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因地而战的硝烟迭起,无数军队在此兵戎相见。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谈起襄阳,三顾茅庐、司马推贤等典故一直被世人所歌颂。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尽了诸葛孔明明忠智信的一生。克己奉公的刘秀、勤学苦练的米芾、安贫乐道的孟浩然都值得后人推崇和学习。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600多条河流奔流不息,200多处文化遗城历久弥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国文化名城、华夏第一城池——襄阳,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恰逢周末休息时间与中考放假时间相连,偶得襄阳武当山4日游的机会,欣喜不已! <div> 18日早上5:30,群主兼活动策划者无花果驾着他的爱车,带上我们四个资深美女开启了这次幸福快乐之旅。上高速前,我们到闻名麻城的一个肥肠面早餐店吃了自己喜欢的早餐。由于路途比较远,考虑到一个人长时间开车累,就由我和无花果替换开车。快到随州服务区时,我们决定换一个人开车,顺便给车充充电。</div> <div> 多年前我到过随州服务区,依稀记得这是个比较大而且建得非常好的服务区。果然,模糊的记忆非常准,给车充上电,我们就去服务区周围转悠,加油站对面有个商店,进入里面首先要配合疫情防控员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各项防控做得非常到位。里面有超市、小吃店、卫生间,还有开水供应,地面干净得可以当镜子照。</div> 说笑间进入了襄阳,蓝天白云、宽敞的公路……让我们更为激动的是车子一晃而过时留在我镜头里的襄阳四中校门…… 我们导航第一站设的是“习家池”,车行不久,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路旁的“唐城”建筑,随机处理,无花果在“唐城”停车场泊好车,带领大伙先逛“唐城”。 中国唐城又名襄阳唐城影视基地、襄阳影视城,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是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观光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区,兴建于2012年。<br> 唐城影视城主要景点由襄阳文化产业园、孟浩然文化旅游区、汉水谣文化旅游区等多余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占地面积370万平方米,是以唐朝时期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 襄阳文化产业园位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的岘山临江风景区,东连汉水,南眺鹿门,西依岘山,北接古城,依托襄阳建城2800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将岘山、汉水、孟浩然、习家池等大批代表襄阳文化元素注入景区,使其独具蕴含岘山文化、汉水文化、诗歌文化、史学文化、宗教文化、考古文化等在内的襄阳文化高地,唐城分为城楼、宫殿、街市、宅邸、寺院五大片区,建有皇宫、明德门、千步廊、东市、西市、青龙寺等八大盛唐建筑,呈现出“一枕春梦,浪漫唐城”的梦幻之势。 我们从停车场径直走向唐城,来到一条河边,岸边翠绿的柳条倒垂,水面清晰的倒影,一幅幅水彩画映入我们的眼帘。 河水悠悠,花红柳翠,白云朵朵,歌声悠扬,粉墙黛瓦……我们似乎走进了江南水乡,每走一步,就有一幅画在那里等着我们,以至于午饭时间到了,我们才走到景区正门,考虑到天气严热,一上午的劳顿,无花果和大家商量先去找地方吃午饭。 我们找到一个有充电桩的停车场,发现停车场里就有一家餐馆,餐馆老板说他店里中午有包席,已经接纳不了客人,给我们指到了马路对面的餐馆,看到我们走不到马路对面,热心的老板顶着烈日跑出来告诉我们有个地下通道,让我们从那里过马路,老板的一个小善举让我们心里暖暖的。 来到对面,我们发现这里是一个非常大的公交车停车场,单看这里停着的公交车之多,你就可以发挥大胆的想象,襄阳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不知是疫情原因还是店老板有别的事,餐馆竟然没有开门,绕着停车场找了一会,没有发现餐馆,就用导航找附近的餐馆,最近的也有一公里,我们晒得有点走不动了。无花果向旁边一位司机打听到可以美团点餐,我们也试着点了,答应的十几分钟送到的餐过了近半小时没有踪影,原来人家太忙送不了。 之所以要叙述这个无聊的经过,是因为最后我们还是赖到停车场那家餐馆去,想叫老板帮我们煮份面条对付一下,老板看我们像打了霜的茄子,叫我们赶紧选几样简单的蔬菜,帮我们炒好。这是我们在襄阳吃的第一餐饭,虽没有山珍海味,却是吃得津津有味,那是一种无以言语的幸福。 午饭后,餐馆老板见我们对岘首亭不停询问,得知我们要去习家池,在他的建议下,我们按他指的线路开启了我们的下午之旅。 岘首山即湖北襄阳之岘,《韩愈诗》“风流岘首客”宋嘉定十年,金兵围枣阳,孟宗政午发岘首,迟明抵枣阳,金人骇遁。不只是韩国,我国至少9个地方都有岘山,但唯有襄阳岘山,称得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山,各地岘山都与襄阳岘山有关系。 岘山由岘首、中岘和上岘组成,古人称之为三岘。<br> 岘山之“岘首”在襄阳城东南5里,东临汉江,扼南进襄阳的隘道凤林关,是西南群山的起点,故曰岘首山。