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人为目的或者是以工具为目的。</p><p class="ql-block">比如孩子的兴趣班,如果是以人为目的的话,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那我们就会以兴趣为导向,不会强迫孩子像工具一样学一样东西。</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兴趣是怎么阻断的呢?第一个就是把孩子当成了工具。第二个来自于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态度不好。如果对他态度不好的时候呢,孩子会恨无及屋。如果孩子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予以确认,鼓励,欣赏,赞美,让他感受到的是理解美好人的善意,包容,接纳孩子,也会爱屋及乌,爱上这个兴趣。第三是认知过程中的不完整性。认识过程中,不管有输入还有输出。孩子在不断输入的过程,还有不断输出的一个过程。这个我不太了解,是让孩子做出来吗?在生活中练习吗?</p><p class="ql-block">这告诉我们,人本身就是目的,人的终极目标是生而为人,长大成人。教育原则是以人为矢,以始为终,就是把人当成目的,你到底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你是以人为终极目的,我们现在的一言一行,我们的教育方法,教育思路,方式都会围绕着我们的终极目标,培养真正的人。</p><p class="ql-block">第二件事情讲的是分享的故事。孩子的第一需求是满足自身需求。因为我们人本性是自私的。如果孩子不愿意把东西分享给别人,也不要去指责,不要让孩子产生内疚,可以问孩子,如果别人想吃你的东西,想玩你的玩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如果孩子社会化需求发展出来了,想去玩别人的玩具,想吃别人的东西,那我们他会自己想办法。比如说他拿自己的东西去给别人交换。这就自然而然的发展出了孩子社会化的需求。</p><p class="ql-block">第三天事情了,就厌学的事情。如果家长孩子极度厌学,如果我们是以为人为目的的话,我们就有一份清醒的察觉,孩子在学校中遇到了什么?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个目标没有实现,导致于她现在这个状态。在学校呢,老师是以类为分的,他是要求整体的成绩,而我们家长所思考的是我的孩子为什么跟别人差距那么大?这肯定有他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怎么帮孩子提升速度呢?有三个,第一个是董老师的六大精神软件,看看在孩子早期有没有安装好?第二个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安全感有没有建立起来。第三个是杜威的完整经验。允许孩子在获得一定经验的同时,有失败也有成功。</p><p class="ql-block">昨天我和老公也探讨了这个问题,老公的观点非常简单精辟:看见好的及时表扬,看见还表现不好的地方不说。我给他点赞!</p><p class="ql-block">我的想法能是比如孩子上兴趣班的时候,我要对他态度好,无论他过的做的怎么样,我都要予以认同,挑出他做到好的地方,确认表扬他。表现不好的地方,我可以忽视,因为今天表现的不好,不代表下一次表现的不好。如果我表扬了他做的好的地方,他可能会下次越来越好,如果我这就是他的缺点不放,可能他下一次表现的连这一次都不如。</p><p class="ql-block">关于孩子社会化需求,我以后也要比如说给孩子准备一些吃的玩的到公园里,这样他想玩别人玩具的话,他可以想办法给别人进行交换,有助于他社会性发展的需求。</p><p class="ql-block">现在如果看到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我会问自己我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够好?比如孩子不好好说话,发脾气。我在反思我自己有没有好好跟他说话?我是否能接受得住他的脾气?当他害怕我离开的时候,我反思自己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有没有对他进行安抚,让他知道妈妈是永远爱他,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孩子的安全感从我们的家庭中来,我现在每天给老公有意识的保持有爱的互动,给孩子创造我们一家人很相爱的氛围,我也会多多的去亲吻拥抱他们。</p><p class="ql-block">杨老师经常对我们说,我们要看过程,不以目的为导向。我要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家庭带来的快乐,享受孩子给我带来的快乐。做一个最高版本的自己,创造一个最高版本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创造最高版本的幸福,实现家庭和孩子的成功。</p><p class="ql-block">因为生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