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谢列布里亚内大公》(木口木刻14x10cm)哈拉莫夫1983 作.</p> <p class="ql-block">打捞俄罗斯的灵魂</p><p class="ql-block">2017年 10月,我十几年的苏联美术寻访结果——“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苏联美术珍藏展”在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文化中心举行,与会艺术家张继刚私下里拉着我的手不无感慨地说,:“知道么,你做了一件非常可拍的事情,你是在以一己之力打捞一部苏联美术史啊!”</p><p class="ql-block">张继钢的感慨与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杨先让先生到我家中看苏联版画藏品时的感慨,如出一辙。末了,杨先生还问我:“你怎么就想到做这件事的?这可是从鲁迅开始,很多中国的文学艺术家想做而没有条件做的一件事啊!”</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言谈,对我的苏联美术寻访和打捞,无疑是一种提示。即从打捞历史的角度,规划我的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沙皇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木口木刻15x11cm)哈拉莫夫1983 作.царь федор иванович</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绘画在世界美术史中有两个别开生面的场景,一个是:批判现实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而现实主义绘画对人类文明进程最明确的作用和价值,就是以写实的手法来记录和描绘现实生活。展示现实生活的广阔场面。为了熟读这一点,2002年以来,我受邀到莫斯科做一个中茶品牌的项目企划和设计,每年四次往返,空中8个小时的时间,除去吃饭休息,我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读俄罗斯美术史。奚静之先生的《俄罗斯东欧美术史》《远方的白桦林》《俄罗斯美术史》我读了不下10遍。已至于从18世纪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全面欧化的一百年;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巡回展览画派到艺术世界多元艺术场景的出现;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繁荣,到苏联解体前八十年代现代主义风靡……画家画作,臻至耳熟能详。不能不说,这样的功课,让我的寻访与打捞,有了坚实的理性支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彼得大帝(石版画)谢甫琴科</p> <p class="ql-block">彼得(电影海报印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尼古拉二世(麻胶版35x50)科特利亚罗夫·亚历山大·塞拉菲莫维奇 作</p> <p class="ql-block">籍此 ,脑中针对收藏做出如下明确判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苏联以前的俄罗斯绘画,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馆藏体系,即,凡有定评的画家画作,多被国家馆藏了,要想从“史”的角度进行规模性寻访与打捞,几乎没有可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苏联解体,政治起落频仍,国家百废待兴,影响了几代人的文化艺术遗存散失民间,放任自流情况严重。寻访与打捞迫在眉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苏联时期的绘画,总体上继承了俄罗斯学院派古典主义传统,形式内容上,因了出版传媒的迅速发展与繁荣,而走向多元,尤其与文学,出版的结合,让苏联时期的绘画,以前所未有的功能性表露,成为大众生活的精神食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雅可夫斯基《我们的列宁》(木刻)诺斯科夫1969</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大林肖像(麻胶版)玛多林1939年作</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判断,以及我几近二十年的美术、编辑工作经历与经验,让我的收藏目标,自然地集中到了书籍插图、绘画手稿方面。而将目光集中转向以苏联版画为主导的苏联美术寻访与打捞的目标上来,完全得益于冥冥之中的一次偶然。</p><p class="ql-block">2008年,我在莫斯科伊兹麦依斯基跳蚤市场一位老人手里,淘买到两幅精致的小版画,回来一查,竟然是鲁迅1934年编辑出版的苏联版画《引玉集》中首位画家密德罗欣的作品:《集体渔场》《马车夫一条街》。从而了解到苏联版画与中国革命美术与创作美术的这样一个情由——</p><p class="ql-block">1931年鲁迅在编辑出版曹靖华翻译的苏联小说《铁流》时,要求在莫斯科工作的曹靖华最好提供插图原作,印到给中国读者的这本译著里。曹靖华通过《铁流》作者绥拉菲摩维支找到画家毕斯凯莱夫,果然拿到了原作。鲁迅在《引玉集》中,对这个过程做了如下记载:</p><p class="ql-block">“这些原版版画,是托靖华兄在苏联索要的,费了许多周折,版画的定价颇不小,然无须预付,苏联的木刻家说印画莫妙于中国纸,只要寄些给他就好。