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日三秋》:讲的是笑话,说的是人生(二湘的七维空间版)

大嫚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风突变啊!刚翻了几页,刘震云的《一日三秋》便颠覆了我对他往日作品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前读过刘震云的中短篇小说《塔铺》、《单位》、《新兵连》及《一地鸡毛》,这些作品被认为是“新写实”的主要代表作。后来读了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描述的是一种中国式的孤独感与友情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往我所看过的刘震云作品多为平实的铺叙,家长里短、是非恩怨、爱恨情仇……均以浅显直白的写实手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真实再现普通大众的世俗生存状态。而刘震云暌违四年之作《一日三秋》,则被人称为现实魔幻主义作品,在现实与荒诞、魔幻之间跳跃,亦真亦幻,虚实结合,既写实又后现代,用精心设置的“画里画外、戏里戏外、神界鬼界、故乡他乡”等的情境,演绎了一出由各色人等轮番上演的人间悲喜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一)</b></p><p class="ql-block"><b>画里画外 </b>作者“我”的文源自六叔的画。六叔的画是“随心画开去”的,以河南延津的人与事为主题,既有俗世凡人的日常,又有神神鬼鬼的传说。六叔死后,六婶将他的画当成烧纸付之一炬,痛惜之余,“我”便萌发了将六叔不同的画面连接起来,写成一部小说的念头。谈起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是“以纪念我和六叔的过往,以留下六叔画中的延津”, 刘震云如是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说源自画作,但又不囿于画作。六叔只画延津的人和事,“我”的小说则有跑出画外的地方,写了武汉,写了西安,因为只有“把场面拉开,才能给小说的辗转腾挪闪出空间。”(作者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戏里戏外</b> 延津豫剧团的拿手好戏是《白蛇传》,在戏中,樱桃扮演的白蛇修炼千年,终于成仙。她与李延生扮演的许仙情深似海,却被陈长杰扮演的法海施展法术,压在了雷峰塔下。三人把戏演绎得真切动人,一句“奈何,奈何”、“咋办,咋办”,让人们对白娘子与许仙天人两隔的际遇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实生活中,樱桃却嫁给了“法海”陈长杰。 可没过几年,两个曾经相爱的人便渐渐地相看两厌,硬生生把日子过成了“没劲”,满心委屈的樱桃终因一把韭菜负气上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二)</b></p><p class="ql-block"><b>神界鬼界 </b>花二娘苦等夫郎,一等就是三千年。望眼欲穿的花二娘等人等不来,哭成了“望郎山” 。复活后的花儿娘见不得眼泪,便去人的梦中听笑话。把花二娘逗笑了的人,花二娘便赏他红柿子吃,讲的不好的,便被花二娘这座山压死了,或者说,被笑话压死了。因有生命之虞,所以延津人平时大都怀揣几个笑话,睡觉前默念几遍,以防不测。这就是延津人幽默的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二娘后来把“望郎山”改为了“忘郎山”,她说,该把他个龟孙给忘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故乡他乡</b> 妻子自杀后,陈长杰自觉颜面尽失,只好带着儿子明亮离开故乡远走武汉,投奔了舅舅。明亮与继母不睦,独自逃回延津,被寄养在了李延生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学没上完,明亮就到卖猪蹄的“天蓬元帅”饭馆当学徒,从拔猪毛到掌勺,并娶北漂归来的同学马小萌为妻。后来马小萌丑闻败露,被逼到绝境的明亮只好携妻出走西安,靠着炖猪蹄的一手绝活儿,终究在异乡混出了个人样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三)</b></p><p class="ql-block">美国《纽约时报》评价刘震云的这部作品: 荒诞幽默的情节中,精确地描绘出了各类人物的精神肖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确实,读罢掩卷,眼前会有一众个性鲜明的人物轮番上场,除开前面提及过的,还有北关卖羊汤的吴大嘴,西关卤猪蹄的老朱,东街算命的瞎子老董,十字街头扫大街的郭宝臣,作威作福的菜市场经理孙二货,用针头扎小人儿又化身萤火虫救人的马道婆……他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尽情演绎着延津县内外的世俗风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亮的生父与养父本是延津的名角儿,剧团解散后,个人寻个人的活路。 