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刘秘书长的美篇里,让我们领略到了西藏布达拉宫1300年的历史。透着那古老的神秘,仿佛一位曳着红袍的高僧,独坐于世界之巅。跌宕的身世,神奇的传说,都一笔一划镌刻成了生命的纹理。他双手托起天堂跌入人间的倒影;豪情与秀美的雪山湖泊是他的容颜;千年不渝的佛语是他的魂灵。风雪烈日,未凋容颜。酥油梵呗,萦彻魂灵。他,使智者沉静,仁者长叹。他,使信者心契,凡者留恋。在这仲秋时节,刘秘书长给我们留下了一叠叠流落在笔尖的感动,也许是一行行如水的委婉,也许是一联联如歌的平缓、,也许是一桢桢的照片拨弄了阅者的心弦,也许是仲秋里的缱绻,那么感人,那么留恋。那精彩的摄影,唯美的画面,深刻的内涵,动感的流韵,依心而行,跟随着年华的丰美,发人深思、意味悠长。</p><p class="ql-block"> 上述文字是@“耕读斋”的美评 就当该美篇的题记吧!我觉得很契合,一定会带着读者,穿越1300年前雪域高原高天下布达拉宫或高增活佛的人文历史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9日晚11点,经过十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心中的圣地拉萨市,夜幕下的布达拉宫展现在了眼前,在月光和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雄伟壮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入住酒店时快到零点了,回忆起“拉—林”高速的夜色之美久久不能入睡,满脑子是明天参观布达拉宫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0日,早晨九点才起床,十点准时集合,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因网上提前订票的时间是下午1点10分,所以,整个上午都在广场游览参观。</p><p class="ql-block">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布达拉宫的历史文化,找了一个藏族导游,陪我们一行六人先参观了布达拉宫广场内的青稞酒文化博物馆,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建筑布达拉宫的历史场景和青稞酒的酿造历史,为了等时间,在休息大厅品尝了酥油茶的醇香,每人吃了一碗藏面已补充体力,保证精力充沛地走进这神圣的,高为117米的布达拉宫殿堂内参观</p> <p class="ql-block"> 为了留下独有的记忆,我和老伴在布达拉宫的酒文化博物馆里的小餐馆,同藏族小伙(导游)照了张照片,留作永久纪念。</p> <p class="ql-block"> 为了补充能量,吃了一碗纯正的“藏面”</p> <p class="ql-block"> 一切都按计划完成,1点30分如愿走进了布达拉宫的山路台阶,这里的宫室殿堂没有全部开放,只能按导游引领的专门路线进入,导游从建筑材料、建筑时间和建筑历史讲起,每个人都听得极其认真,但又有多少能记住呢?只能是加深印象后留作回忆的真实基础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亲见后的感悟是,走进了布达拉宫内部的每一藏品处,就像穿越了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天空,那高高的灵骨塔,那厚厚的经书卷,那全世界最全的跨越几千年的各种佛像,那数不尽的稀世珍宝,一定会震惊每位游客的灵魂。导游讲:“曾有传说布达拉宫的价值,一个上海都不换”,但我不认为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供奉了十位达赖喇嘛活佛的真身,唯独没有六世活佛仓央嘉措的,而我又恰恰对仓央嘉措的人生轨迹情有独钟,因为让人敬畏的不是活佛的真身,而是活佛的“业”和灵魂。那么仓央嘉措的悲剧结局和他的独立的灵魂和诗情人生才是吸引我的内在因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在布达拉宫的高处,在拉萨河的北岸,在天空之城理塘寻找六世达赖喇叭仓央嘉措的身影,在八廓街的书摊上寻找他的诗集,终于找到了薄薄的藏语小册子,但我怎能读懂?语言是文化交流的桥梁,翻译后的仓央嘉措的诗集才是吾之所求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登上布达拉宫的台阶和殿堂之后,感悟到布达拉宫之所以高大雄伟,不是自身高度决定的,而是它巧妙的坐落在了海拔近3700米的玛布日山峰之巅上,实现了山坡和殿堂一体如此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独有的藏式建筑风格,才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瞩目的宫殿。