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传颂的书法大家涂廷多

鹿门诗书画院

<p class="ql-block"> 口碑传颂的书法大家涂廷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这句话用在书法大家涂廷多先生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在襄阳,他是一个代表性的文化人物,是妇孺皆知的“涂老爷子”。我在网络上搜索一下关键词“涂廷多书法”,铺天盖地呈现出来的是涂廷多先生的书法作品图片,而关于他本人的介绍,权威性词条上的文字不足500字,真是难以置信,可谓“低调到尘埃里了”。可见,关于他的事迹,见诸文字的不多,大多是口口相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卓然超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涂廷多何许人也?他1945年出生于湖北襄阳,字群子。我想:“群子”意为百姓中普通一员,也有老百姓的儿子之意。他五岁习书,从艺五十余载,通过长期不懈的奋斗,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成为书法大家、书法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p><p class="ql-block"> 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三、第四届理事,中国书协第五届事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政协第八、九届委员,原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主席团成员,襄阳市书法家协会第二、第三、第四届主席,襄阳棋院院长,隆中书画院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p><p class="ql-block"> 他的书法,取法乎上,又随时代,碑帖融合,博采众长。其书风“厚重雄强、苍劲潇洒”,“高古拙朴、大气豪放”。欣赏他的作品,给人以触及灵魂的震撼和催人奋进的力量。他待人真诚、办事严谨、乐施奉献、善推新人。他重视个人努力,尤重集体之合力。数十余年间,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展览、重要报刊、出版社入展、发表、出版或获奖。是“襄阳孟浩然诗会”、“中国襄阳米芾书会”、“全国财税系统书画大赛”、“全国六十二座历史文化名城书画摄影大赛”、“纪念襄阳解放五十周年中国书画展”等全国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是《书苑》、《中国财政四十周年书画作品集》等数十部专业性大型图书的主要编辑者。著有《涂廷多书法选》、《涂廷多书法辑》、《行书楹联墨迹选》、《涂廷多书法艺术/榜书作品选集》、《襄阳建城二千八百年记》、《砚田涂廷多》等。沈鹏、王学仲等先生曾为他作品集题写书名。二000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德艺双馨会员,二00八年被中国书协评为书法家进万家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涂廷多先生出生于旧社会,家庭贫寒。家里人曾因求人写对联遭拒,感情受到很大打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少小学书,稍通书法门径,就定下初心: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他一生坚守初心,始终不渝。</p><p class="ql-block"> 他常年奔波于城市乡村,深入各行各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传播书法艺术,指导习书创作,努力实践自己的追求和梦想。</p><p class="ql-block"> 在襄阳的大街小巷,在偏僻的山村,在机关、军营、学校、医院、工厂、商场,甚至小吃店、美发店、小茶楼,更不用说名胜古迹、文化场馆,都能见到他的书法作品,而且大部分为无偿奉献。他曾遭到有些人的非议,认为他作为一个书法大家“太没有身价了”,而他总是淡淡一笑回应。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是党和人民哺育了他,是社会在他从艺工作困难时伸出了援手,这一种恩情,一生一世难以报答!</p><p class="ql-block"> 在抗震救灾中,他组织书法家和社会爱心人士义捐,危难时刻见真情。他组织多次向贫困山区捐赠,资助贪困学生。他还结对帮扶困难户,使其脱贫致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他又以年迈的身躬,把文化艺术的种子播撒在田边地头。此类助人为乐的事情,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2019年,樊城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涂廷多先生担任高级顾问,为党员和社区群众讲述自己做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以文修身、以文治家、以文报国的生动故事。组建家庭教育辅导讲师团队进社区、进学校。开展“家风家教公益讲座进社区”,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弘扬优秀家风文化,拓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形式,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关心青少年事业做实做细接地气,受到基层和群众的普遍欢迎。</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涂廷多通过媒体得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樊城董家台社区党委书记唐玉敏想请书法家为洛阳市赠送的牡丹画团扇题字时,涂廷多则用题字“博爱”“友善”等表达了对战疫英雄们的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桃李芬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涂廷多等前辈书法家的培养下,襄阳已有50多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市级会员数百名。在他任襄阳市书协主席期间,襄阳曾创造在湖北省书法届展中四连冠的佳绩。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严学章曾和涂廷多共事多年,他认为,从襄阳走向全省全国的有影响的书家,要么是涂老师的学生,要么得到过涂老师的帮助指教,可谓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 即使是象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他也乐此不疲地给予指教和帮助。2015年元月,襄阳市美术馆举办了“三羊开泰一一田文化、赵开成、刘阳书法展”,作为荆楚文化春节惠民活动之一。当襄阳电视台突然提出要釆访我时,需要请涂廷多老师评点一下我的书法作品。时间紧迫,我拨通了涂老师电话,他当即答应。我把他直接从工作室接到采访地一一米公祠。面对镜头,他略加思考地说:“他(刘阳)是博览了汉代隶书的碑刻,又研究出适合自己表现手法的,表现自己意识的那种隶书书风。”如无平时对后学的关注关心,是断然说不出这句简短而准确评价的。</p><p class="ql-block"> 青年书法家李俊杰谈到一件往事,他说:“我在学习书法这件事上很幸运,遇到了很多贵人的鼓励和帮助。虽说我从小就练字,但一直是自己瞎琢磨,离专业差得远。我起初想学好书法,于是写了一封信给襄阳市书法家协会,讨教写字的诀窍,我当时谁也不认识,也没有写具体收信人,没想到却真有老师回信,信上鼓励我要坚持学习。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回复我的是著名书法家涂廷多先生。”</p><p class="ql-block"> 李俊杰出生于1980年,他在涂廷多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多年学习,转益多师,以“师古不泥”的态度学习传统经典,终于成长为一名颇具影响力的“书坛俊杰”。