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董电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亚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中一台落地电扇,还是在东苑小区时买的,掐指算起来,用了有十五六年了。</p><p class="ql-block"> 电扇网罩铰合丝扣多年前氧化锈蚀,失却了铰合力,改用尼龙扎带捆绑,竟也一样的好用。电扇风速有小中大三个档,几年前消停了大小档,仅剩中档可用。只要通电便是中档,且永远在中档。犹如一个人,电扇已是脱落了不少牙齿的高龄老者,说它是老掉牙的古董电扇,再恰当不过。好在还有个中档可用,而且摇头功能也算正常。</p><p class="ql-block"> 这台电扇最大的优点在于电机核心部磨合好,吹起风来完全没有一般电扇那种滋滋的电流声,安静得很,风也柔和清凉。所以每年夏天过后也都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加注机油,用心保养,一直舍不得扔掉。这样子一扇就是十五六个年头。</p> <p class="ql-block"> 前年夏日一天,可能是太过高龄,古董电扇突发状况,电扇头与身子连接处的塑料底座断裂,看上去当是塑料底座老化所致。失去了支撑的电扇机头、风叶和网罩低垂着头,仅靠落地柱子里面的电线接着,把扇身和扇头连在一起,算是没有身首异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乘着凉快,一肩扛着机身一手托着机头向一家制作铝合金的门面走去。一路上行人见状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疑或是收废旧电器的还是拾荒的?当然,路人是万万猜不到我此状缘由和想法的。制作铝合金的门面主人老郑,我这几年家里换个纱窗封个阳台之类的事都找他。河南人,爽快而实在。到了老郑家门口,我便把散了架的电扇平放到他工作台面上。</p><p class="ql-block"> 老郑一如往常笑呵呵地问:“啥状况?”我指着平躺在台面上的电扇:“头和身子断开了,看看能否把它接上?”老郑开始绕着电扇转了一圈,“咋整呢?”老郑嘴嘟囔着,目光从电扇上挪开,直视着我。看得出来老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一台早该处理掉的古董电扇,坏到快散架了还来修?老郑在用目光表示他的诊断和想法,征求我的意见。我也用坚定而热切的目光看着老郑:“老朋友了,用了十几年,扔了可惜,想想办法,接上还能用。”</p><p class="ql-block"> 老郑见我坚持,也不说多话,找了两根铝合金边角料,把机头塑料底座和落地塑料柱子一夹,好像骨科医生给一脊椎骨折的人打个夹板,正好稳定住机头和机身,且不影响电扇摇头功能。又找着几个铆钉,量下尺寸,一边四个,打眼钻孔,铆钉到位,一气呵成。然后拖来电源插座,电扇插头插入通电,古董电扇又一次起死回生。我把老郑这次抢救电扇的过程视为我生活里的一次奇迹。其实,来的路上就做好了另案,真无法维修,抢救不过来,也就只能当废品处理了。但路不走完,办法不用尽,不走这条路。我在心里这般忖度。</p> <p class="ql-block"> 把打了铝合金夹扳的电扇扛回家,一如往常,它仍然默默地摇头工作,一股股凉风吹拂着我,在夏日里给我带来清凉、心安和惬意。只是看着电扇塑料柱上多了的铝合金夹板和铆钉,我为我的执着,更为老郑的手艺,而有几分得意。</p><p class="ql-block"> 去年夏天,古董电扇的摇头功能坏了,但电机与叶片静静配合如故。头不摇就算了,反正还有清风凉意送过来,一样的用。就这样,又“直直”地吹了一个夏天。</p><p class="ql-block"> 今年夏天刚启用几天,大状况来了。正用时,只听见“喀嚓喀嚓”的声音由小而大,一块风叶片断成两截。看来是这台古董电扇固定网罩的螺丝松动,导致叶片与网罩磨擦碰撞所致。我意识到,古董电扇被我用成了马掌铁,磨灭方休,到了该彻底休息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 看着就要退休的老朋友——陪我度过了十几个夏天的古董电扇,我的另一爿不舍的思绪之扇却开启了。</p><p class="ql-block"> 它见证了我十几年来在炎热的夏日里伏案读书、紧张码字的情景。