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休闲之旅

民歌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初,金华分行正式启动本年度的员工疗休养工作。我毫不犹豫地首选了台州天台山线路。</p> <p class="ql-block">  银行的同事们都是一身休闲装扮,满面春风。有几位利用在分行大楼前候车的间隙,“吞云吐雾”,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  我选择这条线路,原因有二:</p><p class="ql-block"> 第一,是缘于初中课本中的一篇必背古文——大诗仙李白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别东鲁诸公》,其中写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中提到的天姥山、赤城山、天台山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我脑海中浮现着:赤城山应该不高吧?天台山的高度已达四万八千丈了,面对高高的天姥山却“对此欲倒东南倾”,那么气势压人的天姥山又该有怎样的海拨高度!</p> <p class="ql-block">第二,是缘于国清寺。</p><p class="ql-block"> 我仅知道,国清寺是中国地位崇高、历史悠久的四大名刹之一(其他三座分别是济南灵岩寺、当阳玉泉寺和南京栖霞寺),又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而天台宗是佛宗八门(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密宗)里一个很有影响的派别,在日本、韩国有深远影响,信徒众多,所以想前往实地感受。</p> 本次天台山旅游是三日行程,分别是:第一天是桐柏宫景区,第二天是天台山大瀑布景区和琼台仙谷景区,第三天是国清寺景区。 第一天,桐柏宫景区 车程2个半小时,在天台用过中餐,我们来到第一站——桐柏宫景区。桐柏宫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公元238年),也就在三国孙权在位时的年代。三国的葛玄、盛唐的司马承祯先后来此修道,南宋高道张伯端在此开创中国道教南宗,自此,桐柏宫成为南宗祖庭,其鼎盛时期在唐代和宋代。据说桐柏宫原址位于桐柏山玉霄峰麓, 周围九峰环列, 观前碧溪前流,但因桐柏山顶新建的抽水蓄能电站而沉没库底。桐柏新宫位于山顶新建的抽水蓄能电站附近,于2005年动工新建,系现代的仿古建筑,现已基本完成整体建筑。 道教是唐朝的国教,唐代几任皇帝多次接见桐柏宫道士,道教在唐代的地位可见一斑。唐玄宗李隆基多次挽留司马承祯住在长安城,但其执意要回到天台山,李隆基为此赋诗一首——《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诗仙李白也为桐柏宫道士司马承祯写下:“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的诗句。现在这首诗句已成为天台山的旅游名片。 唐孟浩然在天台山留下《宿天台桐柏观》:海行信风帆,夕宿追云岛。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我们在观内道士的引领下练习“易筋经”养生功,从吐纳、导引、按摩一套做下来,感觉神清气爽。 <p class="ql-block">  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你看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天台的“台”字,而天台的“台”字应念“Tāi”。导游介绍:这一念法只是台州独有,因解放后的汉字改革,繁体的“臺”字简化为“台”字,与天台的“台”字同形。可见“台”字是“臺”字的法定简化字,而臺却不一定都是台字的本字与繁体字。也就是说:“臺湾”可以写成“台湾”,而“天台”写成“天臺”是错误的。</p> <p class="ql-block">  天台县城虽为一座山城,但仍酷暑难耐。团友们纷纷外出纳凉,或喝酒宵夜,或喝冷饮消暑。</p> <p class="ql-block">宋代苏轼在《定风波》中有一句诗说得好:“美女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所以最有效的消暑方式还需比较下面两张图(前后表情的对比)。</p> 第二天上午,天台山大瀑布景区。 天台山大瀑布共有九级瀑布,呈梯级,落差300多米,最宽处近百米,是天台山地标性景观,也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标志性景观。 远望瀑布,犹如一幅立体画卷,倾泻而下,气势磅礴。 我们朝着瀑布方向行走,一阵阵凉风渐渐迎面而来。 九瀑,叫玉棱飞流。水势如玉女飞梭,亦真亦幻,宛若仙女舞素练,婀娜曼妙、回眸顾盼。 七八瀑,叫幽谷叠瀑。水势如叠翠流碧、喷珠溅玉。 六瀑,叫悬瀑风雷。这里的水流从一个山洞顶上飞泻而下。我们从洞中往外拍的照片,像不像西游记里“水帘洞”。 五瀑,叫阆苑仙葩,她们有的江南女子妩媚,绰约、缥缈。 