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夏日周末, 杭州与绍兴无缝对接地铁才开通不久,来感受一下乘地铁跨市旅游的快乐。游绍兴古城、鲁迅故居,深度了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 鲁迅先生……。</b></p> <p class="ql-block"><b><i> 从杭州地铁奥体中心站出发倒五号线与绍兴地铁一号线无缝对接,一个半小时车程抵达鲁迅故里站🚇</i></b></p> <p class="ql-block"><b><i> 八方游客来到小城绍兴,喝一碗绍兴老酒才能证明到此一游,可是不会喝酒的人又如何体会绍兴老酒的魅力?黄酒+棒冰,这样既能体验古老的绍兴黄酒文化,又能满足游客需求,黄酒棒冰中只含有微量酒精,不会影响开车呦😄😄</i></b></p> <p class="ql-block"><b><i> 咸亨酒店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一八九四年),是酒乡绍兴最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使咸亨酒店闻名中外。1981年,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老店新开。晚清时的绍兴建筑风格如旧;屋沿下正中悬挂白底黑字的店匾,横书“咸亨酒店”四字。</i></b></p> <p class="ql-block"><b><i> 绍兴是一座不大的小城,适合慢慢走慢慢逛。市区的景点,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鲁迅故里了。毕竟说起绍兴这座城市,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鲁迅故里。因此到了绍兴,总得去看看鲁迅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绍兴的鲁迅故里景区位于鲁迅中路,这是绍兴的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也是少年鲁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游客可以在景区内看看鲁迅先生书中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也能在鲁迅纪念馆里再一次看到这位先生的生平事迹,是一个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打开人眼界的景点……。</i></b></p> <p class="ql-block"><b><i> 荷花盆中栽养~</i></b></p> <p class="ql-block"><b><i> 西小河位于绍兴古城的西北角,河长约七百多米,南北贯通。河上面有三座古建石头桥,自南往北依次是鲤鱼桥(建于何年?)、谢公桥(始建于东晋,以太守谢公所置,故名。)和武勋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河的西畔是西小路,东岸则是王阳明故居、吕府(明代建筑)、船舫弄,古越藏书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等历史文化古迹。河的两边依然生活着世居的人家,青石板路,白墙黛瓦,几根竹篙支在河岸搭起凉架,便撑起了一家人的阳台,白日里在河埠头,袭一阵清风淘米洗衣,夜晚里在河廓沿,抱一轮明月喝茶纳凉,这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忱河人家,尽在其中。绍兴西小河是电影《西小河的夏天》的主要拍摄场地,它唤醒了人们往日的记忆,“乌篷船、老台门、藤椅、蒲扇、台式风扇、蚊帐木床和青石板路,⋯⋯。"</i></b></p> <p class="ql-block"><b><i> 西小河的北端是绍兴黄酒博物馆,老街上有许多好吃的美食,一家取名河埠头的菜馆,其烹调的绍兴菜甚是纯正地道,令人回味。霉干菜扣肉、酱油蒸河虾、鸡冠油搅酱⋯⋯西小路的南端便是古城内的卧龙山(府山,越王勾践在此为王宫19年)。山不算太高,登上山顶的飞翼楼,可揽西小河全景。暑假期间,带着孩子、家人,润着春天的细雨,踏着青石的印记,来品一品西河的往事旧味⋯⋯。</i></b></p> <p class="ql-block"><b><i> 绍兴酒是绍兴的著名特产,生产历史非常悠久。据文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绍兴酿酒业已很普遍。《吕氏春秋》载有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故事,至今城内尚有“投醪河”遗址。到南北朝时,绍兴老酒已成为贡品。在全国众多的酒类中,绍兴老酒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品种之一。</i></b></p> <p class="ql-block"><b><i> 绍兴黄酒品牌古越龙山~</i></b></p> <p class="ql-block"><b><i>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i></b></p> <p class="ql-block"><b><i> 运交华盖欲何求,</i></b></p><p class="ql-block"><b><i> 未敢翻身已碰头。 </i></b></p><p class="ql-block"><b><i> 破帽遮颜过闹市,</i></b></p><p class="ql-block"><b><i> 漏船载酒泛中流。</i></b></p><p class="ql-block"><b><i> 横眉冷对千夫指,</i></b></p><p class="ql-block"><b><i> 俯首甘为孺子牛。</i></b></p><p class="ql-block"><b><i> 躲进小楼成一统,</i></b></p><p class="ql-block"><b><i> 管他冬夏与春秋。</i></b></p> <p class="ql-block"><b><i> 鲁迅父亲周凤仪~</i></b></p> <p class="ql-block"><b><i> 鲁迅母亲鲁瑞~</i></b></p> <p class="ql-block"><b><i>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一一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悔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i></b></p> <p class="ql-block"><b><i> 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亲才穷下来,所以我其实是“破落户子弟”,不过我很感谢我父亲的穷下来(他不会赚钱),使我因此明白了许多事情。