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人(九)

清欢

<p class="ql-block">  这个夏天有点热,持续的热让人无处可藏。空调都显得很乏为,可着劲的吹,才能给人一丝凉意。不得不下楼去买点菜,一开门,轰,一股热气袭来,让人措手不急。院子里的树阴下,偶尔还会有一阵凉意。好不容易,放假了,奔回宝鸡,心里盘算着,叼个空也该回家看看孩子们的太奶奶了,毕竟,上一次见面已经是过年的时侯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比我们更着急的还有我家老李,一口气给娃们买了一大堆冰激淇。就连"雪糕刺客”钟薛糕赫然在列,用我女子的话说,难道是因为距离产生了美,我爸咋变得这大方了。</p> <p class="ql-block">  计划总是不急变化快。前脚到家,后脚就接到小叔子打来的电话,说85岁高龄的太奶奶住院了,正在写作业的女儿一听就愣住了,难过得不知道说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热爱文字的我也曾经想用文字来记录最喜欢孩子们的太奶奶,可是总觉得才疏学浅,所有的文字难以描述她带给孩子们的美好与温暖,鼓励与关爱。</p> <p class="ql-block">  听老公说,太奶奶出生于37年,不到20岁就嫁入了他们老李家,育有3子1女。83年应该是她最痛苦的一年,先后经历了两次致命的打击。先是在酒厂工作的大儿子不幸因病去世,接着是和她风雨同舟30载的太爷爷撒手人寰。上有尚未娶妻的小儿子,下有嗷嗷待哺的大孙子。生活的重担就悄无声息的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p><p class="ql-block"> 听老公说,以前太爷爷是在镇上的信用社工作,为人谦逊,夫唱妇随。生活虽然清贫,确也踏实。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一个女人变得多么无助,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p> <p class="ql-block">  痛定思痛,生活还得继续。同样的痛苦杨绛先生也经历过。钱媛走了,钟书先生也离她而去,她笑称自己是留下来清理现场的那个人。整理爱人的书稿,写了《我们仨》。太奶奶目不识丁,但她知道,生活必须继续。后来,听老公说大妈改嫁了,留下了年仅三岁的大哥,纵有万般不舍,还是把大哥留下来了。在外做点小生意的公公回家了,和母亲一起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再后来,太奶奶最小的儿子也娶妻生子了。</p><p class="ql-block"> 她终于松了口气,也算是给太爷爷一个交待了。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一个人的善良感动了一家人。婆婆在冬天黑总是第一个给大哥做双新棉鞋,三婶也是对他视如已出。生活虽然清贫,却很充实。</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老公他们都长大了,也娶妻生子了。说起来像个童话,老公一辈兄弟5人,就一个女孩。到了他们手里,从1到5全是女孩,太奶奶笑称这是她的五朵金花。责备她的孙子们,起名字干啥?太拗口。大花,二花,三花,四花………哈哈,是不是太有文化了。截止去年,大哥他们生完二胎,几乎家家都凑成了好字,太奶奶笑称,都是自己积的福。</p><p class="ql-block"> 80岁生日的时侯,一向生活俭朴,处处为她人着想的太奶奶也奢侈了一回。此次活动由大哥承办,兄弟们象征性的出了几千块钱。因为大哥提前实现了财务自由,过上了开奔驰、住省城的小康生活。有钱关键还舍得花。乐队是从省城请的,蛋糕是从宝鸡找的蛋糕师现场做的。请了亲朋好友和左右乡邻。那一天估计是她就开心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大哥出钱,老公露了个脸。致辞的活落在了他头上。理由是我俩口都是"先生”。老公做为工会主席讲过无数次的"话”了,但这一回也难住了。什么样的语言也显得有些干涩。</p><p class="ql-block"> </p> 后序 <p class="ql-block"> 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就在生活像蜜一样甜的时候,太奶奶的身体出了状况。虽然她没有像杨绛先生一样用文字记录下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却把生活经营成一部剧,一部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连续剧。</p><p class="ql-block"> 唯愿,她老人家早日康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