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古刹*美岱召

山人

<p class="ql-block">美岱召位于包头市以东80公里处,始建于明朝庆隆年间,达赖三世曾在此驻锡。万历三十四年(1606),迈达里呼图克图自西藏来内蒙传教,坐床于此寺,因也称“迈达里庙”、“迈大力庙”。它是喇嘛教传入蒙古的一个重要的弘法中心。蒙古语中,“美岱”意为弥勒,藏语中寺庙叫作“召”。因此美岱召的名字也是蒙藏宗教文化交融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美岱召北依阴山、南临黄河,坐落于美丽富饶的土默川平原上。最早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代世孙阿勒坦汗的部落王城——大阪升,1548年成为蒙古金国的都城,1580年都城东迁呼和浩特后改建扩建为寺庙。早期名为灵觉寺,清朝时由康熙皇帝赐名为寿灵寺。因此,也就形成了现在美岱召在全国来说独一无二的特色:城寺合一、政教一体、人佛共居。它曾经是明朝时期蒙古草原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中心,是蒙古草原上的黄教第一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由城寺组成的"城寺"建筑群,是一座不规则的方城,南墙长175米,北墙长173米,东墙长166米,西墙长209米,正南设门。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城内沿中轴线建筑自南而北有泰和门、大雄宝殿、琉璃殿,另有太后庙、达赖庙、乃琼庙、西万佛殿等。建筑有汉藏结合式建筑,也有汉式和藏式建筑。主要建筑内多有壁画和木结构画,有"壁画博物馆"之誉。</p> <p class="ql-block">美岱召,最具特质的建筑就是美岱召博物馆。其建筑风格,从空中鸟瞰,整个建筑群就是一朵盛开的金色曼陀罗花。其建筑形式在全国非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馆内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萨满信仰、皈升家园、佛降九峰、壁画珍宝。从博物馆的建筑形式到馆内藏物,分别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美岱召的文化认知,表达出对美岱召历史价值的尊重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召内的大雄宝殿 ,是一座经历三个时期而修建的建筑。最早是阿拉坦汗的“牙帐”,1578年阿拉坦汗皈依黄教,“牙帐”改为佛殿,后人又在佛殿前加盖了经堂。1839年经堂前又建起四大天王殿等。现大雄宝殿.入门面阔 3 间重檐两楼。南厅经堂、北厅佛殿三者色连一体,三殿顶均是歇山式,经堂东、西、南三面由白色藏式砖墙相围,构成了汉藏结合的建筑体。佛殿西壁下部绘一组蒙古贵族礼佛图。</p> <p class="ql-block">在大雄宝殿东部有座二重檐歇山式建筑,称为“太后庙”。太后庙中曾供奉储藏三娘子骨灰。在殿内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上蒙古服饰的人物画像中,传为阿拉坦汗及夫人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的一处。</p> <p class="ql-block">三娘子“钟金哈敦”,原为阿拉坦汗的第三妻,后成为漠南蒙古的首领。一生历配四代顺义王,三次被封忠顺夫人。她容貌非凡,性格豪放不羁,擅长歌舞骑射,而且聪慧睿智。曾执掌军政实权达四十年,始终坚持和平互利的理政原则,收纳重用汉人,引进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手工业,促进了本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1585年发生青海之乱,十万蒙军与当地土著居民和明军同时发生冲突,三娘子临危不惧,把握大局,以和谈解除了战争危机。 1581年,三娘子亲自主持监修了呼和浩特城。它使土默特部由“逐水草而迁徙”进而定居下来,对蒙古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追忆、传颂她的许多生动贻闻,怀念她的英雄业绩。</p> <p class="ql-block">仰望美岱召后的阴山,半腰上有一座险峻的山峰,上面高高耸立着一座醒目的白塔。那座山峰叫宝峰山,三世达赖喇嘛来内蒙古草原讲经时,为纪念一代枭雄的阿拉坦汗,在山上为他修建了这座灵骨白塔。</p> <p class="ql-block">登上城墙,整个美岱召尽收眼底,这是一座四方“城池”,城内建筑林立、井然有序,城上垛口、发箭孔、走马台一应俱全,军事性功能与中原古代的城池别无两样。</p> <p class="ql-block">美岱召定格了世间难得的独一无二。它的塞外景色与人文的组合,再现了明清蒙古史及民俗,记录了藏传佛教与蒙古文化的互动影响。它厚重的历史价值,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