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上五台山(一)

晚晖

<h1>  五台山是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她的名声超过了上级管辖之地“忻(xin)州市”。我们到了外地,有人问起我们的属地,说“忻州的”大部分人摇头说不知道!只好加一句“五台山”知道吧!人们点头说知道,我们无不自豪地告诉他:我们就是那的……</h1><h1> 近水楼台先得月,五台山景区虽然大,寺庙众多,外地游客不可能一次游遍。我们就不同了,通过不断的游览,逐次登临五个台顶,走遍大小寺庙,和僧人贴近交流,方能真真体味到佛地的禅静。</h1><h1> 今年伊始,疫情警报不断,限制了人们的活动,好不容易熬到5月16日,终于看到五台山景区发布了有条件的解封消息,5月18日旅游节来临之际,本地游客持绿码和5日核酸检测可以进山,居家憋屈了几个月的我立马同老伴和内弟准备停当,驱车前往。</h1><h1> 疫情期间只能百倍小心,不敢走高速,怕突发疫情封路,游荡在路上多可怕!只能择国道:原平——同川——五台县——茹村——尊胜寺——豆村——进山西口——金阁寺——龙泉寺——大甘河蜗牛雅居。</h1><p class="ql-block"> </p> <h1>  我们选择的路线,是古代进山之路。想当年梁思成,林薇因就是走的这条路,发现了唐代古建“大佛光寺”。</h1> <h1><br></h1> <h1>  根据历史记载:五台山的寺庙群,和其它地方一样,兴衰起伏变化很大。隋初,又复建寺庙,佛教再兴。在佛教极盛的唐代,五台山寺院多达三百六十多处。唐武宗会昌灭法,五台山佛教随之中落,寺庙减少。宋、辽、金、元各代,虽屡有修建,但由于战乱毁坏,未能尽数复原。到了明代,佛教再兴,五台山重修和创建寺庙院庵多达百余处。清代以来,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有的青庙改为黄庙,并新建黄庙,出现了青黄二庙各具特色,汉、藏、蒙、满各族僧众和睦相处的佛地风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正确贯彻宗教政策,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先后拨出大量资金维修和翻修寺庙。僧人也以庙养庙,用布施钱币补塑圣像。重修殿堂,整饬寺宇。盛世再造辉煌,现在的五台山可以说是最盛极的。</h1> <h1>  我们进的第一座寺庙是五台山外围的“尊胜寺”。</h1><h1> 尊胜寺始建于隋代,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地处五台山古代朝山必经之地。唐代艺凤元年,印度佛陀玻璃尊者朝台(朝拜五台山传统称朝台)至此亲见文殊菩萨现圣,成菩萨之嘱托,返西域奉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并译成汉语,奉旨敕建寺院于此。寺院占地32300平方米,为五台山面积第二大的佛教丛林。共有三百五十间殿堂,玉佛五尊、樟木大佛五尊、彩塑佛像三百九十余尊。尊胜寺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而被全世界尊为“尊胜法门”的祖厅。寺内建有铭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宋代经幢,已有近千年的历史。</h1> <h1>  疫情期间,公路车辆稀少,沿路村庄道路壅土而封,设卡检查。检查人员一听口音便放行,寺庙正门关闭,只能寻找侧门进入,真清净,只有我们三个游客。</h1> <h1>  这是第五次来了,每次都有变化,寺庙建设的越完善了。</h1> <h1>  主持是我们老乡,每次来了,都要热情的接待我们,这次他刚云游回来。</h1> <h1>  站在“尊胜寺”东门,远处是个小盆地,应该是五台县蒋坊乡。</h1> <h1>  沿途第二个寺庙是闻名国保“佛光寺”可惜因疫情没有开放,门外拍了一张照片。</h1> <h1>  从山底盘旋而上,虽然小雨朦朦,没有生成云雾,记得一次登台,走到这,从山下海拔1260米升高到2048米,云雾汹涌,只能停车等窗口继续盘旋而上。</h1> <h1>  金阁寺原来是进山首庙,现在改线后,冷清多了。记得第一次上五台山是1977年,刚开山,僧人大部分被赶下山只有看护寺庙的僧人。金阁寺大殿摇摇欲坠,主持很热心,给我们讲解的头头是道。现在寺庙修缮一新,今非昔比。</h1> <h1>  大悲殿的这尊17.7米的佛像,是五台山最高的观世音菩萨立像,在国内也仅次于西藏日喀则和河北正定的大铜佛像。</h1><h1> 这尊菩萨像的里面,有一尊铜铸菩萨,外敷一层薄泥,再贴金。七十年代可以登上二楼参拜,佛像脚部能看到铸铜,现在是金光闪闪,光芒四射。</h1> <h1>  游毕,正好12点,合十询问师傅,游客可以到香积厨用斋,随心布施。</h1> <h1>  下山又是山道弯弯,站在山顶五台山的沟谷、台顶一目了然。