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温江寿安镇,有一座川西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群,它集宗祠、住宅、园林、书院于一体,这就是素有“川西第一祠”之称的寿安陈家大院,又称陈家桅杆。寿安陈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同治三年(1864年),陈氏第八代孙、武德骑尉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重建,2005年修葺完成。整个建筑占地20亩,有大小院落12座。 来到大院,首先看到的就是屹立在门前的两根石柱,通高9.83米,这就是桅杆。桅杆上有两个斗形物件穿过石柱,象征主人在科举考试中的功名,基座上雕有8幅图案,以字的谐音表示它们的象征意义。至于陈家宗祠为何修建于此,谁人来修建,又为何是双桅杆等等疑问到现在也不能给出明确的解答。 陈家桅杆的大门为穿斗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屋顶上飞檐翘角。走近大门,可以看到两旁的影壁呈八字形,门口内有一个遮挡,横陈的中门既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避讳气。以前普通人进出都走侧门,只有五品以上的高官才打开此门迎接。 大门两边的墙上有精美的石刻,影壁上有镂空的“福”、“寿”二字,左右两边的墙上分别刻着“观物”、“见宾”四个字。 这是大门的背面。 走进大门,右侧的亭廊里展示了陈家桅杆的渊源和一些相关的碑刻。 陈氏先祖在清代雍正年间,从湖北麻城迁到重庆璧山县,随后搬到成都新津县,下面的展板介绍了陈家桅杆的来龙去脉 第一重院落的右边是“翠柏山房”,这是陈家的书房,也是办私塾的地方。 翠柏山房门柱两边的对联分别是“就屋安梅绕泉种竹,临风舒锦负旭钞书”,两侧刻有陆游的《东窗小酌》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只是在文革中遭到了破坏。 进入书房,正中主厅供孔子像,布置庄重典雅。 山房的两侧各有一个小院子,分别为"安心处"和"别有洞天"。安心处小院刻有楹联和诗句,使这个狭小的空间充满了文化氛围。这里是主人修身养性的地方,同时也是学生面壁思过的地方。门洞两边刻有5只蝙蝠和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 别有洞天小院是主人及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抚琴弄墨之地。石壁上镌刻的诗:“春花开得早,夏蝉枝头噪,黄叶飘飘秋来了,白雪纷纷冬又到。叹人生容易老,倒不如早清闲,乐逍遥,虽不能成仙了道,亦不至混俗滔滔”——了一居士题。 从别有洞天右侧小门穿过,就来到忠孝祠。祠内有两块圣旨碑、陈氏祖训等。在祠的两边石柱上有对联:基业万春天恩祖德,家声重庆麟趾龙骧。 皇帝圣旨碑,碑上刻有皇帝的圣旨。清同治4年(1865年),陈登俊在同治皇帝护送咸丰皇帝灵柩途中护驾有功,皇帝特下旨褒奖。圣旨碑的正面是汉文,背面是满文。 这是圣旨的内容。 忠孝祠正面墙壁上,刻有“陈氏祖训”和祖籍。 忠孝祠院内上有天井,下有石拱桥,小桥精巧别致,二龙装饰桥墩,桥栏浮雕有明八仙和暗八仙,上塑石狮、麒麟、莲花、寿桃等祥瑞图案。 门上有对联:圣德未酬忠务尽,先灵欲妥孝当思,门楣上书:忠孝祠。 陈家桅杆的二重院大门,横陈在门楣上的“皇恩祖德”牌匾夺人眼球,表达了主人希望能光宗耀祖的含义。两侧的对联是“修屋多载永不离祖父向指,功成一朝还朝步希冀古风。” 