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韵永流传,大佛金光烁江南”——由古今知行史学社发起联合鼓山中学学生会研学活动。

高二(9)厉宇洁

<p class="ql-block">  “欲成大道,必先为史。”新昌人杰地灵,这里淡雅隽秀的山水哺育了多少时代骄子,又有多少诗人,妙人,隐人,对其魂牵梦萦。身为鼓山中学的学子,生在大佛足下,长在鼓山山麓,承地灵之秀,就应当不忘历史,铭记历史,传承历史。在盛夏的蝉鸣中,洋溢着青春热情的鼓中学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开始了对魏晋风尚和佛教中国化的探索之旅。</p> <p class="ql-block">  7月8号,八点十分。热情洋溢的徐红素老师带领了一部分同学与我们日夜相处的老朋友——鼓山,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邂逅,徐红素老师自信大方,一路上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津津乐道的有关鼓山的故事,她还用地道亲近的讲说方式让我们了解了谢灵运、王羲之以及支遁、竺潜的平生功绩。</p> <p class="ql-block">谢灵运出身不凡,家中富贵。他是山水诗派的创始人。“谢公开道”的故事被人们长久称颂。他领着家丁几百号人在天姥山开山找路,开成了谢公古道。谢灵运袭爵康乐公,今天,我们在他活跃过的地方,建立了康乐广场,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所谓健康快乐。这天姥山谢公古道的开凿,吸引了多文人墨客,引得多少心怀自由的人们涉足浙东,涉足新昌。</p> <p class="ql-block">  恋鹅痴狂但书法一绝的王羲之,他受道教熏陶,不喜官场,晚年隐居于鼓山,建立紫芝庵,追求长生不老。也正是这位书法大师,给鼓山凭添了一份独特色彩。</p> <p class="ql-block">时间来到8:50分,我们博物馆的研学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位于馆内一楼,关注新昌深厚文化底蕴。在鼓山校友章瑛学姐的讲解下我们看到了唐诗之路的美妙路线,感受了佛教文化的浓厚意蕴,见识了先人劳动的精神和创造的价值。</p><p class="ql-block">在参观过程中章瑛学姐语重心长地提到:我们身为高中生,在这段时间我们是累的但也是最充实的,高中的我们有无穷的力量,我们有向上的朝气,有最纯洁的友谊,我们可以广泛涉猎,我们可以努力学习。</p><p class="ql-block">所谓“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在这其时,留下自己的汗水以后才不会后悔,才会回忆感悟这人生最美好的时节。</p><p class="ql-block">体会了新昌的深厚文化,我们更有自信。她还补充:我们青年成才之后也应当多关注家乡,回馈家乡,不忘家乡,永远记得自己是新昌的人。</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在新昌县博物馆馆长张斯鸿老师的带领来到了博物馆二楼“魏晋风流”专题展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斯鸿老师风度翩翩,文雅温柔。能够邀请到她这样的一位老师来为我们讲解,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都感到荣幸,我们对她都有无以言表的感激。</span></p> <p class="ql-block">“清谈析理”,张斯鸿老师给我们细致地介绍了“竹林七贤”的成员,魏晋的风流意趣在这里发源。</p><p class="ql-block">魏晋时期男子爱美,人们尚美,在张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发现魏晋时期社会混乱,政治黑暗,但是人们的思想,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却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不论是小说的萌芽,还是诗派的创新,不论是手工业的发展,还是琴乐的兴盛。魏晋,它都将它们完美呈现。音乐、绘画、雕塑、书法、诗文、科技等等等等,在魏晋时期它们都空前鼎盛。</p> <p class="ql-block">张斯鸿馆长提到,“魏晋风度”专题展中许许多多的展品都是无价之宝。</p><p class="ql-block">为了这个魏晋文化专题展会,馆内所有人员为此都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当别人因这样浩大的工程退缩时,我们新昌这样一个小馆却担起了这样的大任。