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课堂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而课例则是教学素养及教研水平的最佳证明。名师课例可将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全面、立体的呈现给大家,既展示教学实践经验、又传播先进教育理念。为了落实西宁市教科院的文件精神并结合小学数学贺盈菊名师工作室的计划,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工作室于2022年7月7日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工作室成员马燕霞老师主持此次活动。</p> 活动背景 活动目的 活动流程 主持人寄语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贺盈菊老师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首语,在肯定工作室成员坚定团队意识的同时,希望大家在此次活动中,能够以观看名家课例为依托,领略名家教学风采,学习名家的教学精髓,构建高质量的生态课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p> 观看名家课例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陈玉霞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宁雅瑛老师执教的《认识千以内的数》教学课例,本节课是一节重要的核心概念课。</p> 各抒己见 <p class="ql-block"> 评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工作室的老师们细细品鉴,分享自己所感所悟!</p> <p class="ql-block"> 主持人贺盈菊老师先对宁老师亲切、温和、润物无声的教态给予了评价,她认为本节课亮点有以下三点:</p><p class="ql-block"> 1.充分数,数出精彩。有目的、有层次地数数设计让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也吸引着听课者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2.创新用,用活经典。创造性地使用选择的素材,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也让旧的素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3.用心培,培好数感。本节课关键目标就是数感培养。这节课对于数感的培养整个交流过程,突显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孩子的思维发展为目标。</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杨丽珍老师认为本节课充满“动感”,尤其是以活动为导学,渗透数学核心素养,课堂呈现多彩、有效。</p> <p class="ql-block"> 马燕霞老师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教师注重学生不同形式数数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方法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p> <p class="ql-block"> 火晓婧老师从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和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两个方面出发,注重课堂片段的重现,认为本节课在数学模型的建立下,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感受十进思想,认识新的计数单位。</p> <p class="ql-block"> 柴玉梅老师从新课标出发,认为宁老师充分发挥观看电影、数黄豆等各种素材的作用,完成了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了1000的数感。本节课计数器拨珠数数、数黄豆认识计数单位、在千字文中利用数形结合找出指定字等有目的、有计划的操作环节,真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薛生芳老师更加关注课堂中设计的动手操作活动背后的智慧,通过活动让学生的手和脑一起动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p> <p class="ql-block">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赵玉清老师谈到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p> <p class="ql-block"> 项德娟老师认为宁老师执教的这节课设计巧妙,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疯狂动物城》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贯穿整堂课,通过多次数一数、拨一拨、摆一摆、说一说及推理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十进制的思想,亲历数的产生过程。</p> <p class="ql-block"> 江秀梅老师在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听课笔记的同时认为这节课中的两个点睛之笔:一是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的尼克拨珠练习;二是意义丰富的“206”。这样的练习让数字有了“活力”,让数学有了“生命力”。</p> 碰撞的火花 <p class="ql-block"> 参与活动的老师们评议完课后激情不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又展开了激烈的研讨,纷纷表示要把课例中学到的好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进一步提升自我,这也让本次活动的开展得以升华。</p> 记录分享 <p class="ql-block"> 大家一边欣赏名师课例,一边记录精彩瞬间。听课记录字迹工整、内容详实、过程清晰,反思深刻。</p> <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西宁市小学数学贺盈菊名师工作室前进方向与精髓。贺老师常跟大家伙说:“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与成长,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思想与心灵的碰撞”。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学习交流中博采众长,吸取精华,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观看优秀课例活动,老师们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面对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作为一线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 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养,提升课程实践能力,打造匠心课堂。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很努力,一直在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