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印记(38、欢乐“呷新节”)

曾者金也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十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故乡一直是湘中地区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小村庄,春种夏收,夏种秋收,秋收冬藏,每年的两个收割季节是乡亲们最期盼、最惬意的时光。为了庆祝粮食丰收、抒发喜悦心情,乡亲们年年都会别出心裁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呷新节”就是其中的一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呷新节”是乡亲们以“呷新”(品尝当年新米米饭)为主要形式,籍此庆祝丰收、祭祀天地、感恩祖宗的日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十年前的一天,我的故乡突然被征地扩城,倾刻间,稻田不见了,乡亲们不用种地了,“呷新节”也不复存在了。我怀念故乡的”呷新节”,是因为它留给了我太多温馨和美好的回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故乡的“呷新节”通常安排在每年的七月底或八月初“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结束后的某一天举行,至于具体哪一天则并未作明确规定,也未要求各家各户统一。在我的记忆里,那几日,乡亲们尽管还未完全从“双抢”的疲惫中解脱出来,而且酷暑天气还在继续,但大伙怎么也不会忘记“呷新节”这件大事,都会不辞辛劳,抓紧将一部分刚收回来的新谷子晒干并碾成大米,然后挑选一个好日子,煮上一大锅米饭,烹制几个好菜,备上一坛美酒,放上几挂炮竹,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过“呷新节”,那气氛甚至可以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相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呷新节”的重头戏是用新米煮成米饭。按故乡老前辈的说法,“呷新节”的新米米饭因要用来敬奉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故一定要煮得最好,不仅米要选最靓的,煮的时候也需特别讲究,软了、硬了、生了、糊了都不行,因而这顿饭往往会由家中经验最丰富的人来煮。在我的记忆里,我家每年“呷新节”的米饭都是由我母亲来完成的。不得不承认,我母亲煮出来的米饭确实很少有人能比,不仅看着诱人、闻着香浓,而且吃着格外甘甜。当然,过“呷新节”光有米饭是不够的,还得有美酒佳肴和过节的气氛,这一点谁也不会怠慢,即使是再穷的人家,那天也会千方百计倾其所有,好好地摆上一桌,让全家人开心地吃上一顿。</b></p> <p class="ql-block"><b>  故乡过“呷新节”,少不了祭天地、敬祖宗环节。我清楚地记得,“呷新节”那天,各家各户待煮好新米饭、备齐美酒佳肴后,会将它们全部摆上桌,然后点上香、烧上纸钱,放上鞭炮,举行一个隆重的祭拜仪式,家中的长辈会借此机会说上许多感恩、求佑和祈祷的话。彼时彼刻,大伙只希望表达一个纯朴而美好的心愿,那就是:丰收不忘天地德,幸福常念祖宗恩。</b></p> <p class="ql-block"><b>(图片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