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1届北京史家小学美术教师公益培训心得体会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的第一讲由史家小学美术教研员李阳老师给我们培训了《从美术技法到美育文化》。他从美术课的四个领域中的综合探索为例,为我们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综合实践课中的六年级课程《图画汉字》这一课。老师从本课的设计意图、目标、过程、成果展示,详细地进行了阐述。通过聆听我有如下几点感悟:</p><p class="ql-block"> 一、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博物馆、美术馆、民俗馆等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在依托传统文化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更直观地了解美术作品,而不是通过书中的或者课件中的图片来了解一件或一时期的美术作品。例如,我们赤峰的博物馆,还有我们这个地区的红山文化,要利用好我们这个地区的红山文化,蒙元文化、辽文化。来渗透到美术课中进行资源整合对学生在综合探索领域这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的学习和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学习,并提高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综合探索能力。</p><p class="ql-block"> 二、要打破一些美术课四十分钟要美术作品的课程。课程设置要在每学期要有课题式、单元式、美术大课的这样设置。能长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一个深入探究式学习课程。我们现在的美术教材不能满足学生的美术探究式学习和单元式课题学习,总在40分钟找孩子要作品,这样就影响学生对美术的探究热情。同时也加大了学生学习美术的难度。还是停留在给学生灌输美术知识的层面,还没有转变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教师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获得他们想要学到的知识层面。 </p> <p class="ql-block">  李阳老师在本次课展示了很多学生自己探究到的知识,例如:有一个学生通过博物馆的参观与自我探索是这样说的,“我发现这件文物的器形具有长口细脖大肚的特征,而且它来自西汉,在秦汉时期青铜礼器已逐渐过渡为实用器。所以我推断他有可能是装水装酒的青铜壶。”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发现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而得来的知识有深度,有广度,并且也更有学习的兴趣。经过深度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这样对学生获得知识会更深刻更扎实,对他们的成长会有更大的帮助。之后李阳老师又做了一个微课一样的总结,把她这个整个课题进行了精细的总结与扩展。这样帮助同学们在自己探索到的新知的情况下又在老师这里收获到了更多、更精准、更广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刘楝,苏浩男两位老师,又先后为我们讲解和传授了他们是如何开展的美术社团。两位老师的美术社团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进行文化渗透来对学生进行社团开展。刘老师是素描社团,苏老师是彩泥社团。刘老师在讲述他的素描社团之前,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力量,然后又以文化为社团都起到了哪些重要的作用进行了讲述,然后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教学成果。苏老师的彩泥社团,内容形式多样,有临摹大师的作品、有进行主题式的创作,比如:食物,生肖图案等学生的作品。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作品都充满了思想,并且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 在此次培训中,我受益良多。在北京史家小学三位老师在培训传授的经验中我对小学美术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我会把新的思考融入到我今后的美术教学当中。</p>

美术

学生

社团

文化

老师

探索

学习

探究

美术课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