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振坤兄长是我去年新结识的文友,是个50后的十五岁少年。50后,是他的生态,十五岁,是他的心态。在读了他的散文集《山谷里的花》之后,我掩卷含笑,记住了这个文字质朴又意趣盎然的50后少年,和他头顶的一大片蔚蓝的天空,他身后开着大片野花的山谷,还有大海和溪流……</p><p class="ql-block"> 被母亲深爱的孩子,一定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不然他怎么能把自然中的所有写得如此真实通透,感人至深呢?从他的文集中的一串散文题目就可以知悉他对自然的痴迷。欣赏《野花》《丁香花》《山谷里的花》《种在心灵的花》,还闻到《槐花香》;《登山》《看海》,走在《那个小镇那片天》下,走在《我印象中的维克小镇黑沙滩》上;沿着《这条小河》,听《溪水叮咚》,在《美丽的清水湾》,《我的园子》里采撷《难忘的夏天》,引发《秋的遐想》……年少多趣,年长多思,作者早年在母爱的润养中滋长的智慧,在他知天命以后,在描绘自然的文字河流中汩汩流淌。</p><p class="ql-block"> 在《槐花香》中,作者回忆采槐花时母亲的教诲,吃槐花糕时味蕾的欢愉,最终告诉读者是母亲的教诲与槐花的香气一起使自己终身向往成为灵魂有香气的人。在《看海》中,“那螃蟹好像发现了我,加快了步伐,还举起了两只前螯,瞪着两只乌黑突起的小眼睛,摆出要和我决斗的架势”,却终抵不过“我举起小桶扣了下去”,拿它去向母亲邀赏……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从于兄的散文里,我洞悉了一部分答案。被母亲深爱的孩子,内心总是细腻的,和善的,敏锐的。他在母爱的滋养里,渐渐懂得了大自然的语言。</p><p class="ql-block"> 然后,这些语言在经年后被书写出来,留给更多受母亲恩泽的孩子,让他们更爱生命,更爱自然。</p><p class="ql-block"> 所以,于振坤的散文入选全国统编教材,读过他的文字的人都不会感到意外。尤其是在读了《我的母亲》之后。散文结尾处,他朴朴实实地交待:“她姓林,名翠兰,出生在辽南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她和千千万万个普通的母亲一样,生儿育女,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如今她走了,我再也听不到那清脆而悠扬的扁担声,再也看不到她描画得惟妙惟肖的池塘与仙鹤,再也吃不到她亲手做的那乖巧的“动物馒头”,再也穿不上她为我做的那标准的“四个兜”军装”……这样的真情文字不仅适合推荐给青少年阅读,更能够引起我们这些父母已老已病甚至有的已逝的中年读者共情。我觉得这篇文章与《山谷里的花》互为补充,互为注释。母爱,是开在作者心灵上的花朵。以致我认识这位多才且谦逊的兄长的时候,从他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一个快乐奔跑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到他的散文中读自然,读母爱,读这美好并值得思索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