岘首山为“三岘”东端,一面临汉江,是古襄阳的标志,也是古代中国的旅游胜地。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每至岘山,置酒吟咏,终日不倦。山上原建有六角七层高的“岘首亭”,供游人歇脚。 岘山处处皆景,许多玲珑古朴的亭、祠、阁、寺、观和碑碣摩崖,点缀在岘山之间。文人墨客达官贵人赴都城长安、洛阳、开封时须经襄阳,来到襄阳必登岘山欣赏美景。白居易曾吟咏道:“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岘山间的白马泉名扬天下,甘泉让见多识广的高僧慧远初祖迷恋不已。岘山亭、羊杜祠、观音阁、真武观及“来将军去思碑”、李曾伯摩崖“襄樊铭”等几十处景点,各有典故,各具特色。唐代吕洞宾曾感慨:“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宋代连庠也曾赞美:“四时美景千百状,登临可以抒襟灵……贤达胜士共爱此,谓此山水魁南荆。” 岘山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岘首山脚下有块“堕泪碑”。东晋名将羊祜治襄时,为政清廉,政绩卓著,离任时百姓哭送十里。羊祜死后,人们于此建碑立庙,岁时祭祀,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故名为“堕泪碑”。“来将军去思碑”,表彰的是唐代镇压安史之乱有功的名将来璜。赵淳是南宋京西北路招抚使兼襄阳知府,粉碎了金兵大军对襄阳90天的围攻,是一位被埋没了的抗金英雄。真武山脚下的摩崖石刻《襄樊铭》,记录了南宋京湖安抚制置使李曾伯收复襄阳的功绩。羊祜山巅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是为纪念解放襄阳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所修。 站得高,看得远,风景里的人物在拍“唐城”。<br> 《与诸子登岘山》<br> 孟浩然<br>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br>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br>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br>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br> 看到这张照片,我依然忍俊不禁。这天我们爬了两次围栏。第一次是上岘山,看见大门关着,又听说景区没有对外开放,我们沿小路走到一处围栏。第二次是去伏羲文化广场,经常户外的我们看见小路就想走“野线”,结果又遇到这样的围栏。两次都是从正门出去,同伴们说幸亏不需要再爬围栏,我笑曰:“事不再三”,恐怕襄阳人都没有我们这样走的,没有我们对这些地方熟悉。<br> 远、近、高、低看襄阳伏羲庙(伏羲文化广场)。<br> 由于岘山的采石开发,对山体形成了巨大的破坏。襄阳市决定对山体进行生态修复,利用裸露的岩石,打造出了两个大型摩崖石刻雕像。其中伏羲摩崖石刻雕像,高度超过70米、长230多米。每个眼睛长9米、高2米,一个鼻孔就可以容纳10个人,是我国最大的山体人像雕刻。 在伏羲摩崖石刻雕像以南,还有一座孟浩然全身雕刻。同时在雕像前面还建设了一个伏羲文化广场。 据说伏羲陨落之后葬在南郡襄阳的岘山中。世人为了纪念这位远古的伟大帝王在襄阳的紫盖山上修建了石头建的伏羲庙,庙中立有伏羲石像一尊,庙前有石制牌匾一副。直到南北朝时香火一直十分兴盛。 但世风日下,战乱不断,饿殍遍野,民风也不如上古时期淳朴。已升天为神的伏羲天帝看到这一切,心中痛惜,化为凡人下界点拨世人。但是当时在伏羲庙的一位年轻人不仅不领情还对伏羲神像不敬。伏羲一气引来一阵天罡雷风,刮倒了紫盖山上的伏羲庙。从此伏羲庙又化为砂石散落山中。而庙前的石制牌匾也被刮到了南边群山间,并化为一座山峰,因为这座山是伏羲庙的牌匾所化,而且又形似匾所以被襄人称为匾山,后讹音为扁山。石像也同时飞落到南边化为一座山峰,因为此山奇险陡峭故俗称尖山。 伏羲文化广场的绿草甸、野花、果实……还有上空不声传来的笑声伴随我们度过了快乐的之旅。 史书记载伏羲在位一百一十年,崩葬南郡襄阳,身体化为岘山诸峰,太极八卦鼎香炉则化为襄阳城,守护在伏羲身边。所以,襄阳民间有谚语称“襄阳是个金香炉”。 伏羲文化广场里面正在做工的师傅给我们道明了去习家池的路,轻松翻越一座小山,就来到了习家池景区。我们感叹这里建得太好了,景区相连,相辅相成、遥相辉映。 襄阳习家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习家池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习家池是本区最早的古代私家园林。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宅前筑堤修池,依春秋末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的方法,在白马山下筑一长六十步、宽四十步的土堤,引白马泉水建池养鱼。后人称之为“习家池”,历代滤加修建。南宋尹焕重修时规模已相当可观。明正德时荆南兵巡副使聂贤,亦曾在池中筑台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凯在大池东修二小池;同治时知府方大秒提名为“溅珠”和“半规”。唐代,习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学家经常来游历的地方。皮日休还有一首著名的《习池晨起》,赞美了习家池的妙处:“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怀。