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上过珍宝岛前线的兵团战士

钱塘阿祥

<h1><p></p><p></p><p></p><p> <font color="#333333"> 2022年7月9日,几位具有特殊经历的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九团舟山、上海、杭州籍知青相聚杭州西子湖畔华侨饭店。<br> 五十余年前,他们在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热潮中支边黑龙江,进入兵团战备值班营承担起了在北大荒屯垦戍边中与众不同的神圣使命。<br> 他们肩扛行李铺盖淌水进入莽莽荒原,住帐篷喝沼泽地锈水;他们奋力挖渠排水修筑起通往外界的黑泥路;他们强忍小咬蚊子瞎牤的肆虐,垦荒种粮食;他们2.3点钟起床去大地锄草。狂风暴雨的时候,他们躲雨钻入苞米地;他们啃着干粮高喊“小镰刀万岁”去麦收;他们踩入冰水中割大豆;他们在漫天飞雪中扒雪扳苞米;他们脱土坯打野草建土房;他们烧窑制砖盖瓦房。冰封大地的时候,他们伐木进了原始森林;油灯下,他们写家书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报喜不报忧;午夜里,他们想家想亲人、黯然落泪------。</font></p><div><font color="#333333"> 他们军训练武守边疆。手持钢枪,听从命令,打起背包随时奔赴各地执行新任务!<br> 他们曾经被征招,离开朝夕相处、患难与共,一起支边的知青战友,奔赴乌苏里江边的虎饶战区,面对虎视眈眈想吞噬我中华领土的侵略者,在随时可以响起枪炮声的珍宝岛前线打坑道挖战壕、驻守边关。</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荒原梦不成,边境无枪声。幸运的是,他们先后安然回到了后方,后来又返城回到了父母亲人身边。</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沉浸在对五十年前那边境线上原始森林、林海雪原的回忆之中,大家不免感到后怕:“枪一响……”我,庆幸没有遇上战争!</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五十余年后,昔日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已经满头白发,进入了夕阳年代。他们再一次的相聚了。他们谈论过往,在记忆深处挖掘前线的日日夜夜:<br> 他们用酒瓶加工制作煤油灯;他们剥桦树皮作信纸,在上面写家书;他们套野兔、狍子,将马鹿当作野猪打;他们在帐篷内抓到蛇,取胆生吞入肚;他们全身赤裸下河里抓鱼;他们不会骑毛驴而将尾骶骨处的皮摩擦出血;他们在深秋季节爬入大油桶洗澡,却忘了将桶底的火撤走;他们忘记带边境通行证,误被认为是特务而被边防站扣留;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他们珍惜当下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也留念在黑土地上逝去的青春……</font></div></h1> <h1> <font color="#333333">196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1968年7月到1970年5月,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杭州、宁波、舟山、台州------)等大中城市的54.9567万名血气方刚的中学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相继投身北大荒,来到兵团加入到解放军的序列,承担着屯垦戍边,报效祖国的重任。</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1969年6月18日,第一批杭州赴黑龙江兵团十九团63人(男43、女20),从闸口火车站出发,24日凌晨抵达福利屯。<br> 1969年7月1日,第二批杭州赴黑龙江兵团十九团44人(男24、女20),从闸口火车站出发,5日凌晨抵达福利屯。<br> 1969年9月,兵团三师十九团新建武装值班营,辖值班一连、二连、三连、机炮连,后增设值班四连。1969年支边的田恒方、王绍云、封建和、张传华、徐培营等五名杭州知青被抽调至值班一连,阮招有被抽调至值班三连。<br> 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后,乌苏里江西侧的虎林、饶河地区成为沈阳军区的御敌重点区域(虎绕战区)。兵团司令部令三师和四师派出值班分队进驻执行战勤和备战任务。