四瀑,叫群蛟争壑。水势如汉子般奔腾决然、义无反顾、风雷贯谷,其气势磅礴、豪迈逐澜、纵横捭阖,疑是银河飞泄涤尘埃。 一瀑、二瀑和三瀑,叫龙游三井,这里水势相对平缓。俯身下瞰,山势的高度赋予其巨大的能量,水流倾注而下,一声声呐喊惊醒沉睡千年的山谷,壮怀激烈,千壑回声,万峰无语且听涛吟。 站在峰顶俯身下瞰山谷。山势的高度赋予其巨大的能量,水流倾注而下,一声声呐喊惊醒沉睡千年的山谷,壮怀激烈,千壑回声,万峰无语且听涛吟。 远眺台州县城。这是一座宁静的小山城,应该比金华的磐安县城大一些。 第二天下午,琼台仙谷景区。 琼台仙谷景区是典型的花岗岩峡谷景区,奇峰、突岩、深潭、水瀑诸景齐全,素有小黄山之美誉,以“雄、奇、秀、幽”著称。<br> <p class="ql-block">  大峡谷内的玻璃吊桥。</p> <p class="ql-block">凌云栈道。</p> <p class="ql-block">大峡谷内的摩崖石刻。</p> 在山脚处,刻有东晋文学家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夫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文章的意思是天台山神奇秀异,往东渡海则有方丈、蓬莱等仙境,周围是崇山竣岭,既是福地洞天,又是人间仙界。之所以默默无闻,是因为路途遥远、人迹罕至,从来没有帝王来此祭祀所致。 <p class="ql-block">  在天台山的两天,我们会发现为什么天台山会有这么唐代诗人踏进这里的山山水水?我上网查了资料,可能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p> <p class="ql-block">  1、天下一统,文化兴盛。佛教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战乱年代,直到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发动了灭陈战争,第二年攻克陈都建康,平定江南和岭南,才形成全国大一统的局面。俗话说,国泰才能民安,文化才能兴盛,这为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p> <p class="ql-block">  2、交通便利,水运发达。隋炀帝的一大历史功绩就是开凿贯通了京杭大运河,从而使南北交通大为便利,这为佛教的广泛传播奠定了交通基础。大多数唐代诗人到天台山走的就是这条路线:从扬州经长江转京杭大运河,再转西陵(今萧山西兴)、绍兴,再多剡溪溯源至天台山。</p> 3、地理环境。浙江大地上有四列山系,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包括天目山脉、白际山脉-千里岗山脉-昱岭山脉-龙门山脉、仙霞岭山脉-大盘山脉-会稽山脉-四明山脉-天台山脉、洞宫山脉-雁荡山脉-括苍山脉,而舟山群岛可视为天台山的余脉。据说在天台山可望海,让古人联想到“蓬莱三岛”的仙境。 4、文化影响。天台山是道教圣地,加上唐代道教最受重视,道教的影响在描写天台山的唐诗中俯拾皆是,经常出现的有桐柏观、灵溪观等。据说李白是得到桐柏宫道士司马承祯的推荐,被唐玄宗召见,言谈“称旨”,得以“供奉翰林”,从一介书生平步青云。未发达之前其诗云“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将入京为官则其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其春风得意的情景自然不难想见。李白的天台山之行,让天下千万个书生,尤其是科举不顺的书生做起了“天台山之梦”,络绎于浙东山水之路。 第三天,国清寺景区。 国清寺是天台唯一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是隋炀帝杨广根据智者大师亲手绘制的蓝图,按照皇家寺院的规格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国清寺也是中国第一个汉传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韩国、日本佛教天台宗祖庭,是全世界佛教信徒的朝觐圣地。 <p class="ql-block">  在车上,导游告诉我们: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曾提出要到天台山国清寺朝拜,但文化大革命已经使这座隋代古刹佛像尽毁、僧人星散。尽管当时环境非常恶劣,周恩来总理还是亲自批示:“要尽快修复国清寺”,拨款30万,从北京由专人专列选送95件适用于国清寺的御用珍贵佛像、法器等国宝级文物过来,重新整修了国清寺。所以,国清寺也是中国在文革期间修复的唯一一座寺院。</p> 国清寺处于天台山五峰之间,是一处风水绝佳之地。到国清寺必经一大片稻田,远远望去一派田园风光。千百年来,国清寺保持着最初的修行方式,强调农禅并重,也就是说修行和劳作都作为平时修行的必备功课,像我们现在视线所触及的山林、良田都是属于国清寺的寺产。国清寺现在还免收门票。 远处山岗上矗立着一座高塔,导游说那就是“千年隋塔”。国清寺前的十里松林也是国清寺的标志,李白曾用一贯的夸张手法描写这一景致:“五峰转月色,百里行松声”。 