</i></b></p> <p class="ql-block"><b><i> 鲁迅卧室~</i></b></p> <p class="ql-block"><b><i> 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百草园在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后面,北临东咸欢河,东邻沈姓房屋,西接梁家后园,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家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i></b></p> <p class="ql-block"><b><i> 百草园占地面积约两千平方米是鲁迅幼年时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里虽无明显界线,却有大园小园之分。小园在北,占地较小,向西北角突出,面积约为大园的四分之一,有门通向东咸欢河,河沿筑有河埠,积肥农船便可在此靠岸,运走周家草灰和粪肥。大园在南,占地较大,西边有一垛长达四十四米、高约一米的泥墙,作为与西邻梁家后园的分界线。在泥墙的南端,即与鲁迅家后门墙角接壤处,有块刻有“梁界”两字的界碑。这块界石和这垛被鲁迅称为“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至今仍留存如故。</i></b></p> <p class="ql-block"><b><i> 鲁迅笔下风情园,是朱家台门,又称“老磐庐”,在绍兴鲁迅纪念馆西北侧,它西接周家新台门,东邻周家老台门,北临东咸欢河。朱家台门环境幽雅,且寓古迹,为古城绍兴保存最完整的典型的花园台门建筑。朱家台门的主人叫朱阆仙,即买下周家新台门的“朱文公的子孙”。</i></b></p> <p class="ql-block"><b><i> 朱家台门原为越王望花宫故址,系明初名将胡大海官宅的一部分。台门内有百年罗汉松、盘槐、红梅、绿萼梅等不少名贵花木,还有400平方米的一方水池,岁旱不干。清宣统元年,绍兴名士程柏堂亲书“此地为越王望花宫故址,此池下通龙泉”,并勒石于池畔,“磐庐”因石而得名。</i></b></p> <p class="ql-block"><b><i> 由于历史原因,朱家花园一直成为百姓居住的杂家大院,2003年春节前后,随着鲁迅故里改造工程的全面启动,居民们陆续搬迁。整修后的朱家台门以鲁迅笔下的人物、风俗为载体,将绍兴独特的人文内涵、历史典故呈现在游客的面前,是解读鲁迅作品的一个很好的辅助陈列。“鲁迅笔下风情园”,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依次设立“绍俗祝福”、“越俗漫话”、“迎神赛会”、“男婚女嫁”等几个主题陈列馆。</i></b></p> <p class="ql-block"><b><i>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 致敬尽礼, 迎接福神, 拜 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祝福”是为了 “岁暮谢年, 祭 神祖”。小说中五次描写了“祝福”场面;在冷静平铺的叙 述里, 对生与死、人与鬼的诘问引发出了深层的意蕴。祥林嫂的死当归罪于封建礼教, 而这里的礼教又与当地风俗 紧密相关。鲁迅将“国民性置于特定的风俗习惯去探讨, 显示了其对国民性问题思考之深”。</i></b></p> <p class="ql-block"><b><i>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人物;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坎。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大加责骂并把她赶走。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i></b></p> <p class="ql-block"><b><i>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鲁迅笔下代表民族脊梁的四种人,有多种见解,在此摘录一种,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i></b></p><p class="ql-block"><b><i> 第一种:“埋头苦干的人”,指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执着于某一项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人。就在写作本文之后一年,作者写了历史小说《理水》,塑造了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可互相印证。</i></b></p><p class="ql-block"><b><i> 第二种:“拼命硬干的人”,当指那些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揭竿而起、斩木为兵的农民领袖和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民族英雄。</i></b></p><p class="ql-block"><b><i> 第三种:“为民请命”的确切含义,指的是为老百姓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疾苦,这一词语的出处,见《汉书·蒯通传》:“西乡(向)为百姓请命。”“为民请命”这一提法在极“左”思潮泛滥时曾经受到过大规模的口诛笔伐,以至一些教科书的编者在选用这篇杂文时,不得不将这句话从文章中删除。但是,正如一位戏剧家借助剧中人物之口所说的那样:“为民请命,何罪之有?”几乎在写作本文的同时,作者写了历史小说《非攻》,塑造了一个古代为民请命的墨子形象,也可互为印证。</i></b></p><p class="ql-block"><b><i> 第四种:“舍身求法”的“法”,这里可做标准,规范解。又,“法”在世界各国语源上都兼有“公平”“正直”“正义”等含义,所以,“舍身求法”可以解做:为追求某一种规范(诸如公平、正义等),不惜牺牲性命,类似“舍生取义”,而“舍生取义”语出《孟子·告子上》,它在本质上属于儒家思想。</i></b></p> <p class="ql-block"><b><i> 鉴湖越台名士乡,</i></b></p><p class="ql-block"><b><i> 忧忡为国痛断肠。