block">  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故这座大佛记载的修建年代应为唐朝年间,所以,这尊弥勒菩萨的造像显得非常丰盈圆润,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下图为引用相关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唐代《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中有:“莫高窟者,厥初,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僔,戒行空虚,执心恬静,尝杖锡林野。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造窟一龛。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又于僔师窟侧更即营建。伽蓝之起,滥觞于二僧。”。</p><p class="ql-block"> 记述中记载了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名名叫乐僧的僧人在鸣沙山东麓执锤开崖建凿窟,后来被人们誉为了“莫高窟创始人”。后“次有法良禅师,从东届此,……。”,故乐僔、法良两位僧人因先后开凿莫高窟的历史,被一同尊为了“莫高窟的开窟鼻祖”。</p> <p class="ql-block">  “之后,笃信佛教的东阳王元荣与建平公于义先后出任瓜州(敦煌古称之一)刺史,又各修一大窟。此后,莫高窟的开窟造像兴盛起来,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长达1000年时间内,人们在前临宕泉河、东向三危山的鸣沙山东麓,密密麻麻地开凿了各种洞窟。……。”。</p> <p class="ql-block">  关于敦煌莫高窟创建的时间,据五代敦煌写本《沙州城土境》中记载,“莫高窟”于“永和八年癸丑岁创建窟”,即公元352年创建莫高窟; 而西晋的《莫高窟记》中还记载有“敦煌名士晋司空索靖在莫高窟题壁号‘仙崖寺’”,又将“莫高窟”的创建时间提前至公元290年左右。但学界普遍认可公元366年为“莫高窟”的创建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景区在游览道旁,还设有宣传栏。</p> <p class="ql-block">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是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是块古代的繁荣之地。</p><p class="ql-block"> 根据魏书《释老志》记载,“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可见古代的敦煌地区的佛教比较流行,它促进了敦煌地区开窟筑像的佛教艺术石窟文化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除保存有洞窟735个,岩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外,还有唐宋木构窟檐5座、清代光绪年间三层楼一座、民国重修九层楼一座。是现存全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程度最好、保存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王道士主持修建的窟前倚崖统建的三层木构窟檐。俗称“三层楼”。</p> <p class="ql-block">  经过多年来的精心整治,使景区也有了良好的园林花圃环境。这些园林花圃的建设在内地不算什么,但是不能忘记,这里是在大西北的沙漠戈壁滩地区。</p> <p class="ql-block">  在景区开放的洞窟,游人们排着长队等侯参观。义务导游员正向游人们讲解介绍景区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拥有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如果把敦煌壁画连接成1米高的画廊,可以延绵50公里。</p> <p class="ql-block">  (上二图为引用相关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敦煌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珍贵的形象史料。”。</p> <p class="ql-block">  这些“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p> <p class="ql-block">  洞窟中顶部画满各种精美的图案的“井藻”。</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内还有许多彩塑。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 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上二图为引用相关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惟妙惟肖,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它们与丰富多彩的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是我国珍贵的艺术宝库,在古代长期的繁荣中还曾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在部分洞窟进行清扫中,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他打开小门后,出现了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自东晋至北宋初期)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莫高窟”著名的“藏经洞”。</p> <p class="ql-block">  令人痛心的是,自“藏经洞”被发现后的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及日本人桔瑞超、吉川小一郎以及俄国人鄂登堡等纷至沓来,他们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了古代文献资料近四万件,造成了我国大量的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现在,这些流失海外的“藏经洞”文物大部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存有少部分存留于国内。</p> <p class="ql-block">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是“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所辖的专题陈列馆,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区北端三清宫内,与闻名中外的“藏经洞(第17窟)”毗邻。</p> <p class="ql-block">  “三清宫俗称下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湖北麻城人王圆箓道士于该寺侧发现藏经洞,后以私售藏经洞文物和募化所得,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前三清宫,寓居于此。该寺为藏经洞文物发现、被盗之重要见证,岁月既久,失于修葺。敦煌研究院于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修复重建此寺,辟为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展示藏经洞精美文物及发现、流散之史实,以昭示后人。”。</p> <p class="ql-block">  “藏经洞陈列馆内辟王圆箓道士旧居,藏经洞开凿、封闭、发现、流散、被盗史实陈列和敦煌研究院收藏的藏经洞出土文献、佛经等文物真品陈列,以及临摹的现收藏于英国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绢画和纸画精品陈列等。是敦煌莫高窟一处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外国人盗购我国“莫高窟藏经洞”文物的情况引起了当时的中国政府的重视。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剩下的8757件写经等文物大部分被运至北京,交给了“京师图书馆”收藏,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标志着我国“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的正式开始。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改“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国家正式参与敦煌文物的保护、维修与研究,使得“莫高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  离开“莫高窟”风景区后,我们回到了敦煌市区游玩。</p><p class="ql-block"> 来到甘肃敦煌地区旅游,除了游览著名的“莫高窟”、“月牙泉”等风景区外,“敦煌夜市”也是必逛的地方。“敦煌夜市”也称为“沙州夜市”,位于阳关东路,是敦煌最大的夜市,这里是丝路美食和丝路工艺品的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  因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这里被誉为敦煌地区的“夜景图”和“风情画”。</p> <p class="ql-block">  “敦煌夜市”早在2003年,己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民俗风情游”项目之一,2006年荣获全国商品交易市场“四星级”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市场”、“全国文明市场”、“全国十佳市场”、“诚信市场”等荣誉称号。在2012年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夜市共划分为风味小吃、工艺品一条街、农副、土特产及茶座五大经营区域。</p> <p class="ql-block">  逛“敦煌夜市”我们逛得眼花缭乱。由于我业余爱好收藏,故特偏重游览工艺品区域。我在一不起眼的摊位上看见了一些包浆不错的古铜钱,习惯性地拿了几枚观看,不曾想到找到了二枚珍稀的小平钱。</p> <p class="ql-block">  注:本游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敦煌石窟”等相关的百度资料,特此向作者致谢!</p> <p class="ql-block">——&lt;&gt;——&lt;&gt;——&lt;&lt;&gt;&gt;——&lt;&gt;——&lt;&g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本文英语翻译来自于网络,有不足之处请谅。</p><p class="ql-block"> 本文有几张图片和部分资料来自于相关网络,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本作者后可删除。</p><p class="ql-block"> 本文可以原文分享。但引用本文中的原创图、文,需注明出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is articl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 so please forgive me for its shortcomings.There are some pictures and some materials in this article from related networks, so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it violates your rights, please contact this author before deleting it.This article can be shared in the original. However, to quote the original pictures and articles in this article, the source should be indicated.</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lt;&gt;——&lt;&gt;——&lt;&lt;&gt;&gt;——&lt;&gt;——&lt;&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