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秧歌

乐妞儿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过年还有最局劲的快乐就是看秧歌,秧歌</span>是载歌载舞的综合艺术,包罗万象,有高跷,水船,舞狮子,大头娃娃,媒婆和喜汉,贝壳仙女…从古至今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风格传承的汉族民间秧歌,大家在锣鼓的伴奏声中,边歌边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宇宇妈,你还么收拾停当?我们不等你了,先走呀,早点可,能站个好位置…“那你们先可,我还么收拾好来了…”妈妈更加快了手上的动作,嘴上说着,“尚月给宇宇穿衣服梳头…”妈,我们早收拾穿戴好了,就等你了。妈妈也利索的一会收拾完,说赶紧走,不然又挤的看不上了…</p><p class="ql-block"> 每年初九才开始有秧歌表演了,要求每个单位系统出一支秧歌队,大单位实力雄厚,秧歌队人员庞大,请人排练秧歌,化妆,出来的秧歌队气势就是不一样,记忆最深的就是交通公路,毛纺织厂,邮电,供电系统…的秧歌最好看。</p><p class="ql-block"> 每家每户都早早吃了饭,收拾停当,不约而同的都聚集站在街两边等候上秧歌队的到来兰(了),真是人山人海啊,把小小的街道挤的满满滴,有站在房顶上的,有站在电影院楼上的,有站在凳子上的,有站在土台台上的…各个有利地形都被早来者占住。远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敲锣打鼓声,后边的人探长脖子老往前挤着,站在前排的人仰着骄傲的头喊着,“不要挤,不要挤…秧歌还么来了,挤甚了,想前面看不早些来三…”偶尔有个熟人,羡慕的说,“你今来的早了”。我饭也么吃,就来了…</p><p class="ql-block"> 秧歌队快来的时候,人们越发的躁动了,前面有公安,交警的人在维持着秩序,不要挤,往后退,往后退地吆喝着,站在前面的也配合着往后退着步,向后回挤着,你们不让出地,让秧歌咋跳了?人们似乎很听话的没有刚才那么挤的幅度大了,自觉的随着人潮往后挪着,露出了本来也不宽敞的街道。</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谁家的秧歌队跳了?好像是公路和供电系统的。太好了,这两家秧歌扭的好,好看…不知谁喊了一声,秧歌来了!拉话的也不拉话了,东张西望的也集中注意力了,大人小孩的脑袋齐刷刷地朝着秧歌来的方向望去,眼睛里充满着期盼已久的眼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绑在高高竹竿上的榆林地区公路管理总段的条幅,紧接着的是彩旗队…仪仗队缓缓向前前进着,大卡车上乐队鼓手们卖力的在挥舞着鼓槌,震耳欲聋的锣鼓声把人们的心情越提了起来,车上站着几个头昂的高高的小孩,这都要很老铁的关系,大人说了很多好话才能站车上看秧歌的,那份能的小资本在小朋友中要嘚瑟很久的,享受着羡慕嫉妒的小眼神。那时只要在秧歌队伍里的任何一员,在那么多的注目礼下,都会感到满满的荣幸感的。秧歌队马上就能看见了,随着领队指挥的哨声,指挥小旗的不同变化中,秧歌队的帅哥靓女们脸上洋溢着荣耀的笑脸,跟着指挥手舞彩扇,手举花伞不停地变换着动作,队形。妈妈抱着我,举的高高的,“宇宇,看见你大姐二姐了没有?”看见了…妈,我大姐还是伞头了,我一眼就看见了。大姐…大姐,我大声的叫着,可人声,锣鼓声交错在一起,掩盖了我微乎其微的声音,大姐似乎隐约听见了呼喊声,笑着往我们这边看了一眼,那么多人,也不知道看见了没有。妈,我看见我二姐了,二姐个子低,在秧歌的中间,我喊了几声,都么听见,也不在喊了。人群中不时传出不同名字的呼喊声,那时,好像认识秧歌队的人也是一件很能(显摆)的事。旁边的人对我妈羡慕的说,你这个婆姨能行了,养的女子都可俊了…妈妈满脸幸福的笑着。两队秧歌队就这样热闹非凡的走了过去,人们好像还在回味着刚才的秧歌,今的秧歌看美了…谁谁谁我认识…哪个伞头就是不一样,跳的可好了…都意味犹尽的边拉话着,边逐渐散去,后面看的么看尽兴的,又忙忙的穿过小巷,到二该(街)上又看可兰。</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大门口,一直望着路口,宇宇,你站在这干甚(什么) 着了。我大姐二姐跳秧歌着了,我等着了。我们回到家么一会,大姐二姐头戴头花,穿着秧歌服,享受着注目礼也相跟的回来了,我羡慕的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耐(爱)的摸一下头花,摸摸秧歌服,痴看着描眉画眼,唇红齿白的漂亮姐姐,问这问那的,姐姐们也是拉(说)着今有那么多人看秧歌了,自信骄傲的笑着说着,也是舍不得洗脸,脱秧歌服。快吃饭了,两个赶快洗可,回来半天了,墨迹甚着了…在妈妈的催促下,大姐二姐才不情不愿的去洗可兰。</p><p class="ql-block"> 最热闹的还数正月十五这天,周边十二县的人也纷纷专门来榆林看秧歌大汇演来了,本来不大的大该(街),二该从南门口挤到转角楼,屋顶上,格拉拉格角角只要能上去的,都站满了人,两边街边更是围得水泄不通,人都快挤的变形了!站在后面的可能就能看到前面人的帽盖子,秧歌就能看见个伞,扇子在哪忽上忽下的舞动着,就那人们还是乐此不疲的挤着,等候着…秧歌队分两组,南门口从大该往北出发一组,转角楼从二该往南出发一组,电影院二楼阳台上是评委台,在这里是重点表演区,每家秧歌队在这里都很卖力的表演着,来赢得评委们的注意,取得好的名次。看,快看,是民间艺术团的秧歌队来了(专业团体不参加评选,只是友情参与),人们不自主的往前都拥挤着,跳的太好了…专业的就是不一样…简直是视觉盛宴…演员们高挑的身姿,俊俏的容貌,帅气洒脱,婀娜多姿的舞姿把整个秧歌汇演推向了高潮,很多人就是专门撵湍(来看)艺术团秧歌来的,记者们的镜头快蹬在艺术团的伞头身上了,在秧歌队里咔嚓咔嚓的照相声此起彼伏,我太小,爸爸害怕我被挤着,把我架架娄(骑在脖子)上,看着艺术团生龙活虎的秧歌,心里想着,我长大了,也要当演员,跳秧歌。没想到这小时候的小小理想,后来真的实现了,机缘巧合成为了艺术团的舞蹈演员,跳上了伞头!也是给多少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时代记忆。</p><p class="ql-block"> 看…艺术团的都是俊后生,女女们都长得俊格蛋蛋间,身材都可好了,跳的更么得说…这个打头的跳的真好…长得真俊…看辫子多粗…身材咋那么好来了…谁间的好女女了…看秧歌的都在议论着,赞叹着,有人认出来了,老马婆,这不是你家的侯(小)女吗?是了,是我的三女子。周围的人一听,刷的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你咋间养蛤(下)这么俊俏的女子来兰(了)…我妈妈后来说,当时她可骄傲了!都有点飘了,久久忘不了那种感觉。在后来老马婆三女跳秧歌是伞头,也经常成了闲里邻里拉话的说点。</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看别人扭秧歌,长大了别人看我跳秧歌,在这人山人海人挤人的看秧歌人群里有你吗?时光荏苒,回眸儿时的记忆,重温那深藏的温暖!</p>