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自然、古拙、倔强等多方面的美,一下子牢牢抓住了人的感觉。 蒋骥《续书法论》中有这样一段话: “学书莫难于临古,当先思其人之梗概,及其人之喜怒哀乐,并详考其作书之时与地,一一会于心中,然后临摹,既可以涵养性情,感发志气,若绝不念此,而徒求形似,则不足以论书。” 这是在强调临书前的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二、其结构,除了笼统的“蚕不二设,燕不双飞”、“隶欲精而密”等描述外,尚有另外一些特征。先从整体着眼,它的结构属方正谨严稚拙一类,体势略扁,字字重心平稳,自然不拘,恰似山野村民,淳朴无饰。</p> <p class="ql-block">三、字字质朴可爱,安若泰山:如起首之“君”、“迁”、“公”、“留2”、“人”、“也”等字,皆质朴可爱,安若泰山。 再从局部观察。留心一下此碑中的“口”字形结构,多为上宽下窄,似花盆状,呈上托之态;各字中的横画,有数横连属直而平行者,有偶尔中部稍向上挺或中部略向下曲者,无不随字势而定,处理得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四、奇趣顿生,妙不可言:值得一提的是,碑中尚有不少假借字与别体字。如“张是辅汉”中“是”假作“氏”,“禽狩”中“狩”假作“兽”等;“社稷”中“稷”的别体等等,余不一一列出。 还有将结构稍加变形者,奇趣顿生,妙不可言。如“常”、“从”、“系”、“虚”等。</p> <p class="ql-block">五、造型奇崛,意态横生:更有众多将笔画略为增损者,造型奇崛,意态横生如“龙”、“啬”、“震”、“艺”、“数”、“旧”等,一般都变有所据,美不胜收。 在用笔方面,常识性的“蚕头燕尾”等自不待言。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多用方笔,起收用方笔者比比皆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