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桐公路”通车半个多世纪的回忆(习水县2022年对“赤桐公路”考察片断)

陈良碧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习水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通往外界的公路。山高路远,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习水县开始着手修建境内及连接外界公路,习桐公路(习水至桐梓)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习水通往桐梓、遵义的主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用故事讲述过去的艰苦与辉煌,用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故事习水》即将应运而生,我们一起努力。故事习水一定有你!(本段文字写作者:冷遇春)</p> <p class="ql-block">  这条路,凝聚了习水那一代人的艰辛与奋斗;这条路,引领了习水那一个时的发展和开放;这条路,见证了我们这一代曾经的梦想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故事里,我们有使命,我们有担当,我们有情怀,我们有共同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让故事叙述过去,让故事昭示未来,让故事成为我们为子孙后代最有情感和温度的交待。(本段文字作者:冷遇春)</p> <p class="ql-block">  50年代习水县交通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习水县第一台盘式拖拉机</p> <p class="ql-block">贵州省第一代汽车骂驶员</p> <p class="ql-block">据《习水县志》记载,桐赤公路桐(梓)赤(水)公路是黔北公路主干线,自桐梓县城经习水县境6个区至赤水县。民国16年,周西成主政贵州期间,曾勘测修筑桐赤公路,随即习水段于是年12月16日动工,上路修路民工1700多人。开工后,因省政府对习、仁两县修路任务,施工方案未具体明确,又时值军阀混战,百姓负担过重,民工三天两头断炊,难忍饥寒交迫之苦,工程于民国 17 年底被迫下马。民国20年至25年,陆续修建。民国32年,省政府再令修筑,此时,县长田东屏一面组织修建,一面又报省同意修建习水至四川合江的公路,历时一年,因田卸职而停修。民国年问,桐赤公路先后经历22年,数度修建,终未告成。至民国 38 年,仅留下可供人行的路基。</p> <p class="ql-block">1928年,贵州省政府主席周西成购进了贵州省第一台轿车——美制雪佛小汽车。</p> <p class="ql-block">修建习水草莲坝路段</p> <p class="ql-block">当年通车旧照</p> <p class="ql-block">旧照之一</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仙源镇以前叫“獐羊坝”,1929年,贵州军阀周西成修建“赤桐”公路时,曾派一巡视员视察公路的修建情况,在从温水进入仙源境内4公里左右处有一天然的石洞,公路正好要从石洞中穿过,该巡视员便在石洞的上方题上了“仙源洞”三字,“仙源”一名因此而来,并延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仙源镇,因地处偏远,海拔较高,其金山村二台子黄沙岩海拔达1883米,被称为习水的“小西藏”、习水之巅。秋冬之际,或云烟缭绕,或冰雪覆盖;加之地势高低不平,山峦叠嶂,地形复杂,山高坡陡,交通出行十分不便。但仙源又是习水东南门户,是过去途经桐梓、前往遵义、贵阳的必经之路。从习水到遵义,要经过温水河坝、跑马岗、仙源黄瓜垭、金桥、黄厂、新场、二台子等山路盘曲险峻,悬岩峭壁,翻山越岭辗转多时才能到达,饱受舟车劳顿之苦。</p> <p class="ql-block">当年修建旧照</p> <p class="ql-block">  修造大堡坎,是修公路中的大工程之一,全凭人工、钢钎二锤、砌筑石墙!</p> <p class="ql-block">  修筑大堡坎,在当年</p> <p class="ql-block">  崇山峻岭,逢山开路先锋!</p> <p class="ql-block">  习水县早年交通工具:鸡公车</p> <p class="ql-block">  汽滚车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5日,习桐公路工程继续全面展开,同年6月29日竣工,原公路设计为简易公路,经验收,路基宽6米,有效泥石路面为3.5米,最大纵坡不超过11%,最小弯道半径不少于B米,先后历时两年零4个月,投劳合计1045万个工日;省、地两级政府资金投资 42.8 万元,每公里造价平均4000 元(不包括人工工资)。</p> <p class="ql-block">当年建桥旧照</p> <p class="ql-block">  当年农民是修建赤桐公路的主力军,每个乡派出500名参与筑路大军,东皇乡负责箐角至二台子路段修建!</p> <p class="ql-block">  习水官店桃林当年较早的解放牌汽车</p> <p class="ql-block">  当年压路的石碾子用人工拉碾!</p> <p class="ql-block">  当年运石头的木槽道</p> <p class="ql-block">  当年开石头全凭钢钎二锤!</p> <p class="ql-block">  当年较为先进的运石头槽子。</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运石头木车</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技术革新/劈石头工具</p> <p class="ql-block">  工地繁忙修建场景</p> <p class="ql-block">工地现场,住工棚,吃在工地,当年艰苦条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赤桐公路仙源道班养路工人</p> <p class="ql-block">从此时起,习水交通实现东西贯通,并向北分支延伸;县境内区、乡公路分别从习赤、仁习、温赶三条干线公路两侧向各区、乡延伸,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p> <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5日,习桐公路工程继续全面展开,同年6月29日竣工,原公路设计为简易公路,经验收,路基宽6米,有效泥石路面为3.5米,最大纵坡不超过11%,最小弯道半径不少于B米,先后历时两年零4个月,投劳合计1045万个工日;省、地两级政府资金投资 42.8 万元,每公里造价平均4000 元(不包括人工工资)。