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坡路的故事

吴健明

<h3>                上坡路的故事 <br><br>  近期网上见到我曾居住过台城平湖路的一篇图文介绍,有张坡路图片跃我眼前一亮,勾起了我几十年来印象深刻的几条上坡路往事。<br>    七十年代未,台城在岑边山一带平湖填土,依山而建了首个居民区,薄铁厂当年也在此盖了红砖四层多幢职工住它楼,我有幸首批分配住进了一间四楼二房一厅屋。因为依山而建,房屋就象起在梯田上,低处望上,六级阶梯直上山顶。当年有朋友问我你住哪几楼?我风趣讲他听我住平湖路八楼。他感觉奇怪,那年代台城哪有八层楼屋?我说走平湖路四级阶梯加上楼房的四层,不就是八楼吗!他会意笑了。因坡太陡,坡路两旁或中间都修建了水泥人行步级及无级车行道,住在这里的大人小孩,每天走在这坡路,初走感觉脚累气喘,时间一久加上习惯,大家脚也劲气也足,这是走坡路锻炼的好结果。九十年代,人们有了摩托车,驾驶摩托上这平湖路的坡,确实轻松了很多,但驾驶技巧要灵活,油门刹车掌控恰当才行,曾经有人上坡油门死火下坡刹车不当搞到人仰马翻。为了安全起见,现在听讲坡路两旁加装了防摔防护铁栏。 <br>    平湖路山顶还有一条山坡小路,这路初时是平湖路几位晨运爱好者,锄挖步级,刀开荆棘而成,这路高低起伏,绿树成荫直达石化山顶的含辉四照,登上这山顶小路眺望,台城全景尽收眼下,引来了平湖路众多的登山晨运者每天的捷足途步,这路更验证了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br><br>   还有一条上坡路为我最深刻的,就是薄铁厂门口的斜坝路,这路长约六七十米,是台薄工友上下班必经之路,这路也陪伴我走过了三十多年。这路第一印象就是上班与下班,七八十年代是踩单车时代,年轻够力者可以直线上坝,力气稍逊的可以S形曲线上坝,气少力薄者则半途下车推车上班,此处足可观察到各人体力状况。下班更是奇观一景,每当下班铃一响,几百部自行车,铃声夹杂着车轮的风声,呼啸而下,气势磅礴,宛如银河泻瀑布,持续几分钟,凡初来薄铁厂者都为这场景之震憾!记得当年有位老工人载着老婆下班回家食饭,下坝时可能路中有一小木条卡震了一下车后轮,老婆摔落地,由于车速过快及风声铃声大,老工人全然不知老婆摔地,一直踩车回到家门口才发现老婆不见了,急忙回头找,幸好夫人摔得无大碍,后面的工友载着他的老婆交还了他的大笑话。由于这厂坡坝路口交汇着另一条通向河北村公路,往往下班的单车流与公路的汽车相遇,险象横生,也曾发生过一两次单车汽车与人相碰事故,所幸无人员伤亡,后来厂部为安全起见,在厂坝顶用铁牌写上警句,′′严禁骑车上下坡&quot;,并在下班铃响暂关闭铁门一分钟,所有人推车下坡后才上车回家,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br>     这坡路除单车外,汽车上坝也要讲究一番技术,特别是载着几十吨重的薄铁板,司机往往要在远离厂坝前几十米的桥湖村路口,加大油门低档直上坝顶急右转弯,坝路还要安排行人两旁避让,车不能死火方能直上,所以这坝路也是考验汽车司机技术的考验路。<br>   时间较远的一条上坡路,七O年我下乡知青务农期间,所在公社在一个水库尾新建了一个农场,我和广州有两位知青一同安排在这农场耕田开垦,这农场在深山大林里,农场没有电,每个星期都要用肩膀担着两萝谷经过这水库大坝出去圩镇电力碾米,由于坡陡,下坝时后萝绳要缩短,中途不能换肩,两脚爪紧脚指勾地,小心翼翼才能下到坡底,反之碾好的米回农场,短绳萝在前,咬紧牙,头仰上,一鼓作气担米上顶,几分钟时间腰酸肩红,这坝坡路,记忆难忘!<br>  近年来,印象最深的是三番市的九曲花街的斜坡路。2018年参加美西工友大聚会,得到达志晓晖夫妇热情带我们游览了三番市这旅游景点。这路斜角度估计接近45度,路中间汽车道S形走向,汽车载人观摩,只准下不准上,两旁有几百级的人行梯,坡路两旁中间种满了各类美丽鲜花,路的两旁是各类不同风格的房屋,路与花,花衬屋,构成一幅人为加工与自然相融绚丽景色,更是拍摄留念的最佳地方。<br>         坡路上,故事多,有精彩,有艰辛,它给人坚毅,它给人勇气!<br>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