我看着先前印着‘铁流’图的纸,果然是中国纸,然而是一种上海的所谓“抄更纸”,乃是集纸质较好的碎纸,第二次做成的纸张,在中国,除了做帐薄和开发票,账单之外,几乎再没有更高的用处。我于是买了许多中国的各种宣纸和日本的“西之内”和“岛之子”寄给靖华,托他转致,倘有剩余,便分送别的木刻家。这一举竟得了意外的收获,两卷木刻又寄来了,毕斯凯莱夫13幅,克拉普琴科1幅,发复尔斯基6幅,保夫里诺夫1幅,冈察洛夫16幅......</p><p class="ql-block">去年秋间,我记起‘铁流’图,请文学社制版附在'文学"第一期中,这图总算到底和中国读者见面了。同时,我又寄了一包宣纸过去,三个月之后,换来的是法复尔斯基5幅,毕可罗11幅,莫察洛夫2幅,希仁斯基和波查日斯基各5幅,亚力克瑟夫41幅,密德罗辛3幅,比上一次更多了。莫察罗夫以下五位都是住列宁格勒的木刻家。”</p><p class="ql-block">鲁迅非常珍稀这些作品,在后序中他描述当年以宣纸换回来的版画之珍贵时,如是表露:</p><p class="ql-block">“这些作品在我的手头,又仿佛是一副重担。我常常想:这一种原版的木刻画,只有一百余幅之多,在中国恐怕只有我一个了,但秘之箧中,岂不辜负了作者的好意?况且,一部分已经散亡,一部分几招兵火。而现在的人生,又无定倒不及薤上露,万一相偕湮灭,在我,是觉得比失了生命还可惜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大林肖像》(石版画)苏哈波娃1938</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克思肖像(木刻50x40cm)巴甫洛夫•伊万•尼古拉耶维奇1940年作</p> <p class="ql-block">《马克思肖像》(石版画)鲍洛夫斯基 1958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戈登•米哈伊尔•阿布拉莫维奇-恩格斯石板画肖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列宁肖像》(石版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古拉·安德烈耶夫</span></p> <p class="ql-block">列宁肖像》(石版画)<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古拉·安德烈耶夫《</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尼古拉·安德烈耶夫《列宁肖像》</p><p class="ql-block">该文件夹是作为礼物送给苏联共产党第 20 次党代表大会(1961 年)和创意知识分子代表的礼物。限量版。 </p><p class="ql-block">是1920 - 1921 年。苏维埃著名艺术家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上在克里姆林的列宁办公室创作的一批绘画。总共有14张图。</p><p class="ql-block">高质量印刷。 纸张的结构、图纸原件的自然尺寸和颜色都得到了保留。 传真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鲁迅上世纪三十年代通过我国著名翻译家曹靖华,用中国的宣纸从苏联版画家手里一幅幅换回来的版画原拓。从1931年到1934年共换得118幅。鲁迅从这118幅苏联版画原拓中,选了60幅编成苏联I版画《引玉集》。1934年鲁迅编《引玉集》出版了,是鲁迅托人送到日本印刷的,全部为手拓原本,以珂罗版印刷了300册其中50 册为纪念本,不发行,其余25本为销售册,由上海内山书店代售。一本只收录了60幅,印了仅300本的苏联版画原拓《引玉集》,却成为中国第一代革命的美术家最为重要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此后,鲁迅又于1936年出版了《苏联版画集》。鲁迅先生原准备再出一本“苏联版画《拈花集》”,因病故,成为遗愿。直到1987年鲁迅先生逝世50周年的时候,北京鲁迅博物馆,为纪念,才将鲁迅遗编《拈花集》正式出版。</p><p class="ql-block">苏联版画《引玉集》的出版,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最早的一本用外国版画家原作制版印制的画集。在特定的年代,这些个有限的视觉文献,在新兴版画运动倡导者鲁迅先生的举荐下,使其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美术创作与革命美术的母本与楷模,成为催生中国创作美术与革命美术重要的美术文献,可以说延安鲁艺中国第一代革命的美术家:李桦、陈烟桥、黄新波、力群、古元、彦涵、江丰、沃渣、王琦、曹白、林夫、胡一川、刘岘们,无一没有得到过苏联版画的滋养……</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的描述,将苏联版画与插图,对中国自五四以来创作美术与革命美术的启蒙,勾画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列宁肖像》(铅笔淡彩)<span style="font-size:18px;">瓦西里耶夫手稿</span></p> <p class="ql-block">列宁肖像(石版画)沃夫夏尼科夫1938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大林木刻肖像(木口木刻12x9cm)画家:伊万•纽托利莫夫1930</p> <p class="ql-block">这些个重要信息的获取,可以说是对我将目光转向苏联美术寻访与打捞的一个开始。