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难忘的知青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柳林县青龙村知青 朱明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风华正茂的年代</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今年已经63岁,退休三年了!每当休闲在家或与朋友一块相聚,总要回忆过往的岁月,其中,回忆最多的,还是四年多的知青生活。尽管在插队期间,我做了地地道道的四年农村庄稼汉,吃了不少苦,留了不少汗,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最充实的四年,也是奠定我人生基础的四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是一九七七年春天插队的,当时我刚到18岁。我属于单插,插队地就在县城对面的青龙大队,离县城也就是四五里地(现在已经属于县城的一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插队的第一天,自然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我刚将插队的有关手续交给大队,大队就把我分配到第二生产小队。我赶到小队找到小队长,小队长说了声:“来了就好,跟着上工吧”。于是我就跟着大家上工。那年春天干旱,生产队需要担水种棉花,从河滩到种棉花的山顶人造平原地里,来回需要走五里多路。队长规定,每人上午七担水、下午七担水。考虑到我新来乍到,队长说可以适当照顾我一下,能担几担算几担,但工分是按担了的担数算。尽管在家时也常担水,但那毕竟是从水井到家里,总共也没有几步,又是平出平入。说实话,听到那么重的任务,心理确实有点发憷。但我们那个年代,不像后来的年轻人那样“娘炮”,大多数年轻人都要表现自己不屈服、不服输的男子汉气概。因此我就暗下决心,第一次在大家面前,一定不能丢人,其他人行,我也要行。在这种不服输性格鼓舞下,尽管担到后来腿疼、腰疼,尤其是大腿面和小腿肚疼的揪心,但我还是硬是咬着牙完成了上下午各七担的任务。这件事至今记忆犹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第一个亮相,就得到大家的好评。以后自己更是信心十足,丝毫不愿意落后。春天的播种,夏天烈日下的劳作,秋天的收割以及打场,我从来没有因为劳累而退缩过,日日出工。那时到地劳动,大多时候中午不回家,一早出工,日落收工,中午送饭到田间地头。即使是妇女们,也两手一拍,衣襟一擦屁股坐到撅把上,开始吃饭。有时候晚上提着马灯浇地,农忙时甚至会几天几夜连轴转!我作为男子汉,自然不愿丢人。就这样我边做边学,地里的活和社员们一样拿得起、放得下,样样做得不错,也得到了大家的进一步肯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农村,担庄稼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个意志活。捆、扎、挑、放都有诀窍。如收割麦子,先是要把麦捆捆好,而且两捆麦子还必须分量一样,否则担上就会一头轻一头重。然后要用尖头扁担扎到捆好的麦捆中间,必须不偏不倚,然后举起来再扎另一捆,接着顺势放到肩上挑起来。路上还不能休息,否则就会把麦粒撒到路上。到了场里,也要轻放到固定的地方。这些活计,不仅需要臂力、眼力,还要速度,更要紧的是必须一气呵成。刚开始自己不会,但经过几次锻炼和农民的用心指导,再加自己用心琢磨了几次后,就能熟练掌握。收麦子正在五黄六月的时候,担上麦捆,烈日当空照,汗水顺背流,眼前水帘洞,摇头摔汗珠,那种感觉是过去从来不曾有的。但正是这样一次次锻炼,才让我们体会到农民的艰辛,也才为我们今后坦然面对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困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锄谷子是庄稼人最难熬的活计。在谷子幼苗长到三寸至四寸左右的时候,就需要定苗。行距已经在种谷子时,老牛拉犁播种已经形成。小锄谷子就是定株距。要把杂乱无章的谷子幼苗,按一定的尺寸定出株距,把多余的幼苗和杂草拔掉。小锄谷的时候大多在三伏天,烈日下,必须圪蹴着往前移动,一圪蹴就是一上午,实在困了就站起来原地直直腰,但也不敢太耽搁,否则自己的任务就完不成。那种滋味,至现在想起来都感到触目惊心。但也就是只有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滋味,也才能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因此,到后来,即使自己生活条件好了,对粮食还是十分珍惜,一粒也不愿意浪费,不能不说与这种经历无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生产队记劳动报酬是实行记工分的办法,队里每月开一次评工分会议,标准一个日,工分是0.8到1.2工分。由于自己吃苦耐劳,第一个月就评得1.05工分,第二个月评得1.10工分,第三个月评得1.15工分,这也就表示我是一个合格的硬劳力社员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四年锻炼 由此成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产队队长看到我积极肯干,把我分配到了蔬菜水地队,跟着老农平整土地,务秧苗,喷洒农药。有一次,给茄子喷农药,天气炎热,我没有午休,愣是把一片茄子全部喷完农药,天擦黑回家,倒头便睡!第二天中午家人才发现我没有出工,叫不醒,赶紧送我去了医院,大夫说农药中毒了。一天一夜,输了十三瓶液体,我才醒了过来!年轻就是资本。第三天,我又就照常出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蔬菜队每天由几个年轻人,担着担子往柳林蔬菜门市部送菜。有一次,从青龙东门外,往柳林旧县委门口的门市部送菜,几个人飙着劲!路上谁也不准歇一歇,我也只好咬着牙,硬着头皮一口气把担子担到了地点,一称重,一百四十六斤!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年,也就是一九八〇年,县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公社成立了基干民兵营。各村抽调的全是清一色的年青人,我们这个连由青龙支部书记康光华带队,去了雅沟、寨东修梯田,一村完工接着再去另一个村。我修的梯田结实、整齐、光滑,得到了领导的表扬,自然也成了样板,成为别人学习的好榜样。为了解决梯田连队的吃饭伙食问题,我们成立了基建小队,承揽了新建煤矿的几口烧土焦的土焦坑。冬天的几个月,基建小组进矿井拱圈石箍窑顶,我的分工是在往圈顶的工作面拉石块,带着头灯,拉着平车,一趟好几里路,两个人拉两辆平车,自己装卸,任务就是赶上作业面的用量,一天圈顶两米,一天最少拉七八趟,每天最少来回五六十里的路程,但我从不叫苦。我们在基建队,全程参与、见证了寨东到鸦沟村的水渠建设工程,雷管炸药放炮打石头、挖水壕,做石墙,短短几个月全程通水,从此,鸦沟村有了水浇地,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我由此感受到人定胜天的气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第五年开春时节,基建队刚开工没几天,我接到了招工通知,我被招进了县外贸公司,结束了四年多的知青插队生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由于我是单插知青,当时队里在山坡上给我分了一分自留地,我种过糜子,种过谷子,记得第二年种的是山药蛋。秋后满满的刨出来两麻袋,算是大丰收,也是我人生的一个大丰收!有时生产队会分到一些蔬菜,我带回家里,家人们常常欣喜地分享我的劳动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短短的四年间,艰苦的环境,艰苦的磨练,有苦有甜,有希望,有憧憬。四年的艰苦奋斗也是我一生的财富,更是我积极向上,任劳任怨,坚强品格的基石!在外贸公司,我总是更为严格要求自己,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后来企业改革,我们全员下岗,但由于有插队期间培养起来的吃苦耐劳精神,我没有抱怨,没有气馁,自己办起了小吃店,开的红红火火,在柳林县城小有名气。因此,知青生涯,令我终身不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尽管下岗 仍不气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左4为作者)</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