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往日回忆(十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文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小就知道哈尔滨有个文庙,但从来没有去过。</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在学校读书,学校组织参观过各种纪念馆,博物馆,唯独没有文庙。</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知道,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文庙先后用作哈尔滨医专、医科大学校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图书馆、黑龙江省军区后勤仓库。</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红卫兵曾组织造反派进文庙破“四旧”,只是推倒了《碑记》的石碑,文庙未有大损,幸免于难。</p><p class="ql-block"> 直到1985年,黑龙江省军区将文庙移交给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又经过三年多的修缮复原后,1988年10正式对外开放,文庙才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曾有过几次想去拜谒文庙,但都被突如其来的琐事打断,这一拖就拖到了退休。退休后又定居自贡,想去文庙的机会就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缘于一种信念,2014年10月和2019年10月,我借回哈探亲的机会两次到文庙拜谒孔夫子,总算了了心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文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文庙街,哈尔滨工程大学院内。</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介绍:哈尔滨文庙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落成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是东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等级最高,规制最全,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特色的孔庙。原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平方米,是哈尔滨极少遗存的民国时期中式古建筑群。无论它的史料价值还是文化价值都极其珍贵。</p><p class="ql-block"> 1998年,哈尔滨文庙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国宝级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进文庙,在感受到它的古朴、清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的神圣和庄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庙的布局是典型的三进式仿清古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由南端的“万仞宫墙”(俗称影壁墙)向北,经“泮池”、“泮桥”、“棂星门”、“大成门”,至第二进院落的“大成殿”,最后收尾于第三进院落的“崇圣祠”。坐落在中轴线两侧的牌楼、石碑、配殿、掖门都是对称配列的。在中轴线的贯穿下,层次分明,一气贯通。</p><p class="ql-block"> 三进院落四周以黄琉璃瓦作顶,红墙相伴,布局严谨,金碧辉煌。更被东西牌楼额联上题的八个醒目大字:“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所濡染。接着是那结构森严的“万仞宫墙”,以及与宫墙相伴的泮池如月、泮桥雕栏,象征着孔子讲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独占鳌头。</p><p class="ql-block"> 曾有这样的传说:中得头名的状元须从这座桥上走过,到主殿祭祀孔子,故又称它为“状元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仞宫墙。</p><p class="ql-block"> “万仞宫墙”也称“数仞宫墙”,“影壁墙”,来自《论语》的《子张篇第十九》。武叔在朝廷对诸大夫说:“子贡强于仲尼”。子贡听到后说:“好比围墙,我的墙跟肩膀头一样高,家室房舍之美可以从外面窥见。我的老师的墙有数仞之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进去,就见不到宗庙的华美,众官房舍的富盛。但是能够找到他的门的人往往极少。后世称师门为宫墙,都以这个故事建造孔庙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文庙没有正门,取而代之的是三座呈凸形的影壁墙。它在拜祀孔子的庙宇中被尊称为"万仞宫墙",以此象征孔子的学问博大精深。 哈尔滨文庙未开正门,而有别于其它文庙。</p><p class="ql-block"> 对于它没有开设正门的原因,至今没有正式史料记载。但在民俗中却约定俗成,即无论什么地方修建祭孔庙宇,都必须由当地的状元来祭祀孔子,然后才能推倒影壁,修建正门。</p><p class="ql-block"> 文庙落成于1929年,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在1905年就被废除,也就是说哈尔滨没有当时的状元能来这座孔庙祭祀,为此留下了这一历史遗憾。</p><p class="ql-block"> 这就形成了哈尔滨文庙的独特一景,倒走“状元桥”。</p><p class="ql-block"> 一般的情况下,状元是从正门进入,登上状元桥,经棂星门、大成门到主殿祭祀孔夫子。哈尔滨文庙由于正门没有开启,游客们只能从两侧逆行走上状元桥,然后按正常路线到主殿祭祀孔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泮池池北有“棂星门”,也称先师门,是三间四柱三楼的木质牌坊,斗拱交错,彩绘精描,绚丽华贵。“棂星”即“灵星”。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尊孔子行教铜像,身高3.3米,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价值十万余元(港币)。于1998年5月23日落成,同年9月17日举行了隆重的孔子铜像揭幕仪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不变的。在世界的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顾忌,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成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院是文庙的主体,正殿大成殿,它使用了尊贵的黄琉璃瓦,也称为“黄顶”,这是帝王的建筑规格,设计精巧华美,脊龙昂首,映日生辉,叹为观止。台基也环以玉石雕栏,廊檐色彩富丽堂皇,气势轩昂庄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年建庙之初,大成殿的正位是一个雕龙贴金的巨大神龛。孔子的牌位置于神龛前,并无孔子像。1989年9月28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而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并将其置于神龛中,以供后人参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殿内除供孔子外,还供四配神,十二先贤牌位。大殿两边是两座配殿,内供孔子的弟子牌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驻足在大成殿上,你仍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渗透。</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封号和祭祀等级,清时最为尊崇。