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04年3月6日,44岁的穆夏乘船抵达纽约,应邀访问美国,几千人到码头欢迎这位“世界上最伟大的装饰艺术家”。《纽约每日新闻》特地发了专刊,介绍他的艺术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6年,46岁时穆夏离开巴黎,移居美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在纽约美术学院、芝加哥美术学院、费城美术学院担任绘画讲师,同时从事肖像画和舞美设计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事业巅峰逐渐走向结束,穆夏的思乡念头愈加强烈。布拉格市政府向这位杰出的艺术家伸出了橄榄枝,邀请穆夏装饰市长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0年,50岁时穆夏结束了海外生活,回到祖国。</p> <p class="ql-block">从美术学院学生时代开始,穆夏一直保持着身穿俄罗斯传统高领布衫画画的习惯,他想以此证明自己的斯拉夫民族血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夏心里一直有着挥之不去的民族情结,在他看来,描绘斯拉夫民族的苦难历史是上帝赋予自己的义不容辞的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美国企业家查尔斯·里查德·克兰的慷慨赞助下,50岁的穆夏拿起画笔,集中全部精力,开始了耗时多年的创作构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1910年到1928年,穆夏完成了20幅油画巨作《斯拉夫史诗》,其中10幅油画的主题是捷克的历史,另外10幅油画讲述的是其他斯拉夫民族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原乡的斯拉夫人》 (1912) </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画和蛋彩画</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诗》第1幅作品 </p><p class="ql-block"> 穆夏基金会</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展现了斯拉夫人遭受到西方日耳曼部落入侵的场景,可以从画面中看出两名身穿白色衣服的斯拉夫人蜷缩在草丛中,脸上满是惊恐的表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面右侧冉冉升起的是战争之神和代表和平的少女,预示着斯拉夫人民的苦难将会过去,和平和自由的生活将会重新到来,也传递出穆夏不忘曾经国难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个《斯拉夫史诗》更像是一本描绘斯拉夫历史进程的故事书,通过一幅幅细微生动的画面来讲述那些难以磨灭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斯拉夫式典礼的引进》 1912 年</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诗》第3幅作品,穆夏基金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夏对于《斯拉夫史诗》的表现手法,融合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即使他清楚,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很难让观众接受同一主题的系列绘画,这种古典的方法,并不受现代艺术待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废除农奴制》 1914 年</p><p class="ql-block"> 布面油画和蛋彩画</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诗》第 19 幅作品 </p><p class="ql-block"> 穆夏基金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场景是克里姆林宫前的圣巴西尔大教堂广场,俄罗斯沙皇废除农奴制的敕令刚刚于此处宣读完毕。画家用冷静、克制的笔触画出了农奴的悲惨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组绘画由二十幅巨大的画作组成,穆夏选取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和事件,以此回顾斯拉夫人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诗:斯拉夫人的无上荣光》1926年</p><p class="ql-block">这是《斯拉夫史诗》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幅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后,关系亲密的捷克与斯洛伐克合并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取得了民族独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幅画中,身姿伟岸的斯拉夫青年张开双臂迎接这一盛大的场面。人们手捧鲜花和花冠,庆祝这个年轻国度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斯拉夫椴树下的欧兰第纳誓言》</p><p class="ql-block"> 1926 年</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诗》第 18 幅作品</p><p class="ql-block"> 穆夏基金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幅画中,画家营造出了一个斯拉夫式的神话幻境:战神斯拉维亚现出雄伟身姿,端坐于捷克圣树之上,人们在树下起舞,近景中坐着一位美丽的斯拉夫少女,正在弹奏竖琴,这个少女的原型其实是画家的女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0世纪之前,斯拉夫人都信仰多神教。这种信仰体系中,人们供奉恶神、善神、太阳神、雷神和战神,因为这样,斯拉夫民族有着极为发达的民间神话系统,穆夏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位扮演庇护者角色的四面神,这便直接来源于斯拉夫民间的多神教信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诗》是穆夏的心血之作,他渴望在精神上团结他的斯拉夫同胞,相信艺术的启迪力量能推动人性的进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模特儿为《斯拉夫椴树下的欧兰第纳誓言》摆造型</p><p class="ql-block">1925 年至 1926 年,穆夏基金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完成这项恢宏的创作,穆夏大量借助摄影,他走遍了巴尔干半岛、东欧,对斯拉夫人的历史、文化、服装进行实地考察,并用照片记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们组成了丰富的纪实素材库,为人物、服装、装饰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中,有些照片拍摄于工作室中,工作室里搭起了画面所需的场景,有些照片则严格按照学院派的传统方法拍摄而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男、女模特儿的表现,穆夏不仅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肢体语言,还观察到人物的情绪表达,他们使画面生动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1924年穆夏正在绘制《斯拉夫史诗 》的第六幅作品 </p><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国王艾蒂安·杜尚加冕为皇帝》</p> 《塞尔维亚国王艾蒂安·杜尚加冕为皇帝》<br> 《在贝兹莱姆教堂布道的扬·胡斯牧师》<br><br><div>原本仅打算在五、六年的时间内完成,没想到却花去了他十八年的时光。</div> <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诗》是斯拉夫民族的历史画卷,为了突出画家对这一严肃主题的重视,穆夏一改过去招贴画创作的装饰性,突出画面的象征主义,故事性和写实主义,创作出了诸如《殉道的扬·胡斯》《俄罗斯废除农奴制》等现实主义画作。</p> <p class="ql-block">《斯拉夫史诗》从1910-1928,穆夏用了18年时间绘制在长8米、宽6米的巨大画布上的20幅油画,反映了从古代到近代斯拉夫民族苦难与光荣的历史,可说是伟大的奇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8年,穆夏把20幅《斯拉夫史诗》组画无偿地献给了布拉格和捷克人民,令人唏嘘的是,当穆夏把这些作品送给布拉格政府时,他的慷慨和热情并没有得到当局的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奥匈帝国刚刚解体,新的当权者不愿再一次背负祖先那沉重的负担。文艺界也早已出现了新的风向,穆夏的画作被认为是“过时的”,甚至一度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直到近50年前才被重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 <div>穆夏和妻子女儿们的照片</div> <p class="ql-block">穆夏笔下的女儿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夏晚年得子,儿子伊日·穆夏出生时,他已经将近六十岁了,他俩之间的特殊感情更像是爷爷和孙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日·穆夏回忆道,尽管穆夏年事已高,可他仍然像年轻时候一样,每天早出晚归,工作长达16小时。晚上回到家以后,穆夏总是坐下来,弹一个小时的风琴,放松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德国占领了捷克,穆夏被盖世太保逮捕,他被认为是鼓动捷克民族复兴运动的反动分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穆夏在审讯期间健康状况急转直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7月14日,穆夏因肺炎与世长辞,享年79岁。被葬在了布拉格高堡墓园,纳粹禁止民众对他进行悼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