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我的大学 (45)大学永在途中

皇粒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熔炉•我的大学终结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7年 7月,政策研究室要求我提前正式上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完成《后勤学术》杂志特约稿的写作之后,匆匆到政策研究室报到,开始在地方新单位正式上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我还没有办理军转手续,还拿着军队的工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军地工作转换,应算是无缝衔接。 但是,在这个看似不错的转换中,在高炮师和高炮旅机关任职三年的战勤科科长,转换成了国办机关的一名普通科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上班接手的第一项工作,是承办一份会签公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份政策研究室起草的公文,是门主任修改定稿,我是承办人。我怎么会成为这份公文的承办人呢?因为这份公文的初稿,就是在公文处理的专业考试中,我起草的那份涉外安全通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门主任对这份通报做了多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修改有两处:一是增加了公安部作为公文会签单位;二是在通报中增写了一段,对公安部及各地公安系统外国人出入境管理部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把这项工作的执法检查责任,落实到了这个部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吃惊自己的公文处理考试,转眼间变成了真正的国家机关公文;更赞叹门主任的大手笔,他一下子抓到问题的要害,突出了解决问题、堵塞安全漏洞这个关键所在。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国家机关的行政协调能力,一个政策研究室的主任,大笔一挥,就把公安部这么大一个执法管理部门给协调进去了。这能量,超出了我的认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下来,门主任带着我跑了两趟公安部六局(出入境管理局),与公安部有关领导协商会签通报事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周之后,这份经过会签部门略微调整修改的公文,便顺利完成了会签和印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份由两部局会签下发的通报,后来成为涉外行业的重要管理规章。不少内部法规和管理规章汇编,都会收入这份文件。每当我看到法规汇编中出现这份公文,便会想起我在试用期所做的这项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我的试用期,其实只是人事处长的说法。他说在我没办转业手续之前的这段上班时间,权且叫做试用期。但正式计入本单位内部工龄,享受所有机关待遇,只是不发工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上班的当天,小孩入托问题解决了。机关幼儿园离我们办公室不到一站地,上下班接送孩子很方便。幼儿园收了15元月费,人事处真给报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机关给我的单间宿舍也到手了,只是又附加了一个不能调走“跳槽”的条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兴奋的打开属于自己的宿舍房门,抬头看见门楣上白漆喷涂的108房间号码,蓦然间,想起了当年我们司训队郑队长交给我的那辆107号教练车。那时,我也是这么兴奋、激动。怎么会这么巧合,教练车和单间宿舍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装备,竟然使用同样的颜色,喷涂着两个相连的数字号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当新兵到当上汽训预备助教、接手那辆107号教练车,是用了两年时间,这期间我干过通讯员、炊事员、饲养员和汽训学员等四大员;而我从那个107号教练车,走到这间108号单身宿舍,却用了将近十三年的时间,我被调整任命到五个工作单位的十多个工作岗位,遭遇过两次军队大整顿,两次百万大裁军,其中司训队、卫生科和高炮68师等三个工作单位先后被撤编,又新组建了师医院和集团军高炮旅。这期间,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起伏和挫折磨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兵不易,当军官更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军难,转业回北京更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甭管怎么说,这个行政机关兑现了对我的承诺。我感恩。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回报领导的信任以及对我个人和家庭的初步安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专家工作通讯的刊头为周恩来总理题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政策研究室的工作,确实非常繁忙。难怪他们催我提前上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研究室这里,有一份机密级的月刊“专家工作通讯”(现已改为普通内部期刊),需要按时选稿组稿和写稿,并准时完成高质量的编辑印刷和校对工作。如果在来稿中发现有更重要的信息,还要单独再出密级更高的“专家工作内参”。所有这些,往上要呈报最高层领导,往下要发往各省区市,国务院有关部委局,以及相关大学和国家重点引进项目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个已经封闭运行了几十年的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系统,一直隶属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创立和统管,由国办领导具体管理并对总理负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內部机构罕为人知,但业绩斐然。譬如人们熟悉的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引进项目,其中涉及大批外国专家的政策与管理,生活与服务安排等等,均由这一内部管理系统具体负责。改革开放之后,类似大亚湾核电工程、扬子乙烯工程等国家重点引进项目和重点大学的国际合作项目,只要涉及到外国专家的政策与管理协调,亦全都归口到这个专业部门管理。而这个政策研究室,正是这个系统的最高层领导和最基层聘请使用外国专家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枢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政策研究室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内部期刊的编辑。保证刊物准时出版,是研究室的基本职责之一。对期刊和内参工作而言,研究室就是个编辑部,门主任就是编辑部主任,而主任的上级领导,则兼任着期刊和內参的编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基本适应政策研究室内部刊物的组稿、写稿和编辑工作,上手就正式开工,哪里有什么试用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编写稿件中,我唯一感到不适的,是稿件中频繁出现的一些行业术语。比如“外国专家”,不全是指真实的外国专家,而是泛指引进来华工作的外国专业人员,“外国专家”只是习惯尊称。再如“外国专家工作”,不是指外国专家的工作或外国专家在工作,而是特指“对外国专家的管理工作”。还有“文教专家”和“经技专家”,其实是这个涉外行业对管理对象的大致分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十年代周总理与在北外任教的苏联教师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十年代陈云副总理会见苏联专家阿尔希波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政策研究室出版期刊内参,但却不是个单纯的编辑部。它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类似当时中央国家机关各个部委局普遍设置的政策研究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曾流行说政策研究室是个智囊机构,那是有些夸大。