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份“淡泊”给自己

老吴桐

<h3>    很早就常听到、看到“淡泊”二字,但却总以为那是郁郁不得志之人的一种自我慰籍罢了。可自父亲留下“淡泊”二字的遗墨后,渐渐喜欢上了这两个字。<br>   “淡泊”二字是出自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r> 暗夜柔灯执卷深研细品,一种清新、一种宁静,一种淡泊的惬意还真就油然而生。<br>  有此二字相伴,久而久之,竟然形成了淡泊人生的性格。于是也有人指责,你这份淡泊太死板,太书生气,是不思进取的表现。其实,淡泊绝不是与世无争和甘为平庸的一种安逸,而是一种桌然的明智和难得的释然。大度能容,拿得起,放的下,由此才能升华出人生的一种境界。 <br> 留一份淡泊给自己,才能达到有所求而亦无所求,耐得繁华也耐得寂寞的无我之人生境界。顺利时不手舞足蹈,大惊大喜,要居安思危;逆境时不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要永不放弃。无我而有为,要始终视艰苦、磨难、波折为必然。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经受磨难的,不然婴儿呱呱落地时,为何会为来到这个世界而嚎啕大哭。因此,历经艰辛、战胜磨难,在一波三折的人生中,用明天的希望,忘却今日的痛苦,始终在战胜痛苦的过程中体验欢乐,在淡泊而不淡忘中,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充实自我,这样才能活得风流,活得潇洒,活得快活。<br> 留一份淡泊给自己,才能宠辱不惊,得失不计,风范长存。不计得失,在与亲朋相处中还算容易做到,但在仕途的个人进退中,那可就很考验人了。很多人就是倒在了个人进退的路上,或者耿耿于怀,或者怨天尤人,再或者从此一蹶不振。如何克服?少计较,多感恩,保持满足感;少抱怨,多作为,增强荣誉感。往上比,我们总是在下面,往下比呢,不就在上面了吗。何况也不是所有领导都只用奴才不用人才。只要你真的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确是一匹 “宝马良驹”,应该不会被长期埋没的,即便就算此生被埋没了,失去的也仅是富贵而已,赢得的却是人们的普遍敬重。上帝为你关上这道门,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道窗的。<br> 总之,留一份淡泊给自己,才能有超然于物外的心智与人品,不为功名利禄而费尽心机,亦不因欲望膨胀而利令智昏。唯此,方能如赵朴初遗作所说: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达观进取,笑看人生。<br>  当代世界灯红酒绿,市场经济物欲横流,仕途之路人满为患,让萌然心动的欲望沉寂下来,让疲惫的心灵平静下来,踏实做人,淡泊一生,其乐无穷……<br> 2011年7月 成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