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载盈梦想,一路车马劳顿,奔赴洽湾古镇写生基地。</p><p class="ql-block"> 车停靠在镇东的停车场。路旁立着一块石碑——“洽湾村”,这东边地势略高、巨石昂突,房屋顺势而建,恰似昂首的“船头”,“船头”下停着一条木帆船,这便是有名的洽湾船形古镇。</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镇,距江西南丰县城10公里,最早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洽取“合”意,表示盱江、沧浪水、浆坑水三水于此汇聚。宋明时期称为洽阳,清代叫“漯溪”,民国至今称为洽湾。因地处沧浪河湾,镇吻水,水抱镇,有着独特的古镇地形。其外形似船,呈椭圆形(有如泾县黄田的洋船屋),东西长,两头尖,酷似一条逆水而上航行的大船。坐西朝东,船头向东,有种乘风破浪之势。村上各家各户建筑也多为小船形状,或许与古时风水布局有关。据村上老婆婆介绍,古镇河边的上下游两口井,一口是沙井,一口是泉水井,就是风水先生依据八卦形而设。</p><p class="ql-block"> 通往“船头”的石阶旁有栋老宅,这座人民公社时期的洽湾公社卫生院,已变为游客服务中心,门前楹联道:“船形古镇重展绰姿风采迎八方宾客,福地漯溪再书盛世华章颂一代风流。”</p><p class="ql-block"> 沿河约400多米长(依据晨练步数估算),3米宽的码口街犹如船舱,布满大大小小几十个商铺:禅茶阁、金裕钱庄、理发店、米粮铺……可见在历史长河中,这里是繁华的商业贸易、繁忙的水上航运之地,家家户户想必也是金银财宝斗量金。近几年来,为了方便游人,政府在古镇码口街外沿的河中,架空铺设了一条木制栈道,远眺近观均若船舷甲板。每每迎着朝阳跑步,我就仿佛看见洽湾这支大型商船正扬帆远航,待收帆闭舵已是盆满钵满。</p><p class="ql-block"> 古镇的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现今还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青砖黑瓦,密密匝匝,错落有致,有造型奇特的大夫第、少爷府,有天王庙、大小祠堂,也有宋代的葛氏墓,无不彰显昔日的辉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江南第一祠”的胡氏宗祠——这座典型的明清建筑位于“船尾”,胡氏宗谱记载其始建于1608-1620年,1620建成后又用了三年修理粉饰以壮祠貌,历时十六载,耗资数千金。正门两旁蹲着一对石狮,两侧门各竖一对石屏,“胡氏宗祠”金字大匾悬挂正中上方。祠堂系砖木结构,数百根柱落地,可堪称“大祠”。三厢进宫殿式,上厅系胡家家庙,供奉历代祖宗之神位,中厅宽大雄伟,两边墙上分别书有“忠孝廉节”醒目大字,左右房为藏祭器,厅前的大天井方方正正,两个长形花圃,各栽了一株桂花,两株柏树。它是家族祭祖、正俗、教化和传统的道德法庭,是家族的精神家园。而今,镇上有什么大型活动,如书画拍卖、杀猪宴等都会在这里举行,它也成为团结交流的基地,传承和发展乡俗文化的平台。 </p><p class="ql-block"> 镇上的人们虽大多已搬到县城居住,但只剩下耄耋之年老人的古镇,并不因此而显衰败凄凉。大部分房屋完整无损,智房祠、码口街、培澜书院等古建筑历经百年沧桑,依然蔚为壮观。偶见几处残垣断壁的房屋,上面长满杂乱无章的绿,生机勃勃的绿和荒芜的绿。墙缝里钻出了几株嫩草,嫩到使人心软。你可停下脚步,静听它讲述它的顽强和石头的衰老。这看似荒废,却更显安静,别有一番意境。它成了游人拍照的地方,也成了画家们写生的素材。</p><p class="ql-block"> “古巷直风伤人,曲风养情。”无数条左曲右拐和铺满青石板的幽巷穿镇而过,宽的近3米,窄的只可一人行。两侧房子高而封闭,灰砖白粉墙将一户户人家包围在一个窄小的天井院中,纵横交错的古巷将户与户、房与房连成一片。每每缓步在悠悠长长的巷,轻踏光滑透亮、布满苔草的石板路,世界就会突然安静下来,唯有咯哒咯哒的足音由重而轻,由近而远,通往历史隧道。石板路记录了老一辈人生活的艰辛,也记录了生活的坚毅。老旧的房子,凝结着无法解读的沉重岁月,破败的庭院有着时间的韵味和沉淀,斑驳的墙屋颓圮,寂无人声,古老的木门留下久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翰墨飘香书洽湾,丹青溢彩谱华章。当前,以《乡村振兴画说洽湾》为主题的写生中国百名画家正走进洽湾,他们用中国画、油画作品的方式诠释古镇和古镇文化事象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书画艺术与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以文化复兴,振兴乡村,践行“文化强镇”建设。洽湾村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画家村。愿洽湾借着这股文化复兴、文化強镇之风,逐梦扬帆再启航,奋楫笃行续辉煌!</p><p class="ql-block"> 2022.6./江边女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