但各个政府机关的研究室,都是出政策、出报告、出讲话、出重要文件的地方,这个确定无疑。为重点工作服务,围绕主要领导的工作打下手做助理,研究室这方面的工作职责,很像军队机关的参谋部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研究室还有一点特权,就是全体成员均可列席本局领导研究工作的办公会议,可以阅览供领导参阅的机密级甚至绝密级的业务工作文件和内参资料。这是要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国家政策和工作信息,以便更好的为上级领导和重点工作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研究室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承担相关研究课题,这是研究室的职业要求,职责所在。门主任为什么亲自主持招人的专业考试,特别强调研究能力?因为不具备这种能力,确实干不了研究室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门主任为了让我尽快熟悉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特意为我借来一本厚厚的打印资料,要我认真学习。他还说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了解有关情况,可随时去档案室查阅有关存档资料,这里的档案室,保存了全国最齐全的涉及外国专家工作的历史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细看这本资料,黑体字大标题特别醒目:“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外国专家工作的重要批示”,右上角打着绝密字样和数码编号。资料里面的内容,全是历代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有关部委局关于外国专家工作请示报告的批复意见。其中大部分是对当年聘请苏联和东欧专家工作的批示,也有近几年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外国专家工作的重要批示。这些批复批示,都标有详细日期和出处,而原始资料全都在机关档案室存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认真学习研究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外国专家工作的重要批示”,又去档案室浏览了历年存档的“专家工作通讯” 期刊和“专家工作内参”,从中学习了解这个神秘系统的历史和重大事件。</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坚持每天大量阅读从各地发来的新稿件和内部交流信息资料,从中了解各地管理部门和使用外国专家单位的各种管理尝试和经验教训。</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开始利用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证件,进出国家图书馆国外图书报刊资料室,参阅发达国家管理外国专家的法律政策和相关资料。</span></h1><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快速进入了这个隐秘而神圣的涉外工作战线。一个深邃的管理科学</span>殿堂<span style="font-size:20px;">展现在面前,这是我人生遇到的又一所大学,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苏联专家与援助项目单位的中方技术人员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地上的苏联专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国第一个核电站引进项目大亚湾核电工程</b></p> <p class="ql-block">扬子乙烯引进项目</p> <h1><br></h1><h1> 那年, 政策研究室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还承担着两项非常重要的行业重点工作:</h1><p class="ql-block"><br></p><h1> 一项是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完成一期六个月的“外国专家管理干部培训班”。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聘请外国专家单位的学员,他们住宿在中国人民大学宿舍,按照大学生作息制度管理。培训班的基础管理课程,由人民大学的老师授课,而外国专家管理的业务课程,则由政策研究室授课。研究室的领导,当然是业务课的主讲老师。我也被领导安排讲课。我首次在大学的教室里,向学员们讲授外国专家管理业务的演变。</h1><p class="ql-block"><br></p><h1> 研究室承担的另一项行业重点工作,是筹备召开“全国外国专家工作科学管理研讨会”。</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全国首次召开这样的专业会议,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基层聘请专家单位翘首以盼,会议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是国家改革开放的需要,也是全行业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外国专家管理工作下一步具体改革的迫切需要。政策研究室面对这项前所未有的重要工作,人手紧张,压力山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上班之后不久,就介入了研讨会的筹备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所在的会务筹备组,由门主任牵头,丛政和我做他的助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丛政比我还年轻,但比我早来研究室一年。他的专业是生物化学,门主任把他从一家研究所调来,自然是看重他的研究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加入会务筹备工作时,已经征集到一部分参会的学术论文。丛政主要负责征集和筛选论文的工作,他还在写一篇“关于建立外国专家学”的学术论文,准备直接参与研讨会的学术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开研讨会,论文是主角。好在这个内部管理系统的通讯录和联系人,都在研究室手里。编辑们平时又通过刊物,与专家学者和作者队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所以,在行业内部征集研讨会论文,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研讨会的重头工作,其实是起草领导在会议开幕和闭幕时的两个重要讲话。会议研讨的目标方向,有关高度和深度的把握,主要集中在这两个讲话上面。门主任亲自负责这项重点工作。他要我加入会务筹备组,是要我协助他完成这两个讲话的具体起草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门主任先是让我试着起草一份领导在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初稿,他没有给我任何写作意向和提纲,完全由我自由发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自从在我们师医院给人大代表李艳护士写讲话稿开始,在部队写了十年首长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年年组织召开高炮师的年度后勤工作会议和各种管理经验交流会议。我写这个讲话初稿不费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讲话初稿的起草任务。门主任和上级领导看后,肯定了我这个初稿的写法和思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之后,我又领命起草研讨会的总结讲话初稿。写这个稿子的难度大多了,我用了近二十天时间才完成写作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这二十天,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用来研究分析已征集到的研讨会论文,重点研究了拟在研讨会上印发的论文和已经确定在大会上发言的论文。这实际上是在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综合分析,而这种研讨会上的总结讲稿,必须有坚实的学术研究作为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内行人都清楚,从讲话初稿到讲话完成稿,相距甚远,改稿的路途漫漫。