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茶,雅俗间,就是平淡稀松的一碗水

达尔玛苏德·杭卫

<p class="ql-block">茶,雅俗间,就是平淡稀松的一碗水(散文)</p><p class="ql-block">达尔玛苏德•杭卫</p><p class="ql-block">很奇怪!我喜欢茶,朋友们都知道。家里收罗的茶具也是七七八八很多很多,有属古玩的玉、玛瑙,也有工艺品玻璃和日用瓷,在自己院子的茶室里挂着一副红木对联“晨起一壶茶清脑,茶能醉人何必酒”。闲暇时间,我喜欢码字,写一些关于过去、关于朋友、关于美酒、关于香烟、关于美食的文字,朋友们却从来没有看到我写过关于茶的文章,朋友们都感到好生奇怪。</p><p class="ql-block">茶、在植物学上,其实就是灌木、或者小乔木的嫩叶,经过一些特殊的工艺,诸如杀青,发酵等烘干后便成茶了。</p><p class="ql-block">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我国吃茶喝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礼有缘,古已有之,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客来敬茶,这是汉族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时光,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持重。老友相聚与茶会友,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绝不失礼节,说句笑话,劝酒有风险,斟茶却风雅。</p> <p class="ql-block">书法、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古代文人十大雅事。茶是古代文人十大雅事之一;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之末,可见在中国不论雅俗,茶总是和你戚戚相关的,茶既是一种精英文化,但又是一种大众文化。</p><p class="ql-block">书法、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我暂且不去想像和探究古代文人,这十件事的高雅,我以为只要单单将这些词汇念一遍,便会自感仙气上身,物我两忘,中国人喜欢身临其境,现代元宇宙喜欢沉浸式体验,那让我们暂且借助古人“卧游”的方式,我们想像着将焚香、品茗、听雨、抚琴诸雅合一,那会是个什么样的境象。</p><p class="ql-block">袅袅香烟,晰晰雨声、醇醇红茶,飘逸的白萝衫,清风掠过的花香,撩起的长发,白嫩的脸,细细手指轻拨琴弦,高亢的古琴声,冷不丁的蹦出,石破天惊,似高山流水,似长江浪潮,似天上阙歌,似行云飘飘……</p><p class="ql-block">焚香,悠然与书斋琴房,缥缈于庙宇神坛;在静室闭观默照,于席间怡情助兴;</p><p class="ql-block">喝茶,能静心,泡上一壶浓茶,细啜慢饮,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p><p class="ql-block">听雨,是一种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万事万物,聆听点点滴滴洒落大地的雨声。仿佛淅沥淅沥的雨滴,是雨精灵所奏的催眠曲,让大地生物都能安然入睡,获得一种心灵的惬意……</p><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却只能是一个“静”字聊得,静心、静神,与“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 思想</p><p class="ql-block">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我以为:古代文人十大雅事,惟茶是雅事之灵魂和红线,将之串联起来形成中国文人的雅文化乃至禅文化,茶成了雅文化的底子背景,无茶则不雅,无茶不见禅。</p> <p class="ql-block">于是,人们对于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应运而生了。</p><p class="ql-block">茶道,就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的一种和美仪式。以达到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的目的。</p><p class="ql-block">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茶的文化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p><p class="ql-block">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南宋时期传入日本,衍生出日本茶道。茶道的代表人物有唐朝《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和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隐居时写下《茶谱》《七碗茶诗》的唐朝诗人卢仝。茶道文化已在日本流行,在中国,则是近年在茶室中渐渐有了所谓茶道表演,但还不能称之为茶文化。</p><p class="ql-block">唐或唐以前,中国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日本茶道高僧千利休成后,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p><p class="ql-block">茶道显然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文学家王心鉴《咏茶叶》诗中说:千挑万选白云间,铜锅焙炒柴火煎。泥壶醇香增诗趣,瓷瓯碧翠泯忧欢。老君悟道养雅志,元亮清谈祛俗喧。不经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鲜。