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为老黄的黄码,我们一行四人(老周、老黄、尕老汉、司机小宣)在西藏江达县隔离了七天,开创了我在西藏一地停留时间最长,在一个酒店住宿时间最久的记录。</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8日“刑满释放”,重获自由,重新开启了第19次进藏之旅。</p><p class="ql-block">此篇的重点是最后的进藏17线,也是我的第17条进藏路。前面的行程简要介绍一下,行程中的重要节点,我会发一两张图与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行程如下:江达县—类乌齐—巴青县—索县—比如县—嘉黎县—工布江达—拉萨—日喀则—岗巴县—康马县—浪卡子县—洛扎县—隆子县—米林县—墨脱县—林芝—工布江达—嘉黎县—边坝县—丁青县。</p><p class="ql-block">由西藏丁青县开始至色扎乡—布塔乡—木塔乡—西藏青海交界处—青海苏鲁乡—结多乡—杂多县。这是我走的第17条进藏路,我会做重点介绍。</p><p class="ql-block">🔻进藏17线。由西藏进入青海不久,公路边上的玛尼石堆。</p> <p class="ql-block">🔻重获自由的第一天,由江达县出来一个多小时,经过的第一座雪山垭口——雪集拉山。尕老汉在垭口撒隆达祈福,释放重获自由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巴青县约雄冰川。</p> <p class="ql-block">🔻由索县至比如县有一条近路,高德地图可以导航 ,途中翻越海拔5300米的康庆拉山。</p> <p class="ql-block">🔻康庆拉山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比如县至嘉黎县也有一条近路,虽然是沙石路,但是路况还可以。无法导航,只能问路。途中尕老汉与老黄在雪山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工布江达县太昭“十八军桥”遗址。</p> <p class="ql-block">⬇️拉萨布达拉宫广场。</p> <p class="ql-block">⬇️定结县奇林峡大峡谷,海拔5018米。</p> <p class="ql-block">⬇️奇林峡景区。</p> <p class="ql-block">🔻江孜县斯米拉山景区。天梯。</p> <p class="ql-block">🔻江孜县斯米拉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江孜县卡若拉冰川。</p> <p class="ql-block">🔻祖国万岁!浪卡子县普莫错湖边。</p> <p class="ql-block">🔻中国,不丹边境,40号界碑附近,海拔5100公尺的四零冰川。</p> <p class="ql-block">🔻洛扎县的219国道。由岗巴县—康马县—洛扎县—隆子县—米林县。走的都是边境公路219国道。由于是边境地区,需要边境通行证才能通行,为此这条国道车辆很少。全程油路,车辆稀少,跑起来很爽。</p> <p class="ql-block">⬇️洛扎县219国道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洛扎县219国道杰拉山垭口。下图是老黄在杰拉山垭口拍摄视频。</p> <p class="ql-block">⬇️老周在措美县。白云下老周好像飞上天。</p> <p class="ql-block">🔻隆子县219国道旁,原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张贵荣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色季拉山垭口,由此看南迦巴玛峰。运气不错,看到了南迦巴瓦峰。</p> <p class="ql-block">🔻雅鲁藏布江墨脱果果沟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周大师拍摄雅鲁藏布江果果沟大拐弯。</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墨脱县城。</p> <p class="ql-block">徒步进墨脱的独行者,我们和他同时进墨脱 ,我们返回了,他还在公路上艰苦跋涉。</p><p class="ql-block">🔻尕老汉、老黄和独行侠合影。</p> <p class="ql-block">离开墨脱去波密的路上,老周因家里有事,突然决定脱离革命队伍。回深圳需要到林芝乘坐飞机,我们大家一起开车送他到林芝。老周虽然走了,但是革命仍要继续。</p><p class="ql-block">🔻楚拉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由嘉黎去边坝县,踏着十八军前辈的足迹,我第二次登上夏贡拉山(丹达山)。看到山上那条大字标语:“征服夏贡拉唯我边坝人”,心生感慨。