这可真不是夸张,给领导写讲话,只要领导还没在大会上开讲,这讲稿就一直在修改中,有多少富余时间,就要走多长的改稿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无论是谁起草这两个讲话初稿,都只是为研究室提供了一个修改的模子或者说是个“靶标”。初稿的任务就是用来修改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门主任和相关领导以及研究室的同行们,对这两个讲话初稿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修改一直在进行,修改者之间的争论,也一直伴随始终。那些尚在探讨摸索中的问题,可以研讨交流,各抒己见,但却难有定论,更难以落笔成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有行家说,重要会议上领导的讲话,最终的成稿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最后的定稿,则是讲话者意志和意愿的反映。确实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年的十月底,在研讨会筹备工作最紧张的时候,门主任和上级领导接到了临时出访任务,要到相关国家的有关部门调研交流两周。这可真是忙上加忙,没办法,外事无小事,两个讲稿的修改工作,因此告一段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7年年底,“全国外国专家工作科学管理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官员齐聚一堂,研讨交流外国专家科学管理各个层面的学术问题。大会提出了将外国专家管理工作由服务型转变为科学管理型的改革目标, 并提出了建立相关学术研究组织和行业公开学术期刊的重要建议,开启了传统外国专家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研讨会成功召开之后,政策研究室布置来年个人的年度课题研究任务。我选报了自认为国家急需的课题:加强我国引进国外人才宏观管理的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课题论文于八八年完成之后,获得门主任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八九年初,我晋升为副处长。后来,我在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的集训时,结合理论学习和实地调研,对这篇论文进行了调整修改充实,并作为结业论文上交党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想到,我这篇论文,在成千上万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学员的结业论文中胜出,被选入局处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成果汇编出书,此书由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贾军书记主编,国务院领导罗干秘书长亲自作序。书名为“面向改革的生动实践”。</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我受这篇学术论文的影响,进入了一段不能自主的专业研究生涯和特殊的外国专家管理实践。我深度介入了国家引进国外人才宏观管理的改革,与外交部、公安部、国家教委、国家宗教事务局等部门密切合作,起草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法规,并最终建立了以“认可”“许可”为操作手段的引进国外人才宏观管理框架,实现了“宏观管住,微观放活”的国家管理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还在紧张繁忙的国外人才引进和管理工作中,捲入了大国之间渗透反渗透的激烈较量,意外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战。这些留作以后再慢慢细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告别军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7年10月,国办领导正式批准我调入政策研究室。这回是要我办理转业手续,我要告别军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回到张家口军营时,部队已经收到了国办的调令。高炮旅首长对我的转业一路绿灯,给予了全力支持。有关转业名额,进京指标,全都算在百万大裁军最后一批转业干部的计划指标内,有关战勤科的工作交接,暂且交给科里的陈参谋负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需科给我结账时,坚持要给我结到这批军转干部离开部队的最后日期:1987年12月31日。军需科的战友真诚的说,你要是回地方遇到难题,还有俩月的后悔时间,实在不行就回来,咱们接着做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需科真给我开了两个月标准的全国粮票,财务科真把我的军官工资,计算到了年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后勤部的战友们为我带足军粮壮行!这可是滋润养育我整整十五年的军营给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眼眶一热,流泪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营的告别,哪有不流泪的? </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战友的告别,哪有不喝酒的?</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跟机关的科长们告别,全都是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就那个科长们的随军家属院,我走一家喝一家,不喝酒走不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跟我的后勤分队告别,每一个干部战士都像是亲兄弟一般熟悉,每一个连队都有我洒下的汗水和拼搏奋斗的足迹。</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跟我同去卫生科司机班的徐培友,当上汽车连连长了。当年我们一起执行护送麻风病人任务的高秉友医生,荣升旅卫生队队长了。这样的后勤分队,这样的战友告别,不喝酒能行么!</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军人的告别酒,一半是难舍的眼泪,一半是祝福壮行! 喝了这碗酒,走遍天下,仍是兄弟!喝了这碗酒,一生一世,永是战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离开军营的最后一个清晨,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了东山之巅。东山坡秋风送爽,松柏和山花在风中摇曳,漫山都是起伏的松涛和青春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旭日东升,霞光笼罩下的东山军营静谧而温暖,庄严而神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士兵百炼成钢的熔炉,是军人点石成金的大学,是青春奔腾怒放的沙场。这里传承着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军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有幸成为军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自豪!我感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庄严的举起右手,向着霞光中熠熠生辉的东山军营,敬上我最后一个军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见,我的军营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见,我的首长战友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要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所新的大学正在召唤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北京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篇</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8iwgimo?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熔炉•我的大学(44)我的专业考试</a></p> <p class="ql-block">高炮旅战勤科战友分别合影</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