</p><p class="ql-block">想:鲁迅所处的年代,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没有条件获得更多的苏联版画,也不可能为青年学徒提供更多的学术范本,因此,给中国美术业界留下的苏联版画印象,只局限在功能性,文学性表述层面,以至于一提到苏联版画,人们脑子里反映出来的多是革命、战争、生产、建设。偏狭与局限在所难免。籍此,脑中蓦然间生出一个想法——我何不沿着鲁迅先生的道路走下去,将鲁迅年代无法实现的目标,从“史”的角度做一次完整呈现?!</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从鲁迅开始,按照《引玉集》中著录的画家画作,按图索骥,并结合俄罗斯美术史中记载的苏联同时期画家画作,进行整体打捞的一个过程。</p><p class="ql-block">随着数量的不断加大,内容的不断增多,“史”的雏形渐趋显露,寻访与打捞,成为一种自觉,一发而不可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几年时间。越万余苏联版画、画家手稿,书籍插图上手。但不知为何,以“打捞历史”定位,约略中总觉得有些飘忽。虽然苏联美术,继承了俄罗斯古典主义传统,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世界多元的艺术场景,做了延续和发展,使俄罗斯油画、雕塑一枝独秀的局面得以改变,一个油画家,同时兼有版画家,插图画家的情况十分普遍。但一部美术史所包容的广义性,版画、插图与手稿,无论有多大的量,具有怎样的现实观照和说明,都难以周全“史”这样一个广义的概念。油画、雕塑、的独福性,虽然在苏联时期不能像版画,插图手稿那样被媒介广泛应用,但就绘画而言,它的学术地位和分量却不可或缺。那么,这些已经显见出苏联历史过往的美术文献,不是美术史,它又该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列宁版画肖像(彩色纸本))加尔库萨·格里高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尔马克思(木刻)法沃尔斯基1960</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思虑,让我不由地从新回到苏联美术史的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很多油画家,也是著名的版画家、插图画家这样一种现象,源自于俄罗斯的“艺术世界”——19世纪九十年代,圣彼得堡一群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青年组织的文艺团体。这个社团成员不多,主要人物有别努阿(从事版画、插图、装饰画及艺术史的研究),还有索莫夫(从事版画油画、舞台美术),以及佳吉列夫(社会活动家、音乐评论家)等。这个艺术社团有自己的媒体《艺术世界》,倡导艺术的多元化,除却针对俄国和西欧造型艺术现状进行评论之外,艺术世界还有计划地介绍俄罗斯民族文化中过去没有被注意和评价的艺术历史和作品。如古俄罗斯艺术、18世界艺术、19世纪上半叶的艺术等,这是此前的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没有做到的事情。他的注意力还包括了对西欧艺术的介绍,如英国、德国、斯堪的维亚国家的当代艺术、还有法国后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以及马蒂斯的艺术等。这种多元的艺术呈现,来自于艺术世界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是多面手。他们对艺术、音乐、诗歌、油画、版画、插图文艺理论都拥有极大兴趣,并富有创作成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库图佐夫元帅(木刻)53x39cm)哈拉莫夫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中文字:‘’五年计划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改造:四年完成‘“那些嘀嘀咕咕说要降低速度的人是我们阶级敌人的代理人,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斯大林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列宁肖像(铅笔纸本)基塞利斯作于1920年</p> <p class="ql-block">《列宁肖像》(铅笔纸本)布罗茨基·艾萨克192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命家普里马科夫•维塔利•马尔科维奇肖像(木刻)<span style="font-size:18px;">列宾美院教授扎伊采夫1975</span></p> <p class="ql-block"> 波捷尔科夫•费奥多•格里果利耶维奇(木刻)<span style="font-size:18px;">列宾美院教授扎伊采夫1975</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列宁(木刻)乌克兰人民艺术家谢列兹尼奥夫.1960</p> <p class="ql-block">列宁肖(铅笔纸本)布罗茨基 • 艾萨克1920</p> <p class="ql-block">苏联国务和党的活动家(手稿)列宾美院教授扎伊采夫1975</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命先贤叶列梅耶夫•康斯坦丁•斯捷潘诺维奇肖像(木刻)列宾美院教授扎伊采夫1975</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尔曼德•伊涅萨•费奥多罗芙娜(木刻)扎伊采夫1975</p> <p class="ql-block">诺根•维克多•巴甫拉维奇(木刻)列宾美院教授扎伊采夫1 975年</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时期,高尔基倡导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文学艺术由批判、揭示,转为歌颂、服务。