</p> <p class="ql-block">唐,宋便流行斗茶,有些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茶叶评选。斗茶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p><p class="ql-block">宋代斗茶之风极盛。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像现代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前后二进,前厅阔大,为店面,后厅狭小,兼有小厨房,便于煮茶。有些人家,有较雅洁的内室,或花木扶疏的庭院,或临水,或清幽,都是斗茶的好场所。</p><p class="ql-block">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p><p class="ql-block">斗茶内容包括: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p><p class="ql-block">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首先看茶汤色泽是否鲜白,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p><p class="ql-block">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与茶有关。茶令如同酒令,用以助兴增趣。</p><p class="ql-block">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茶艺。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的技巧。在宋代,茶百戏可不是寻常的品茗喝茶,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是士大夫们喜爱与崇尚的一种文化活动。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茶百戏,能使茶汤汤花瞬间显示瑰丽多变的景象。若山水云雾,状花鸟鱼虫,如一幅幅水墨图画,这需要较高的沏茶技艺。</p> <p class="ql-block">茶虽为中国古代文人雅事之魂,但在老百姓开门七件事中,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老小,可见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显然没有其它六件重要,而对于茶饮用也从品茗变成了喝茶,品是滋味,喝是解渴,茶具也从盏杯变成碗缸,而泡茶到了百姓中也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p><p class="ql-block">用柴生火是人类动物的区别之一,米是裹腹,盐在古代是官营的,在红军时代更是将盐称之为健力丹,人不食盐会无力,而对于茶似乎是在酒足饭饱后解渴解泛而用,品茶是文人雅事,喝茶就是老百姓平常稀松日子的一部分,就是一杯水,没那么穷讲究。</p><p class="ql-block">可见茶在文人雅士和老百姓中显然有着截然不同的地位,于是我便会纠结,我是文人雅士还是烟火百姓?我可以自诩为文化人,双博士学位,好书画擅金石文字,似乎应属雅士。仔细想想,却是一个“天选打工人”,打工打到过了花甲之年,尚无法息息,忙却工作着。我挠头抓脑,嘿!我真啥也不是,好象啥都沾边。</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一直认为对于茶而言,区别雅士和百姓的区别在于对茶的态度,是细品还是豪饮,这个区别不但在茶器上,更在于气势上,百姓饮茶象喝酒,大有武松三碗不过岗喝酒的豪迈之气,而文人细品却有象烟一般不见于形,百姓喝的是量,文人品的是味。犹如火与烟,百姓的猛烈和文人的飘渺便形成了雅俗共存的茶文化以及由此而延生出来的禅茶。对于酒似乎代表的是一种激情,是基因中的强盗,而烟似乎是一种超脱,是基因中的虚无,而茶却是一种平淡 ,是基因是本我。</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对于茶向来也是一种内卷的心态,对于茶,雅俗间,就是平淡稀松的一碗水。没有那么在乎什么仪式感,只是觉得能解渴、解乏便好,于是也会有牛饮,也会有细品,也会讲究茶品和茶具的匹配,也会收藏各式茶具,这也许和我特殊的经历有关。</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其实我是不知道什么是茶的,在那个荒凉而广宽的北方,茶就是驱寒奶茶,在北方的大院,在沙漠的边缘,每天一瓷缸的水,洗漱吃喝全在里面了,茶水茶水,北方称水南方呼茶,所以我便以为茶便是水的另外一种叫法而已。</p> <p class="ql-block">直到一年夏天,在江南的外婆家,外婆在灶堂中塞进了桑木,灶上的铁锅已经热得微红,外婆拿起箩里微黄的大麦放到锅里,一捧白色的烟腾起,外婆拿起铜铲飞快铲着,铜铲碰到铁锅发脆脆响,黄色的大麦变得焦黑,外婆抓了一把投入放着的小缸缽中,无色的凉水慢慢开始发黑,一阵浓郁厚重的香味飘出。</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喝到茶,味蕾便被其焦香的苦味所诱惑,咖啡色的茶水,特别是在夏天被井水浸泡的清凉,我知道这辈子完了,我爱上了这种浓郁的味道,外婆说是那是大麦茶,那时虽我不知道还有茶叶,也不知茶较大麦对人的味蕾显然要丰富得多,可惜不知道,便以为茶就是这个味,而大麦焦香的苦味便成了我味蕾对茶最初的印刻,在茶味中永远寻觅着这个最初的香味,这个味,显然在市场上的大麦茶中也无法品到,只是偶尔在福建大红袍中稍许能品出些味儿。这便是我对茶最初的印象。当然我吃到了诸如荷叶茶、金银花、竹叶芯、桑叶茶等等。</p><p class="ql-block">茶叶大致可分为六大类,有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乌龙茶。著名的有龙井,碧螺春属绿茶,银针,白牡丹属白茶,君山银针,温州黄汤属黄茶,霍山黄大茶、普洱茶属黑茶,正山小种,滇红,祁红,闽红属红茶,武夷岩茶,铁观音,冻顶乌龙属乌龙茶。