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br> 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常在此宴饮,喝得酩酊大醉,故称“高阳酒徒”,因此有高阳池馆。东晋时,习郁的后裔习凿齿在此临池读书,登亭著史,留下《汉晋春秋》这一千古名作,成为名播后世的史学家,而使习家池益负盛名。晋以后,习家池曾一度荒废。南宋嘉定宝庆年间曾加以修缮。明正德年间,抚民副使聂贤重修。明嘉靖时副使江汇又建飞凿齿、杜甫两公祠。后又多次重建修葺,池边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 习家池群山环抱,苍松古柏,流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幽静。习家池中圆台上建有重檐二层六角亭,俗称“湖心亭”。其周绕以雕花石栏,凭栏可赏出水芙蓉,悠然游鱼。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现在不少游客来此参观白马泉、养鱼池和亭台等景观。 虽然现仅存六角亭、荷花池、溅珠池、半规池等景点,仍不失为览胜之地。亭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斗拱高耸,檐角翠飞,通高6.5米,正面面阔4米,檐柱为四角方石柱,坚固厚实,古朴大方。挑檐和额枋上遍饰象征吉祥的天宫赐福、万事如意、蝙蝠双至、犀牛望月、凤凰展翅等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亭的四周有荷花池环卫。溅珠池呈半月状,下有泉眼喷吐,上有古槐覆盖,池中鱼儿游弋,步园临池,别有情趣。 习家池背倚白马山,三面环抱。南望汉水,风帆隐现。远眺鹿门,山色苍然。园内楼馆台榭,参差栉比。绿枝佛岸,粉荷映水,自是天然佳境。 此刻只感觉到世界是那么宁静,那么悠闲,那么赏心悦目。 从习家池出来,无花果让我们在路旁等他去开车,几位姐姐大概是累了,亦或是想坐下来谈谈心得体会,我则更对这座城市充满好奇,四处打量着她。 与“茶哥”的好友相约晚上一起吃晚饭,在他发的定位附近找停车位时,无意到了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襄阳古城。时间还早,我们信步往前走。 襄阳古城在襄阳市区汉水南岸。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末为荆州牧刘表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城郭建置历史悠久,元末城垣大部被毁,明洪武初,又于旧址重筑。城高8.5米,周长7.3公里,四面六门,其四角皆建子城,各为角楼。此后虽屡毁屡修,但仍存明初旧制。现全城轮廓尚存、尤以北城垣最完整,清代重修的临汉门城楼仍耸立城头,重檐九脊,古貌犹存。登楼远眺,北临汉水滔滔,碧波萦带;南望岘山,岗峦连绵,城郭街市,尽收眼底。西南楚山如屏,群峰列峙,一揽天然之胜。 襄阳城,是座巍峨雄丽的古城。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古迹,壮丽的山川河流而闻名遐迩,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骚人墨客在此留步,写下了许多呤诵她的动人诗篇。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泛舟汉江,怀着对襄阳的深厚感情,写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诗篇《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公。” 荆州古治遗址位于襄阳城荆州街,现仅存残垣断壁。东汉时,荆州刺史治所在武陵汉寿(今属湖南),襄阳只是荆州南郡的属县。初平二年(公元191年),献帝以刘表为荆州刺史,自汉寿徙治所于襄阳,襄阳从第三级地方机构所在地,第一次一跃而成为统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和河南、贵州及两广一部的荆州的首府,成为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变化,对襄樊地区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襄阳城墙起初筑于汉初(具体年代无考),屡经整修(从城墙砖上有“邓城”,“太平兴国”、“岳”、“光绪”等字样可证),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明洪武初年,卫国公邓愈守襄阳,在整修旧城的同时,并将东北隅城垣扩展至江边,增辟二门(大北门、长门),连同原有四门(详见《县城集镇》部分),各建城楼一座(今仅小北门城楼岿然独存)。六个城门外各有瓮城,东、南、西三门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设吊桥(后改石桥)。城垣周长7.6公里,平均高8米,宽10米左右,用土层层夯筑,外用大块青砖垒砌(今仅存小北门,大北门和襄阳公园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汉水为池,东、南、西三面凿有城濠,濠宽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终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今襄阳公园用以供游客泛舟),全国罕见。由于城高且固,濠宽且深,加之汉岘天设,山川环卫,是以号称“铁打的襄阳”。