9月15日,十九团奉命派出值班一连、机炮连、值班营营部共300余人,开赴珍宝岛地区,驻扎五林洞镇五林河旁,番号“珍宝岛地区191部队一分队、二分队”。12月9日,俩分队完成任务从前线撤回。</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font></h1> <h1> 1972年初,兵团从第三师所辖团值班营抽调骨干前往珍宝岛地区筹建兵团独立四团(亦称兵团武装团,番号“珍宝岛六四八部队”),准备接替中国人民解放军23野战军驻防虎(林)绕(河)战区,并由十九团值班营负责筹建直面珍宝岛的八五加农炮连(即兵团武装团炮营二连,驻防三号桥265高地)、一二二榴弹炮连(即兵团武装团炮营三连,驻防临乌苏里江233高地);由五十八团值班营负责筹建驻防七里伈岛的连队(兵团武装团步兵一营三连)。据了解,还有21团负责筹建兵团武装团炮营一连(高射机枪连),驻防五林洞附近。<br> 与此同时,三师师部还调集师有关团派出施工队伍,在大(大和镇)五(五林洞)线五林洞以西路旁建设武装团团部,十九团也派出了由从各连(7连、17连、19连、24连,------)抽调的70多人(有19连娄宝奇、24连朱强华等杭州知青)组成的施工连,承担独立四团团部招待所的建设施工任务。<br> 1973年5月上级命令:“原部署不变,武装团撤出”,兵团所有筹建部队撤回原团(故黑龙江兵团家谱中没有出现“独立四团”字样)。<br></h1><h1> <font color="#b06fbb">图为值班一连战士准备奔赴前线</font></h1> <h1><p> <font color="#333333"> 珍宝岛地区191部队一分队一分队由值班一连战士组成,其中有1969年支边在5连,后调值班一连的田恒方、封建和、王绍云、徐培营、张传华等五名杭州知青,(二分队由机炮连战士组成)。在五林洞附近五林河旁646高地(距离珍宝岛约廿五公里)、珍宝岛前线279高地执行打坑道、挖堑壕(1500米)等战备施工任务。</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1月23日,田恒方等3人从前线回到团部参加“讲用会”,并作了发言。</span></p><p><font color="#333333"> 【我连负责打造的坑道在“646”高地半山腰,能够俯视山下的公路,这是一条战略要道。山顶上可以远眺乌苏里江及对岸苏联的连绵群山。我们先在半山腰确定南、北两个坑道口,分别朝中心点,相向施工。战友们双手抡铁锤、扶钢钎、打炮眼,填炸药,放炮爆破、清除渣石,进展缓慢。后来,上级支援了空气压缩机,可用风钻凿岩机打炮眼。承担风钻机手是排里机枪班的机枪手,人高马大,也是最棒的战士。 最初风钻机打炮眼时喷出来是岩石干粉尘,不多一会儿,就弄得满脸灰尘,甚或,难于辨出人的模样。后来,有了喷水风钻凿岩机打洞,喷出来的岩粉呈浆状形。东北的十月,天气已很冷了,风钻机手常常被水喷得浑身湿透,冷风刮来,冻得上下索索发抖,非常艰苦。当爆破岩石后,我们负责清运石渣。我和战友们不顾呛人的火药味和尘灰,钻进坑道,快装块石和渣石,多拉快跑,为下一班打炮眼腾出时间,加快进度,为战备赢得时间上的准备。打好炮眼,由爆破手完成爆破任务。我排有个爆破手叫吴泽海,一个当地青年。有一次准备爆破前,他见我站在下面,叫了一声:“小田,来帮一下!”。我对爆破充满着好奇,总是默默地跟他进入坑道。在他的指导下,我将十个约一米半深炮眼残渣桨擦净,再将一筒筒炸药装填进炮眼,中间一筒炸药插入雷管和导火线。导火线的一端插入雷管内,另一端延伸到炮眼外,并用小刀斜切后露出药引子。小心翼翼地将炸药和雷管装填完毕,再用一截点燃的导火线,依次对准露在炮眼外的导火线进行对冲。 不一会儿,全部导火线都点燃了,嗤嗤嗤地冒着缕缕青烟及火星,洞里弥漫着火药味和烟雾,我们快速撤离坑道,到洞外隐蔽起来。一会儿震耳欲聋的中心位拔心炮爆炸声响起,碎石飞溅。我默默地数着:左右两炮,上面三炮,下面四炮……。随着抬炮响起,仿佛山崩地裂,烟尘涌出洞口。就这样,我成了他的爆破助手。】</font><font color="#b06fbb">(摘自田恒方回忆录)</font></p><p><font color="#333333">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照片为田恒方</span></p></h1> <h1><font color="#b06fbb"> </font><font color="#333333">二上珍宝岛前线的原十九团值班一连杭州知青封建和(值班营宣传队骨干队员):1969年9月-1969年12月上珍宝岛前线打坑道、挖战壕;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三连(一二二榴弹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33高地,1973年5月撤回十九团。</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这里桦树也多,既有高大成群的白桦树,也有低矮成片的白桦林。