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了文化工作者的艰辛,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难度。</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鼓中学子这次的“魏晋风度”研学之行便又充满了现实意义,只要我们了解,我们不忘,我们铭记,便是对像张斯鸿馆长这群文化工作者最好的支持,便是对先人意志的最好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一片掌声中,我们欢送了张斯鸿馆长,结束了“魏晋风度”研学之旅。观赏、感受、思考,我们相信,这样邂逅之旅一定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让书上的照片生动起来,我们的记忆自然也很深刻起来。“魏晋风度”研学之旅,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挥手告别博物馆,7月9号,6:30分踏着清晨的缕缕清风,我们继续沿着文化研学的道路,来到了大佛寺。</p><p class="ql-block">“跟着文史名家唐佳文老师走进大佛寺,探寻佛教中国化的渊源”这是我们此行主题。</p> <p class="ql-block">年过古稀的唐佳文老师,心中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虽然总是调侃自己“其貌不扬”,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让我们感受到他的风流倜傥,他的君子风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锯解岩”“倒立和尚”这些貌似好不起眼的自然造物,经过唐佳文老师的故事讲解一下子就联系在了一起,这景物也似乎生动了起来。</p><p class="ql-block">就像唐老师说的:“真正有价值的造物,很大程度来自它背后的故事,别人不认可这样的景色,认为他们不美,那是他们没有懂得他们代表的精神和人文思想。”</p><p class="ql-block">许多在场的同学也想起来自己在历史课上学到的知识:有实物资料,有史书记载,历史才能得到双重验证,它的真实性才能极大程度提高。</p> <p class="ql-block">来到放生池边,感受日池,月池的平静安然。唐佳文老师告诉我们在放生池石壁上除了“南无阿弥陀佛”左侧和右侧还分别有题字,后来因为树木茂盛,使得字体隐于荫蔽之中,登上上坡,仍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南朝古刹”,这是从王義之书法中集出字的照壁,而唐佳文老师却觉得这时间点并不严谨。他介绍道,在这里,晋朝时期便前前后后建立起来了三座寺庙:隐岳寺(即今天的大佛寺)、元华寺(即今天的千佛禅院)和栖光寺。晋朝时期,佛学文化就已经开始萌芽兴起,这比南朝还要早。</p><p class="ql-block">老师同时也教导我们对事物需要有自己的思考,有思考就必须有证据,学会利用批判性思维看问题,这样我们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p><p class="ql-block">一路行来,认真研读每个门廊两边的对联。唐佳文老师引导我们自己读对联,说名字,这让我们学习了如何句读,如何认书写体,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我们前往了“千佛禅院”,院内的一位和尚师傅教我们用数学方法马上算出这里的一千多尊佛像。每格中一小佛高约20余厘米,中间九格置一尊较大佛像,膝前侍立二小像。唐佳文老师也同时讲解了千佛岩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拉起横幅,拍摄照片,记录时刻。我们排成几排,留下了一张张值得纪念的照片。我们与历史合照,与佛学相遇。在大家的陪伴下,我们置身于历史长河中,穿梭于时光隧道,眨眼便是千年。</p><p class="ql-block">“知行合一”与历史邂逅,邂逅“魏晋风度”,邂逅佛学中国化历程。愿每个同学都能铭记这次研学之旅,秉承着自己青春初心,再出发!</p><p class="ql-block">特别鸣谢:感谢本校徐红素老师花费多天心血策划本次有意义的活动,并亲自带领我们参加本次活动。感谢新昌县博物馆馆长张斯鸿老师、鼓山校友章瑛学姐为我们倾情讲解《魏晋风度》展和博物馆里的诗路文化;感谢文史专家唐佳文老师倾几十年学术修炼带领我们走进大佛古寺,探寻佛教中国化的渊头。感谢新寓意花店丁海英阿姨为我们提供花艺设计和包装服务,并且和我们共游大佛寺,感谢他们为我们花了时间和精力陪伴我们成长。</p><p class="ql-block">心怀感恩,不忘陪伴。</p>

我们

老师

魏晋

鼓山

唐佳文

研学

张斯鸿

新昌

风度

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