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祠桥村的故事

李子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伦菊,笔名:李子,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书籍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p> <p class="ql-block">陈祠桥村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文/李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2021年冬天,我们一行人冒着严寒走进陈祠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我们面色凝重的坐在那里。听原党支部书记武忠林和当地几个老人讲述发生在这个革命老区的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外面的雾渐渐散了,透过窗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村庄的房舍了。室内却烟雾弥漫,笼罩着老人们饱经沧桑陷入沉思的面庞。我望了望窗外,确定这是公安县第六区。我一直神往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第六区位于荆江右岸与虎渡河之东。洛阳和绍关公路横贯其境,挟黄金口、观音寺、覃家洲一线以南,陆逊湖、新口至夹竹园沿虎渡河一线以北地区,东西长百里,南北宽约40里。 在北湖岸边的这个村子。叫陈祠桥村。走进陈祠桥村的人没有谁不敬仰烈士杨荣祥的!</p><p class="ql-block"> 1927年至1928年间,陈祠桥革命根据地发生了四次反围剿的英勇战斗,1928年3月,时任公安县第六区农协会主席的杨荣祥烈士被害于此,他的事迹在村内代代相传,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武书记加重语气说。</p><p class="ql-block"> 杨荣祥,出生于1880年5月,湖南湘阴滩头围白湖垸(今属望城)人。因家乡人多地少,听说邻省公安县土地多且肥沃,十岁时父母带着他和哥哥姐姐来公安县陈祠桥村。初来这里时,人生地不熟。为了生存下去,小小年纪就和父母一起开荒种地,过早尝到生活艰辛的人也磨练出了强大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他组建了农民义勇大队,带领农民兄弟镇压了匪首宋业明。开展了减租减息、退押和向地主借粮的斗争。陈祠桥沟港纵横,河湖芦苇丛生,常有土匪出没。打家劫舍,强抢民女,为害一方百姓。当地人对他们恨之入骨!1920年,杨荣祥组织了农民“亮团”。使陈祠桥匪风大为收敛。1924年冬曾因抗议一起县政府的不公案件被监押八个月。出狱后,身边的好心人劝他少管政府的事,杨荣祥义正辞严地说:“当管就要管,当说就要说,我这脾气改不了!”</p><p class="ql-block"> 1926年9月的一天,北伐军的部队浩浩荡荡进入公安县,得到消息的杨荣祥和外甥李金生从家里拿出所有食物,并发动陈祠桥一带的民众,在大道旁摆满了食物,招待北伐军。他还组织群众给前线送饭送水,为北伐军二三昼夜激战筹集粮食,运送弹药辎重,救护伤员,与战士们共进退。黄金囗之役胜利后,杨荣祥召集商家并带头捐款。将牺牲的北伐军将士遗体掩埋。于黄金口修“白骨塔”以示纪念。他的义举得到了贺龙将军的嘉奖!他胆大过人,性格直爽、豪爽仗义、好打抱不平!经常接济穷苦人,因此深得民心,深受群众拥戴。被推举为乡农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1927年邹资生在这里建立陈祠桥革命根据地。邹资生是澧县人,曾出任澧县北三区汪家嘴团防分局局长,后升区团防总局长。1926年,他将团防局80人改编为澧县北三区农民自卫军,担任自卫军首领。次年“马日事变”后,率农民自卫军100余人转移到公安县孟家溪与该县农民自卫武装联合,组成公澧边农民自卫军,率部参加了鄂西秋收暴动。鄂西秋收暴动震动湘鄂。他们英勇奋战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由此深入当地群众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1927年1月,杨荣祥任公安县第六区农协会主席,在县农协筹备处领导下,成立公安县第六区农协会,会址设在狮子台旧庙内。