距离18军进军西藏,翻越丹达山(夏贡拉山)已经过去72年,但是现在这座大山仍然那么难行,有些路段甚至要挂四驱才能爬上来。不实地走一趟,很难切身体会到当年十八军将士负重六七十斤,是如何徒步爬上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山。</p><p class="ql-block">垭口的风在呼啸,18军魏克老前辈的那首诗好像在耳边响起:“丹达山高六千三 ,进军西藏第一险,英雄踏破三尺雪,浩气惊碎美帝胆”。</p><p class="ql-block">现在山下正在开挖隧道,估计用不了多久就可开通,到时一年四季都能通车,再不会因为冬天大雪而封路了。不过那时再想走这条公路就更困难了。</p> <p class="ql-block">🔻峡谷中的边坝县。</p> <p class="ql-block">⬇️丁青县孜珠寺。</p> <p class="ql-block">第19次进藏之旅截止6月8日,刚好一个月。最后一程要走第17条进藏路,也就是5月11号青海杂多县封城那一天,苏鲁乡检查站坚决不允许通过的那条路。这次倒着走,由西藏丁青—色扎乡—布塔乡—木塔乡—两省边界—青海苏鲁乡—结多乡—杂多县。</p><p class="ql-block">在革命的紧要关头,队伍又发生了问题,老黄同志也提出来要脱离革命队伍。我一听急了,立即对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老黄提出来的理由很充分,因为兰州给过他一次黄码,在他心中留下了阴影,他担心再去兰州又会给他一个黄码,这个担心不无道理。为了打消老黄的顾虑,我们给兰州市政府热线12345打电话,接电话的小姐姐明确答复:低风险地区来兰“三天两检”的政策已经取消。老黄还不放心,又问了一遍,再次得到明确的答复。老黄彻底放心了,这次老黄不会再黄。</p><p class="ql-block">有了兰州12345热线的明确答复,再加上尕老汉及时跟进的理想信念教育,老黄同志明确表示,虽然老周同志走了,但是他没有走完的路,我们还要走下去,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9日(星期四)上午8时40分由丁青县出发,在317国道上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来到了这个位置,路牌上清晰地指出色扎乡方向,由此右转,我们正式走上了进藏17线。</p> <p class="ql-block">如果直接导航青海杂多县,无法导,没有这条路,但是分段导,导西藏布塔乡就可以。我们就按这个导航走。</p><p class="ql-block">🔻由317国道右转至色扎乡,大约行车3分钟。色扎乡街道上看不到行人,两边的店铺大多关门,据说都上山挖虫草去了。六月份正是挖虫草的旺季。下图路牌显示色扎乡至木塔乡124公里。</p> <p class="ql-block">⬇️不错的204省道。这条路在西藏境内都是204省道,全程油路。进入青海便成为无名道路。</p><p class="ql-block">这条路——进藏17线,比进藏16线(玉树—邓科—江达)还偏,一般游客不会走(也不知道这条路)。知道并走这条路的都是发烧友,尕老汉也不知道这条路,是走过的发烧友,把自己的经历发到网上,引起了尕老汉的兴趣,咱也走一趟。</p> <p class="ql-block">⬇️春天到了,草原绿了,悠闲的老牛在啃食春天的嫩草。</p> <p class="ql-block">⬇️公路边上的日曲河。沿日曲河一路北上去青海。</p> <p class="ql-block">🔻204省道。</p> <p class="ql-block">🔻204省道的雪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44分,此处距木塔乡还有78公里。</p> <p class="ql-block">⬇️西藏204省道沿线风光。</p> <p class="ql-block">🔻海拔4940米的布拉山垭口。由西藏色扎乡至青海杂多县经过了几个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垭口,这些垭口只是高原草甸上的垭口,并没有盘山公路。</p> <p class="ql-block">⬇️笔直平坦的西藏204省道。</p> <p class="ql-block">🔻中午12时许,我们在这座公安检查站接受检查。该检查站位于布塔乡境内,这里是个三岔路口,去布塔乡,木塔乡都要从这里经过。</p><p class="ql-block">接受完检查,我询问了一下去青海的路况。年轻的藏族女警官热情的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不要走布塔乡,那边路不好走,有十几公里烂路,而且非常烂。你们去青海走木塔乡,那边虽然远了点,但是路好走。”</p><p class="ql-block">真要感谢这位女警官,我们本来是准备走布塔乡的,真要从那边走就麻烦了。走木塔乡方向,204省道在西藏境内全是油路,虽然远了点,但是非常好走。