从历史的角度去认知,华盛顿那座享誉世界的白宫,也是美国总统官邸的那座白色二层楼房与之相比逊色至极!</p> <p class="ql-block"> 我心中自问?“布达拉”的真义是什么?确切的解读是:梵语译音,意为“舟岛”,佛教圣地,还可以译作“普陀”,“普陀”是观世音居住的地方,依据藏传佛教的传说,达赖喇嘛是观世音菩萨的转世,所以,达赖居住此宫才是天经地义,天意使然。</p> <p class="ql-block"> 这座玛布日山位于拉萨河北岸的平地上,和周边的山峰没有一点联系,完全是独立的一座,与辽宁鞍山市中心的烈士山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 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公元七世纪,松赞干部为迎娶唐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后来毁于战乱天灾,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是清朝顺治时重建的,后又经过历代扩建,始成为今日之规模,有幸让我们这代人一睹芳容。</p> <p class="ql-block"> 总建筑面积十三万平方米,依山而筑,巧夺天工,集宫殿,佛殿,灵塔殿,僧舍,佛学院等为一体,主楼高117米,共九层。分为红宫和白宫,藏式风格鲜明中展现的雄伟独一无二,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海拔最高的建筑群,有世界屋脊明珠之美誉。收藏了无数文物珍品与稀世珍宝,堪称为艺术之宝库,五世达赖的灵骨塔至高无上,位于红宫,最为壮观,高14.85米,塔体通身以黄金包裹,外面还镶嵌了无数宝石,此外还有殿堂群。</p> <p class="ql-block"> 《感悟仓央嘉措奥妙的佛道》</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问佛:如何添智涨慧如佛一般?佛言:佛是人做的人,人可做得佛。</p><p class="ql-block"> 因果报应,生命轮回,不悟命运真相,何得大智大慧。</p><p class="ql-block"> 世间之象皆虚幻,万事万物皆化生,心动意动万物动,心静意静万物静,生己之相,造己之命。</p><p class="ql-block"> 缘来缘去缘如是,受果受报有前因,佛心在,有自在。一琢一磨,有前缘。苦乐悲酸皆自然。</p><p class="ql-block"> 一切如法,如露如电,缘落缘起,寂灭瞬间。</p><p class="ql-block"> 堪破瞬息的情缘,却莫遗落每一份偶然,为有情人间,添真情一片。</p><p class="ql-block"> 人,越痴缠,越枉然,放下才可得自在。</p><p class="ql-block"> 全诗弥漫着浓浓的禅意,让人分不清诗人和佛,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已融为一体,悟透人生,一草一木也有了佛缘,对生命也表现出宽容,任随万物变幻,心则不动,人,最终的归宿在哪里?滚滚红尘里如何取舍?经历过堪破、放下才能够真正自在。只是,佛界是一种风景,凡尘也是一种风景,在某个特定时间段里,只能在一个高度,欣赏一个维度的风景,换个角度,换个高度,换个维度,换个时间,换个季节,换一天一夜,一时一刻,就能从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的世界品人生。</p> <p class="ql-block"> 其实,风景这边独好?还是风景那边独好?真的是风景这边也独好,风景那边也独好,是佛界风景独好?还是凡尘风景独好?其实,是佛界风景也独好,凡尘风景也独好?关键是你是否愿意接受那一种境遇状态,不同的人,自然会有不同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这种境遇状态,在仓央嘉措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不计后果的选择了自己的内心所向,他的悲剧结局,看是他 自己选择的,实则是天命使然,在那个特定环境下,权力之争的历史背景下,他注定要成为一个悲剧人物,是历史选择了仓央,不是他选择了历史,他的经历给了他成为雪域情圣哲理诗人的基础条件,酒馆中的美男和布达拉宫的活佛交融于一身,生发出的一种独一无二的诗情人生。</p><p class="ql-block"> 他的诗歌已然是活佛诗人深思后的哲学独白,让人难以分清诗人和活佛的独立存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情爱和禅意,此时真的融为了一体,才达到了如此高度的哲思。它的形式是情诗表现,它的深意是人生智慧启迪,它的本质是佛意哲学,他用佛的智慧问佛,求解的是众生的迷题。</p> <p class="ql-block"> 导游说:“我们参观的很有限,只是冰山一角”。