而版画插图,恰好是最适宜的美术方式,适宜于媒体和书籍。从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批判现实主义开始,文学始终是俄罗斯文化艺术的先导,加上苏联时期文学兴盛,名家辈出,一本名著的插图除却可以带来极佳的阅读效应之外,还可以使画家一夜成名,因此,版画插图便成为当年画家画作与文学联姻的重要途径。正因为这样,版画、插图使绘画从单纯的艺术样式,而拥有了文学、音乐精神层面的灵魂指向。也成为很多画家与作家、音乐家一样,拥有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样一重身份,而步入人们视线。这就是苏联时期,很多油画家同时也是版画家的潜在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列宁肖像》(铜版画画)格尔希德因 西蒙 伊萨耶维奇</p> <p class="ql-block">打捞苏联时期的版画、插图、画家手稿,这些个带着画家体温和时代精神的美术遗存,如同在打捞俄罗斯的灵魂!这个思维的论证与探究,蓦然间让我的收藏从“史”的疑惑中分离出来,开始有了理性的光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在,版画、插图、画家手稿,最见艺术功底和画家灵性,是艺术技能和感性知觉的完美结合。这一点,版画审美的丰富性,已然超越了任何一种绘画样式。版画、插图的水平,某种意义上,直接显示了一个国家艺术教育的水平,因此,版画、插图虽小,却是俄罗斯民族文化、艺术的魂魄,是俄罗斯民族最直接的心灵最直接的反映。记下些许,说与同好。是为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19日</p> <p class="ql-block">列宁像</p> <p class="ql-block">列宁肖像(石版画)基布里克1940作1970版</p> <p class="ql-block">巴维尔 米哈伊洛维奇 奥格涅多夫的勃列日涅夫肖像(手稿)</p> <p class="ql-block">基洛夫(石版画45cmX60cm) 杰赫捷列夫197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库图佐夫元帅(木刻)53x39cm)法夫尔斯基</p> <p class="ql-block">布琼尼(石版画44cmX55cm) 杰赫捷列夫1976.</p> <p class="ql-block">《布琼尼》(铅笔素描纸本34cmX46cm)杰赫捷列夫1976 年</p> <p class="ql-block">革命者瓦伦佐娃•奥尔加•阿法纳西耶芙娜1862-1950(石版画50cmX61cm) 杰赫捷列夫197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西扬木刻人物肖像</p> <p class="ql-block">谢甫琴科(木刻)卡西扬 作</p> <p class="ql-block">卡西扬木刻人物肖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男人像(木刻)作者待考 1970</p> <p class="ql-block">《安德烈的父亲》(石版画27x20cm)1967年为乌克兰经典作家德米特里•别济克的作品《冷水》绘制的插画(1930年)国内战争时期,在一个乌克兰农村中发生的革命事件</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土地上的文豪们》</p><p class="ql-block">(40x25mm),斑驳、陈旧,沧桑,如古风扑面,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如果以托尔斯泰签名日期1909年计数,此画已是108年物事。作者将俄罗斯自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以来,到托尔斯泰、果戈里、契珂夫、高尔基……等19、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巨将丰碑般镌刻在一起。不经意中的几许残破,一如金石镌刻中的留白与鑿刻,岁月留痕,恰也是它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p><p class="ql-block">上左——手书俄文题目;图下中部——列夫·托尔斯泰手扎。日期:1909年10月18日,以及托翁手书两侧,所有文豪的签名手迹……</p><p class="ql-block">感动于艺术家的精心构筑。一纸文献,却承载了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几百年的厚重。</p><p class="ql-block">上述为2016.1.28得此作后笔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罗斯土地上的文豪们》:托尔斯泰手札古俄语现代俄文版大意——</p><p class="ql-block">Мы думаем о будущем, устраиваем его, а будущее совсем не важно, потому что важно одно: делать дело любви. А дело это можно делать только сейчас и во всяком положении, а потому совсем всё равно, какое будет будущее и даже, будет ли оно. Важно только сейчас, в настоящем, делать то, что должно.