白色的树身绿色的叶,进入秋季那绿叶全变成黄色,远看近看黄白相映都是那么好看。白桦树的皮会卷起来外翻,我们可以整张整张地撕下来,又一层层的将它剥离开。小心翼翼地,可以剥成纸一样薄。丁德浩还拿它当做信纸,在上面写好信寄回杭州家中呢。】</font><font color="#b06fbb">(兵团战士珍宝岛日记)</font></h1> <h1><p><font color="#b06fbb"> </font><font color="#333333"> 二上珍宝岛前线的原值班一连上海知青刘佳成:1969年9月-1969年12月上珍宝岛前线打坑道、挖战壕;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三连(一二二榴弹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33高地,1973年5月撤回十九团。</font></p><div><font color="#333333"> 这一次专程乘坐高铁赶到杭州与战友们相聚,足见患难与共,战友情深。</font></div></h1> <h1> <font color="#333333"> 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的值班一连杭州知青胡连荣,有着一手好木工活。他木工技艺精湛,家俱制作自然一体。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三连(一二二榴弹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33高地,建炮三连过冬房屋独具匠心,为战友们雕刻搓衣板制作了大量板材。1973年5月撤回十九团。</font></h1> <h1> <font color="#333333">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的值班一连舟山知青刘茂达。 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二连(八五加农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64高地,1973年5月撤回十九团。</font></h1> <h1> <font color="#333333">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的机炮连杭州知青金坚强,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二连(八五加农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64高地,1973年5月撤回十九团。</font></h1> <h1><p> <font color="#333333">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的值班一连杭州知青郭小兔。 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三连(一二二榴弹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33高地,1973年5月撤回十九团。</font></p><div><font color="#333333"> 【1972年6月12日 233高地。正前方,就是赫赫有名的珍宝岛。三年前的1969年,在杭闻听的珍宝岛事件就发生在这个地方。三年后,我竟然来到它的身边,担负起守卫祖国边防线的任务了。自豪感、神圣感、责任感好像在心底升起。登上山头,乌苏里江清晰地映入眼帘,那半月形的珍宝岛静静地卧在主航道中心线我国一侧。据解放军说,岛上到处是双方埋设着的地雷。战争硝烟还未散去,随时随地我们也将置身于战争的枪炮声中;随时随地我们或将成为宝清烈士陵园中的一员。说真的,当我快爬上山坡顶部想登上山头的那一刻,心里头还真有点忐忑的。怕一露头一露身,老毛子一枪或者一炮打过来——“老子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大腿都感觉是在发抖的。偷偷瞧一下身边的几位,似乎也与我一样的状况:每个人的脸上、说话的腔调,分明透露出那丝丝的胆怯表情。尽管,谁都在掩饰自己。】</font><font color="#b06fbb">(兵团战士珍宝岛日记)</font></div></h1> <h1> <font color="#333333">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值班三连的杭州知青罗家麟,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二连(八五加农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64高地,1972年11月撤回十九团。