</i></b></p><p class="ql-block"><b><i> 剑南歌接秋风吟,</i></b></p><p class="ql-block"><b><i> 一例氤氲入诗囊。</i></b></p> <p class="ql-block"><b><i> 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驿,展其殊才;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i></b></p> <p class="ql-block"><b><i> 鲁迅,以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大家族里。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到能看懂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i></b></p> <p class="ql-block"><b><i> 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稀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i></b></p> <p class="ql-block"><b><i> 鲁迅七岁进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他博闻强记,虚心好学,同时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从野史、笔记、小说和各种民间文艺中吸取养料,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i></b></p> <p class="ql-block"><b><i> 我最初读书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读的是《鉴略》,桌子上除了这一本书和习字的描红格,对字(这是做诗的准备)的课本之外,不许有别的书。</i></b></p> <p class="ql-block"><b><i>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i></b></p><p class="ql-block"><b><i> 不必说碧绿的菜哇,光滑的石井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鸟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i></b></p> <p class="ql-block"><b><i> 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但我母亲的母亲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痛苦,和花鸟并不一样了。</i></b></p> <p class="ql-block"><b><i> 后来我看到一些外国小说,……才明白了世界上也有这许多和我们的劳苦大众同一命运的人,而有些作家正在为此而呼唤,而战斗。而历来所见农村之类的景况,也更加分明地再现于我的眼前。偶然得到一个可写文章的机会,我便将所谓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流社会的不幸,陆续用短片小说的形式发表出来了。</i></b></p> <p class="ql-block"><b><i> 但到了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i></b></p> <p class="ql-block"><b><i> 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的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i></b></p> <p class="ql-block"><b><i> 有谁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i></b></p> <p class="ql-block"><b><i> 绍兴臭豆腐是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浙江绍兴民间小吃,属于浙菜系。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最风光的时代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一日在吃了王致和臭豆腐后豪情大发,挥笔题下“青方”二 字,使得臭豆腐立即名扬天下,据历史考证慈禧太后也有吃臭豆腐的嗜好,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 臭豆腐好吃,究其原因还是那一坛好卤,卤的制作方法极其复杂,不仅仅是用新鲜蔬菜腌制让其自然发酵,而是在其腌制和发酵过程中不断加入各种香料精心调制,没有几年的时间不敢称老卤或好卤,只能称为清卤,一坛好的卤水常常有二十以上的年头。</i></b></p> <p class="ql-block"><b><i> 次坞打面是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的传统风味小吃。次坞打面与草塔羊肉、安华牛杂汤等齐名,并称为诸暨十大传统风味美食。</i></b></p> <p class="ql-block"><b><i>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i></b></p> <p class="ql-block"><b><i> 茴香豆是浙江绍兴著名的传统小吃,属于民间闲食,亦是城乡酒店四季常备之下酒物。民谣云:“好吃茴香豆,嚼嚼韧纠纠,要用谦豫、同兴好酱油。”</i></b></p> <p class="ql-block"><b><i> 绍兴市应天寺应天塔远景~</i></b></p> <p class="ql-block"><b><i> 我们来到清凉寺~</i></b></p> <p class="ql-block"><b><i> 清凉寺里的清凉桥~</i></b></p> <p class="ql-block"><b><i> 应天塔原系宝林禅寺之七级浮屠,始建于东晋,唐时改名应天塔,宋代重建,明喜靖续修,十拱飞檐,建筑雄伟,佛像碑雕备极精致。1910年被香火烧成空心塔。今塔系1984年重修,高30米,呈六边形,共七层,塔顶盖以铸铁覆盆,巍巍壮观。</i></b></p> <p class="ql-block"><b><i> 登上应天塔俯视绍兴小城全景~</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