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长河柳岸古迹行2

向日葵

<p class="ql-block">今天在烟雨中继续走长河。严重怀疑周末队伍中有雨神,一夜的雨竟然持续到今晨,意犹未尽。枫叶说,那日怕下雨失约颐和园,结果没雨,雨神是我们吧,很囧,一直不知道我们有萧敬腾的潜质😜</p><p class="ql-block">今天细雨濛濛,比上周劈头盖脸的雨要友好得多,似跳动的音符🎵,调皮的精灵轻吻着长河,我们沿着柳岸步入今天的主题,脑中“又绿江南岸”时不时冒出,有小伙伴说找到了江南的感觉,对呀,江南的概念已越过地域,成了绿水柳岸烟雨楼台,还有你我画中行的代名词,养眼养肺。喜欢这样的夏季,和小伙伴手拉手,肩并肩,随心地走着、听着、说着、微笑着,共筑记忆的画面。</p> 动物园 <p class="ql-block">今天步入与记忆千差万别的动物园,睁大眼睛,当一次清风老师的小学生。</p><p class="ql-block"> 动批已随记忆入驻了天津,动物园的动物依然生活在天堂的市中心,那是有理由的,憾不动的是历史:特征独特的建筑,郁葱茂盛的古树,娓娓道来的故事,立体鲜明地藏在动物园的角角落落,小伙伴掩饰不住惊讶,不停地感叹,这是动物园吗?</p><p class="ql-block">动物园前身是农事试验场,再前前身是乐善园,今天开启连连看:动物园原为康亲王园亭,康亲王是礼亲王代善的后裔;畅观园(长河行宫)从清朝连到民国,现代、宋教仁、四烈士墓,鬯春堂,陆谟克堂等等,中西合璧的建筑,个性十足的人物,时间是条线,你想咋连就咋连,和走过的路,去过的地,见过的景,听过的事。利于记忆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拷贝一下:《日下旧闻考》记载:“倚虹堂西二里许为乐善园,园门三楹,北向……乐善园门额,皇上御书。是处旧为康亲王园亭,颓废已久。乾隆十二年重加修葺,其上游与昆明湖相接,为龙舸所必经云。”</p><p class="ql-block">乐善园原是明代的近郊御园。明末时被一些太监占为私产。清初,将其圈入官地,后赐康亲王(即礼亲王代善),又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清廷收回并重加修葺,仍名“乐善园”。</p><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批准了农工商部的奏请,在乐善园、继园(又称“三贝子花园” )和广善寺、惠安寺旧址上建“农事试验场”。因其所处之地交通十分便利,又是京师第一座集动物、植物为一体的、带有公园性质的农事试验场,故开办之初人流不断,十分热闹,甚至慈禧、光绪也两次来园观赏。</p><p class="ql-block">农事试验场又分为农产品种植园、植物园和万牲园三部分,其中万牲园就是今天北京动物园的前身,于1955年4月10日正式命名为北京动物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畅观园</p> <p class="ql-block">鬯春堂</p> 马来膜 <p class="ql-block">这个门已成文物,不再开放。我们的记忆为什么拐了弯,因为动物园真变了,或者动物园没变,我们变了,孩子大了,不再需要去动物园过儿童节,不再直奔大熊猫馆,开始找寻别于记忆的动物园。很是羡慕动物园的动物,有这么美的园子供它们休憩生活,多年后走过这里,觉得哪儿都好,包括细雨、微风,满眼的绿和迷人的故事,还有科普画廊那熟悉的味道,各位姐姐都说还要再来一趟。</p><p class="ql-block"> 看过一本书,记住马来膜。我们这些社畜混社会的艰辛,人的感触是不同的,或许有坐在车里久久不上楼的类似经历,有些痛只有自己体会,可以哭,不丢人,可倾诉的对象最好是动物,不需要同情,不需要安慰,没有尴尬,只需让我痛快淋漓地哭一次,最好是马来膜,也称食梦貘,据说马来膜是食噩梦,留下美梦的动物。一直想来看马来膜,如此神奇的动物是什么样子呢,看过了,样子的确很独特,我友好地打了招呼,结束了多日的期待。希望正处于疲惫和不安状态里的你,也能来看看马来膜帮你吃掉噩梦,让你安心入睡。</p> 五塔寺 <p class="ql-block">五塔寺在动物园的对面,咫尺之隔,就像宛平城与卢沟桥,相对位置是如此的相似,游走在想与做之间。现在是石刻博物馆,和卢沟桥的门票价格都一致,20元,一个让人享受建筑美可以心灵安静的地方,一个完完全全承载建筑之美的地方。五塔寺,你可以转着圈,不同位置不同的美,360度无死角,佛与建筑合二为一。有人说应该秋天来看银杏金黄映衬下的五塔寺,今天就很美的,佛千姿百态,总有一尊与你有缘。</p><p class="ql-block">北京各地石刻被放置在此,不仔细看以为进了孔庙,孔林,值得再来一次,细细地看。《长安客话》有引用陈思育的诗:禅林寂寂抱青渠,古塔同登四望舒,览胜几能吟险绝,叩玄吾已觉真如。