<br> 2001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情的襄阳朋友,丰盛的晚餐,再加美丽的古城夜景,无比幸福跃然于前。 夫人城位于巍峨雄壮的襄阳城西北角,是与襄阳城紧紧相联的一座城外城。城墙高6米有余,周长约100米。城墙朝北的一方正中嵌有大型石匾,“夫人城”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城墙下边有一碑刻。这城墙上的匾和下边的碑刻,系清代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阳人为缅怀东晋襄阳守将朱序之母韩夫人所筑。 当年襄阳激战,守将朱序的母亲见儿子忙于全面防务,便亲自登城巡视,察看地形。她看出城西北角地势险要,必先受敌,便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夜以继日筑起一座新城。西北角果然最先被敌军攻破,守城将士移驻新城继续战斗,保住了襄阳城。后为纪念韩夫人筑城有功,就把此段城墙称为“夫人城”。如今夫人作为襄阳城的子城,供人观赏。<br> 站在城墙上,看到北街游人如织,与我平常看到的疫情影响,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形成天壤之别,曾几何时,不喜欢在拥挤的人群里穿梭,今天忽然觉得这是我非常期盼的景象。 襄阳小北门城楼饱经沧桑,味兼南北之风,至今完好如初,已成为古城的标志。现如今,小北门是襄阳古城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它东边是大北门(拱辰门),西邻夫人城,南接北街和昭明台,是襄阳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襄阳的仲宣楼在东南角城墙之上。为纪念东汉末年诗人王粲在襄阳作《登楼赋》而建,因王粲字仲宣故名。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在襄阳15年未被重用,郁郁不得志,一腔愤懑化为《登楼赋》这一千古绝唱。襄阳仲宣楼原建筑已毁,1993年于原址上恢复,双层重檐歇山顶,分城墙、城台和主体楼几部分。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可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悬挂有沈鹏等名家题写的“仲宣楼”等8幅匾联。楼内有壁画石刻建安七子图。 晚上逛到十点多,“茶哥”的朋友跑遍襄阳古城才帮我们定到一家干净、舒适的酒店。第二天早上我和无花果夫妇游兴未尽,我们五点多就起床继续逛。 襄阳城墙夫人城台西侧墙体上的“弹坑”是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襄阳时,炮轰城内国民党守军时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现保留“弹坑”是为了让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1948年,刘邓主力由大别山转至中原,6月13日,刘邓下达解放襄樊的命令。7月5日,中原野战军和桐柏、陕面军区等部队向襄樊靠拢,6日完成对别合围,8日由王近山司令员下达作战命令,通过“刀劈三关、猛虎掏心”的战术,主攻琵琶山、真武山,占据城外制高点铁拂寺,集中火力,攻打襄阳城内残余。15日解放军从襄阳城西攻入城内,活捉襄阳国民党守将,解放襄阳。 临汉门,是襄阳城六大城门之一,又称小北门。位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古城。“汉沔津梁”“北门锁钥”是对它作为战略要津的又一赞誉。小北门城楼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上,城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七檩抬梁构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小北门城楼具有北方建筑的稳重、浑厚之风,又兼南方工艺的灵动、飞扬之气,而脊吻、饰件则多采用襄阳地方传统工艺。城台长13.75米、宽22.6米,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台西侧有蹬城马道。 襄阳护城河平均宽180多米,最宽处250米,是我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整个护城河河面宽阔如湖泊,碧波荡漾,好似绿色的巨龙环护着古城,使得襄阳城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襄阳码头最早为陡坡式土码头,现存码头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在襄阳知府郑敦允的主持下,将原陡坡式土码头改为条石阶梯式码头,有些还在码头上建牌楼。由于历史的原因,码头上的建筑设施被先后拆除,唯码头尚存。 2008年,襄阳码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襄阳这座古城,因为汉江而显得更加美丽,更加灵动,因为历史更加深厚。襄阳古城灵秀中透着睿智,宁静致远,婉约中蕴含豪放。 这座三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三千里旖旎风光,让人留恋与回味。城墙里藏着多少南船北马的辉煌,兵家必争的襄阳,商家必争的襄阳,把古往今来写得荡气回肠。 实惠丰盛的早餐,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襄阳的无穷魅力。 早餐后,陪着毛毛姐和程老师再走古城墙,再游原襄阳五中,就到了博物馆开放时间。 