</p><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茶最讨人喜欢,真还说不清楚,我以为这些和人的习惯和地区有关,当然免不了和钱有关,当然对于真正喜欢茶的人,其实价格没那么重要,就是喜欢那个味,就是好那口,没有其它理由。</p><p class="ql-block">我喜欢红茶,况且喜欢喝各种红茶末混在一起的红茶,这种红茶价格低,但味道浓,我对此茶的喜欢,源自于打小时侯和外公泡澡堂的时候。</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刚来江南,冬天洗澡要去澡堂子,在南方叫浑堂,澡堂一般有个大池子,放着适合大都数人泡澡的温水,在一旁有一个小水池上面搁上几块木板,木板上开着个50公分的方孔,里面的水很烫,常常是让人用来烫脚的,人,一个个光着身子泡在浴池里,流着汗,红着脸,在浴池白色的热气中一个赛神仙,水将皮肤泡开人,手搓一下一小条一小条的污垢,用水泡干净,在水中沉一下,深深呼吸一口气,拿着毛巾撩开布门帘,步入休息大堂。刚伸手去拿干净毛巾擦身,服务员马上会笑着脸帮您擦干身子,然后再从里面拿出二块热热的毛巾给你擦脸,便会让您躺在浴椅上,递上盖身子的浴巾,服务员会立马送上一杯滚烫的红茶,白色的瓷盅,红色的茶汤,上面飘浮着几许赫色茶沫子,浓浓的茶香流到了心里,一股暖流向上,额头汗珠沁出,“师傅您那,”服务员一声呼喊,一块热毛巾飞来,擦下额头,再喝口红茶,那个舒服啊,就是神仙过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茶,作为中国人待客之道的首礼,十分重要,待茶之道完全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秉性,苏东坡的逸事就是最好的例子。</p><p class="ql-block">苏轼是我国古代精通诗词、书法、绘画难得的全才,他对茶道更是极为精通,诗词中对茶的描写屡见不鲜,一句赞美茶叶“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广为流传,而有关苏轼与茶的趣事,也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他出任杭州时,在莫干山中作出的那“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千古绝对。</p><p class="ql-block">相传,苏东坡初到杭州出任知州时,闲来无事,便在一日寻了当地一寺庙游玩,说不定能偶遇大师一起谈经论道呢。初到寺庙,寺中住持和尚都不知道他的底细,就只把他当作普通来客对待。住持一边叫苏轼“坐”,一边随口吩咐小和尚:“茶。”于是小和尚端出来了一碗普通的茶。苏轼对此毫不在意,愉快地饮下。</p><p class="ql-block">而后,苏轼与住持稍事寒暄,主持十分诧异,感到此人谈吐不凡,并非等闲之辈,便将“坐”改成了礼貌的“请坐”,并再次叫小和尚“敬茶”,小和尚察言观色,奉上了一碗较好的茶水来。</p><p class="ql-block">一番交谈之后,住持彻底为苏轼的才学所折服,问其来处,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住持顿时喜不自胜,能与大文豪对谈,感到受宠若惊,情难自禁地起身恭请苏轼:“请上座。”并再次吩咐小和尚:“敬香茶。”</p><p class="ql-block">一番交谈下来,不觉间已然夕阳在山,苏轼便起身告别。临别时,住持慕名请苏轼留幅笔墨作纪念,东坡略作思索后,便持笔将今日的亲身经历写成了一副趣味对联:</p><p class="ql-block">坐,请坐,请上坐;</p><p class="ql-block">茶,敬茶,敬香茶。</p><p class="ql-block">住持看过这幅对联,只觉面红耳赤,羞愧不已。</p><p class="ql-block">苏轼的这段逸事,告诉我其实,人生如茶,一片茶就像是一个人,透过杯中茶叶体味人生,人应当似茶,习其淡泊之味。</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刚结婚和父母分开另住,我在公司工会工作,夫妻俩工资也就三七十多块钱一个月,好在那个时候物价便宜,生活还行,每个月还能存个8元10元钱,平常也不喝茶,主要是价格贵,在办公室也不喝茶,都喝白开水,茶一般都要是会议或者领导来了才能泡。</p><p class="ql-block">有一天说我领导要来我家看看,找我聊聊,当然很高兴,高兴之余想到领导来了,总不见得也倒杯白开水,抑或冲杯糖水,可家里没有茶叶。那时的年轻家庭谁都不可能放着很多茶叶,于是便会从父亲家里带些茶叶放着,当然不会是一罐而是装在信封中包好,平常也不会去泡茶,只能立马跑去父母家要些茶叶,父亲听着领导要上门,以他的政治经验应该是好事,马上从冰箱里拿出一个绿色的茶叶罐递给了我,要我多放些茶,领导来了,我在茶杯中放上茶叶,从热水瓶中倒上开水,放在领导前面的桌子上,看到绿色的茶叶在水轻盈翻动不断舒展开身子,不一会竞然在杯中只看到茶叶少见水,领导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望了一眼手中的茶杯,转了一下杯子,笑了笑,直到离开再也没有喝第二口,我不知道是否茶叶变味了,还是如何,走得时候拍了拍我肩膀道“这个茶很好,但茶叶太多了,凡事要适中“送走领导,我赶紧喝一口,那个苦哟比中药还要重,我尴尬了!不久我当了领导的秘书,接触的人多了,当然对茶了解也多了。</p><p class="ql-block">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烟火百姓,我对茶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只是喜欢喝红茶,暖胃,不是很喜欢新绿茶,新绿茶多喝了胃难受,也喝花茶,甚至贷泡茶。到了夏天我会在红茶中放入一些绿茶,以减少红茶的热度,到了冬天将红茶放入焖壶,茶骨子里的味道都会榨出来,比一般泡出的茶要浓香,如放在煮茶壶中蒸煮,茶滚开次数多了后会失去茶原先的香味而变得略涩,水,我以为只要弱酸性山泉水最好。</p><p class="ql-block">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其实对我而言没有那么复杂和讲究,饿了吃饭,渴了喝茶,天经地义,用得了建盏,捧得起大碗,对于茶,于我,雅俗间,就是平淡稀松的一碗水。</p><p class="ql-block">(5738)</p><p class="ql-block">20220709于锦园妙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