进入青海省,有大约三十公里砂石路,路况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离开检查站不远,看见这个路牌。前面的小村庄有个丁字路口 ,直走布塔乡,左转木塔乡。</p> <p class="ql-block">⬇️我们左转走木塔乡方向,道路两旁村庄低矮的平房,这里竟然有一家小吃店。此时已是中午12点半,大家肚子都饿了,有了这家小吃店,不用再吃干粮,我们在这里一人吃了一碗肉丝面。一路走来,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吃午饭要赶时间,尽量吃一样的,这样做起来会方便,会快一点。所以我们要了三碗肉丝面。</p> <p class="ql-block">⬇️“丁青县小艾小吃店”。这里是一座很偏僻的小村落,但是这个小吃店的招牌不小,离县城那么远,还打着丁青的旗号。小吃店的招牌不小,但是条件很简陋,一间约二,三十平米的房间,只在墙角放了两张桌子。我有点好奇,边吃饭边与四川老板聊天,原来小吃店只是临时的,只开两个月。五月六月挖虫草的季节,当地藏族老乡上山去挖虫草,晚上回来在这里吃饭。虫草季节一过,他们就回四川了。</p><p class="ql-block">下图这条卧在四川老板脚下的小黑狗也有故事。挖虫草期间,村里的人全上了山,流浪狗没人喂,饿死了不少,这条小狗知道这里有吃的,经常光顾,活了一条命。</p> <p class="ql-block">⬇️小吃店内景</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地没有菜,买菜需要去100多公里外的丁青县城,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去县城买菜竟然是开私家车,让人吃了小小一惊。看样子开季节性小饭店也能赚钱。下图就是他们由四川开上来的私家车。</p> <p class="ql-block">四川人的肉丝面味道不错,老黄这位吃米饭的老广,竟然比我们两位西北人吃的又快又猛。</p><p class="ql-block">⬇️喂饱了肚子继续出发。西藏这边的204省道的确不错,不但路况好,而且指路牌安置到位,让司机走错路的概率很低。虽然无法导航,但是想走错路都很难。</p> <p class="ql-block">🔻二零四省道沿途风光</p> <p class="ql-block">🔻黑色的妈妈与白色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4892米的直拉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老百姓在山坡上挖虫草</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高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老黄姓黄,也喜欢黄色,路边的黄花抓紧时间拍下来。但是有一点是老黄的底线,路边的野花 ,拍可以 ,采不行。</p> <p class="ql-block">⬇️路边黄花分外香。</p> <p class="ql-block">⬇️高原风光</p> <p class="ql-block">🔻白色的帐篷是虫草营地,每年五六月份全民总动员,上山挖虫草。中小学生放虫草假,和大人一起上山挖虫草。全民总动员,这是一句戏言,现在虫草比黄金都贵,还用得着去动员吗?老百姓白天上山挖虫草,晚上就住在帐篷里。有些大点的营地,还有小卖部和卫生所。</p> <p class="ql-block">⬇️木塔乡直行。</p> <p class="ql-block">🔻停在路边的汽车和摩托车也是虫草车。老百姓把车停在这里上山去挖虫草。现在老百姓富了,挖虫草都开车来。挖虫草可以致富,有钱了没处花,老百姓就买车,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和摩托车。</p> <p class="ql-block">🔻中午1点42分。下图是木塔乡,街道上冷冷清清,老百姓都去挖虫草了。</p> <p class="ql-block">🔻一处较大的虫草营地。</p> <p class="ql-block">⬇️西藏境内204省道里程碑没有公里数。</p> <p class="ql-block">⬇️前边这处虫草营地过去就快到青海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2点20分,前方的油路突然变土路,进藏19次的尕老汉,敏锐的判断,应该进入青海了。这是经验之谈,之前尕老汉走的进藏路,在两省交界处,公路都会发生变化,不是道路变好,就是道路变坏,一般来讲,道路变好了,那是进入西藏了,道路变坏了,一般是在青海。</p> <p class="ql-block">🔻车又行三分钟,2点23分遇见这个小村落,确切地说是帐篷村落。我们停车问路,果然这里已经是青海,刚才好路和烂路的结合处,就是两省的界线。尕老汉判断正确。</p><p class="ql-block">此地已经是青海省杂多县。杂多县的虫草闻名全球,数量又多,质量又好。既然有好虫草,酷爱虫草的黄老肯定不会放过,经过讨价还价,43元一根,比西藏的要贵一点。贵一点不要紧,只要质量好。下图,黄老购买虫草。