</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1972年9月11日 好久没有洗澡了。天气凉了以后,去溪沟里洗澡已经吃不消了,平时就打盆水擦擦身子,时间久了觉得身上难受。今天去了解放军那里一个大柴油桶里洗澡。爬进桶里却不知道将桶底的火撤走,洗了不一会脚底就烫了起来,水温也越来越烫了,不得不逃出桶外,光溜溜的身子被山风一吹又冷得要命,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过去看过解放军在汽油桶里洗澡,却没有细细琢磨过如何洗澡,洗澡也得有学问啊。这事让我领悟到了:凡事学表面容易,但还得学其深刻处,学本质的东西。】</font><font color="#b06fbb">(兵团战士珍宝岛日记)</font></h1> <h1> <font color="#333333"> 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的值班一连的杭州知青顾志龙。 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二连(八五加农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64高地,1972年11月撤回十九团。</font></h1> <h1><p> <font color="#333333"> 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的机炮连的杭州知青孔荣祥。 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二连(八五加农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64高地,1972年11月撤回十九团。</font></p><div><font color="#333333"> 【1972年7月12日: 战友们干劲十足,光起了膀子干。到了下午,很快就超额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也弄得浑身上下汗水泥巴搅和在了一起。干完活大家就一个个光了屁股跳到三号桥下的溪水里洗澡了。清澈的水,川流不息的水,瞬间洗刷掉了身上的污物;水中不知名的小鱼儿胆子也真大,会时不时往我们的身上啄几口,痒痒地,也彻底扫除掉了我们浑身的疲劳。这里没有异性,洗澡是不用顾忌的。有三个调皮的竟然离开了溪沟跑上了公路,一丝不挂地排成一队,口里哼哼着电影里日本鬼子进村的音乐,在路上戏耍了起来……。突然听得有汽车的马达声传来,吓得他们赶紧跑下公路躲进了水中,逗得我们大家嘻嘻哈哈的。虽说前线无异性,但也经常有慰问团上前线来慰问子弟兵的,还有部队师卫生队的军医定期上前线巡回诊疗的,里面少不了有女同志。所以,无顾忌也不能不顾忌。】</font><span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兵团战士珍宝岛日记)</span></div></h1> <h1><font color="#333333">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的机炮连杭州知青余龙光。 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三连(一二二榴弹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33高地,1973年5月撤回十九团。</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 </font></div> <h1> <font color="#333333">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值班三连的杭州知青张国强,1972年6月2日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二连(八五加农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64高地,1973年5月撤回十九团。 </font></h1> <h1> <font color="#333333">2014年8月15日,在597农场刘振山副场长和办公室陈军主任的悉心安排下,张国强乘坐上了车牌号为“597”的小车,奔向当年驻防过的“虎饶战区”,奔向珍宝岛!</font><div><font color="#333333"> 汽艇驶过内江江面,靠上了珍宝岛码头,我们依次离艇,并逐个接受手持一张名单的驻岛解放军的身份证查验:杭州、舟山、宝清------。