走出宫殿外的山坡石板路后,在路边的石板凳上休息了一会儿,觉得此生能亲见如此壮观之宫殿群足矣,此时走出布达拉宫的游人逐渐在减少,站在宫墙内台阶上眺望对面山坡的景色和拉萨的建筑和街道感慨万千,感叹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幸运。老伴何女士极其热情主动地要给我照相留下难得的圣域美好和自在逍遥,我也在想,今生能有几回能站在世界屋脊的圣殿之上?照吧,照多少都不多!</p><p class="ql-block"> 导游的解说到此就结束了,分手时他说:“对于有文化需求的游客来到西藏,除了布达拉宫必看之外,西藏博物馆也是必看”。西藏博物馆扩建了五年,恰逢今年的六月才重新开馆,我们该多么幸运?确实是天赐良机人意难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出布达拉宫的神圣宫殿百感交集,修炼成佛是智慧的象征,导游说“业”高且流传最广的是五世达赖,他的灵骨塔修建的也最高最富丽堂皇。</p><p class="ql-block"> 导游小伙是藏族,本科毕业后做了布达拉宫专职外宾的导游工作,因为疫情原因,外宾很少了,不得已改了国内导游,他对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掌握的很熟练,一口流利的英语,普通话也说的很好,我问他,你最敬仰哪一位达赖喇嘛?他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我最敬仰的,也是对游客介绍最多的,因为活佛死去的是肉身永恒的是灵魂,仓央嘉措的诗歌就是灵魂的载体,永恒流传成为了必然,他的诗集小册子在拉萨的小地摊都可以看到,但那都是藏语的,可见,藏族人的爱情故事已经离不开了仓央嘉措。</p><p class="ql-block"> 他是最有天赋的达赖喇嘛 ,在众多学徒中,他学的最出色,《除垢经》、《释迦百行传》,在别的孩子看来繁复深奥的词语,仓央嘉措念起来,仿若从胸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清澈的泉水,一副自然天成的样子,天赋、学习、环境、阅历等…都是成就诗人的必要条件之一,古今都不例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师给仓央嘉措讲印度古代文学理论《诗镜》时,他学的最认真,领悟的也最神速,这些是他能写出流传千古的爱情哲理诗篇的天赋使然。</p><p class="ql-block"> 《 诗镜》是印度古代文学理论书籍,这属于佛教中,“五明”中的“声明”</p><p class="ql-block">程,“明”就是学问学科,“五明”就是古印度的五门学科,“五明”分为:“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概括了当时所有的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诗镜》是学习“声明的基本书籍,作者檀丁在书中讲述的紧密、显豁、同一、甜蜜、柔和、易解、高尙、壮丽、美好和暗喻等等美好的诗论的润养,让仓央嘉措为之陶醉神往。</p><p class="ql-block"> 这位生活在公元七世纪的古印度诗人跨越千年时光隧道,为少年仓央开启了诗歌语言的灵门。11岁的仓央嘉措当看到供奉在西藏巴桑寺的马头明王后,写下了他的处女作:“马头明王法力大,诸魔诸鬼皆惧怕。慈悲护法为世人,荡平一切邪魔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出宫殿外后,顿觉 眼前的胜境,真真切切又恍然若梦,就像古格王朝的突然消失,就像格萨尔王的曾经辉煌,就像仓央嘉措情诗中所蕴含的深奥的佛家和哲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参观了布达拉宫,我始终在寻找仓央嘉措的足迹灵魂和至今没有被考证的身世之谜。真的像传说的一样,他的躯体已沉入青海湖中,他的灵魂已留在了拉萨街头的小酒馆或布达拉宫吗?百问不得其解。</p><p class="ql-block"> 这次行程每一天时间都安排的很紧, 每一天都是夜晚抵达宿处,又在晨雾中离开,奔驰在318天路18弯或是72拐的奇险之路上,驶向心中的远方。新鲜而缺氧的空气,高原上的宁静与星光灿烂的夜空,让游人的身心自由的放飞,终于成就了真正踏上高原那梦想,人生很难有苏东坡一样的胸怀、格局和智慧,践行心安之处是吾乡的大度和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布达拉宫佛殿里,在天空高挂的月色下,仓央嘉措时常或几乎是夜夜难以入睡,仰望浩瀚的夜空中高悬的明月,孤寂的心又翻起了情浪诗浪,好像那圆月在和他对话,那诗篇是写给月宫中的嫦娥?还是写给心上的情人?如:和风吹动我窗,可是来自故乡?请去寻找我青梅竹马的恋人,将她带到我的身旁。他的思魂难道是古印度诗人檀丁的转世吗?