国清寺周围古木参天,步行300多米,眼前出现一块书写着“教观总持”四个大字的照壁。这是民国时期的佛学家、国画家王震先生在1935年题写的,其中“教”指的是教理教义,即佛教的思想精髓,也就是理论。“观”,指的是观心观法,即天台宗的修持方法“止观”,也就是实践。“总持”是总持一切无量佛法而不失散。这四个字通俗的解释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也是天台宗的立宗之本。 左转,就是丰干桥,这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单拱石桥,桥下涧水自东向西流淌。站在桥上,就可以看见一块写着“陏代古刹”四个大字的照壁,这是出自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手笔。导游介绍:“陏”是个古字,而“隋”字是唐代以后的写法。相传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在前朝的封号为“随国公”,立国后便沿用自己的封号,取国号为“随”,走字底有奔波一意,为保国运亨通,长治久安,隋文帝便在开皇九年,统一天下之后,将“随”字的走字底去掉,成了“陏”。赵朴初先生在题字时用了隋代时期的写法,目的就是为了彰显国清寺是一座始建于隋朝的千年古刹。 行至刻有“隋代古刹”的黄色照壁,继续向东拐,才看到独特的朝东开的寺门。据说是取“紫气东来”之意,对游人而言,先见照壁再转见山门,就有了一种“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感觉。 <p class="ql-block">  站立寺前,我们能看到门上悬“国清讲寺”匾额,“讲”字说明该寺是以讲经说法为主的寺院,重视佛学研究,区别于重视修禅的“禅寺”和重视清规戒律的“律寺”。</p> 寺门两旁的楹联:“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二涧,胜迹长新”,妥贴地概括了国清寺悠久的历史、清幽的环境和深远的影响。 走进寺内,看到的第一个大殿是弥勒殿,供养的是弥勒佛。<div>“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说的就是这位弥勒佛。</div><div> 我们眼前的这对汉白玉石狮就是一件清代的珍贵文物,安放在弥勒殿前。</div> 弥勒背后供奉的是韦驮尊天菩萨。这尊韦陀菩萨像是明代青铜器,双手合十,宝杵横架,表示国清寺是十方丛林,可以接待四方云游僧侣。 第二座是雨花殿,也称即“天王殿”。殿里供奉着四大天王,民间根据他们所执的四种法器,隐喻“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出了雨花殿,就是国清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两棵树龄在四百年以上的柏树。 大雄宝殿是一座九开间的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匾额上“大雄宝殿”四字为原佛教协会赵朴初所题,字为竖写,彰显了国清寺系皇家敕造的寺院。 殿前的这尊青铜鼎是清代乾隆年间文物,双耳三足,上书“圣寿无疆”,是文武百官为乾隆皇帝贺寿进献的寿礼。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的是明代铸造的释迦牟尼青铜坐像,正在坐禅思定,两旁侍立者是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 在释迦牟尼的背后供奉着观世音菩萨,两边是大智文殊和大行普贤两位菩萨。观音代表的是慈悲之心,文殊代表的是智慧,普贤则是行动力的象征。 大殿两侧端坐着十八罗汉,罗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这些罗汉是元用代金丝楠木雕刻而成,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十分珍贵。 其中一位是降龙罗汉了,据说大名鼎鼎的活佛济公就是由这一位罗汉转世而来的。而济公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出生地就在浙江天台。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右侧,就可以看到寺内最著名的是一株隋梅,距今已有1400年。</p> 1964年郭沫若先生来到国清寺视察,为隋梅的灵气所感动,作诗一首:“塔古钟声寂,山高月上迟,隋梅私自笑,寻梦复何痴”。梅树旁有一亭,匾额上的“梅亭”二字也是他的笔迹。 拾级而上,便是法乳千秋亭。这座碑亭是在1982年由日本天台宗信徒出资兴建的,正中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东为“天台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西为“日本最澄大师得法灵迹碑”。三块石碑的正面文字均由赵朴初撰书,背面为日本天台宗本山延历寺第253代座主山田惠谛长老题书。“法乳千秋”四个字的意思就是天台宗的佛法教义如同母亲的乳汁一般千秋万代地惠泽天台宗的信徒。 