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9日,“游山玩水”群四家人去泰顺玩。第一站是泰顺塔头底古村。</p><p class="ql-block"> 泰顺塔头底古村落为季姓家族聚居村落,始祖季茂龄祖居青田梅岐,明成化四年(1468)进士,曾任高邮州尹,后入翰林,但不久后即辞官返乡。明正德戊寅年(1518),季茂龄迁至泰邑牙洋八都大坪后湾居住,到清康熙己未年(1679)时,其后裔德重、德立二人游经塔头底,“观其山川秀丽,竹苞松茂”,是居住的佳地,遂决定移居此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岚氡民宿的老板娘非常好客,加上民宿显得非常温馨,真的好像到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中餐我们在“塔头季”就餐,都是山区农家菜,很新鲜也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 饭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参观著名的古民居“七厝”。</p><p class="ql-block"> 塔头底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至今仍保存着7座清朝时期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包括下厝、中央厝、尾厝等传统民居,宅院之间特意建成互通的“百米长廊”,串起整个家族的脉络。这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都是非常难得的古村落资源。</p> <p class="ql-block"> 至第八世季国和时,家底殷实,人丁兴旺。于是在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建造了“中央厝”“旧厝”和“旁厝”等,这些民居有序地建在后山山脚前,坐东朝西,面田背山,为二进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较大,一般在800-1200平方米。正房为七开间或九开间;左右厢房大多为四开间,也有六开间的。民居宽敞的空间,被乡民们充分地利用起来,庭院中、檐廊下以及后院,堆放杂物、农产品、农具以及圈养家畜。</p> <p class="ql-block"> 下厝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季氏在塔头底建造的第一座住宅,为合院式建筑,具有浓厚的明代民居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有三,一是民居屋架相对较矮小;二是使用木质柱础,柱础横纹置放,目的是防止吸水;三是小木雕刻简单朴素,特别是柱头斗拱部分,并无丝毫雕镌,显得十分简朴、平淡。尤其是门楼,并不建在庭院的中轴线上,而建在庭院的左前方,典型的“歪门正厅”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 从旗杆底厝往里是小山,山上有亭子,可观全村。下两图是七厝鸟瞰图。</p><p class="ql-block"> 从塔头底的古民居中完全能感觉到“耕读文化”贴近自然、与原野生气相接的特质。在泰顺,“耕读文化”不仅影响着古民居的建造风格、布局,同时对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塔头底古村落中现存的除了太师椅、药撵、谷砻、打稻谷木桶、米扇、石米磨、石臼等老物件,还有打稻谷、打年糕、竹编、编棕衣、编草鞋等等的民俗活动,无一不体现着泰顺古老的“耕读文化”。</p> <p class="ql-block">山上往下经下厝,是桃满湖。</p> <p class="ql-block">湖边牌坊</p> <p class="ql-block">湖边打铁造型,还原古时劳动场景。</p> <p class="ql-block">湖边露营⛺️基地。</p> <p class="ql-block">湖边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湖边荷花池。</p> <p class="ql-block">湖边走廊。</p> <p class="ql-block"> 村口造型。纵观全村,建筑错落有致,充溢着乡野天然纯朴的气息。拂去历史的尘埃,面对檐牙高挑的建筑,随处可见的影壁、石雕花窗,都显示出古村落悠长的不平凡然而静寂的历史,其背后是一则则咀嚼不尽的人生故事,吸引着走进村舍深处,去探寻、去阅读它几个世纪的人文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