正当我们要离开浮桥登岛之时,又被喝住了:你们等一下!在我们的名单里,没有你们这些人的名字啊!还是杭州过来的呢!你们怎么上艇过来的?!对不起,我们得凭首长电话指令放行上岛。</font></div><font color="#333333">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个头并不高大,30出头的解放军战士,边上还有一位更年轻的小战士。小战士很神气地对我说:“这是我们排长!”。哈哈,排长?我在职的时候,可是个“团级”,级别盖过你们的连长、营长哦。不过,在这岛上,他是管理者中最高级别的现任“首长”了!我们绝对应该尊重他,也不能不服从他的管理。<br> 小排长问我:你们老实说,你们都找过谁了?是谁同意你们过江来的?<br> 我:排长同志,我是一位42年前曾经在珍宝岛前线驻防过的人。如今已是个60多岁的老者了,现带着家人来看看。我没有找过任何人,但我懂边境的规矩,也听从你们的指令。若不允许登岛,我可以带着遗憾回南方去------。这是可以证明我当年驻防前线的一些资料------。<br> 说完,我从包里掏出一个纸袋,里面是我早已准备着的,当年珍宝岛的边境通行证、奖状等。小排长一件件地看着面前比他年纪还大的资料,又抬起头来看看我,再看看资料袋:还有没有了——?<br> 哇塞,他是当出土文物在欣赏了呀!<br> 当然还有。还有记载我在珍宝岛前线日日夜夜的日记。若掏出来,可够他看一段时间了!可收集进珍宝岛陈列馆了!<br> 不过,还没等我掏出这些资料,那小排长冲着我啪嗒一个立正军礼:向老兵致敬,请你登岛!</font><div><font color="#333333"> 参观结束离岛前,排长:“欢迎老兵你有机会再来视察!”</font></div></h1> <h1> <font color="#333333"> 在珍宝岛前线三号桥附近,通往264高地小路口的兵团十九团知青。左起:原值班二连杭州知青江枫、值班一连舟山知青刘茂达、值班三连杭州知青张国强、机炮连杭州知青金坚强。</font></h1> <h1></h1><h1><font color="#333333"> 在八五加农炮前的原十九团值班一连杭州知青顾志龙<br></font><font color="#333333"> 【1972年8月4日 解放军那边传来消息:苏修亡我之心不死!他们的六艘炮艇沿着主航道中心线我国一侧航行,这是明显的侵略行径,是在向我主权的挑衅!野战军方面进入了战斗戒备。一开始,我们很紧张:可能会打战!一旦打仗了,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呢……。这是在前线啊!<br></font><font color="#333333"> 苏修侵略者在我边防部队发出照会后回到了主航道上。警报解除了,我们也缓缓地舒出了压抑在心口的那股……。<br></font><font color="#333333"> 傍晚,大伙聚集在帐篷外,谁也没有多说什么,气氛不同以往。后来还是北京战友的月琴声,将大伙儿的思绪分散掉了些。我们掺和在一起哼哼了几首老电影歌曲,当然,哼得乱七八糟的,有的地方还改了词,分明是大杂烩。我上前线途中买的那支口琴,平时间也在拿出来在练习的,所以也凑进了合乐中。】</font><font color="#b06fbb">(兵团战士珍宝岛日记)</font></h1><div><font color="#b06fbb"> </font></div> <h1></h1><h1><font color="#333333"> 【1972年6月2日: 从五林洞往南,在离独木河不到一站的地方,通过了第四道检查站后,驶离了饶虎公路,往左拐入通往珍宝岛的山区道路。沿路,不断地可以看到插在路边的小木牌,牌子上写着:闭灯行驶,禁止鸣笛。好一派前线神神秘秘的气氛。】<br></font><font color="#333333"> 【972年8月13日: 大家想去虎头,结果到了武林洞后等不到车。 呆了一上午,午饭是走回东方红道班吃的。道班有在虎林插队落户的杭州知青。<br></font><font color="#333333"> 在回走道班途中,见着路边菜地里有人种着包心菜,同行人便去偷了两颗准备带回了道班老乡处炒着吃了,到了道班还讨好似的吹嘘一番。哪知道,道班的老乡说,这些包心菜就是他们道班人自己种的。“偷”了自家人的东西啦!又是尴尬又是调笑的。</font></h1><p></p><h1><font color="#333333"> 下午,搭车回连队后,听说大王砬子解放军团部有电影,所以,晚饭后又赶了过去。高兴的是放彩色电影,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 。】