襄阳市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北街1号,现馆址昭明台位于襄阳古城中心,始建于南北朝,是为纪念编撰了我国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的梁朝昭明太子萧统而修建的,历为襄阳城内标志性建筑,被誉为“城中第一胜迹”。 博物馆馆舍占地面积420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展厅面积3200平方米,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以基本陈列、临时陈列为基础,馆藏文物包括金银器、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古字画、碑帖墓志、石刻木雕等。<br> 襄阳市博物馆收藏不同时代、不同类别文物3万余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189件,其中一级文物102件,二级文物378件,三级文物4709件。馆藏文物质地多样,类别丰富、形制各异,时代特征明显。 襄阳市博物馆还是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举办多种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活动,其中每年的“博物馆进校园”和“襄博鉴宝” 活动在襄阳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一种品牌。 更多精彩,静待探索…… 游览完博物馆,我与同伴们走散了,从出口往楼上一望,发现还可以继续上去,好奇心驱使我一探究竟。上得楼来,豁然开朗:古城、新城尽收眼底! 襄阳古城与新城隔江相望,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看到这里的“理发店”、“邮电局”、“饭店”、“食堂”……感受回到了我们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没错,这就是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国营卫东机械厂),一部电影带火的景点。 影片《你好,李焕英》热播,带火了影片中的取景地——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国营卫东机械厂)、襄阳603文化创意产业园(原文字603厂)、东方化工厂、湖北金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原湖北化纤厂)、襄阳航泰动力机械厂(谷城厂区)等地。 《你好,李焕英》带火一座城,一部电影,带火了一批景点,游客蜂拥而至。 我们在“贾晓玲读幼儿园”时的滑梯上回味着儿时的快乐;在“贾晓玲和冷特避雨”的墙旮旯,挤进去“避雨”;在“李焕英打排球”的球场边合影留念…… 职工食堂前,一位老人在那里卖东西,我们买了西瓜,在食堂前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这天的午餐是在一农家乐吃的,清淡可口的饭菜,舒适宜人。 饭后天空暗了下来,感觉有雨,我们决定立即出发去往下一站——静乐宫。 武当山九宫之首静乐宫,位于丹江口市境内。素有小故宫之称的静乐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武当山九宫之首。据《太和山志.图经》载:"净乐治麋,'玄帝降生于净乐之国'"。相传,玄武本是天上的神灵,被太上老君点化后脱胎于净乐国皇后,入武当修道四十二年,功成飞升;为彰显父母养育之功,建造了供奉净乐国国王和皇后的净乐宫。明、清名人游记中,把净乐宫描绘成皇帝居所,气魄近似故宫。 静乐宫(亦写作净乐宫)位于古均州城内,敕建于明永乐年间,为武当山九宫之首。1958年9月1日,因兴建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原宫址数以千计的石雕构件及部分文物珍品已转移至丹江口市郊金岗水库(又名净乐湖,俗称土坝)西坡。 大雨降临之际,我们到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她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横跨湖北和河南两省的 丹江口水库调水(水源主要来自汉江), 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输水干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受水区域为沿线的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等14座大、中城市。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供水范围内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输水干渠总长1277公里,天津输水支线长155公里。 我们四处张望,总想上大坝走走,一堵她磅礴的气势。我们沿着当地人指引的景区方向奔去。 到达景区后,雨越下越大,担心我们接下来行程没有足够的衣服和鞋替换,无花果开车带着我们随意转悠,想等雨小点上大坝去。<br> 雨没有小的意思,我们忍不住下车来,在高处看水库,毛毛姐看见水库,激动得忘了看脚下,一个踉跄,摔了一跤。雨好像更大了,我们决定去往下个目的地——武当山,这天的行程留下一个小小的遗憾,也许这是欢迎我们再次游览的方式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