不,他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但,他哪里知道,五世达赖已去世十五年,第巴桑结嘉措竟然隐瞒而不上报,是葛尔丹的战马踏破了雪域高原的宁静,是在军营中通过审讯葛尔丹的俘虏藏族士兵时,康熙帝才得到五世达赖去世十五年的惊天秘密。在如此乱世出生的转世灵童,在权力之争的刀下,仓央嘉措成了悲剧的主角,六世达赖喇嘛活佛只是他的符号,五世达赖喇嘛亲传认命的第巴桑结嘉错的傀儡才是他的真身。</p><p class="ql-block"> 一位天才的宗教领袖,一位具有独特思想的诗人,他的生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或许也是他流芳百世的必然条件。十位活佛的真身都密闭在了布达拉宫的灵骨塔内,只有第六世达赖喇嘛活佛的灵魂才永恒的飘在了布达拉宫的上空、雪域高原的旷野和人类历史的长河中…</p><p class="ql-block"> 他悲剧的人生是当时独特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他个人对同命运的抗争根本不能摆脱。他悲剧人生的另两位促成者就是五世达赖喇嘛本人和他欣赏任命的第巴仲麦巴.桑结嘉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1683年出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普通的农奴家庭,她的父亲和母亲以及世世代代的先祖们都笃信宁玛派,宁玛派的僧人可以恋爱结婚,不认为爱情与信仰有什么冲突,而格鲁派坚决主张禁欲。而正是因为他在1698年长大到了15岁才坐床,在宁玛派藏传文化的熏陶下,情爱的种子已经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幼小心灵中,所以,情爱对他来说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理所当然该人人享有,这是他成为格鲁派达赖喇嘛活佛后,虽然经过了多年的严格的教育,也不能接受完全禁欲思想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 从仓央嘉措的教育经历中给人们的反思是:早期的启蒙教育真的是极其重要,是改变人生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难怪早期送出国门去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到头来把中国传统修身治国平天下和孝文化会忘记的一干二净,不该责怪孩子本身,他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如果要责怪就只能责怪父母的教育观出现了错误。世界观未成熟,小于18岁的孩子是不能早期接受西方教育的,否则,他丧失了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就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有时甚至是无法挽回。</p> <p class="ql-block"> 《感悟仓央嘉措诗歌的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的诗歌每首都很简短平常,寥寥几句,精炼到了极致,但其深意哲思从不缺失,深入骨髓,他写相思,简单几句,能让读的人浮相连篇,泪流满面,夜不能眠。如:印章黑色的印记,不会倾诉衷肠。但我依然要在信上盖好,当做把我的相思印在你的心上。还如:心中默想真佛修炼,怎么没记起佛陀的真颜?没有思忆爱人的笑靥,她微笑的面容却在心底浮现。</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天生就有好酒量,传说他和李白同桌共饮的话,酒量很难分出高低上下。他的情诗的出处,一个出在拉萨街头的小酒馆喝青稞酒的酒杯里,一个出在布达拉宫活佛卧榻和仰望布达拉宫窗外明月夜不能眠的相思中…在拉萨街头的小摊位上,到处都可以找到藏语印制的仓央嘉措的诗集,小册子很薄的,很简短的诗句,却深藏人性佛性,人世界佛世界中的无穷奥妙,概括总结的极其精准易懂,简单深奥,是人心佛性相融后孕育出的诗篇,必然是独一无二极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仓央嘉措最普通的一首小诗了,没有那么华丽的语言,但,把人间的爱情倾诉的明明白白,淋漓尽致,好像那话就是说给每一位情侣的一样。如:离别的时刻多么落寂,你为我戴正帽子,带着淡淡的忧。我为你整好发瓣,怀着淡淡的愁。彼此叮咛,一路小心慢走。彼此关照,不要难过悲伤。离别日短相思长,我们很快会再聚首。</p><p class="ql-block"> 两情若是久长时,何必朝朝暮暮?