在它的辛勤照应下,我或工作,或休憩,或快乐,或苦恼,或挥汗,或偷凉,或思考,或疾书……等等,夏日里的许多时光都是在它的陪伴下安然度过。这恐怕也是我感情深处舍不得扔掉它,一修再修,延伸它生命,让它活得更久更好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此外,往骨子里看,我还是一个向来崇尚节俭的人。按照这台古董电扇的标准,我脚上的皮鞋也是坏了一修再修,楞是把皮鞋穿成古董皮鞋(见《修鞋记》),把背心穿成“网兜”样儿,硬生生把背心穿到“文物”级。“网兜”背心穿在身上,一直不忍丢弃,还有过一个小故事。有次穿着“网兜”背心遛狗,被小区美女瞥见,劳她委婉转告我的同事,让我“注意点形象”。几年前,孩子家打了几个收纳柜,淘汰了十几个塑料鞋盒。孩子本意让我清理下处理掉。我一看质地和品相都不错,还是大半新的,便直接用个大袋子装好,扛回来留着自家用。到现在十几个鞋盒都还好好的,端端正正,正在用头上。</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把这些家什物件用成古董,甚至用成了我的“文物”,其时身心轻松愉快,其事总有种美滋滋的快乐,从眼睛的目见到内心的感受,都是十二分的享受和快乐。这种享受、快乐是自然而然,本本真真的,没有一点儿做作与摆拍,恰似对这些个古董级家什物件潜藏价值的挖掘,和对其自身功能的追加赋还,也让这些家什物件活出了“自我”。它们终究物有所值,物尽其用,而我始终也乐在其中,美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小区里总有几位上了花甲的老太捡拾垃圾。后发现她们家境都很优渥,儿女们常开着宝马奔驰回来看望老人,还有一老人儿子是隔壁省会城市一所大学的教授。有段时间我总是不解,干嘛非要自找苦吃干这差事?后来观察、接触、交流,始知老太们不因生活,只为心情和身体。拾垃圾的老太中有位老人得过中风脑梗,听从医生建议要多走路活动,便把小区十几个垃圾桶“包”了下来,干起这又苦又累的活来。老太说主要是锻炼身体,为自己好;二来变废为宝,节约资源,回收利用,为地球好;三是捡拾垃圾,优化环境,为大家好、国家好。老人知识和境界不容小觑,话说得也有几分“凡尔赛”的味道。后来在《参考消息》上还真得看到一篇名为《老年人喜欢拣拾垃圾》的文章,说老年人喜欢拾垃圾是源于节约、怀旧和社交的需要,且是世界性的,全世界许多老人都有这个倾向和爱好。后来我再看到老人们乐此不疲地围着垃圾桶转悠翻检的背影时,便对这些老人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是的,这也是一种节俭的生活方式,而且是很适合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的一种简约而有益社会的生活方式。人老了,各方面机能下降,不再工作,对社会的贡献趋于归零了。如果采取一种如此简单省事的生活方式,消耗清淡,生活平淡,欲望寡淡,不再向社会索取和消费过多的资源,而用这种益已助人利他的生活方式继续益于身心回馈社会,确也不失为一种理当受到尊重的生活态度和状态。培根“世情如酒,越老越浓烈”,老太们选择节俭而有益健康和社会的生活方式,便是历经岁月沧桑酿造的美酒,值得品咂和拥有。</p> <p class="ql-block"> 说了这么多与古董电扇无关的话,我还是有些打不住。</p><p class="ql-block"> 因我多少从拾垃圾的老人们节俭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或状态里看到我家这台古董电扇的影影绰绰,想到我不辞辛苦提扛着头身分家的古董电扇去维修的星星点点。根本上,我与拾垃圾的老太们一样,崇尚节俭,不愿浪费,看不得还能用的物件被抛弃。这大概就是可称之为我们这代人与生俱来的“胎记”,它是深入骨髓的一种自觉和教养,是镌刻在时光年轮上的印记,一种在走向未来迈入老年时,仍很难从过去自拔的恋旧情结。真是的,古董电扇,还有那几位完全不因生活只为心情和身体而围着垃圾桶转的老太,它(她)身上搭载了太多的活法密码和人生信息。</p><p class="ql-block"> 古董电扇,陪伴我十几年。如今,它耗尽了最后的力气,要彻底休息了,到了终于向我作揖,说再见的时刻。好的,我的老朋友,我会想你的。我想你的时候,抑或你也在想我,我们就一起看看这篇文字吧。</p><p class="ql-block"> 如此,我们互不相忘。(2022.7.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