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车——红旗自行车的回忆

月明千里

<p class="ql-block">今天回老家,沿途看到许多汽车,村民们说比过年的时候还要多,汽车工业的发展使得汽车走入了千家万户,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及的交通和运载工具了,而上世纪八十年代自行车才是运输主力,虽然我们也从电影里看到在抗日战争中间就已经有人骑自行车,但那毕竟是极少数,家里有个好马车才是正着(zhao),得儿驾、得儿驾的喊声还是不绝于耳的存在于八十年代。</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里有一辆自行车,还有阳高县公安局颁发的自行车执照,车把上打着六位数编号字头,这是一辆天津自行车厂生产的二八型男用链条自行车,我之所以要加这么多定语,就是为了准确定义那台自行车与别的自行车的区别,当时自行车的品种并不多,主要是男车和坤车,按照高矮分为28型和26型,也说是按照车轮直径分类的,28吋比如。这些车有简易护板的多一些,也有一些大链盒式自行车,自行车骑久了可能除了车铃不响哪里都响,据说公安部门还能根据自行车链条传动声音破案,很简单,就那几种车,一听就能知道,有车的没几个,也很容易排查,骑着车老走那些路,很容易跟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截止1981年底,我国自行车产能是每年1934万辆,当时上海和天津是自行车工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就好像后来的重庆是摩托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一样。1980年,天津自行车一厂全员劳产率为4.8万元,百元资金利润为74.1元,同行业其他单位要低于此水平。当年全国自行车进行了一次评比,包括红旗、永久、凤凰等,当然也有飞鸽,但是主要是前三种比较,红旗车位居第三,结果并不重要,它揭示出红旗自行车在农村非常受欢迎。在之前红旗自行车车已经开始出口,但是由于烘漆、电镀和焊接方面的问题,出口量不大,1979年在联邦德国售价40美元,高于英国自行车,而且质量问题因为前面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销量不是很好,这是个硬伤,天津自行车厂为此进行了技术改造,出口时也加入了法定检验,之后出口销量翻了一倍约20万辆,1984年出台自行车标准GB3563-3593系列。</p> <p class="ql-block">虽然自行车产能很大,但是销售到农村这个末端还是略显紧俏,要凭票供应,我爸是教师,联校优先照顾结婚职工,所以给了一张自行车票,如果没有这张票,就只能买燕山牌自行车了,有的话可以买红旗自行车。当时他的月薪只有40.5元,一辆自行车需要147元,大约是一个季度的收入,如果没有任何其他开销的话。结婚需要,还得买手表(120块钱的上海钻石手表)、缝纫机之类,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大件”。在这个自行车之前,爷爷家似乎也有一个自行车,从这辆车身上,我爸学会了自行车维修技术,能自己补胎和一些日常维护,有了自行车以后,活动半径扩大,去乡里领工资什么的方便多了,那时候也没有工资上卡,领了工资回来再发,这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刻。起初有自行车的人不多,所以很多来借车的,也可以说有借有还,也可以说不胜其烦,所以父亲干脆在车身上油漆写了“公用”二字,看到这两个字,就知道这个自行车是我们家的,因此反倒再没有丢过。</p> <p class="ql-block">这辆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包括把一台前进牌缝纫机从“河南”(应该是友宰、鳌石那里)运回我们村,也包括磨面、卖粮、去地里劳作,总有自行车出现的身影,每天傍晚的时候,父亲拖着长长的影子和自行车一起回了家,接着就是我学车和玩耍的时间了。父亲有时也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候骑车遇到的危险,包括从两辆马车中间极其狭窄的缝隙穿过去,也有一些后车追尾还要找他理论的事儿,还有一些是别的老师讲给我们的,父亲没有提及的危险时刻或特别事件。</p> <p class="ql-block">我从三年级开始学骑车,摔了很多跤,学会了很多同龄人早已掌握的本事,包括掏档骑、后座骑、单手放把和双手放把,这样每天放学后,我也能跟着别的同学一起在村子里巡航了。此外,周末的时候去姥姥家,可以不用等着妈妈一起回,自己提前回来,还能赶上大风车节目动画片的播放。可惜的是,最终也没学会修自行车这门技术,有天自行车车胎扎了一个蒺藜,或者别的什么东西,车胎漏气了,我让父亲去修,他好几天没有修,总有各种事儿误过,我决定亲自上阵去修,捣鼓了一个下午,终于把一个窟窿补成了两个,父亲看着车胎笑开了花,我为自己的拙手笨脚感到不好意思。有个算命的说“这孩子以后一定会从事技术相关的工作”,大意是这样的,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看,也不可不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自行车就普及起来了,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摩托车也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不过自行车并没有就因此失去了市场,现在山地车等还是很畅销,有时候我总想起村里那个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骑着自行车载着一家五六口人的情形,就好像我们看到的印度火车那样,开挂了,夕阳下,他挺拔的背影,欢声笑语带着孩子们回家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冰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