我还想起了李商隐的那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那离别时的惆怅,仿佛春风也耗尽所有力气,再也无法吹绿雪域高原上的野草,再也无法吹开含苞待放的花蕾,仿佛百花依然深处寒冬残败凋零,分别时恋人的心,何尝不是严冬一样的寒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对于所有爱侣来说,相见永远是甜蜜的令人期待,而分别永远是让双方心力交瘁的,万水千山,天涯海角,爱即使有万般幽情也会经历一些磨难,除了时间与空间的考验,身为转世灵童的仓央嘉措,还要摒弃信仰的束缚。他的爱情经历是凡人所不能领悟的,因为他的身世,他的信仰,他的环境,有千山万水和佛教格鲁派清规戒律阻断了爱的前路,越难得越想得,越是这样,就越是想尽一切去得到,哪怕是想象,哪怕是用诗歌的语言去描绘,也是一种心灵的获得。这是仓央嘉措的诗歌的创作源泉之一,独有的佛学智慧也是给她的爱情哲理诗创作注入了独有的灵感、哲思语言和意境。</p><p class="ql-block"> 悲剧爱情的穿心之力,远大于喜剧爱情,浪漫之爱情很少记住,极其难得之爱情才会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人生不要看他所拥有了什么,而该评价他真正经历了什么,尤其是有多少刻骨铭心,大起大落,波涛汹涌,悲痛欲绝,笑出心底,悲生骨髓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的诗,每一首都没有奇辞妙句,平淡如湖水波澜不惊,但,若细品,只要把心放在遥远的西藏,一切就会变得特别辽阔,想那座平日里不易见到的雪山,那是西藏的山,巍峨庄严,静默无语,却有超强的气场,直抵人心高处。想那月也不是普通的月,那是站在世界屋脊才能看见的月,他比平日里我们头顶的月亮更加洁白、圆润,由此,也平添了几分神圣。而那些云也不是我们上空漂浮的流云,他像是水粉画里调出的纯洁的白色,层层叠叠,充满质感,而这一切的一切足以令人唏嘘、感叹,有一段爱情在此情此景的宣染之下,注定了这是一段浪漫至极,感人至极的爱情,让人寻找追忆收藏。</p> <p class="ql-block"> 上面和下面, 这两张照片看是自拍的手势,其实不是自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当时 , 我正在兴致勃勃的给老伴儿拍照的时候,女儿打来了视频电话,这时,老伴儿和女儿在视频对话,当看到已经十天没有看到的外孙子后,那种笑是发自心底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我吸引力最大的仓央嘉措的诗是《那一天》全诗如下: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歌共十个自然段,前八段,每段都是22字,第九段是20字,只有第十段是43字,总共才259字,而且还有大部分是重复使用。分析那种重复文字,其整个句子中,只有几个字的不同,其意义就不同了。</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这种文字功夫实在是太高,或许是翻译者的水平太高,而实现了汉语意境的再创作?这首诗的另一个高超之处是以时间为轴线,串联起了无限的爱恋、海枯石烂的爱情箴言和为爱可以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痴心誓言。正如诗中所言:“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个你可以是心中的“情人”,更可能是佛祖普渡的“众生”。为了爱,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诠释了人间忠贞爱情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这首诗像一首歌,婉转低唱,潜入人心,被藏族著名歌唱家,降央卓玛那浑厚的女中音,唱出了无限的慈悲、情爱、情思、情缘。简单的旋律,浅显的字符,却道出了最凄美的爱情,即使沧海变桑田,只要能见到心上人的回眸一笑,那么,我就没有白白付出“那一世”。即使付出了我的所有,只要能触摸到你的指尖,你的指纹,你的温度,我都会感谢佛祖的恩赐,宁可舍弃轮回,抛却信仰。</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是爱意侬侬,本质上是哲思禅意深深,佛教用语占据了主体,如:真言、经筒、超度、转山转水转佛塔、修来世、朝佛、信仰、轮回、梵唱等词,都让人感到诗中蕴含了即经典又神秘的宗教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解读也很可能是诗人想表达的,不只是对他自己所爱的人的情感了,与其他爱情诗相比较,不只是作者的特殊身份为诗歌增加了几分神秘感,而是,只有受戒后的活佛才能写出如此简单深奥的诗来,更是升华到了一种高尚的爱情观,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信仰重要?还是爱情重要?这座天平在他的心中自然地倾向了爱情观,选择爱情同选择信仰同样神圣不可替代。