</p><p class="ql-block">译文:我们在为未来思考,并组织筹划着未来,但是未来其实是完全不重要的,因为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个:做自己爱做的,并且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未来怎样,甚至有没有未来,完全是无所谓的,重要的只是当下,并活在当下。</p><p class="ql-block">图上古俄文内容显示,图片的拼合由莫斯科“春天”出版社完成并出品。</p> <p class="ql-block">《托尔斯泰铜版画肖像》(铜版画)风景大师希斯金 作)</p> <p class="ql-block">1911年11月7日托尔斯泰退休基金会募捐慈善音乐文学晚会节目单 封面上的托尔斯泰肖像</p> <p class="ql-block">托尔斯泰像(铜版画)谢甫琴科1858</p> <p class="ql-block">《青年高尔基》(石版画29cmX40cm) 杰赫捷列夫1976年作</p> <p class="ql-block">《海燕—高尔基》(木刻45x36cm)萨卡洛夫 1938-39年作.</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布洛克的肖像((木刻)奥塔里·坎道罗夫1979 作</p> <p class="ql-block">妇女工作者(石版画)捷赫杰列夫作</p> <p class="ql-block">马雅可夫斯基肖像(彩色纸本)马尔金</p> <p class="ql-block">马雅可夫斯基肖像(彩色纸本)马尔金</p> <p class="ql-block">诗人叶赛宁(木刻)科林佐夫</p> <p class="ql-block">《母亲》(石版画)波波夫1983</p> <p class="ql-block">阿赫马托娃(石版画76x57cm)大卫•鲍里索维奇•鲍洛夫斯基 (2)</p> <p class="ql-block">《草茎》(木刻)马努辛1956</p> <p class="ql-block">列夫•达维多维奇•穆拉温的人物素描手稿一</p> <p class="ql-block">《女模特写生》((47cmX67cm)石版画)作者雅夫拉托娃Натурщица художник Евлатова</p> <p class="ql-block">女教师(麻胶版45cmX62cm)德库宁 作</p> <p class="ql-block">附:笔记——</p><p class="ql-block">俄罗斯肖像画的兴起,来自于彼得对画家伊万尼-基金扶持</p><p class="ql-block">18世纪初,随着俄罗斯帝国功勋人物的崇拜思潮,油画肖像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彼得陆续派遣画家到欧洲学习肖像画,伊万-尼基津(1690——1741)便是俄国最早派往国外学习肖像画的画家之一。尼基津在意大利学习了两年,回到俄国,备受彼得一世的尊重与宠爱,彼得除了赠送尼基津画室,还亲自为他做肖像模特儿,邀请宫廷大臣到尼基津画室订购肖像。现藏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的一幅椭圆形的《彼得大帝肖像》(1722)便是尼基津为彼得一世的写生画像,画面没有任何皇权的标记,简练,朴素。1725年彼得一世逝世,尼基津为彼得又作了《灵床上的彼得》遗像速写,画中流露了他对彼得一世的悼念之情。这幅速写具有历史纪实的价值。也是俄罗斯肖像画历史承载与传统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的肖像画传统由此开始繁衍,不衰肖像画经典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27年,这一年为普希金画像并成为俄罗斯绘画史册标志性作品的有两件,一幅是学院派贵族出身的画家基普林斯基画的《普希金》油画肖像,一幅是农奴出身的画家特列平宁为普希金画的肖像。在两幅不同的普希金肖像中可以看到,两位不同画家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观察对象的方法,特列平宁把普希金描绘在普通的、身穿睡衣的日常生活中,以揭示诗人真实和常见的面貌。基普林斯基则力图塑造诗人的理想形象,刻画了普希金这一时期内心激动和不安情绪。同期为普希金画像的两位画家,以其出身背景不同,表现普希金的视角也别有风貌——基普林斯基毕业于皇家美术学院,1825年12月党人起义失败,使俄国进步学者、作家等上层知识分子的心蒙上阴影,这个时期,作为画家的基普林斯基画了三幅作品:《普希金肖像》(1827年)、《自画像》(1828年)、《塔米罗夫像》(1828年),表现了一种低沉的情绪,特别是《普希金肖像》,作为与十二月党人在思想上有共鸣的进步知识界代表,基普林斯基通过《普希金肖像》描绘了这位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内心的不安与苦闷。特列平宁虽是基普林斯基的同时代人,却出身农奴,直到40岁才最终摆脱农奴地位。因此特列平宁笔下的人物多气质善良、平易近人。他经常把对象放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加以描述。这也是特列平宁的《普希金肖像》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潜在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此外,在俄罗斯肖像画方面还有一个案例,那就是巡回展览画派的两个代表人物克拉姆斯克伊和列宾画的托尔斯泰像。两位画家因其与托翁所处年代不同,将文豪中年与老年的形象做了最具神采的描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