生父陈长杰为了挣出儿子的寄养费,加班加点的干活,比拉磨的驴还累,加上晚年做生意又赔光了养老钱,一辈子可谓是活了个“穷”字。用他自己的话说,“把自己活成了笑话。” 养父李延生大半生碌碌无为,晚年患了脊髓炎,痛不欲生时赤身裸体地从房顶跳下,摔断了腿。“真窝囊,想死没死成,我算把自己活成了笑话!” 口吻与陈长杰惊人得相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大嘴的羊汤熬得好,可刚过40就死了。这人不苟言笑,天天满腹心事,说是死在了花二娘手里,其实是被心事压死了。曾把做个有钱有权的人当成人生目标的恶人孙二货,最终变成了一个无欲无求的傻子。就连出国留学的博士郭子凯也因与外籍妻子的文化差异,生活中平添许多烦恼,空有满腹经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四)</b></p><p class="ql-block">刘震云在本书中将世间百态掰开了给你看,写出了人性的挣扎与扭曲,是对人生的深刻洞悉与剖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细数书中的人物,大多命运多舛,得以善终者屈指可数。生活的磨砺消弥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望和激情,直至看不到活下去的意义与希望。这些人中,活得通透的只有明亮和瞎子老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亮从小便看尽人情薄凉,本来成绩优异,却因生活费的难以为继被迫辍学,只能怀揣着哈佛梦去学徒糊口,而他却并无半句怨言。父亲年老生病时,二话不说为断绝来往40余年的父亲支付医药费。妻子的不堪过往在故乡曝光,他却报以宽容,毅然决然带着她背井离乡……他以包容与大度,来应对人生中的凄风苦雨,最终也以自己的格局与胸怀,成就了自己的完满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瞎子老董算命有一个规矩,只算前世今生,不算来世,理由是“这辈子让你知道了,下辈子也让你知道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都说要活个明白,真让你明白了,你也许就不想活了”。有人质疑说,你看都看不见这个世界,怎么能看到大家看不到的东西呢?老董说:“正因为我看不见这个世界,我便能看到你们看不见的东西。”老董这个瞎子比明眼人更能洞见这悲喜人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五)</b></p><p class="ql-block">把玩着夹在书中的这张模拟车票,感慨不已。有人说,生活免不了一地鸡毛,有人拿着这鸡毛做成鸡毛掸子,掸走生活的灰,也有人任由鸡毛遍地。明亮感叹:“活到这个年龄了,想起过去许多糟心事,当时桩桩件件,都觉得事情挺大,挺不过去了,现在想想,都是扯淡”。而明亮的母亲樱桃,便消解不了生活中的辛酸与苦涩,“没劲”是她对生活的解读,说是因一把韭菜而寻短见,实则是已深感生无可恋的她因讲不出花二娘的笑话而自行了断,其悲剧的人生际遇令人唏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这儿也就不难理解花二娘这个魔幻角色的存在意义了。花二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一道坎,能不能得到她手里的红柿子(隐喻命运的垂青),就看你是不是能跨过这道坎去?跨过去了,坎坷就是个笑话,大可一切尽在笑谈中;跨不过去,那就是座大山,压得人窒息身亡。山一程,水一程,生活会给你糖果,也就会给你伤疤,就看你能否用轻松的姿态来直面生活的悲苦,以达观的心态化解生命所承受之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日三秋”本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意,在这儿用在了门匾上,意思就转了。在老晋的门匾上,意思是“在这儿生活一天,胜过在别处生活三年” ;到了明亮的门匾上,便成了“把猪蹄儿做得,一天不吃能想三年。”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不得而知。坦白地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算不上是愉快的阅读体验,书里那些云山雾罩的虚幻故事,有的是我想破脑袋也琢磨不透其中的奥秘的。理解不了就作罢,如瞎子老董所说,凡事都参透的话,可能就无趣了。有自己的些许感悟就好,哪怕是肤浅的,也强似牵强地掰扯,若勉为其难地做自己的笔力不能穷尽的事儿,那可就真的成了笑话!</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年6月25日)</p> <p class="ql-block">留言精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