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姑峪村的变迁

佳玉

<p class="ql-block">  下午,下班后吃过晚饭,才六点多,大榆山路今天刚刚铺设完沥青,沒别的事,去走走,不知怎的,村里的大大小小的变化,都让我激动不已,走出大门,不知不觉已来到新铺设好的大榆山路上。</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崭新的大道上,山村的芳香气息,炙人心腹。虽与刚铺好的路散发的沥青味不是很融恰,但心情还是很好的!看看老姑峪村的变化,就知道全国农村的变化,就连我九十岁的老父亲,也常说自己老赶上了好社会,好形势。这得益于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好政策,得益于历届村两委的辛勤付出!沿着新路,走着走着,我从小到大,老姑峪村以前的样子,沥沥在我的脑海里浮现。</p> <p class="ql-block">这是原先是北台南头,出村到淄博沙井村的干道,在二层楼房后一条不足三米的小道,再往前走,就到了老姑峪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走的赶牛沟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现在的井泉路,原先的赶牛沟。听老人说,村进村路东边是走北台上的黄崖头。西边是北岭,我小时候的记忆中都是羊肠小道,现在黄崖头的大爬坡已被人家採石头採没有了,因爬坡太陡,村里人吃水得来回到沙井小河挑,60年左右村领导组织群众打石头把赶牛沟铺成石板路,比走黄崖头前进了一步。93年以前,走下赶牛沟,沙井河根本沒有路,那时外出的人也少,我是1978年去南沙井联中读书,每天步行3趟,全都是走河底,过河边沒桥,踩着石头过。</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直走到93年,由于改革开放后,村民为增加收入,家家种植西红柿,用木车,自行车早2点左右就从家里走,运到博山买,过沙井河得赤脚由家人帮忙过,大大制约了村民约出行,也及大的影响了老姑峪村的发展。93年村领导牵头,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出钱,出力,专人管理,把赶牛沟用硬化出了宽2.8米,长200米的水泥路。村民全部是义务工,由村领导与西沙井村,南沙井村协调,把沙井河南边用河底的石渣垫成了一条土路,大大改善了老姑峪村的交通状况!</p> <p class="ql-block">  到了2012年,国家的村村通工程建设,村领导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赶牛沟路又在原来的基础上硬化了一遍,一直硬化到南沙井村跟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车进入平常家庭,赶牛沟路两边都是石堰,宽不到3米,若在沟中间两车相遇,须一个车倒到沟口,另一个车再走。2018年,村领导又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拓宽路基,才有了现在的6米宽,一直到南沙井的这条水泥路。建成后命名为井泉路。</p> <p class="ql-block">沙井河</p> <p class="ql-block">1993年义务工垫起的路,现在已大大改变。</p> <p class="ql-block">  现在还清清楚楚的记着在南沙井联中读书的时候,就是走的现在水泥路对面河边的一脚道。想想那时,看看现在,可谓是天地之别!</p> <p class="ql-block">  这是刚刚修建完工的大榆山路的终点,在2019年以前,还是地,村民只知道叫三亩堰,2019年春节刚过,正月初九,村领导为了改变老姑峪村交通闭塞的状况,各方协调,整出了从北台南头到南虎窝6米宽的路基,为大榆山路终点站到村南垫定了基础,也同时大大方便村民上坡种地。</p> <p class="ql-block">沿大榆山路终点向下,就到了与井泉路的交会处。路左边矗立着一座长27米,高8米的文化墙,墙对面花池中一棵雪松挺抜毅立!像征着老姑峪人坚强,朴实,勤劳,善良!</p> <p class="ql-block">  这里修路前全是邻村淄博市博山区石马镇西沙井村民的地,两村领导高瞻远瞩,积极配合协调,西沙井村村民也体现出了庄邻乡村的极高素质修养,为公路占地的协调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西河桥,我的儿时记忆中,去张家台,过西河沒有桥,儿时印象中的桥是水里的几块大石头,小孩得大人抱过去。现在看到的两座桥,一座是刚建好的大榆山路桥。另一座是2015年镇上修佛羊至老姑峪路时修建的。这座桥以前,也就是2005年政府村村通工程时,村民集资,政策抜一块,修过一座简易的水泥浇制桥,再以前是用大石板支起来的两个水洞的漫水桥。再以前就是我说的儿时走的桥了。</p> <p class="ql-block">  老姑峪村一步步的发展变化,与全体村民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勤劳,善良,团结的老姑峪人也必将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创造出更加辉煌炪烂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