</h1> <h1>  山顶观景台的护坡砌墙上摆放着一遛宗教法器,经过微信请教精通佛教的老同学,告知是“七珍八宝”,比较深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处北方是东台顶的“望海寺”</h1> <h1>  一下山就是“龙泉寺”,那座闻名海内外的汉白玉石牌坊,每次看到都很震撼!可惜各寺庙因疫情封山期间,纷纷动工维修。</h1> <h1>  龙泉寺俗名九龙岗。寺旁有眼泉水名曰龙泉,寺由此而得名。始建于宋代,民国初期重建,占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舍165间。现存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院落。龙泉寺山门外的汉白玉石牌坊,可谓我国汉白玉石雕建筑艺术珍宝。</h1> <h1>  石牌坊高9米,宽14米。四柱三门,上盖三个楼头,分上下两层,居中的楼头既高且大,两个耳楼头下傍,四根方柱插入四方礅,每根方柱又有前后两根圆柱斜顶,结构紧凑而稳固。石牌楼形制刚健挺拔,通体精雕细刻,堪称石雕建筑艺术珍宝。中门的拱券上雕有二龙戏珠,两条龙飞腾在团团白云之中,张着大嘴,睁着圆目,很有气势。龙头、龙角、龙牙、龙舌、龙须、龙鳞、龙爪和云头等,雕得恰到好年,富有质感,雕工纷繁而脉络清晰。中门横伏间的嵌板上题有“佛光普照”。凡登临此处的游客,无不为这座雕刻精美的牌楼所吸引,拍照留念。这座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前后整整花了10年时间,它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就是石雕巨匠忻州定襄胡明珠。</h1> <h1>  胡明珠,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生于山西省定襄县宏道镇贾庄村。胡明珠的父亲是一位乡村教师,在父亲的教导下,胡明珠勤奋好学,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显示出良好天赋。12岁的胡明珠离开了家,跟随崞县(今原平市)沟北村刘元成学习石雕。胡明珠刻苦专研、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因而成了师傅最喜欢的徒弟。十年寒窗苦学,成为一名出色的石雕艺人,达到了能够独立设计、绘图、组织施工的水平,遂出师带徒,到五台山各寺院做活。</h1> <h1>  1915 年冬(民国四年),五台山龙泉寺决定建造一座石牌坊,为使石牌坊体现出我国的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水平,寺院采用投标方式在全国招贤。当时,年仅22岁的胡明珠听到这个消息,准备承揽这一工程。</h1> <h1>  1916年正月初六,胡明珠的行囊中装着一百多幅牌坊结构部件图和做出实样的模型,直奔五台山龙泉寺。八月的一天,五台山南山寺的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们汇集而来,拿出自己精心设计的图纸和模型,争揽工程施工权,都没有得到寺庙认可。这时,胡明珠拿出自己雕镂而成的石牌坊小样,向众人讲述建造计划。众人看到的“牌坊”模型奇巧.构图独特,雕镂精细,不得不为之折服。特别使他们叹服的是,他的作品主题,紧密围绕九龙冈地名;以“九”和“龙”作为牌坊的构图特点,真是匠心独具,高人一筹。而且刀法变化多端而简洁洗炼,雕像栩栩如生,具有“条条游龙八云烟,涧水松风似可听”的情状。</h1> <h1>  在胡明珠的亲自组织、指挥下,龙泉寺石牌坊工从1926年秋破土动工,山西、河北等地的百名石雕艺人和石匠共同雕建,据考证,崞县的石匠功不可没。</h1><h1> 历时六年,终于在1931年秋天落成。这一不朽杰作为我国雕建艺术史谱写崭新的一页,胡明珠这颗民间艺苑中的“明珠”与龙泉寺石牌坊同放异彩,万古流芳。</h1><p class="ql-block"><br></p> <h1>  游毕“龙泉寺”已近下午4时,与蜗牛雅居女主人联系好接头地点,匆匆驱车赶往下榻雅居</h1> <h1>  行驶16公里到达南门入口处,蜗牛两口子接引我们直达雅居。</h1> <h1>  大甘河村就在南门入口处,占尽天时地利,全部是旅游民宿宾馆,因疫情连续3个多月封闭关停,可以说3年都没有正常营业,整个旅游链条瘫停,真的损失无可估量。</h1> <h1>  雅居外表不起眼,内里很温馨,窗明几净 、优雅舒适、 简洁实用 ,真是宾至如归</h1> <h1>  我们和蜗牛两口子都是户外团队的,一起经常登山游览,前年一起从鸿门岩登上北台顶,往返20多公里……晚上邀我们品尝了本地美食,餐毕,回到雅居,醒目的LED幌子(招牌)是那么的光彩耀目,舒心的下榻,一定能做个好梦,文殊菩萨会保佑我们顺利度过开心的3天朝台游,阿弥陀佛……</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