…</p><p class="ql-block">《长安客话》对极乐寺、慈寿寺等都有记载,想了解北京历史的可以读读,引用的诗词都很美,感叹自己书读得太少,景见得有限,词穷还有什么可说得呢?</p><p class="ql-block"><br></p> 高梁桥与转河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水系,主要围绕着转河怎么转过来为脑筋急转弯,又怎么把长河和护城河联起来为谜题,清风很耐心讲解着他认为很容易的问题,我们这些大姐很用心地听着,理想与现实无法打通一样,想象力受到限制,迟迟没弄明白。</p><p class="ql-block"> 北京讲究坐南朝北,东西贯穿,清清爽爽,到了西直门这儿就讲究不成了。当年高梁河原来是向东直接与北护城河西端相连的。1905年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需要,向北折行了一公里,绕过西直门站,再向南与北护城河西端相接,形成几字型,称之为转河。本来到了高梁桥可以向北转河,又因修城铁的原因,我们只能从南绕几字型,才到了松林闸。加上动物园出来又绕了一段,直接晕菜。转河工程注重生态环保,各段都有主题,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读立立大姐的美篇就印象深刻,实地走过(走的不全)不虚此行,有机会照着立立大姐的路再走一遍,寻找生活在北京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因为海洋馆,需要绕一段路,来到高梁河段,这儿建成了小公园,小孩子戏水,年轻人滑皮艇,老年人在垂钓,我们听清风讲高梁河之战,穿越到宋代。</p><p class="ql-block"> 水经注中,高梁河的水利工程,启于三国魏到晋,经过多年修治,效果显著。金中都时,人们第一次将瓮山泊的水导入高梁河,再注于运河,到达通州,这便是日后所见的长河。人们仍然把西直门外高梁桥至紫竹院的这段称为高梁河。到了元代,郭守敬主持开通惠河,建闸24座,以节水行舟,船只可直达积水潭,其中在西直门“会川闸”(现在保存完好,有照片)建造了一座石桥,把桥和闸这两种不同功能的建筑融于一体,相伴建造。桥上可通车马行人,桥下可节流蓄水。因闸与桥都在高梁河上,人们便以“高梁闸”“高梁桥”称呼。数百年来,高梁桥历经多次改造修葺,现存桥为清代所建,青白石单孔式,两侧有石护栏。</p><p class="ql-block">明代中后期人们崇尚亲近自然山水,有比较浓厚的出游之风。高梁桥出城即至,堤岸柳树垂青,依依有江南之色,呼应开头的江南话题,英雄相见略同,于是成为京师一大出游胜地。读《长安客话》对高梁桥段的繁华记载,印象颇深,想那时的人们真好,游山玩水,歌词诗赋,原来那时已经流行打卡了。(说起《长安客话》,我淘宝上看也不看,直接付款,到手傻眼了,古籍版,繁体字,竖体,读得我精疲力尽,记住啦,凡事都要做功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风伟静特地给我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极乐寺的地址上已建成紫瑞家园,一个高档楼盘,达官贵人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高梁河水碧湾环,半入春城半绕山。风柳易斜摇酒幔,岸花不断接禅关。</p> <p class="ql-block">高梁桥</p><p class="ql-block">袁中道 〔明代〕</p><p class="ql-block">觅寺休辞远,逢僧不厌多。</p><p class="ql-block">一泓春水疾,十里柳风和。</p><p class="ql-block">香雾迷车骑,花枝耀绮罗。</p><p class="ql-block">半生尘士胃,涤浣赖清波。</p> <p class="ql-block">从这座砖红色小桥下面,原本直通南长河的水开始北折,转河开始兜兜转转。</p> <p class="ql-block">从这儿穿过小区。</p> <p class="ql-block">松林闸</p> <p class="ql-block">对面就是郭守敬纪念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多次提到再走一次,感叹北京的日新月异,用新的眼光看待北京的发展,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与并存。</span>长河古迹行就到这儿,非常知足。想走的路,想看的物,都已实现。发呆,惊喜,开心…表情包都上演过,没有落幕,只有相约。这个夏季,感谢有你,同行的小伙伴。</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