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暗香盈袖</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创作:2022.07.08</p> <p class="ql-block">《琵琶语》简介:</p><p class="ql-block">《琵琶语》谱曲作者是钢琴才子、音乐家林海。乐评人说他是个“右手东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有着“肖邦的气质以及德布西(法国音乐家)的慵懒与优雅”。《琵琶语》收入2003年的专辑《琵琶相》中。此曲一经问世就广为流传。该曲在2015年中瑞建交65周年庆典上演奏过。</p> <p class="ql-block">《琵琶语》前奏采用反复手法,呈现“泣泣私语诉衷肠” 之特点。其间,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洞箫、时隐时现,很好地与和声融合,既突出了琵琶如歌如泣的特点,又丰富了该曲目的表现力和思想感情。中间有一段,钢琴突然变成主奏,琵琶变成伴奏。配上一段有如天籁般龚琳娜吟唱的女声,将琵琶欲表之情展露得淋漓尽致。曲尾,再度重复起始旋律,情感的宣泄达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极好地表现了“曲尽意犹”的艺术效果。</p> <p class="ql-block">《琵琶语》可和《十面埋伏》比较赏析,因这是两支风格完全不同的乐曲。琵琶乐曲分为文曲、武曲、协奏曲等。武曲《十面埋伏》堪称琵琶曲中经典。《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垓下战役这场古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风格雄伟,气势磅礴,场面肃穆,气氛庄重,曲调慷慨悲壮,旋律性很强。 而《琵琶语》则是“文”的,如窃窃私语的情话;又如叮咚的清澈泉水。单色的琵琶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幽远的意境,牵着你的思绪,慢慢地带你进入梦乡。</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后改编成同名电影。讲述一个暗恋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其用的背景音乐就是《琵琶语》。音乐与电影主题完美吻合,让观众观后仍久久地笼罩在淡淡的忧伤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最初听《琵琶语》,就是看了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当时感觉背景音乐很优美悦耳,后才了解了曲子的名字。观看电影前,已阅读过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大概是年轻时也曾有一段和电影里女主人公相似的美丽的暗恋经历吧,小说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爱屋及乌之缘故,从此深深地爱上了《琵琶语》,如魂牵梦绕般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音乐是抽象的、空灵的、微妙的,很难用文字特别是诗歌把它表现出来。古代描写音乐作品著名的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其中当属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得最为细腻、生动、形象,因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所以最为人们熟悉。</p> <p class="ql-block">我不是作家,也不是音乐人,所以无法用诗歌的形式描摹《琵琶语》的声音,也没能从音乐专业的角度赏析《琵琶语》。我只知道喜欢听《琵琶语》,喜欢那种淡淡的忧伤的调,缠绵悱恻,欲说还休;喜欢那种清脆干净的琴键音,轻盈婉转,悦耳悠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琵琶语》曲中有诗。这诗的基调应是忧伤的,惆怅的。不是那种泣涕连连,号啕大哭的,而是淡淡的如隔着一层纱,似有若无,缥缥缈缈。听着听着,你会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笼罩淡淡哀愁的月色;想起戴望舒《雨巷》中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想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江边闺楼中凭阑瘦的思妇……或许,你还有更多更妙的诗句跃出来与琵琶语一同翩翩起舞。</span></p> <p class="ql-block">《琵琶语》曲中有画。</p><p class="ql-block">一曲《琵琶语》,诉尽无限情。跳动的音符,带你穿越千年的寻觅,旧梦依稀,拉开一幅幅美丽而忧伤的画卷:是那“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黛玉葬花图;还是那“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歌女演奏图;还是那“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易安相思图……</p><p class="ql-block">“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首歌或一支曲子,无论哪种感受,哪种体会,只要能让你听觉上愉悦,心灵上共鸣,就是创作的成功,也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