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所谓“上层建筑”,并非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和哲学等等,而是指城市建筑物的最上层。居住在顶楼的“上层建筑”居民,他们特别钟情于自己所在的“层次”,在“上层建筑”,他们编织了一道道新颖壮观的城市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视角之一 楼顶花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大爷是某公司的退休职工。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住房制度改革尚未开始,当初单位分配住房时,领导考虑到他年纪较大,特地给他分到二楼,但他执意要住该宿舍的五楼(顶楼)。起初,人们对他的选择不甚理解,可几年后大家终于知道了他的良苦用心。<br>他在楼顶上精心培植了米兰、黄桷兰、君子兰、桂花、牡丹、玫瑰等七十余个品种,四百余株花卉,还有造型各异的盆景。他把自己的楼顶花园命名为“四季春花园”。果真名副其实,花园里四季如春,姹紫嫣红,芳香四溢的各色鲜花随着季节的更替次第开放。<br>清晨,他在花园里打太极拳;傍晚,坐在花园的长椅上,孙子、外孙绕膝跳跃,尽享天伦之乐。他曾向人们私下透露,五层楼并不算高。选择住顶楼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住得高空气好。二是每天上下楼可以强制锻炼。三是把楼顶建成花园,美化环境。<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视角之二 楼顶菜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对此是深信不疑的。祖祖辈辈种地出生的张大娘进城后,除了每天早晚接送上幼儿园的小孙子,呆在家里感到很无聊,总想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干。于是,她叫儿子请人将楼下荒地的泥土运到自家楼顶,铺好了一大片菜地。<br>怀着对泥土的特殊感情,张大娘整天在楼顶忙得不亦乐乎。当新鲜的蔬菜刚刚上市,张大娘种的蔬菜也丰收在望。黄瓜、辣椒、四季豆一片青翠,尤其是那纵横交织的丝瓜藤上淡黄色的花儿密密匝匝,遮天蔽日。目睹这一情景,常使人想起杜甫老先生在《独步寻花》中所描绘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那优美的田园景色。<br>每当张大娘乐滋滋地从楼顶摘回一篮篮生态、环保、无污染的新鲜蔬菜时,儿媳总是笑吟吟地说:“妈,歇着点吧,别把身子骨累坏啦!”闲不住的张大娘,不仅以勤劳赢得了儿媳的真心喜欢,还深受邻居们的热情赞扬。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的时候,张大娘隔三差五地给本单元13户邻居挨家挨户送去自己种的蔬菜,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为此,小区居委会主任在一次疫情防控会议上,还专门表扬了张大娘助人为乐的精神。<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视角之三 楼顶果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罗小姐,农业大学果树专业毕业,供职于某市农业农村局果树指导站,对水果栽培非常在行。在购置新房时,她与丈夫商量:现在是电梯公寓,上下方便,要买房就专门买顶楼宽敞的、可以养花栽树的那种。于是,夫妻俩一拍即合,一个楼顶果园在一对志趣相投的小夫妻精心打造下,很快初具规模。<br>罗小姐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特长,每天下班后,就和丈夫在楼顶侍弄果园。五年多来,他们先后栽植了四个品种的二十多株葡萄。夏季到来,长长的葡萄藤上葱茏的绿叶覆盖了整个楼顶。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透过枝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有的似翡翠,有的像玛瑙,有的淡黄而晶莹,有的沉紫而泛红,令人垂涎欲滴。<br>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罗小姐都要盛情邀请她的闺蜜们到葡萄架下聚会。当人们兴味十足地在蓊蓊郁郁的葡萄架下品尝她和丈夫的劳动成果时,罗小姐总是怡然自得地夸口道:“种在楼顶的葡萄,味道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哦!”<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视角之四 楼顶鱼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炎炎夏日,酷暑难耐。盛夏时节,火辣辣的骄阳从早到晚缓慢地在楼顶挪动步子,暴晒并炙烤着毫无遮拦的楼板。“上层建筑”的居民比其他楼层的居民更能体会炽热的份量,每当高温肆虐,他们全方位地面临着热浪的冲击。<br>为了与酷暑抗衡,建筑专业毕业的李先生,在城建档案馆查阅了所在楼栋的设计图纸,又对楼顶承重进行了安全测试,征得所在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的同意后,别出心裁地在自己居室的楼顶修了四个养鱼池。他将鱼池的顶棚加盖了美观的隔热板,又给每个鱼池配置了增氧机。许多邻居在他楼顶参观后评价道:“他的养鱼池有点像一个浓缩的专业养鱼场!”<br>“鱼在楼上游,人在楼下走。清清池中水,调节小气候。待到鱼儿肥,佳肴伴美酒”。从李先生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这首打油诗,可知他对楼顶养鱼的切身感受。在楼顶建养鱼池,既可隔热,调节小环境的气候,还可吃上鲜美的鱼肉,真是一举两得。<br></p> 在一首题为《城市意象》的诗中,作者把“林立的高楼”喻为“城市码头的集装箱”。的确,漫步“城市码头”,人们随时可以看到造型别致的“集装箱”顶上那一处处现代都市新颖的人造景观。有媒体称:目前许多地方的城建部门,已着手对城市居民住宅楼的楼顶绿化进行统一规划。那些“空中”的果园和花园,体现了人们返朴归真的强烈愿望和当今城市“上层建筑”的一种发展趋势。楼顶那些零星的花园和果园似乎微不足道,但它们在绿化、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方面,也确实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采自百度/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