</p> <p class="ql-block"> 诗中的语言简练、哲思、佛意,怎能不让人 无限遐想?没有海枯石烂的誓言,却是那种情爱至深,地久天长的尾尾道来。他告诉人们,为了真爱,可以抛弃信仰,舍弃轮回,冲破一切枷锁。仓央嘉措心中的她,也不只是具象的了,而是一种象征,因为他没有对热恋的她的容颜进行任何具体描述,但,字里行间展现的是妙曼含情的少女。这种写法,同《荷马史诗》中,对美女海伦的描写异曲同工,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那些宗教用语是“双关语”,让读者必然从宗教的层面去认知爱情的纯洁,还要从普通人的视角理解一位活佛的爱情观人生观。</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写出的,“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是恋人情人,而不只是玫瑰,爱情的魔力可以让情郎痴女抛去一切,抛去信仰,舍去轮回。让他舍弃轮回,就是要舍弃生命,为爱可以乐升天堂,无怨无悔。即使是飞升成仙,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多么伟大,多么高尚,多么决绝,多么纯粹,多么被后人敬仰至极!</p> <p class="ql-block"> 1706年5月17日,24岁的仓央嘉措在蒙古兵的押解之下,离开了他真想离开的布达拉宫,却不想离开拉萨的小酒馆,而且这次又不是他想去的地方。这次的远行,他没有走到北京,没有走进紫禁城,因为那里不是他的安身之处。</p><p class="ql-block"> 被押解的前行之路走的很慢又很艰难,这时他的命运已经不是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了,好像康熙皇帝也左右不了他的前程。当行驶到青海湖,所有的人都一筹莫展时,拉藏汗收到了康熙的谕旨,内容大概是:“你把仓央嘉措护送到北京城让我怎样供养他呢?你难道以为紫禁城是布达拉宫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到谕旨把拉藏汉惊出了一身冷汗,冷静后一想,皇帝的真意哪里是想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呢?那我怎么办?心想我该怎么处置仓央嘉措?杀,信徒必然会在藏地掀起轩然大波,自己会引来杀身之祸,皇帝是不会放过我的。放,我那自己导演的一出戏,还没有设计好结局如何?急中生智,他暗示看守的士兵放掉仓央嘉措,何去何从由他自己选择,但对外宣称,仓央嘉措突发疾病,已经病逝于青海湖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仓央嘉措得到了意外的,他梦寐以求的自由,放他的时候正是十五的月圆之夜,月光下的青海湖,波光粼粼,微风吹过,广阔的如海一样看不到尽头。但那波光又很寂静,如心海一样沉寂。仓央嘉措活佛的肉身获得了自由,但灵魂的枷锁根本没有解开,因此,天地之大,他却不知道要去何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时,风已停,偌大的青海湖,比海还沉寂,月色也暗淡到了极限,从云缝中仅有的那点微光也一点点被流云遮蔽,一声巨雷和闪电从空中划过,此时,天空中真的乌云翻滚,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任雨水冲刷心头的迷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时,他被巨大的雷鸣之声惊醒,无解的思绪被惊雷开悟,她想到了佛祖的真言:浮世嬗变,生命如过眼云烟,一切如法,如露如电,缘起缘灭瞬间,500年前修炼成的果实,不要询问是劫是缘,看过万事变迁,浮生也该释然,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无怖。</p> <p class="ql-block"> 此时,爱、恨、情、仇,都已在尘嚣中远去,他感到了生命的无常和对生命的厌倦,顿时,萌生了走向死亡天堂的幻觉,对自己说:“为什么还要找下一步要走的路?世间的一切都是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月光下在若大的青海湖给自己一个结局,该多自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意念的引领下,不觉中走到了青海湖边,抬眼望星空,这时朗月又挂在了天边,星光点点好像在向他眨眼,只想走进星星的故乡梦中的天堂,慢慢地慢慢地走向了青海湖的深处,好像走到了海中倒映的星群之中一样,他为自己最后的诗意的想象而微笑,月亮看到了,星星也看到了,在漫天花雨中,我来到了人世,成为了转世灵童,至尊至上的活佛,24年的人生之旅,我到底想要什么?我的生命还能否转世?能不能在此时再次轮回为圣域的活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刻,仓央嘉措只想远离,只想我的灵魂自由地在我深爱的藏地广阔的天空永恒飞翔。