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阳朔好山无 ,--齐白石阳朔漫游记

三宜散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经阳朔好山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齐白石阳朔漫游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李寿平 文/ 图 书</span></p><p class="ql-block"> 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曾数次往返和客居桂林,对桂林和阳朔的山川风物都有很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他第一次到桂林是1905年7月,是应湖南同乡、时任广西提学使的汪颂年之邀来桂游历的。翰林出身的学台大人对齐白石这位同乡画家非常敬佩。齐白石在此之前已有两次出游的经历,收益颇大。他认定游名山大川,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有助作画、吟诗。这次能作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之行,非常高兴,便欣然前往。</p><p class="ql-block"> 从水路由湘入桂,一路上水秀山青,佳景迭出。桂林的景致与他前两次所游的华山、嵩山、庐山等地迥然不同,令他大开眼界并终生难忘。他在《自述》中回忆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中旬,汪颂年约我游桂林。颂年名诒书,长沙人,翰林出身,时任广西提学使。广西的山水,是天下著名的,我于是欣然而往。进了广西境内,果然奇峰峻岭,目不暇接。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开了眼界啦。”</p><p class="ql-block"> 在桂林期间,除到周边写生外,还游览了当地的名胜古迹。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觉得有必要在桂林住一段时间,以便更好地进行创作。为维持生计,便挂牌刻印卖画。由于他有在西安时由著名诗人樊增祥(时任陕西布政使)为他定的润格,找他刻印和画画的人纷至沓来,生活是不成问题了。“我在桂林,卖画刻印为生,樊樊山在西安给我定的刻印润格,我借重他大名,…生意居然很好。”《白石老人自述》他还作诗一首,记述其事:</p><p class="ql-block"> 眼昏隔雾尚雕镌, 好事诸公肯出钱。</p><p class="ql-block"> 死后问心何值得, 寻常一字价三千。</p><p class="ql-block"> 在桂林时,友人多与他谈起阳朔风光之胜,便决定南游阳朔。一日,齐白石收拾行李,雇了小船,作漓江阳朔游。舟行悠悠,峰回路转,两岸奇山秀水,碧潭飞瀑;绿洲翠竹,暮霭朝霞;群牛戏水,鸬鹚捕鱼,把个齐白石乐得如入仙境,喜不自胜。在沿江风景绝佳处皆停留写生,一些常人未注意的细节,他都一一牢记心中,这对于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影响。在阳朔城他还特意的小住几天,当时住石阳宾馆,旧址在西街县粮食局,每日到周边景点漫游。</p><p class="ql-block"> 他后来在回忆这次写生经历时说道:“我在壮年时代游览过许多名胜,桂林一带山水,形势陡峭,我最喜欢。别处山水,总觉不新奇,就是华山也是雄壮有余秀丽不足。我以为,桂林山水既雄壮又秀丽,称得起"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我生平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即或画些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在漓江写生时,也许是季节交替的缘故,对这里忽冷忽热的气候变化印象深刻,外出写生时冷热衣服都要带上。他说:“桂林的气候,倏忽多变,炎凉冷暖,捉摸不定。出去游览,必须把棉夹单三类衣服带个齐全,才能应付天气的变化。”他在一首《忆桂林旧事》诗中幽默地写道:</p><p class="ql-block"> 广西气候不相俟, 自打衣包作小游。</p><p class="ql-block"> 一日扁舟过阳朔, 南风轻葛北风裘。</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在40岁以后,觉得要到各地旅游,以增强阅历,提高艺术水平。于是前后分五次出游几乎跑遍半个中国,饱览了名山大川。游历归来后,他曾将在各地的写生画稿整理,编成一册,取名《借山图》,并题道:“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在经历了无数的真山真水后,画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创作上反对落入前人窠臼和刻板摹仿,不拘泥于已有的皴法或某家法度,宣称要“用我家笔墨,写我家山水。”他的变革思想一直伴随终身。他曾给老舍画过一幅画,画面为一农民驾一牛在水田中耙田,远处一小山坡上有树林,一桥连接两岸,简洁而饶有趣味,并在上面题诗两首,表明他的创作态度。其一云:</p><p class="ql-block">逢人耻听说荆关, 宗派夸能却汗颜。</p><p class="ql-block">自有心胸甲天下, 老夫看惯桂林山。</p><p class="ql-block"> 他对阳朔一带的山形变化很为惊奇,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是很难想象的。有山形有高耸入云,独立特行的,有山体相连,上面奇峰骈立的,有青秀挺拔,从平地忽然钻出的。他在后来创作山水画时,很多题材都借鉴了阳朔的山。他一首诗写道:</p><p class="ql-block">石山如笋不成行,纵亚斜排乱夕阳,</p><p class="ql-block">暗想我肠无此怪,更知前代画寻常。</p><p class="ql-block">他还在一幅《阳朔山水》的画中题诗:</p><p class="ql-block">曾经阳朔好山无, 峦倒峰斜势欲扶。</p><p class="ql-block">一笑前朝诸巨手, 平铺细抹死工夫。</p><p class="ql-block"> 1906年春天,在桂林将近一年的齐白石打算回家,他对朋友们的热情挽留表示感谢,并以诗作别:</p><p class="ql-block">无羁老马笑齐璜, 公等雕笼意气扬。</p><p class="ql-block">不信杜鹃啼破血, 能言鹦鹉那思乡。</p><p class="ql-block">正在动身之际,接到父亲的来信,命他往广东追寻从军而去的四弟纯培和他的儿子齐良元,于是再从水路经阳朔、平乐取道梧州下广东。以后又去了钦州、越南。</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再次到阳朔已是1907年了。他从钦州转道梧州溯江而上,进入漓江,沿途所见能入画的,都收入画本中,可见其观察之细致。如:“将至平乐府,沙高处碧草一丛,堪入画”。“石下之水只宜横画,不宜回转,回转似云不似水也。”“丁未(1907)二月二十六午刻,过阳朔县,於小岩下之水石上见此鸟。新瓦色其身,枣红色其尾,小可类大指头。”齐白石作画都是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依据,所画山水、花鸟鱼虫都是自己熟知的东西,正如他所说的:“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阳朔可谓名扬天下,老少皆知,说到画家画漓江,人们非常熟悉的提起徐悲鸿、李可染、白雪石、刘海粟、宗其香等。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绘画界的几位前辈大师到过阳朔,并对其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其中最著名的是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纪念齐白石先生游阳朔100周年。</p><p class="ql-block"> (写于2005年10月/2022年7月重订)</p> <p class="ql-block">《阳朔山水》的画中题诗:</p><p class="ql-block">曾经阳朔好山无, 峦倒峰斜势欲扶。</p><p class="ql-block">一笑前朝诸巨手, 平铺细抹死工夫。</p> <p class="ql-block">1940年以前的阳朔码头</p> <p class="ql-block">阳朔县城龙家巷,人物后面出口对面是西街石阳宾馆,1905年齐白石曾在那里住宿。(此片来自网络,估计为1930年以前拍摄)</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的山水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诗</p><p class="ql-block">逢人耻听说荆关, 宗派夸能却汗颜。</p><p class="ql-block">自有心胸甲天下, 老夫看惯桂林山。</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诗:</p><p class="ql-block">广西气候不相俟, 自打衣包作小游。</p><p class="ql-block">一日扁舟过阳朔, 南风轻葛北风裘。</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题《阳朔山》</p><p class="ql-block">石山如笋不成行,纵亚斜排乱夕阳,</p><p class="ql-block">暗想我肠无此怪,更知前代画寻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