其作品在第八届中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四届正书展等大型展赛中斩获大奖,并十余次入展全国展。刚届不惑之年的李俊杰,如今于书法五体皆能,并形成了古雅厚重又空灵精微的艺术风貌,他现在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院首批研究员、湖北省书协创作研究员、湖北省优秀文艺人才库专家,作品被中外文化艺术机构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添彩名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1年6月,襄阳市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城称号。当时,中国书法家协会相关领导,在位于汉水河畔的米公祠前为襄阳举行了命名授牌仪式,襄阳市成为湖北 省 第 一个、中国第九个中国书法名城。涂廷多和襄阳书法界多年的宿愿终于圆梦。</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名城评选活动由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简称中书协)于2006年启动,在全国仅评选10个城市,此前有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获得该称号 。2008年,襄阳市启动了“中国书法名城”的申报工作,作为最初申报的组织者之一,时任市书协主席的涂廷多见证了这块“国牌”从申报到授牌的全过程 。</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名城这块“国牌”的取得,不仅是襄阳文化艺术界的大事,也是全市人民的大事。2006年底,涂廷多得知中书协将在全国评选“中国书法名城”,便开始积极领会相关文件精神,整理相关资料文件,装订成册。</p><p class="ql-block"> 申报“中国书法名城”的城市需要达到诸多条件,例如:该城市历史上要有书法名人;后人要有该著名书法家的纪念场馆;不仅要有书法组织,还要有相关活动。而这几点襄阳均达到申报标准:襄阳有米芾,有米公祠,有襄阳市书协,举办过米芾书会、中国财政四十年书画展等大型活动。</p><p class="ql-block"> 于是,涂廷多便建议省书协向中书协报告,开始申报筹备工作。当时省文联和省书协高度重视。他们都认为,“中国书法名城”不仅是襄阳的,也是整个湖北的。</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襄阳能够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城”称号,首先得益于襄阳出了米芾。米芾,这位中国书画史上的奇才,以他在书法、绘画、收藏、鉴赏等方面的成就,自北宋以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书画爱好者,为华夏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历代襄阳人也一直以米芾为荣,据说自元代以来,人们就修建庙宇纪念他。经过明清两代和近年的扩建,形成了今天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米公祠。而拥有跟书法大家有关的历史遗迹,是“中国书法名城”评选的另一重要标准。</p><p class="ql-block"> 除了历史上要有书法大家,有一支有影响力的书法家队伍外,良好的书法氛围和群众基础、市里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书法教育的普及、书法品牌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等都是“中国书法名城”考核的标准。襄阳的书法队伍建设在全省位居前列,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年申报时,襄阳已有中书协会员50余人,省书协会员246人,襄阳市书协会员660人,有350余件作品在中书协举办的各类大赛中入展,襄阳市书协还被中书协授予“全国书法家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称号。1985年11月,中书协、省书协、市文联、市书协等联合举办了米芾书会和米芾书会书法作品展。时任中书协主席的舒同和86名中外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以及日本代表团一行,央视等27家新闻媒体光临襄阳,共同上演了一场空前的襄阳米芾文化盛会。大会收到中外书法精品300余幅,书学论文100余篇。中书协主办的《书法通讯》评论本次书会“对历史文化名人的专题研究尚属首次”。</p><p class="ql-block"> 襄阳能够得到这块“光芒四射”的牌子,是襄阳文化积淀的结果,也是市委、市政府和文联等部门关怀重视的结果,是襄阳书法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支持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2008年,中书协经过初步研究,把襄阳纳入预选的范畴。2009年,中书协对襄阳进行了第一次考察验收。在当时的汇报会上,中书协领导肯定了襄阳的成就,同时也对襄阳创建中国书法名城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此后,襄阳根据中书协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整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投资数亿元新建和扩建各类文艺场馆,先后新建了展览馆,扩建和修缮了米公祠等;整合仲宣楼等10余处资源共2万多平方米展厅,作为书法绘画展览交流场所;每年投入60多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举办各类书法活动,并把书法艺术内容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新命名了“米公小学”等一批书法特色学校。“这才是襄阳,襄阳书法艺术不怕后继无人。”当年,验收团看到米公小学的学生们在操场上共同挥毫书写时赞赏不已。</p><p class="ql-block"> 2011年1月21日,经过最后审查,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授予襄阳“中国书法名城”称号。涂廷多说:“米芾不仅是是襄阳人民的宝贵财富,还是全国的、世界的精神财富。襄阳书法界、襄阳市民,有责任、有义务弘扬米芾的书法艺术和艺术思想。我们要珍惜、维护、运用好‘中国书法名城’这块牌子,把米芾书风传承好,把襄阳的书法事业发展好,助推襄阳文化的繁荣,为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涂廷多书法展”在大图美术馆举行。涂廷多老师这次书法展,展出了近几年创作的精品力作,人书俱老,表达了他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纷至沓来,观展热情持久不衰。</p><p class="ql-block"> 我怀着感恩和崇敬之心参观完每件作品,驻足沉思良久,感慨万千,挥毫写下感言: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10日于鹿门精舍</p> <p class="ql-block">涂廷多先生在襄州区龙王镇松树坡村考察文旅助推乡村振兴工作</p> <p class="ql-block">为七里山森林公园题字</p> <p class="ql-block">在樊城区金牛村指导文化建设</p> <p class="ql-block">在米芾故里米庄镇指导美丽乡村建设</p> <p class="ql-block">为襄阳古城门书写对联</p> <p class="ql-block">参加杨守敬书法作品展暨艺术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涂廷多书法展”部分作品欣赏</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在参观涂廷多书法展后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