回望岸边,此时,湖水已经没过了心窝。只有那双眼和双手在湖面之上,仰望星空,他用力举起双手,好像是要摘取天上的月亮星星,月色倾泪,繁星哭泣,他对月亮和繁星说:“不要泣,不要哭,我要和月色星光一起走进这片青色的海,那海水深处,星光点点,宛若银河天宫,让我的肉身沉入湖底,让我的灵魂飞升成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诗中总是透着淡淡的孤独感,他15岁就走进了枯燥的寺院大昭寺和神圣的布达拉宫,被剥夺了普通人的生活快乐,那种对宗教的期待和期待后的兴奋,很快就被佛家的那些清规戒律和无休止的念经打坐修行所淹没了。因此,他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就只能通过他的诗歌来倾诉,同时释放对活佛枯燥无聊单调生活的淡漠,尽管那诗歌有时是欢快的,但这欢快的背后隐藏着一颗寂寞无奈的心。</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走进寺院和布达拉宫修行两年后,就觉得厌倦了那别人眼里的天堂生活,17岁那年,觉得纷乱的世事令他矛盾万分,深刻的认知了佛界的虚幻无聊和佛经的深奥至尊,而对照自己的处境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后,深刻感知了好像是矛盾重重,无法解开,所以,他在20岁那一年退还了僧衣,穿起了俗人的衣服,只保留世俗之权利,从此以后,他便放弃了戒行,解开了灵魂的残酷,却没有解开躯体的枷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对藏族同胞而言,信仰是生命的一切意义和理由,活佛在藏族同胞的心中有着无上的尊荣,因此,大德上师在俗世人群中也拥有无法比拟的号召力,作为宗教领袖智慧的载体,仓央嘉措不可为不尊,他所居住的布达拉宫威严屹立千年不倒,与那转弄的经纶,拓展的经帆,一起垂目俯视着千载时光的流逝,一张张虔诚的佛教徒的脸和一路磕长头的风尘,深深刻进了他们头顶的天空,那是藏传佛教信徒们的天堂,蔚蓝的天空与布达拉宫红墙上斑驳的岁月光影,是信仰的皈依,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权力中心。</p><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一夜间,从藏南荒野间放牧骑马奔驰在草原上的英俊少年,变成了布达拉宫的达赖喇叭活佛,这种生存环境巨大的反差,不是他的选择,而是佛教和康熙的共同选择,因此,他修行佛教的真实时间,只有短短的五年,就是因为从走进佛门寺院的那第一天起,仓央嘉措就没有完全失去自己,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遇,他都有自己的坚持,早年在乡野生活的时光,播下了浓郁的爱情种子,至柔也是至刚的真谛被他演绎的十分透彻,当满腔的柔情被权力踩蹋支离破碎时,它的刚性就抬起头来捍卫自己的生存法则。</p> <p class="ql-block"> 仓央嘉措有一个纯真执着的灵魂,从他的人生拉开序幕开始,就没有更改过,他经常问自己,转世是虚幻还是真实?转世的是灵魂智慧还是肉身容颜?修佛五年后,他终于悟透佛是人做的,人可做得佛,我心载佛意,智慧才能能度人生。心中的情人“达瓦卓玛”在仓央嘉措的诗歌中,已经是有情人的独有的标志符号。</p><p class="ql-block"> 他没有留下遗言,但我觉得他的多首诗中,如:洁白的鹤啊请听我言,我想借你的翅膀,用用就还。我想去的地方,并不遥远,那美丽的理塘,去看看就回还。据传说,这首诗歌是在整理仓央嘉措遗物中发现的,是他生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阅读了他的绝大部分诗歌后感悟,他的诗歌中,所隐藏的对情爱和人生精神世界的深沉思考,对佛教的悟性,对爱的刻骨倾诉,比遗言更有穿透力,更让读者对诗人的精神世界会带着敬仰去解读研究。</p><p class="ql-block"> 其实,仓央嘉措的精神世界是后来人绝对不能全部读懂的,因为,他的智慧是高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我们只能仰止。他的情爱热烈,却没有得到,他的情爱交融了人性和佛性,世间有此身份的人独一无二。</p><p class="ql-block"> 所以,解读仓央嘉措诗歌的灵魂,就像解读哥德巴赫猜想一样难。正因为无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这道无解的难题,目的是给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情爱世界,找出最恰当的伦理依据,从而在有生之年去更好的生活和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