孔子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祭祀为大祀,即使是皇帝祭祀也要三跪九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院为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的崇圣祠,原供孔子前五代祖先,后改为书厅,东西有侧殿。1985年,在此成立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现主要建筑已进行修复,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院东南角有驮碑一座,碑文为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这座石碑通高551厘米,碑额为“四蛟盘石”,中间刻有“文庙碑记”四个篆字。在这近500字的碑文中,张学良以凝炼精辟的文字论述了哈尔滨的地理环境、修建文庙的历史背景、宗旨和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碑文大意为:哈尔滨据松花江上游,东省铁路横贯其间,欧亚商旅密集而居,言庞俗杂,这种情况隐含着一种危险趋势:“民德即离,势必家邦陵替”,因此,要改变社会风尚,必须从教育入手,用孔子的思想作为教育之本,用孔子的学说“教天下之顺……遏天下之逆”,使人人有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从而形成淳善的社会风德,达到“通神明而光四海”的理想境界。要崇尚、遵循孔子的思想,就要举行祭祀孔子的仪式。为此,必须有一个理想的场所。中华是孔夫子的祖国,哈尔滨是中华民族集居的地方,如果没有一个理想的祭祀孔夫子的庙宇,用以虔诚地供奉孔子,怎么能激起学子们的钦慕与崇敬呢?更谈不上传播孔子的主张了。“祭者教之本”,点明了要修建文庙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北角的石碑,为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记载:"谨案孔子文庙,在昔为中祀,其殿九楹,为堂七,为夹室二,此旧制也。自清光绪三十二年,升孔子为大祀,而京外学官,犹仍旧贯,未之改作。今东省特别区闳规大起,创而非固,故其缔造合乎大祀之仪。……凡庙制,大成殿居中南向,为堂九,为夹室二,都十一楹"。 </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知,二院的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仪式规格设计建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名宦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筑中的每一细节都把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院中的其它景观也非常吸引人,庭院之内的园林,也别具特色,松柏苍翠,丹墙回绕,灌木葱郁,环境清幽,鸟语花香,因此,又是哈埠一处颇佳的园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来文庙参观的游客中,学子居多。有的进香叩拜孔子;有的过泮桥,踏“鳌头”,祈盼自己学业有成。也有一些考上其他省市大学的学生也先后来此为孔夫子披红,更有新婚夫妇来此拍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年文庙,向我们传达着它来自灵魂的思想和古风。</p><p class="ql-block"> 站在那被千万人的脚步磨砺得伤痕累累,凹凸不平的台阶上,抬头仰望大成殿屋顶上的斗拱飞檐,抚摸着那被岁月剥蚀的长满青苔的老墙。感慨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沉重,感动我们能在这里与历史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在世时,他一定不会想到在他百年之后,他的思想会得到历代历朝的尊崇,为他修建了众多的文庙用来祭拜他;他也不会想到,由他开创的中国儒学历经两千多年却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本;他更不会想到,围绕尊孔倒孔的学术之争乃至后来的政治分野始终就没有停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在我的七十年人生中,曾遇到过两次大规模的倒孔运动。一次是文革,不少孔庙被砸,孔子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一次是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孔子被讥讽为“孔老二”。《论语》被当成大毒草遭到口诛笔伐。我当时以为照此下去,孔子将会“永世不得翻身”。没想到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今天的孔子不但回归了人间,还走向了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否意味着,向历史要回我们的孔子已成为一种共识。我们好像又一次走到了路口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种思想,能够同时上升到哲学、政治和宗教的高度,影响一个民族几千年,普天之下,恐怕就只有儒学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孔子作为一个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一步步被尊为先师、先圣,奉为儒教之尊,推上香烛的神坛。留在我们今天记忆中的历史,有多少是误解和错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对孔子过去并无深刻了解,真正读《论语》还是“文革”期间,与某些始作俑者的意愿相反,他促使我不仅读《论语》,也读《孟子》,还有其它一些古文,读后并未厌恶而是充满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产生孔子是中国的骄傲,毕竟他的学说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延续至今,并未衰退。近代中国批孔有两次。一次是五四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如果说那时为了封建专制的需要还有些微的意义之外,那么,另一次“文革”中批孔,就纯粹是一场闹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很多人提倡“国学”与尊孔有异曲同工之妙。最近有人质疑对“国学”的提法,我对这类问题是外行,但有同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必须承认孔子是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对他的学说应该肯定,否定是错误的。但我怀疑,几千年的中国也没有因为尊孔而进步、发展,难道今天靠“国学”就能推进中国向现代国家转变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孔子学说的内涵是包括不了的。孔子的学说后人要学习,但他不一定是救国的良丹妙药。取其精华是必要的,接受现代意识更为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种思想,一旦被奉为圣“经”,就不可避免地要被后人实用地改造和神化,从而并走向教条和僵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出文庙已过中午,一片薄云将阳光遮住,顿感秋天的清凉。</p><p class="ql-block"> 这才发现百年文庙所处的位置正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校园。一边是庙堂高墙的神圣和幽深;一边是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讲堂;一边是诲人不倦的孔夫子,一边是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p><p class="ql-block"> 一墙之隔,历史和现实竟在这里交汇、碰撞。</p><p class="ql-block"> 回望文庙东西牌楼上的八个大字“道冠古今”,“德配天地”,顿生无限感慨,把我的思绪慢慢滴落。</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道‘’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德‘’又该如何定义?</p><p class="ql-block"> 我需要时间细细领会和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