</p> <p class="ql-block">合影于习水土城米粮坝“赤桐公路”习水与赤水公路交接处</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赤桐公路”习水段的土城狗桥洞老石拱桥上</p> <p class="ql-block">  本人有幸参加2022年习水县关工委对赤桐公路沿线考察</p> <p class="ql-block">仙源穿洞旁的凉亭</p> <p class="ql-block">考察实拍</p> <p class="ql-block">考察合影</p> <p class="ql-block">  大水老桥实拍</p> <p class="ql-block">小坝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  采访</p> <p class="ql-block">土城小坝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  现场调研会</p> <p class="ql-block">  考察实拍</p> <p class="ql-block">考察现场</p> <p class="ql-block">  考察实地拍摄</p> <p class="ql-block">梅溪河桥旧照(王成勇提供)</p> <p class="ql-block">截止2017年底,习水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8859公里,高速路、国道、省道、县乡道、村道道道畅通,247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客运班线;组组通、小康路四通八达。2017年,习水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称号,全县公路网密度达236.237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首列。</p><p class="ql-block">大道如网,长路似虹。今日习水,如神笔在握,描绘出一幅幅壮美的公路运输画卷。一张史无前例的公路运输网通畅四方,连起城市和乡村,串起大江和山区,带来富裕、通进民心。</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初期,全县仅有一两百辆货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货运行业迎来了新的变化,买车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打工,转为个体户买车载货。货车车型也由以前一两吨承载量到十余吨承载量。目前全县拥有货运公司30余家,货运车辆4000余辆。</p><p class="ql-block">汽车站是城市的一个窗口。习水客运站三次变迁,由上世纪年代的又小又旧、嘈杂烦乱,再到今日的大气靓丽、秩序井然。一叶知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习水交通运输的巨大发展。</p> <p class="ql-block">往事越千年,黔路漫漫。贵州公路建设历经沧桑,从昔日的人挑背驮,到如今的机械化建设养护。从驿道变为马路,泥巴碎石路变为沥青路、水泥路,公路等级逐年提升,公路里程不断刷新。</p><p class="ql-block">一代代公路建设者以钢铁般的意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终让难行黔路化坦途。他们在贵州公路建设史上留下了不畏艰难、励精图治、砥砺前进的身影,书写下公路发展史上的动人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几十载沧桑巨变,几十年风雨兼程。伴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习水人逢山开路、逢水架桥,用汗水和智慧构筑起便捷的公路网,架设起便民惠民的交通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p> <p class="ql-block">土城小坝铁索桥旁采访当年“赤桐公路”通车时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考察土城狗桥洞老桥的影子,1971年,作者本人曾参与狗桥洞的二桥的建筑(做零工)!</p> <p class="ql-block">  考察赤桐公路的“仙源天生洞”留影</p> <p class="ql-block">“要致富,先修路。”基于世世代代贵州人对改变落后面貌的历史期盼和后发赶超的奋斗决心,中国共产党贵州一届届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在交通运输部等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确立交通引领经济发展理念,作出了“交通优先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始终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举全省之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咬定青山不放松,逢山开路,过高山打隧道;遇水搭桥,越沟壑建高架桥,几十年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终于让贵州公路实现了跨越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