</p> <p class="ql-block">⬇️公路这边是蓝色的救灾帐篷,公路那边是豪华漂亮的藏式帐篷。</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藏族小伙子十分淳朴,我拿起手机拍照,他们羞涩的转过头。</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就是那两位年轻人帮我拍的。</p> <p class="ql-block">老黄买虫草的时候我在想,两省交界处应该有检查站 ,这里怎么没有呢?好像不太正常。真是想什么来什么,买完虫草上车继续前行,没走几步,被这座检查站拦住去路。这座检查站是当地村委会——苏鲁乡新荣村村委会设的。检查站要求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否则不能通过。我们是当天上午在丁青县做的核酸,到下午2点50分结果还没出来,幸亏当时丁青县医院给我们每人一张纸质核酸证明。检查站的负责人看到我们两位70岁的老汉有点吃惊:你们没有高原反应吗?我们回答:“没有。我们在西藏已经一个月了。”“厉害厉害!”他直夸我们。虽然这个纸质证明只能证明我们做了核酸,无法证明核酸检测的结果,但是检查站的人,没有为难我们,还是给我们开了通行证。</p><p class="ql-block">🔻下图帐篷是检查站的办公场所。</p> <p class="ql-block">🔻通行证上除了司机名字 ,车号, 身份证号 ,其它都是藏文看不懂。通行证印章上的汉字是:“杂多县苏鲁乡新荣村村民委员会”。什么文字不要紧,关键能够通过就行。有了这张路条 ,后面又遇两座检查站 ,都顺利通过。</p> <p class="ql-block">⬇️青海省内的这条道路是无名道路,地图上没有。虽然是沙石路,但是路况还行。</p> <p class="ql-block">⬇️青海省内的无名路。</p> <p class="ql-block">🔻四点十二分来到这个丁字路口,左转上油路(224省道),去杂多县方向。</p><p class="ql-block">这个路口是个重要节点,到达这里,让司机停车,足足停了十几分钟,我仔细观察了这个路口,拍摄了各个角度的图片。心想,上次苏鲁乡政府检查站拦住我们,没让通过。即使通过了,我们也不知道这个路口。没有导航,我们不知道要由这里右转上土路去西藏。如果沿着224省道一直走,那就跑到了囊谦县,上了214国道。当时如果苏鲁乡检查站让我们通过,我们犯错误的概率也非常高。等发现走错路,掉头返回,找到这条土路,也已耗费大量时间。现在应该说坏事变成了好事。</p> <p class="ql-block">🔻“新云村”。这个牌子是重要标记,记住它就不会走错路。希望对今后走这条路进藏的驴友会有所帮助。由杂多县苏鲁乡方向过来,这个牌子在右手边,由这里右转上土路一直走,就到西藏的色扎乡,由那里上317国道。</p> <p class="ql-block">🔻通往苏鲁乡的224省道。</p> <p class="ql-block">🔻4435米的拉庆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垭口的玛尼石堆。</p> <p class="ql-block">🔻山下的苏鲁乡。</p> <p class="ql-block">🔻苏鲁乡。</p> <p class="ql-block">🔻在苏鲁乡这个检查站,收了我们第一张通行证,又发了一张新的。</p> <p class="ql-block">🔻苏鲁乡路边玛尼石堆。</p> <p class="ql-block">🔻苏鲁乡第二座检查站收了第二张通行证,然后放行。</p> <p class="ql-block">4713米的瓦日拉垭口</p> <p class="ql-block">下午六点半到达杂多县城,入住川有酒店,以前曾经住过,感觉不错。但是这次感觉就有点差了,主要是脏,房间,床单都脏。</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杂多县城的著名广场——虫草广场。广场上很多人在这里摆摊卖虫草,前面已经讲过杂多县的虫草驰名中外。这里的虫草确实好,老黄禁不住诱惑 ,再次购买。</p> <p class="ql-block">杂多目前是我在青海到过次数最多的县城,这次是我第七次到杂多,(第一次是2007年)。为什么对杂多情有独钟?不是因为它是冬虫夏草第一县,而是因为这里隐藏着五条进藏路(包括这次刚走过的进藏17线)我说的五条,是我已经走过的。(也可能不只五条,还有我不知道的进藏小路)。</p><p class="ql-block">之后,两头革命意志坚定的老黄牛,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经玛多回到兰州,历时35天,走完了第19次进藏之旅的全程。</p><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句:老黄担心的黄码最终未能出现。</p> <p class="ql-block">由西藏色扎乡至青海杂多县的行车轨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