</font><font color="#b06fbb">(兵团战士珍宝岛日记)</font></h1><p></p> <h1> <font color="#333333">兵团独立四团(兵团武装团)炮二连的杭州知青</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后排左起:黄永生、林继根、孔荣祥、丁德浩、凌金韶、顾志龙、罗家麟;<br> 前排左起:江枫、徐培营、陈宝顺、黄兆雄、金坚强、张国强。<br> 胡国松探亲回杭未在内。</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身后左侧是自己垒木、打草和泥糊墙建起来的过冬木屋。</font></h1> <h1> 十九团值班一连上海战友上珍宝岛前夕,与战友们留影。<div> 前排左二 刘佳成(炮三连),左三 傅永梁(炮二连);</div><div> 中排左二起 蒋永泉(炮三连)、赵寅昶(炮二连)、王陈明(炮三连)、邵洪福(炮三连); </div><div> 后排右二 李益龙(炮三连)。 </div></h1> <h1><p></p></h1><h1><font color="#b06fbb"> </font><font color="#333333"> 炊事班有杭州知青陈宝顺、丁德浩,舟山知青李万祥。前线驻防时间的伙食还不错,有野战军后勤部门每天向前线供给养,不过,炊事班的战友还是在不断动脑筋“改善伙食”的 。 </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1972年8月18日: 说打鱼,倒还不如说是炸鱼。这帮人,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酒瓶子,往里面塞进了泥土,埋进一个雷管,然后用香烟将导火索点燃后随手往河里一扔,一会儿,呯”的一声,水面窜起高高一水柱后,煞是好看,而那些鱼儿,则个个白肚子朝天浮出了水面,并顺水往下游漂去。此刻,已在下游光着屁股候着的人赶紧噗通噗通跃到水中,将那些被爆炸震昏了的鱼捞了回来,动作慢一点儿的,那鱼儿则直接被水流冲往更远的地方了。<br></font><font color="#333333"> 这情景,以前还真的没有遇见过,扣人心弦,有趣,刺激。特别是那水很凉,下水的人,一会儿就得上岸来,一个个都被冷得嘴唇发紫浑身抖索,身体都被收缩了。被我等岸上的人取笑不已。<br></font><font color="#333333"> 一下子,炸了十来斤,大大小小的,半斤多的,斤把重些的,也不知道叫什么鱼,长长圆圆白白的。(现在知道了,叫“狗鱼”)<br></font><font color="#333333"> 据说,他们先前已经来炸过鱼了。当初他们是人先下水,后扔炸药瓶的。结果,炸药一炸振动波传导到他们的身体上,震荡产生的压力让人实在吃不消。于是,就有了我所看到的上游先炸响,下游再入水的情形。】</font><font color="#b06fbb">(兵团战士珍宝岛日记)<br></font><font color="#333333"> 图为炮二连炊事员,原十九团机炮连杭州知青金坚强在八五加农炮前。 </font></h1> <h1> <font color="#333333">1970年5月支边到兵团十九团机炮连的杭州知青胡国松,1972年6月调入兵团独立四团炮营二连(八五加农炮连),驻防虎饶战区珍宝岛前线264高地,1973年5月撤回十九团。这是他在二0九高地前的留影。</font></h1> <h1> 炮二连上海知青赵寅昶从野战军1460部队(炮兵团团部)开出的至五林洞的通行证。这是他继1969年9月第一次上前线战备施工后,第二次上前线了。</h1> <h1><font color="#b06fbb"> </font><font color="#ff8a00"> </font><font color="#333333"> 兵团战士心灵手巧 </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1972年12月8日 大家都在忙着刻搓衣板。从林中伐来直径在40公分左右的大椴树,截成60公分长,劈成3-4公分厚的板材,用斧子修个大致平整,再用刨子刨成25公分宽,3公分左右厚的木板。我是木工,自然,这些事都得靠我来完成了。他们拿去后,在上面画上图案就可以用来刻了。刻刀是用断了的钢锯条打磨成的。钢锯条做成的刻刀很锋利,只是比较容易折断:刻直线条的楞没有问题,刻波浪形的楞在弧度变化处较难把握的,开始的时候大家把握不好,一不小心刻刀就折断了。还有图案,大家也不断地琢磨着画些什么好。这几天画的已不是鸳鸯戏水图了,画上了珍宝岛的图案,我与丁德浩挖空心思想出了几个字:“宝岛晨曦”。这技术还是我们值班三连在建三师机修厂时,从木工班的老职工那里学来的,现在我成师傅了。(兵团战士珍宝岛日记)】<br> 图为炮二连(原十九团值班一连)上海籍知青赵</font>寅<font color="#333333">昶战友亲手雕刻,保存至今的搓衣板。</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