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之米拉日巴佛阁

老豹

<p class="ql-block">  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南的合作市,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寺院东侧的米拉日巴佛阁闻名遐迩。这座佛阁是由合作市的大瑜伽自在洛桑达吉上师依照藏传佛教噶举派祖师玛尔巴大师的四柱弟子之一——米拉日巴(1040~1123)遵师命建造的九层碉房的造型修建(后人称为米拉日巴佛阁),始建于藏历十三胜火鸡年(公元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原建的佛阁全毁于文革期间。为满足广大信教群众的要求,赛仓•罗桑华尔丹活佛主持,于1988年农历四月动工,历时四年多圆满落成。重建的米拉日巴佛阁保持了原佛阁的造型,为九层藏式建筑。建筑面积4028平方米,高40余米。金碧辉煌、巍峨庄严。一至九层佛殿内奉安的众多佛像中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还有佛、菩萨、护法、财神等。各种塑像、雕刻像形态各异,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  米拉日巴佛阁在全藏区仅有两座,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的重建为藏传佛教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光辉,成为国内外许多香客终生向往的圣地。(另一座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洛扎县的赛卡古托寺,据传是米拉日巴大师一人用时6年7个月建成,距拉萨360公里)</p> <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有人对喇嘛与和尚分不清楚,不知道如何称呼。“喇嘛”是藏语拼音“lama”直译过来的,其含义跟我们所说的“和尚”一样,基本都是“上师”的意思。和尚是汉语中对僧人的尊称,喇嘛则是藏传佛教中藏语对僧人的尊称。</p> <p class="ql-block">  说起西藏的佛教,我们会看到一些僧侣戴的是红色帽子,一些僧侣戴的是黄色帽子。这是西藏的两大教派——宁玛派(红教)和格鲁派(黄教)。</p><p class="ql-block"> 黄教实行活佛转世制度,最著名的像班禅大师、达赖喇嘛、帕巴拉活佛。</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下图中两个喇嘛在屋顶上吹响法号,号声低沉但可以传递的很远。</p> <p class="ql-block">  喇嘛们听到号声从四面八方聚集到经堂前,这号声可能相当于学校上课的铃声吧。</p> <p class="ql-block">  藏传佛教发展至今,格鲁派(黄教)声势相对越来越大,当然其他教派仍有相当的范围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  这位喇嘛的僧帽与其他人的僧帽不同,可能他的身份要高于他人。</p> <p class="ql-block">  当他转过身时,可以看到他身后的装饰也与众人不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会看到藏区的信教群众转山转水,但更多的时候是转佛塔。米拉日巴佛阁的围墙顶部建有小佛塔1500个。</p> <p class="ql-block">  煨桑(weisang),藏传佛院里都有烧松枝的地方,就跟烧香一个意思。在藏区,广场、寺庙,甚至每户平民百姓家里都能看见一个白色的桑炉。藏民每天都会焚烧松柏、青稞、茶叶、糌粑等,然后洒些酒水、牛奶,嘴里念一句六字真言,颇为神秘。这就是藏族同胞的煨桑,每日焚烧,有祭祀诸神、祈福朝圣之意。</p> <p class="ql-block">  传说格萨尔王当年有上玛迦山峰之巅,煨名贵柏桑之叶,祭四方神灵护法,才能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据史料考究,古代藏族男子出征、狩猎归来,部族人会在其归来的路上燃烧一堆柏枝和香草,并洒些许清水、酒水,用以驱除各种污秽。现在的藏族家庭及节庆社交生活中,依旧沿用此礼节习俗。在藏族教义里,煨桑产生的桑烟可直达上天神居之地。而神灵不食人间烟火,唯有桑烟传递人间美味、愉悦诸神;神灵闻桑烟之美,就会保佑世间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  藏传寺庙的佛阁、经堂等地方进去是要脱鞋的,且禁止拍照,我们应尊重他们的习俗,所以只能将外围所见展示一下。</p> <p class="ql-block">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