不远处就是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1995年,韩国佛教天台宗信徒为报答祖庭恩德在此修建了中韩天台宗祖师纪念堂,中间这位是智者大师,他左手边是韩国天台宗的开创者高丽义天大觉国师,右手边这位是韩国天台宗的中兴祖师上月圆觉大师。 这是日本天台宗支派日莲宗信徒于1986年捐立的妙法莲华经幢,上面刻有“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九个大字,是日本日莲宗祖师日莲上人的笔迹。经幢下面刻有“知恩报恩”四字,为赵朴初手笔,两个“恩”字,前大后小,意寓给的恩大,报的恩小,永远都报不尽。 <p class="ql-block">  这是罗汉堂,不远处的藏经阁,藏有历代的经文典籍孤本及佛像,包括清雍正年间钦赐的《龙藏》等珍贵经典,现不对外开放。据说西安事变期间蒋介石母亲曾为保佑儿子平安,在此做法事。阁中有一匾,上书“台宗讲席”,为蒋中正题写。</p> <p class="ql-block">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寒山与拾得,也是在国清寺修行的名僧。</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书法家柳公权的真迹拓本—“大中,国清之寺”。国清寺建寺初始称“天台寺”,后因定光禅师的一句偈语“寺若成,国即清”而更名为“国清寺”,寓意国家清明,盛世太平。</p> 在寺外远处可看到“隋塔”。这座塔为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塔高59.4米,六面九级,塔形和杭州的六和塔相似,为浙江最高古塔之一。由于时间短暂,我无法前往近距离观仰隋塔,借用同行小伙伴拍的照片。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寺院需要尘世的香火供养,但香火太旺的话,反而就不像是“清修之地”。国清寺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既有千年古刹的凝重,又有皇家寺院的气势,还有清幽祥和的环境,给游客们带来一份心灵的自在与轻松。</p> <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在一本书中看到的一段关于中国哲学的描述,书中大概是这样写的。</p><p class="ql-block">  中国哲学的主题就是在安顿人自身的心。我们之所以会有烦恼,是因为人的心是无限的。每个人活在当下,然而在每个当下却又筹划着未来,而未来是还不存在的,这表现了心超越现实的无限性。我们需要应对的就是这个无限性,所以人生的烦恼和精彩都从这里产生。我们凭借着文明的发展积累起经验和知识,可以把生命外部环境安排得更适合人的生存,但生命内部的麻烦,也就是“我们的心如何安顿”这件事最对付。</p> 中国古代先贤孔子在《论语·里仁》中曾这样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也就是说心灵没有安顿好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之中,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即在生活中会左右不安。从而,中国三大哲学的儒家、道家和佛家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均提倡“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就是中国哲学的境界。 <p class="ql-block">  儒家主张“无所为而为”,就是说某件事的价值在其本身,做事的原因在其本身应当做,而不是通向另一个目标的途径,甚至这件事对自己的利益是有损害的也在所不惜。而与之相反的是“有所为而为”,就是把正在做的事情看作达成另外一件事的手段。</p> 道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人为”的意思是“伪”,即造作。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不“人为”地做事。道家认为人生的幸福来自于天,烦恼来自于人自己,因而主张减少人为的因素,即人设的目标和期待。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和道家都主张天人合一,前者的重点在人,后者的重点在天。 佛家主张“无心而为”。佛家认为,做事就是为了消业,不求结果。但做事是肯定会有结果的,而结果并不一定与自己有关系,称为无心而为,即除心不除事。 当然,我们对这些人生道理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知易行难。我们不妨先试着做点加减法,即物质追求略减一点,精神追求略加一点,或许更容易安顿好自己所谓“不仁”的心,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美篇就此打住,权作2022年7月“到此一游”的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