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两度同学,小学初中,这不容易,但对于我们灯市口小学和25中来说,好像有不少。同在一个班里,我则有三位。老陈就是1/3,而后来兵团又在一个团,就只有老陈了。今儿去东城老家看看,看看老同学,美术馆东站,离美术馆大老远的,不然就去馆里看看画了,一想现代画家也没什么值得看的。径直奔了老同学老陈的家,隆福寺里的一个大宅子的独立后院。您看看这院,老同学够亿万富翁不够。老陈夫人也是女12中同届,并且是兵团战友。我今天是按老规矩,不速之客,不请自来。过去住平房胡同,都是这样,不先联系,打到府上,在家则见,不在或等,或乘兴而去,乘兴而返。按老规矩也说明同学关系之深厚,摸爬滚打一二十年的交情。老北京、老东城、老灯市口、老东四……老陈两度有恙,今儿看状态挺好,谈不完的话题,聊不尽的历史,这小院就是历史见证。老陈告诉我,毛主席纪念堂的筹建,很多大事都是在小院运筹帷幄的。近现代名人巨擘,都是小院常客。我和老陈聊起老一辈,史家胡同是半部中国史,小院敢说是半部北京史。老陈夫妇在胡同外烤肉馆招待了我。散席之后我被足疗体验的抓走,到景山下车绕了半圈,回北师大了,聚会高兴,再筹备新的,老同学老战友,期待见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