农协会的主要成员是主席杨荣祥、副主席龚汉生、李金生、委员李文良、周海波(又名周怀亮),李金凤等,农协会工作重点是:组建乡农民武装,开展减租减息,打击土豪劣绅。杨荣祥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份,鄂西特委遵照省委指示,决定发动鄂西秋收暴动,任命杨荣祥为左路指挥。22日,杨荣祥率队沿虎渡河堤前进,一路上鼓励沿村群众参加暴动队伍,得到民众的积极响应,经过一夜奋战最终拿下弥陀寺。弥陀寺暴动的胜利,鼓舞了鄂西地区农民的革命士气,为今后的斗争打下了群众基础。极大的震慑了湘、鄂两省反动派,他们电令“围剿”公安革命武装。12月初,令七区团总吴克章率有60多条枪的区团防,向陈祠桥开始了第一次“围剿”,时任自卫团副团长的杨荣祥等人率农民自卫团埋伏在陈祠桥的田野里,把吴克章的区团防打得落荒而逃!</p><p class="ql-block"> 1928年1月,任陈祠桥乡农民协会副主席、六区农民义勇队队长的李金生率领农民自卫团,对三六区团总刘文清、七区团总吴克章、八区团总李大贵等率部170人进行伏击,义勇队的农民兄弟们英勇杀敌,以一敌百,让敌军死伤惨重。同年3月,吴克章带10余名卫兵经过斗湖堤去县城南平办案,被农民军活捉。县政府闻讯,急忙纠合了四、六、七、八区团防,加上县警备大队,3月10日,敌人向陈祠桥进行规模最大的第四次“围剿”。敌人分三路向陈祠桥进犯,那天,天刚拂晓,杨荣祥向自卫团安排好作战计划。临战前,又向妻子安排好家事,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打算后,便带着儿子装作走亲戚的模样去侦察敌情。获得情报后,马上带着儿子赶往部队,因雾太大,视线不清,与敌人狭路相逢,敌军狠狠的扑向他们,杨荣祥与敌人展开殊死博斗,杀死杀伤数名敌人后,终因寡不敌众,和儿子一起遇难。10日,设下伏击圈的农民自卫团队员在李金生指挥下,杀死吴克章,一鼓作气打垮了来犯之敌。</p><p class="ql-block"> 土地革命时期,北湖一带反动势力猖獗,土匪渔霸横行。在杨荣祥、李金生领导下,陈祠桥劳苦大众与之开展旷日持久的殊死斗争,仅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三年,牺牲者达六十八人。为让世世代代铭记,缅怀他们的功德,村民们集资建“烈士桥”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 虽然暴动惨遭镇压,但英雄的形象一直完好的留在后人的心里,留在新中国的史册里。走进陈祠桥村,寻找英雄的足迹,聆听革命先烈为国为民的故事,在感悟革命精神中激发爱国热情!</p><p class="ql-block"> 武书记带着我们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组的一行人,乘车沿着村内一排整齐的农舍,顺着平坦的水泥路往东驶去。车在路右边的一块空地上停下来。两座大理石碑屹立于路边,石狮威武地镇守于碑旁,两边各有一棵松树立于水泥碑旁,红色的大字“杨荣祥烈士罹难之地”,“公安县第六区农协会遗址”显得格外肃穆。</p><p class="ql-block"> 武书记带着我们往左走向一片渔池。渔池边的小路高低不平。“那就是杨荣祥的墓地”。武书记指着不远处一片荒地边说边站住。我们工作组的全体成员都愣住了。这里芦苇蔓长,芦花在风中翻飞。更有茅草萋萋、杂树丛生!寒风吹过,让人感到涌来无边的悲伤和凄凉。一个英雄,一个烈士就长眠在这块荒地!有路让我们走到此地,却没有路让我们走到他的坟墓前。我和几个老师磕磕绊绊的从杂草和树丛中穿过,在墓前站下,我泪眼朦胧,深深的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转身往回走时,我看了看旁边露出塘底的鱼池。已干旱得裂开了一道道深深的囗子。</p><p class="ql-block"> 这第六区的广袤田野上,渔塘和稻田如一个个棋盘整齐的铺展到天边。这周边的环境在冬天也非常优美,和烈士墓形成鲜明的对比!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画卷已徐徐展开,这样的盛世,如烈士感知,多么欣慰呀!</p><p class="ql-block">春天,这里应该水波粼粼吧?杨荣祥烈士墓肯定会被层层绿意环抱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