二重院处于宗祠的中轴线上,庭院相隔,围栏相连,明亮宽敞的天井彰显着大气,前厅、中厅均为家人议事、聚会、祭祀、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 <p class="ql-block"> 二重院的两边分别展示了“祠堂集萃”和“四川民居”陈列。 </p> 正厅是家族议事的地方,黑色的装饰显得格外庄重。 两边刻有福寿二字,彰显陈氏家族对忠孝的重视。 大院的三重院是后宅,后宅中设有天井,宁静优雅,房屋布局对称。 正中堂屋屋檐撑弓、雕刻精美,两旁为祠堂经管人居住场所。正中垂花柱图案为开嘴石榴和葡萄,意思为流传百子。 按北尊南卑的等级制度,旁边的主寝堂在北边,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居住的地方。 正中的堂屋是家族祭祀神灵和会客的地方。 再往后走,就来到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称庙,后殿称寝,合成寝庙,也称家庙,是家族为祖先立的庙。庙中供奉神位等,依时祭祀。陈家寝庙的祭台气势雄伟,在布局上体现了多重院落步步高升的建筑格局。 祭台上层彩绘的二十四孝图与描金木雕交相辉映,下层的小屋则是执行家法的地方。 祭台两边是放置祭品的地方。 <p class="ql-block"> 从寝庙旁的侧门出来就是后侧院,小小的院落右边是一个照壁,照壁上的一首诗是清朝做过大京官的养生家黄云皓的书法:莫以岁云暮,当极观太无。早回头,勿忘旧路,遥天远,乐还本始初。</p> 照壁后面是“秉心塞渊”四个大字。 这里是陈家大院的后花园,里面树木郁郁葱葱。 院落的左边有一个精美的牌坊门,门楣上横书“爱吾庐”,这里是陈家大院的精华——大花厅,是主人接待达官显贵的地方。 这个牌坊门顶部造型多样,在外看是单檐顶,进去之后你会发现它是个重檐顶,在门顶上还塑有一对观音。 <p class="ql-block"> 与“爱吾庐”相对的大花厅的另一扇门上刻有“亭云馆”。 </p> 门上塑有一对罗汉,两个牌坊门的门楣上都刻有宋柏、花卉、松竹、飞禽等纹饰。 大花厅是整个宗祠里最具艺术价值的部分,院内正面有照壁,两边有石砌牌坊门,门前都有楹联, 照壁和院墙层层装饰,既有吉祥如意的花草雕刻,又有生动自然的彩绘。雕刻构思巧妙、雕工细腻、匠心独运。照壁屋檐下的纹饰间隔着许多蜘蛛,古代将蜘蛛成为喜蛛,只要见到蜘蛛就会有贵客登门,另外蜘蛛网上还吊着一只蜘蛛,寓意喜从天降。 墙檐下的纹饰和雕刻,做工考究、寓意丰富。 在大花厅的封檐板上有81个神秘的符号(方形框内),迄今无人能够破译,具有深厚的研究价值。 上客厅的木雕内容丰富、手法高超、非常精美,是整个宗祠中最具价值的地方。垂花柱上有开嘴石榴和葡萄,寓意流传百子。 上客厅后壁平板上的木雕,就是陈家桅杆留存不多的艺术品,有鲤鱼跃龙门、喜上眉梢、二龙戏珠等祥瑞图案。 两边的耳房有工艺精湛的木雕,窗花图案有八宝相连及八仙护身法宝:葫芦、团扇、鱼鼓、宝剑、莲花、花莲、横笛和阴阳板,寓意八宝连春,俗称暗八仙。 窗花上雕有图案蝙蝠、铜钱、桃和囍字,表示福禄寿喜。 大花厅后面是一个花园,花园中有一个假山,是迄今巴蜀地区最大的庭院盆景。造型气势宏伟,山上原有佛龛、佛像、莲花座、观音像、神庙及彩绘等,有多条小路通向山上。 这座石山旧称青城山微缩景观,后经专家考证确定为陈家搬迁前居住地,重庆璧山县的璧山八景。 假山旁是供人们休闲的长廊。 在长廊的一侧,还保留有一段原来的院墙,估计是清代时修建的土墙。 陈家桅杆,一座修筑于草木茂林之间,沉淀着百年历史文化的宗祠,在它身上至今仍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精美的建筑、丰富内涵的文化,而且还有众多历史变迁、文化发展、民间故事等疑团有待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